• 371.00 KB
  • 2021-05-14 发布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汇编:必修1专题3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0题)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 ‎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2.(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7题)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8题)《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5.(2010高考安徽文综)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6.(2010年4月山东省淄博市二模10题)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8题)王小强是巢湖市某中学的高三学生,他非常喜爱收藏,在其藏品中有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图2),请问这张身份证的主人马建功出生的时间(民国11年)是 A.1922年 B.1923年 C.1949年 D.1950年 ‎8.(2010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一模)1997年江泽民同志亲笔为某地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该地指 A.南昌 B.延安 C.西柏坡 D.北京 ‎9.(2010年3月深圳市高三一模15题)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制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10.(2010年5月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18题)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标语:“中华民万岁”。《申报》把“国”字改写为“”,主要是表达 A.“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B.人民仍处在专制统治之下 C.民国建立,帝制终结 D.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11.(2010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长春围城,封锁围困半年之久,饿死30万平民,全歼曾在台儿庄浴血抗日的滇军六十军、印缅抗战而蜚声海外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对此解释最正确的是 A.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B.长春围城是残酷和不幸 C.长春围城反映国军素质不高 D.辽沈战役死伤以平民为主 ‎12.(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质检)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 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13.(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7题)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文物中能够体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14.(2010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一模12题)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北伐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新四军 ‎15.(2010年2月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符合上述“三民主义”的是 ‎ A.创立中华民国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16.(2010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二模11题)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17.(2010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二模20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 ‎ 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 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 ‎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18.(2010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右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 ‎ 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 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 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19.(2010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二模14题)面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豪迈地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C.三大决战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0.(2010年5月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二次质检)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议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 C.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 ‎21.(2010年3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8题)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 A.中国革命开始“以俄为师”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2.(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5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3.(2010年3月山东省烟台市一模10题)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24.(2010年4月北京市宣武区一模19题)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 A.双十协定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 B.政协会议形成了党派协商原则 ‎ C.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D.北平和谈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 ‎25.(2010高考安徽文综15题)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6.(2010年3月山东省泰安市一模)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 C.新文化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27.(2010年5月南京市三模8题)《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28.(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29.以下对辛亥革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911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动了武昌起义 ‎ B.新军是武昌起义的主力,在革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C.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责任内阁制,走英国式民主道路 ‎ D.辛亥革命有着深远的意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变 ‎30.(2010年5月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模拟12题)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致开幕词:“国民党人……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 C.革命的进程和方式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31.(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二模33题)“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2010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二模4题)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地位 ‎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3.(2010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质检7题)美国—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井冈山道路 ‎34.(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二模34题)以下土地相关政策中,在现实中没有生效的是 A、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 B、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集体所有制 C、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 D、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对土地有使用经营权 ‎35.(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36.(2010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15题)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 ‎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2010年安徽省安庆市二模15题)《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38.(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8题)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39.(2010年4月山东省聊城市二模12题)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40.(2010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二模20题)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41.(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2题)(9分)‎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 ‎42.(2010年浙江省绍兴市一模38题)(29分)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同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Y-A.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8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4分)此处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8分)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 (4分)‎ ‎43.(2010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26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 ‎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问题 ‎(1)结合当时历史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什么?(8分)‎ ‎(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10分)‎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高考模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进行渡江作战。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反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  2.B      ‎ 解析: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3.C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 4.A      ‎ 解析:“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 5.B ‎6.B      ‎ 解析:中国的专制帝制从秦始皇建立,一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本题选B。 7.A      ‎ 解析: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11年就是1922年。 8.A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从此中国 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8月1日也被定为“建军节”。所以材料中“军旗升起的地方”应该指南昌。     ‎ ‎9.C      ‎ 解析:临时参议院执行的是立法权,几乎与临时政府同时成立,表明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0.D      ‎ 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故首先可以排除B项。帝制终结是在1912年3月,故C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取得胜利,“三民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实现,故A错误。从材料看出,民在国中间,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可知,D正确。‎ ‎11.B      ‎ 解析:1948年5月23日开始,解放军对防守在长春城的国民党军形成包围,切断空中运输, 进行长达150多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期间发生了几次大的交战和几十次零星交火,守军的粮食、燃料极度缺乏,很多平民饿死,最后以国民党六十军与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长春战役是辽沈战役中的一部分,解放军占领长春宣告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结束。但是学生不可能详细掌握以上经过,通过基本知识可以判断出AD说法错误。C想应予排除,从题目上看出国军装备较好,但是国民党统治不得民心这是导致国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12.A      ‎ 解析: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13.C      ‎ 解析:“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内容。A、D项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B项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C      ‎ 解析:由材料中的“赣闽”“七载”“兵力达百余万”可作判断。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百万军队对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正确答案为C项。‎ ‎15.D      ‎ 解析: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16.B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革命任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有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经分析符合条件的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应该选择B。‎ ‎17.C      ‎ 解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当中最具特色和创造性的就是找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18.C      ‎ 解析:从“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我们可以看出民权平等的体现;从“政局纷纷类弃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可以看出政局混乱。‎ ‎19.D      ‎ 解析:注意题干中“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由此可以判断出时间1947年。A为1940年,B为1949年,C为1949年,D为1947年,符合题意要求。根据意义也可以判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战略要地武汉,这一战略举措迫使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全国的战局,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国战局,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0.C      ‎ 解析:本题从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得到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情况,并帮助中国建立党组织。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尼克尔斯基。A、B两项主要指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给中国产生的影响,使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C项与本题无直接联系。‎ ‎24.C          22.C      ‎ 解析: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23.A      ‎ 解析:根据提问中的“首要”任务,联系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的国家主权,因而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政治上救亡图存。所以应该A项是正确答案;B项是结果;C项是新文化运动;D项是错误选项。‎ ‎24.C      ‎ 解析: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由此可排除A项:签订于1945年;B项:召开于1946年;D项中提到的国内和平协定实际并未达成,国民党并未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25.A      ‎ 解析: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26.B      ‎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7.B      ‎ 解析:作者认为中共如果不和国民党合作,干的会很糟,国共合作后,如果中共早有合作破裂的准备,会干的更好,故B的说法最符合题意。‎ ‎28.B      ‎ 解析:注意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A项的虎门销烟与天津义和团、C项的武昌起义和圆明园、D项威海甲午海战这些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 ‎29.B ‎ ‎30.D      ‎ 解析:从材料“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体现的主要革命的阶级和对象的变化。‎ ‎31.D      ‎ 解析: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故应排除,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故不属于该时期的原因。也要排除。‎ ‎32.C      ‎ 解析:1922年中共二大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这一重要内容的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此后领导工人罢工一直是党的斗争方式,A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B、D项此处错误。‎ ‎33.D      ‎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蒋介石”、“华南山区”、“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可知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毛泽东抛弃苏俄模式,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 ‎34.A’‎ ‎35.C      ‎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图片等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辛亥革命相联系,图3中旗帜中是“民权”,标题是“望风而起”,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然立宪派、封建旧官僚也混入革命中,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图4中“共和”在孤岛上,周围波涛凶涌,则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③④说法错误。‎ ‎36.D      ‎ 解析: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可以归纳近代两大任务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正确选项是D。‎ ‎37.B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以否定A和C项,根据D项的现象应该加深理解为这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所致,所以应该选择B。‎ ‎    38.C      ‎ 解析:根据材料的提示语:时间在1948年秋,地点主要在山东、江苏省,此战役一定是淮海战役,应该选择C项。‎ ‎39.B      ‎ 解析:注意提示信息: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指1927-1937年,再由“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可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项正确。‎ ‎40.C      ‎ 解析:图8是抗战时期,革命对象是日本侵略者,图9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对象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 二、非选择题 ‎41.(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42.(29分)(1)理由:都蕴含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2分)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主要面临着教会神权的控制;(2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主要面临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2分)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个性解放;(2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2分)     (2)归纳: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部分。(每点1分,共4分)方法:阶级分析法。(1分)     (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2分)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2分)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2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2分)看法:a.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者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b.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2分,注意: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其它言之成理均可得分);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人们为各自目的以不同的视角选取不同的内容解释五四时期的历史。(2分)‎ ‎43.(1)民国建立,公民权利的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激起国人愤慨。(8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反对殴打外交官员,反对排日情绪。(4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强大的办法。(4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3)其观点的合理性:民众把国家的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的;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要因势利导,要理性。顾维钧的观点有其合理性。(5分,只要答上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其观点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理念;。(5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