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1.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热点主题(三) 人口、城市、交通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解析:1.D 2.A 3.B 第1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选D。第2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故选A。第3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而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效益,故选B。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
7
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所示类型中,城镇转型增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解析:4.A 5.A 第4题,图甲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经济发展不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转型增长型;图乙人口维度和用地维度处于增长,但经济维度处于收缩,是潜在收缩型;图丙经济维度和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用地维度依然保持增加态势,是显著收缩型;图丁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而且各维度相互之间呈现的良性循环,是持续增长型。选A正确。第5题,图丁是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是持续增长型;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需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入,推动城镇土地利用效率。选A正确。
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人口数。下图为某城市在四个不同阶段人口密度变化图。读图完成6~8题。
6.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
7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乙—丙—丁—甲
7.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 k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8.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
A.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B.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
C.工业企业的大量外迁 D.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解析:6.D 7.C 8.B 第6题,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中心最初的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距市中心一定距离处,人口密度形成最大值,然后向××区人口密度减小。图中四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乙—丙—丁—甲,D对。A、B、C错。第7题,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 km处,人口密度最大,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C对。商业区位于市中心,A错。行政区人口密度小,不是最可能功能区,B错。工业区远离市中心,D错。第8题,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商业活动的不断集聚,导致中心区地价不断升高,超过了住宅区、工业区支付意愿低,人口密度下降,B对。逆城市化现象出现前,中心人口密度已经开始减小,A错。工业企业的大量外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市区污染,C错。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无关,D错。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了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距京津两地100多公里)。新区建设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改善到北京、天津的交通条件,未来3年内要完建6条铁路、4座高铁站、1个机场,4纵5横的公路网,以及固保(河北固安至保定)城际铁路,将雄安新区融入京津城市大交通框架,届时到北京只需45分钟行程。读上述材料并结合图回答9~11题。
9.固安城际铁路沿线设置了许多站点,这些站点主要考虑了( )
A.货物集散的需要 B.人流量的密度
7
C.环境质量的优劣 D.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10.当雄安新区通往京津两地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后,竞争最激烈的两种交通方式是( )
A.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 B.城际铁路与高速公路
C.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 D.城际铁路与航空运输
11.对于京津两地未来发展的需要来说,当前,雄安新区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通畅
B.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C.生态环境优良
D.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
解析:9.B 10.A 11.D 第9题,城际铁路是客运,固安城际铁路沿线设置了许多站点,这些站点主要考虑了人流量的密度,方便人们乘坐,B对。与货物集散的需要无关,A错。环境质量的优劣、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是设立站点的主要因素,C、D错。第10题,当雄安新区通往京津两地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后,竞争最激烈的两种交通方式是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两种方式都是速度快,客货运输功能都具备,A对。城际铁路是客运,与高速公路竞争弱,B错。航空运输适宜远途,近途竞争力弱,C、D错。第11题,对于京津两地未来发展的需要来说,当前,雄安新区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便于承接产业转移,D对。雄安交通便捷通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生态环境优良,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明显优势,A、B、C错。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外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的蒙内铁路现已建成通车。铁路西起内罗毕,东抵东非第一大深水港蒙巴萨,全长480多公里,沿线设置33个站点,设计时速120公里,两地间行程时间从10多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雨季土壤遇水易软化。蒙内铁路远期规划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等国的铁路线。
7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说出蒙内铁路线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分析蒙内铁路对改善蒙巴萨港区位条件的作用。
(3)说明蒙内铁路设计时速仅为120公里的原因。
(4)从远期规划的角度,简述蒙内铁路对东非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从地形地质、土壤、干季缺水、蚊虫侵袭等自然环境角度分析。第(2)题,港口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位置、海域和陆域条件)和社会经济(依托城市、腹地、交通、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考虑;题目要求分析蒙内铁路对改善蒙巴萨港区位条件的作用,铁路直接和港口连接,便于陆海联运;作为肯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港口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第(3)题,蒙内铁路设计时速低的原因是地势高差较大,坡度较大;连接站点多,减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沿线地区营运成本要求低。第(4)题,蒙内铁路的修建对东非地区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进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利于实现产业分工与协作。
答案:(1)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2)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大吞吐能力;连接内陆和沿海,扩大经济腹地;实现海陆联运,提升运输效率。
(3)铁路从沿海平原到高原过渡,地势高差较大,坡度较大;连接站点多,减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沿线地区经济落后,营运成本要求低。
(4)完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利于实现产业分工与协作。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荆州,历史名城。紧邻长江干流,东达吴越、西抵巴蜀、北上中原、南下湘粤。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
7
,荆州一直为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在此之后其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给湖广行省的治所——武昌。荆州对外水运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楚建郢都时,在今江陵城下,后移至荆州,唐、宋之际,码头转移到沙头市(今沙市)。明朝后期,黄汴撰写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北京至贵州、云南二省的道路:“自荆州府渡大江,六十里,方至对岸××县;由汉口渡江,仅七里,即至对岸武昌府。”
材料二 江陵、荆州、沙市及武汉位置图。
材料三 武汉别称“江城”,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汉江、长江在××市区交汇,且市区××区湖泊众多,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
(1)分析荆州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成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之后衰落的原因。
(2)描述荆州××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城市聚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要创建宜居城市环境,洪涝、酷暑是武汉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分别分析这些不利条件形成的自然原因。
(4)汉江、长江在××市区交汇,且市区××区湖泊众多,简要分析这些河湖湿地对武汉创建宜居城市的影响。
解析:第(1)题,成为中心城市的原因从影响城市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提供水源与水运等方面分析作答。衰落原因与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的改变有关。第(2)题,读图可知,荆州××区中心位置变化特征:××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原因是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影响码头的位置随之向南移动,导致××区中心随之向南移动。第(3)题,洪涝成因与梅雨天气及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有关;高温酷暑成因是伏旱天气导致的。第(4)题,河湖湿地对武汉创建宜居城市的影响有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湖泊对洪水具有调节作用;河湖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
答案:(1)成为中心城市的原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并且地处平原,
7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成为农业发展中心;紧邻长江干流,交通便利。衰落原因:荆州江面过宽,渡江交通条件差;元代后荆州行政中心地位改变。
(2)特征:××区中心从江陵逐步转移到荆州、沙市,不断向(东)南方向(或下游)迁移。原因:该地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泥沙堆积,长江干流不断(向南)偏离,码头的位置(××区交通中心)随之(向南)移动,××区中心随之(向南)移动。
(3)①洪涝:(梅雨)雨季时间长,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道淤积,水流不畅;
②高温酷暑:夏季7—8月由于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散热困难,形成高温酷暑伏旱天气。
(4)汉江、长江从××市区交汇,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湖泊对洪水具有调节作用;河湖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7
相关文档
- 什邡职中14年机械对口高考模拟题2021-05-146页
- 高考物理专项冲击波讲练测系列相互2021-05-1415页
- 步步高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大二轮总2021-05-146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选31基因工程2021-05-1411页
-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2021-05-146页
- 高考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2021-05-1429页
- 2019高考英语二轮阅读理解指导(04)2021-05-148页
- 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1-05-148页
- 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化学中的常2021-05-149页
- (浙江选考)2020高考物理优选冲A练 选2021-05-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