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21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2019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一、单选题 ‎1.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其结果是(  ) 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能会减少  ②可能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③细胞中的蛋白质活性可能下降  ④若该细胞死亡,则属于凋亡.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 ‎ A. 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 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 C. m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3.居里夫人对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在研究工作中长期接触放射线物质,患上了白血病。最可能的病因是放射线物质使细胞发生了(  )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复制                           C. 基因突变                           D. 基因分离 ‎4.基因突变发生在下列哪一过程中?(  ) ‎ A. DNA→DNA                  B. DNA→RNA                     C. RNA→蛋白质                  D. 蛋白质→性状 ‎5.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图甲所示的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三对等位基因       B. 图乙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 基因D,d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 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自由组合 ‎6.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培养培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B. 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6种碱基配对方式 C. 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D. 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引起下列哪一项结果(  ) ‎ A. 有利于个体生存          B. 不利于个体生存          C. 有利于生物进化          D. 不利于其他生物的进化 ‎8.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 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D.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9.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 A. 人类的红绿色盲和无籽番茄                                B. 八倍体小黑麦和无籽番茄 C. 人类的红绿色盲病和果蝇的白眼                         D. 八倍体小黑麦和果蝇的白眼 ‎10.一对父母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分离                          D. 染色体变异 ‎1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 C. 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12.基因重组发生在(  ) ‎ A.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 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 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 无丝分裂的过程中 ‎13.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能够聚集辐射,辐射对人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B.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辐射引起的 ‎14.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 A. 分裂间期               B. 分裂期前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15.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和人,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说明了基因突变的哪个特点 ‎ A. 随机性                               B. 不定向性                               C. 普遍性                               D. 低频性 ‎1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B. 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C. 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 二、填空题 ‎17.某植物的黄株与绿株由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正常情况下,黄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黄株.某研究小组以黄株Ⅰ作父本,在开花后,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再将其花粉授粉于母本绿株的雌蕊柱头上,发现子代有黄株506株、绿株3株(绿株Ⅱ),为研究绿株Ⅱ出现的原因,让绿株Ⅱ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杂交,F1自交得F2 , 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γ射线照射黄株Ⅰ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此假设成立,则F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表现型为________ ,黄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_ (2)假设二:γ射线照射黄株Ⅰ导致其1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T在内片段丢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成立,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 ,F2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 种,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 . (3)为验证黄株Ⅰ发生了哪种变异,还可选择________ 植株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  (4)上述杂交实验中该植株颜色的遗传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18.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相关研究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 (1)AGPaes基因l如何使水稻表现出低产(淀粉含量低)的性状?________ . (2)用γ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可培育高产水稻品种.如图所示,水稻AGPaes基因l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 ,突变为AGPaes基因2,获得高产水稻突变体品种.若基因2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4%,其一条单链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以该链为模板转录的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________ . (3)研究表明,野生型水稻拥有决定稻米优良品质的相关基因. ①利用普通野生型水稻低比例直链淀粉突变体培育优质栽培水稻品种.杂交育种过程中,从代起,一般要进行________ , 目的是________ . ②普通野生稻含有3.75x104对基因,设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 则由107个个体组成的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________ . ③调查可知,近30年间我国一千多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已消失近80%,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直接后果是普通野生稻的________减少. ‎ ‎19.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 的过程中,控制________ 的重新组合.   ‎ ‎20.实验发现山核桃外果皮的提取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有防护动物辐射损伤的作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是O22﹣的天然消除剂)的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的效果标志之一.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对接受过辐射的实验小鼠有防护作用,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试剂: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注射器、不同浓度(15g/mL、9g/mL、3g/mL)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SOD活性测定仪器. (1)实验原理:略. (2)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1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只(不考虑性别的影响),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________ .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________ ,作为阴性对照组. ④辐射后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记录各组实验数据,计算平均值. (3)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甲>乙>丙,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②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差不多,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________  ③若________ ,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 ‎21.如图所示为人体内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a)的示意图,该基因在杂合体中也能表达,其合成的异常血红蛋白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断开的化学键叫________ ,过程②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2)过程④的场所是________ ,该过程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是________ . (3)基因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________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有氧呼吸第________ 阶段受影响最大. ‎ ‎(4)细胞乙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当细胞乙为精原细胞时子代携带基因a的概率________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细胞乙为卵原细胞时子代携带基因a的概率. (5)基因a的出现对生活在疟疾猖撅的非洲地区的人生存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 , 不利影响是________  ‎ ‎22.如图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 (填“替换”或“增添”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2)图中②③表示的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 . (3)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 . (4)该病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_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图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的名称是________ . ‎ 三、实验探究题 ‎23.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短翅)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下表:‎ 突变位点 基因型 致死情况 常染色体 vv 不死亡 X染色体 XhY,XhXh 死亡 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幼体(VVXHY)经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 ‎ ‎(1)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F1 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 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回答: 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________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________链接而成的。 ②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________。 ③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________。 ‎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四、综合题 ‎24.‎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引起野生型水稻DNA分子中碱堪对的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所致. ‎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水稻的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 ‎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戚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Ⅰ Ⅱ Ⅲ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 ‎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了突变.基因Ⅱ和基因Ⅲ是导致是否遵循只有组合定律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 ‎25.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请据图回答: ‎ ‎(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________位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 ‎(2)Hbwa的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________了一个碱基对,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这种变异是________,一般发生在________期,该变异之所以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由于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其结果是(  ) 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能会减少  ②可能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③细胞中的蛋白质活性可能下降  ④若该细胞死亡,则属于凋亡.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 ‎【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 ‎【解析】【解答】①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可能会导致该细胞发生癌变,而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①正确;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可能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②正确; ③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可能会导致该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进而导致蛋白质的活性下降,③正确;  ④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若该细胞死亡,则属于细胞坏死,④错误. 故选:A. 【分析】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或在外界(光、热、辐射等)影响下,分子中共价键断裂,使共用电子对变为一方所独占,则形成离子;若分裂的结果使共用电子对分属于两个原子(或基团),则形成自由基.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历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 ‎2.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 ‎ A. 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 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 C. m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答案】D ‎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解答】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 故答案为:D ‎ ‎【分析】基因突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具体而言就是控制血红蛋白基因合成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3.居里夫人对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在研究工作中长期接触放射线物质,患上了白血病。最可能的病因是放射线物质使细胞发生了(  )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复制                           C. 基因突变                           D. 基因分离 ‎【答案】C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分析】放射线物质使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进而使得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选D。‎ ‎4.基因突变发生在下列哪一过程中?(  ) ‎ A. DNA→DNA                  B. DNA→RNA                     C. RNA→蛋白质                  D. 蛋白质→性状 ‎【答案】A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A、DNA→DNA为DNA的复制过程,A正确; B、DNA→RNA为转录过程,B错误; C、RNA→蛋白质为翻译过程,C错误; D、蛋白质→性状是其功能的体现,与基因无关,D错误. 故选:A.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基因突变发生在形成DNA的碱基配对时期,即DNA复制时期,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5.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图甲所示的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三对等位基因       B. 图乙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 基因D,d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D. 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自由组合 ‎【答案】C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解: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图中标出的为3对,A错误; ‎ 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正确; D、图中的非等位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乙图为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的D基因变成了d基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 ‎6.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培养培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B. 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6种碱基配对方式 C. 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D. 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答案】B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则该培养液中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A正确; 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4种碱基配对方式,即5﹣Bu﹣A,5﹣Bu﹣G、A﹣T、G﹣C,B错误; C、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复制一次A﹣5﹣溴尿嘧啶,T﹣A,G﹣C,C﹣溴尿嘧啶,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C,复制第三次C﹣G,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C正确; D、A﹣T之间2个氢键,C—G之间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正确. 故选:B. 【分析】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酮式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引起下列哪一项结果(  ) ‎ A. 有利于个体生存          B. 不利于个体生存          C. 有利于生物进化          D. 不利于其他生物的进化 ‎【答案】D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有利于个体生存,也可能不利于个体生存.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要明确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有利于个体生存,也可能不利于个体生存。‎ ‎8.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 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D.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答案】D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解答】A、M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核苷酸数=嘧啶核苷酸数,所以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仍为50%,A项不符合题意;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项不符合题意; C、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C项不符合题意; D、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序列,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mRNA上的密码子是由相邻的三个核苷酸构成的,因而mRNA上插入三个相邻的核苷酸,最多分布于两个密码子上,使两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9.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 A. 人类的红绿色盲和无籽番茄                                B. 八倍体小黑麦和无籽番茄 C. 人类的红绿色盲病和果蝇的白眼                         D. 八倍体小黑麦和果蝇的白眼 ‎【答案】C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分析】无籽番茄培育是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由于没有经过受精作用,没有种子;错误。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错误。人类的红绿色盲病和果蝇的白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正确。   ‎ ‎10.一对父母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分离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B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 ‎【解析】【分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重组造成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个体来说,大多数是有害的。‎ ‎1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 ‎ C. 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C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解答】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 D、同卵双生姐妹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环境,D错误. 故选:C. 【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12.基因重组发生在(  ) ‎ A.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 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 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 无丝分裂的过程中 ‎【答案】A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 ‎【解析】【解答】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是交叉互换型和自由组合型,该过程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故选:A. 【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13.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能够聚集辐射,辐射对人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B.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辐射引起的 ‎【答案】B ‎ ‎【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 ‎【解析】【解答】A、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但不会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A错误;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如果导致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B正确; C、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辐射不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 D、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错误. 故选:B. 【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内因是DNA复制方式差错或碱基发生改变等.细胞癌变的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而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14.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 A. 分裂间期               B. 分裂期前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答案】A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和有丝分裂的间期,因为在间期DNA分子复制时进行解旋,DNA分子稳定性降低,易发生基因突变;故选A。‎ ‎15.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和人,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说明了基因突变的哪个特点 ‎ A. 随机性                               B. 不定向性                               C. 普遍性                               D. 低频性 ‎【答案】C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分析】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和人,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C正确 。随机性是指基因突变随机发生在生物发育的各个时期和部位,A错误,不定向性是指突变的结果是不定向的,B错误。低频性是指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较低,D错误。本题选C。‎ ‎1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 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B. 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C. 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 ‎【答案】D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这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A正确; B、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也能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 故选:D.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 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填空题 ‎17.某植物的黄株与绿株由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正常情况下,黄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黄株.某研究小组以黄株Ⅰ作父本,在开花后,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再将其花粉授粉于母本绿株的雌蕊柱头上,发现子代有黄株506株、绿株3株(绿株Ⅱ),为研究绿株Ⅱ出现的原因,让绿株Ⅱ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杂交,F1自交得F2 , 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γ射线照射黄株Ⅰ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此假设成立,则F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表现型为________ ,黄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_ (2)假设二:γ射线照射黄株Ⅰ导致其1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T在内片段丢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成立,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 ,F2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 种,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 . (3)为验证黄株Ⅰ发生了哪种变异,还可选择________ 植株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  (4)上述杂交实验中该植株颜色的遗传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答案】TT、Tt、tt       ;黄株和绿株 ;;黄株;4;黄株、绿株;6:1;绿株Ⅱ;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遵循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1)假设一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黄株Ⅰ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后与绿株 (tt)杂交,后代有绿株Ⅱ(3株)出现,说明黄株Ⅰ用γ射线照射其花药出现了t配子,绿株Ⅱ的基因型为tt.绿株Ⅱ(tt)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TT) 杂交,F1的基因型为Tt;F1自交得到F2 , F2的基因型是1TT、2Tt、1tt,表现型为黄株和绿株,在黄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 ‎ ‎(2)假设二是染色体变异,即绿株Ⅱ的一条染色体缺失含有基因T的片段,因此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t,另一种配子6号染色体断裂缺失含T的片段.绿株Ⅱ与正常纯合的黄株Ⅲ(TT)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Tt和T﹣,均表现为黄株;Tt自交得到的F2有TT:Tt:tt,=1:2:1,黄株占, 绿珠占, T﹣自交,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TT:T﹣=1:2,全为黄株,F2中黄株所占比例应为, 绿珠所占比例应为. 所以黄株:绿珠=6:1. (3) 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所以为验证黄株Ⅰ发生了哪种变异,可以通过细胞学的方法来验证,即在显微镜下 观察绿株Ⅱ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如果观察减数分裂时的细胞,可以观察联会的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如果观察有丝分裂时的细胞,应选择中期 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然后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比较6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4)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中该植株颜色的性状分离即比例可知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析】正常情况下,玉米的黄株与绿株杂交所得到的子代均为黄株,说明黄株相对于绿株为显性性状,且亲本中黄株的基因型为TT,绿株的基因型为tt.绿株B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后产生的,答题的关键是扣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18.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精细结构等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的品质,水稻淀粉合成代谢相关研究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 (1)AGPaes基因l如何使水稻表现出低产(淀粉含量低)的性状?________ . (2)用γ射线处理水稻进行诱变育种可培育高产水稻品种.如图所示,水稻AGPaes基因l中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 ,突变为AGPaes基因2,获得高产水稻突变体品种.若基因2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4%,其一条单链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以该链为模板转录的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________ . (3)研究表明,野生型水稻拥有决定稻米优良品质的相关基因. ①利用普通野生型水稻低比例直链淀粉突变体培育优质栽培水稻品种.杂交育种过程中,从代起,一般要进行________ , 目的是________ . ②普通野生稻含有3.75x104对基因,设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 则由107个个体组成的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________ . ③调查可知,近30年间我国一千多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已消失近80%,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直接后果是普通野生稻的________减少. ‎ ‎【答案】AGPaes基因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水稻代谢过程,进而使水稻表现出低产(淀粉含量低)的性状(或答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增添或缺失;24%;多代自交和选择;获得纯合子;7.5 x 106;基因多样性 ‎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GPaes基因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水稻代谢过程,进而使水稻表现出低产. (2) 从图中可以看出,AGPaes基因2对应酶氨基酸数目比AGPaes基因1对应酶氨基酸数目多2个,表明AGPaes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突变 为AGPaes基因2. A+T=54%,则A=T=27%,C=G=23%,一条单链中,G为22%,占DNA双链的11%,则另一条链G占双链23%﹣11%=12%,占另一 条链的24%,则该单链C为24%,转录生成的RNA的G与之互补配对,占RNA的24%. (3)①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2代起,一般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提高子代纯合子比例,获得需要的纯合子. ②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3.75×104×2×10﹣5×107=7.5×106 . ③一个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会导致种群基因数量下降,即基因多样性下降. 【分析】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替换,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不变,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可能会使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增多,也可能使其数目减少.‎ ‎19.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 的过程中,控制________ 的重新组合.   ‎ ‎【答案】有性生殖   ;不同性状的基因 ‎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 ‎【解析】【解答】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 故答案为: 有性生殖    不同性状的基因 【分析】 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20.实验发现山核桃外果皮的提取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它们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有防护动物辐射损伤的作用.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是O22﹣的天然消除剂)的活性可作为确定防护辐射损伤作用的效果标志之一.为探究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是否对接受过辐射的实验小鼠有防护作用,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试剂: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注射器、不同浓度(15g/mL、9g/mL、3g/mL)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SOD活性测定仪器. (1)实验原理:略. (2)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1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只(不考虑性别的影响),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________ . ‎ ‎③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戊组________ ,作为阴性对照组. ④辐射后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器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记录各组实验数据,计算平均值. (3)预期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甲>乙>丙,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②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差不多,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________  ③若________ ,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 ‎【答案】生长发育状态相似    ;等量生理盐水  ;不作处理;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但与浓度无关;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 ‎ ‎【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 ‎【解析】【解答】(2)①取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1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只(不考虑性别的影响),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戊.② 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g/mL、9g/mL、3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除 自变量外的无关变量要统一,所以要向丁、戊两组每天分别注射等量(10ml)的生理盐水.③作为空白对照,不用射线处理和不加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 (3)②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平均值差不多,且明显高于丁组,与戊组接近,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但与浓度无关; ③若甲、乙、丙三组SOD的活性与丁组接近,且明显低于戊组,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分析题干,由①提示可知辐射可导致实验动物血液中SOD活性的改变,通过检测注射过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活性变化来说明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效果.‎ ‎21.如图所示为人体内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a)的示意图,该基因在杂合体中也能表达,其合成的异常血红蛋白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据图回答问题: ‎ ‎ (1)过程①断开的化学键叫________ ,过程②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2)过程④的场所是________ ,该过程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是________ . (3)基因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________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有氧呼吸第________ 阶段受影响最大. (4)细胞乙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当细胞乙为精原细胞时子代携带基因a的概率________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细胞乙为卵原细胞时子代携带基因a的概率. (5)基因a的出现对生活在疟疾猖撅的非洲地区的人生存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 , 不利影响是________  ‎ ‎【答案】氢键    ;四种脱氧核苷酸;细胞核和核糖体;Fe;替换;三;小于;杂合子个体能够抵抗疟疾而生存能力较强;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容易出现aa个体而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解答】(1)①是解旋过程,断开的是两条链之间的氢键;②是DNA的复制过程,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2)④表示基因,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④过程合成的是血红蛋白质,因此该过程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是Fe. (3)由图可知,基因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而氧气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受影响最大. (4)从细胞水平讲,Aa的精原细胞、Aa的卵原细胞产生a精子或a卵细胞的可能性都是;但从个体的水平讲,Aa的精原细胞在所有精原细胞中所占的份额要远小于Aa的卵原细胞在所有卵原细胞中所占的份额,因此a基因在子代中出现的可能性是前者小于后者. (5)由于杂合子个体能够抵抗疟疾而生存能力较强,所以基因a的出现对生活在疟疾猖撅的非洲地区的人的生存是有利的,但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容易出现aa个体而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a)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解旋过程,需要解旋酶;②表示DNA复制过程;③和④都表示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基因a是由基因A突变(碱基对的替换)形成的.‎ ‎22.如图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 ‎ ‎ (1)过程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 (填“替换”或“增添”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2)图中②③表示的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 . (3)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 . (4)该病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_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图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的名称是________ . ‎ ‎【答案】替换;转录、翻译;GUA;蛋白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1)①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进而基因突变.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 (3)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图中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图中病例表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DNA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其中①表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基因突变;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23.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短翅)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下表:‎ 突变位点 基因型 致死情况 常染色体 vv 不死亡 X染色体 XhY,XhXh 死亡 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果蝇幼体(VVXHY)经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如下实验(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 ‎ ‎(1)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F1 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 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回答: ‎ ‎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________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________链接而成的。 ②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________。 ③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________。 ‎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答案】(1)相对性状;脱氧核苷酸;15:1;2:1 (2)随机性 ‎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 ‎【解析】【解答】(1)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故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应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基因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2)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VvXHY,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VVXHXH)交配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VVXHY、VvXHY、VVXHXH、VvXHXH),则存在1/2VV、1/2Vv,则V的基因频率为3/4,v的基因频率为1/4,故后代V_:vv=15/16:1/16=15:1;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则XHXH ⅹXhY,F1为XHXh、XHY,后代XHX--:XHY:XhY=2:1:1,由于XhY死亡,故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2:1;(2)突变可能在常染色体也可能在性染色体上,故突变具有随机性。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长翅的基因型为VV、Vv,断翅的基因型为vv;野生型的基因型为XHY、XHXH、XHXh , 突变型的基因型为XhY、XhXh.其中突变型XhY、XhXh致死。‎ 四、综合题 ‎24.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引起野生型水稻DNA分子中碱堪对的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所致. ‎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水稻的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 ‎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戚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Ⅰ Ⅱ Ⅲ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 ‎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了突变.基因Ⅱ和基因Ⅲ是导致是否遵循只有组合定律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 ‎【答案】(1)增添、缺失、替换 (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 (3)(单株)叶片宽窄;隐性基因 (4)编码(或“密码子对应”);不会;翻译提前终止 (5)Ⅱ、Ⅲ;否;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解答】解:(1)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窄叶性状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每个细胞的宽度没有变窄.(3)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接近3:1,说明突变型窄叶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4)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Ⅰ的突变是碱基对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5)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说明存在突变基因Ⅱ,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说明该突变体同时存在突变基因Ⅲ.由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Ⅱ和基因Ⅲ不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果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则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如果发生在编码区,则可能因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只有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往往会引起从突变点之后的多个密码子发生变化,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细胞个数明显多于突变型,而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每个细胞的宽度相同,因此突变体窄叶是由于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每个细胞的宽度变窄.‎ ‎25.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请据图回答: ‎ ‎(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________位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 ‎(2)Hbwa的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________了一个碱基对,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这种变异是________,一般发生在________期,该变异之所以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由于________。 ‎ ‎【答案】(1)139;UCC;UCA (2)缺失;基因突变;细胞分裂间;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 ‎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 ‎【解析】【分析】(1)由表格可知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a链的第139位氨基酸对于的密码子UCC变成了UCA。(2)由图表可知a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缺失了A-T这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