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6.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高考全国百所名校精粹重组卷(7)
生 物 试 卷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2.关于水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兴奋传导离不开水
B.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没有水生成
C.用于留种的晒干种子中不含自由水
D.结合水的比例越高,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越旺盛
3.图1表示植物细胞的淀粉酶与人消化道内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情况,图2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pH=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②若pH由中性变为酸性,人的淀粉酶活性渐渐升高
③由图2可知,适宜温度范围最广的是B酶
④据图2,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B.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碱性中的快
D.物质甲对试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Ⅱ
5.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6.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是细胞坏死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D.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7.下列各组物质肯定不在人体同一细胞中合成的是 ( )
A.干扰素和呼吸酶 B.RNA聚合酶和抗体
C.解旋酶和促性腺激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8.比较某哺乳动物的胰腺细胞、神经细胞、浆细胞,三者 ( )
A.细胞核中DNA含量差别较大 B.细胞中mRNA、蛋白质种类相同
C.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差别较大 D.都具有分泌功能
9.拟南芥是路边常见的小草,自花传粉,染色体数目2N=10,现在成为一种特别理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材料。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包括 ( )
A.染色体数目少,便于显微镜观察和计数
B.个体较小,适合于实验室大量种植
C.生命周期很短,子代数量多
D.自花传粉,野生型基因高度纯合
10.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
A.1:3 B.1:1 C.1:2:1 D.9:3:3:1
11.在肺炎双球菌侵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注射R型菌后,小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C.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属于基因工程,其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1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
13.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A+T)/(G+C)的比值 D.碱基种类
14.在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二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三倍体无子西瓜,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培育青霉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单倍体育种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发病率高
D.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遗传病
1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不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B.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C.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数量完全不同
D.基因突变只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16.下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物个体或结构,①~③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 )
A.甲为成熟哺乳动物个体,乙为配子,丙为受精卵,基因重组发生在②过程中
B.甲为植物体一部分,乙为愈伤组织,丙为丛芽,①过程通常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C.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③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
D.甲为成年母羊,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丙为重组细胞(胚胎),③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胚胎移植
17.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③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实验①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
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N
C.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D.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出前膜而传递兴奋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是一致的
19.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20.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
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结构,种类多,含量极微
B.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D.健康人体内某种激素的含量是固定的
2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可产生记忆细胞
C.吞噬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D.一种抗原能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抗体
22.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某病原体初次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C.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
D.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23.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 )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24.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种群K值会增加的是 ( )
A.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B.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C.引入金小蜂后的棉铃虫
D.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的大熊猫
25.下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26.下图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
10
实验材料和用具:
20mL移液管、20W、50W、100W和200W的台灯、冷开水、NaHC03、水草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套如图所示装置,编号为1-4。在瓶中各放入一烧杯一定浓度的NaHC03溶液。
②取4等份长势相同的水草分别放入1-4号装置。
③将4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20W、50W、100W和200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4号装置并观察。
④在每过10min读出移液管的刻度。共记录数据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20W
50W
100W
200W
第一次
0
2.2
4.1
3.8
第二次
0.1
4.3
8.3
7.7
第三次
0.1
6.5
12.5
11.6
(1)该实验的名称是 ,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是 (至少答出两种)。
(2)在20W时,记录的数据接近于0的原因是 。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里绘制柱形图。
(4)若想确定水草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
27.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⑴由图示得知,1个DNA分子复制出乙、丙2个DNA分子,其方式是 。
⑵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细胞提供 。除了图中所示酶外,丙DNA分子的合成还需要 酶。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 。
⑷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__;在复制完成后,乙、丙分开的时期为 。
⑸若一个,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
28.请分析下列与遗传和变异有关的问题:
(1)水稻(2N=24)正常植株(E)对矮生植株(e)为显性,抗病(F)对不抗病(f)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①在旱EE x舍ee杂交中,若E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
②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E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U变为C,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c。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
③现有正常不抗病和矮生抗病两种纯种水稻,希望快速得到正常抗病纯种植株,应采取的育种方法是 ,理想的基因型以及该基因型所占比例依次是 。
(2)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B一)、褐色(aaB一)、红色(A—bb)和黄色(aabb)。
①若右图示为一只红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②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 。
29.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 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 。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 。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答题纸相应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30.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 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 。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 。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中由于蛋白质结构破坏,特定功能也会随之改变;B中RNA也可以储存遗传信息如,流感病毒;D中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
2.答案: A
解析:A,兴奋的本质是一种膜电位的变化,膜电位变化的本质又是离子的运动,离子的运动应是离不开水的;B,翻译过程即脱水缩合的过程,肯定有水的生成;C,晒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很少而已;D,应是自由水比例越高,细胞的代谢活动越旺盛。
3.答案:C
解析:图1植物淀粉酶和人消化道内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7,高于或低于最适PH值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图2中脱氢酶B的最适温度约23度,低于或高于该温度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A、C曲线涉及的温度范围比B广,且图中未画完A、C曲线,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4.答案:B
解析:1号试管淀粉含量不变,则1号试管中该淀粉酶失活;2号和3号试管淀粉含量减少,证明该淀粉酶水解淀粉,但是2号试管水解曲线斜度更大,证明PH为8时水解速度更快。
5.答案:B
解析:曲线1酶的催化速度先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随后达到平衡,该过程的单一变量是底物浓度;曲线2加入化合物P,酶促反应速率比曲线1小,证明化合物P抑制酶的催化。此外,酶的催化需要适宜温度,高温酶会失活。
6.答案:A
解析:A,缺氧是一种不良条件,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细胞癌变是一种细胞病变,并不是每个细胞都会经历;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D,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并不是同步的。
7.答案: D
解析: A,干扰素只在效应T细胞中合成,呼吸酶在每个细胞中都能合成;B,RNA聚合酶在每个细胞中都能合成,抗体只在浆细胞中合成;C,解旋酶在每个细胞中都能合成,促性腺激素只在垂体细胞合成;D,胰岛素只在胰胰岛素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只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8.答案: D
解析: A,细胞核中DNA含量不大,几乎一样;B,细胞中mRNA、蛋白质种类不相同,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都是动物细胞,细胞器种类差别不大;D,胰腺细胞可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浆细胞能分泌抗体。
9.答案: B
解析: C,生命周期短,可以较快获得下一代,适合作遗传分析;B,对于实验材料,在实验室一般都不需要大量种植,因为作为实验材料,用量毕竟较少,只有在大田才需要大量种植。
10.答案: A
解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几种情况,有几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有基因累积情况,有双显性控制情况,当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显性基因分别只要有一个都共同存在时,表现一种性状,而只要其中的一对有一个显性,或都没有显性则表现为一种性状,那么F2的比例是是9:7。此题刚好是这种情况。如果F2是9:7,则F1的基因是AaBb(假设A、a是一对,B、b是另一对等位基因,他们在两对染色体上,)当F1与隐性个体aabb测交时,可形成AaBb、Aabb、aaBb、aabb且基因型比例都是1:1:1:1,但只有含A、B的表现一种性状,其他的性状都一样,所以是1:3。
11.答案: D
解析: R型菌对小鼠无毒性,但是活的S型菌有毒性可以使小鼠死亡。该转化实验并非按照人的意愿设计实施并获得新品种,所以其原理是基因重组,但不属于基因工程。
12.答案: B
解析:最初在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下, 由于R型菌被清除而数量减少。S型菌有毒性,能降低小鼠的免疫能力,所以能在小鼠体内迅速繁殖,随着S型菌数量增加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菌的数量增加。
13.答案: 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所以碱基的数目、排列顺序(A+T)/(G+C)的比值不一定相同。但构成DNA的碱基相同,都是A、G、C、T四种。
14.答案: A
解析: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没有后代,所以二倍体和四倍体间存在生殖隔离;B,青霉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是利用生物配子培育后代,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变异;C,显性遗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可以,X染色体上显性患者男性是XAY, 女性患者是XAX_,只要有一个显性就可以表现,所以女性发并率高;D,猫叫综合征是第五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1三体综合征是在体细胞中,21号常染色体多一条属于染色体树木变异。
15.答案: A
解析:A,原核生物如蓝藻也可进行有氧呼吸;B,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进行光合作用时;C,生物体各细胞核遗传物质都一样,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蛋白质就不一定一样,但也不是完全不一样;D,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的时候,细胞分裂间期是指有细胞周期的细胞,这是针对有丝减数分裂细胞,无丝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但有DNA的复制,也就有突变。
16.答案: A
解析:A,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这期间发生基因重组②是受精作用,③是受精卵的发育,通过有丝分裂完成;B,如果是组织培养①是脱分化是愈伤组织 机体未有叶绿体等细胞器形成故不需要光,②为再分化需要长芽和根,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丙是有根芽的植物体;C,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由丙到二倍体需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要用到秋水仙素;D,若甲为成年母羊,提供细胞核,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提供细胞质,丙为重组细胞(胚胎),要使重组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先要在体外培养重组细胞至早期胚胎,再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所以③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胚胎移植。
17.答案: D
解析:A,高倍镜下光线通过少,视野暗,可调节光圈,反光镜,但不清晰要调细调节器;B,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是为了验证低温对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影响,而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是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清晰可见,但就是有影响也只是少数细胞受到干扰,不可能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C苯是有毒的化学物质,会使染色体发生畸变,当然也可发生基因突变,但这个显微镜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可以看到;D,生物学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才有说服力,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是正确的。
18.答案: C
解析: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个神经元;C,突触前膜受到刺激,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兴奋或抑制;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19.答案: A
解析: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成年人“憋尿”正好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20.答案: C
解析: A项错,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B项错,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项对,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项错,健康人体内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1.答案: B
解析: A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特异性。B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可产生记忆细胞,但二者不同,体液免疫中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C错,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发挥作用。D错,抗原、抗体均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浆细胞产生一种抗体。
22.答案: B
解析: A错,过敏人群只有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才会产生过敏反应。B对,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二者均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错,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D错,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释放其中的病原体。吞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
23.答案: D
解析: 种群停止增长时,种群数量最大,种群密度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出生率=死亡率,但二者均不等于0。因K值时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数量相当。
24.答案: A
解析: A,干旱环境对东亚飞蝗是有利的,所以K值将会增加。BCD均表示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K值将会减小。
25.答案: D
解析:A项正确,甲和戊都是生产者。B项正确,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营养级最多,所以辛从该食物链获得的能量最少。C项正确,当丙种群数量下降时,辛可通过其它食物链获得能量,所以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项错误,乙和丙、乙和丁、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26.答案: (1)探究光照强度对水草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02(或NaHCO3溶液)、温度、pH值、水草(至少答出两项)
(2)在此时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O2约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
(3)见下图
(4)在50-200W范围内设置若干个梯度进行实验(答到若干个梯度给分)
解析: (1)题目中给出20W、50W、100W和200W的台灯,制造不同的光照强度,同时用NaHC03吸收二氧化碳,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
(2)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测定的氧气释放量实际上是净光合作用。
(3)移液管的零刻度在上方,以50W为例,第一次滴取2.2ml,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刻度线位置开始继续滴取的,因此,第二次读取数值为4.3ml时,实际上滴取量为4.3-2.2=2.1ml,第三次滴取实际量为6.5-4.3=2.2ml。取三次滴取的平均值就是光照强度为50W时,氧气释放量,即:(2.2+2.1+2.2)/3=2.17ml。
组别
1
2
3
4
20W
50W
100W
200W
第一次
0
2.2
4.1
3.8
第二次
0.1
4.3
8.3
7.7
第三次
0.1
6.5
12.5
11.6
(4)根据(3)所绘制的表格可知,最适光照强度的范围在50—200W之间。
27.答案:(1)半保留复制 ⑵能量(ATP) DNA连接 ⑶相反
⑷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⑸1/4
解析: ⑴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⑵解旋酶使氢键断裂需要消耗能量,而丙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两个片段的连接需要DNA连接酶。
⑶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但是复制的方向都是由5′→3′,所以复制的方向是相反的。
⑷植物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还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复制够的子代DNA存在与染色单体中,故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离。
⑸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复制以后,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单体的A=T将替换成T=A,而四条单体最终要进入四个子细胞中,所以卵细胞携带突变基因的概率为1/4。
28.答案:(1)①13或11 ②Y Y突变体比X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以后都改变) ③单倍体育种 EEFF 、1/4 (2)①基因突变、交叉互换 ②1/32
解析:(1) ①EExee→若若E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是Eee和e,水稻是2N=24所以配子染色体就是13或11;②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加、减少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这样转录的 mRNA的序列也可能改变,发现突变体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U变为C,这样最多只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c。这样可能后面的密码子都可能改变,那么氨基酸的种类顺序改变就较大了;③亲代是P正常不抗病 EEffⅹ矮生抗病eeFF→F1 EeFf正常抗病,望快速得到正常抗病纯种植株,应采取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这样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理想的基因型EEFF,比例是1/4;(2)由图看到该细胞是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左上面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而Aa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这可能是间期是发生突变或联会的染色体发生了部分互换,两只黑色狗黑色(A—B一)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aabb),说明亲代都是杂合子即是AaBb,则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褐色(aaBB)雌性小狗的概率:1/4*1/4*1/2=1/32。
29.答案:(1))突触小泡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负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抑制
(5)如下图
解析: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胞吐方式,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以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因此作用结果是负作用(抑制),是一种负反馈,可以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效应是抑制。
(5)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作用效果是膜电位变成内正外负;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作用效果是膜电位变成内负外正。
30.答案:(1)3 捕食和竞争
(2)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18.52%
(4)增加 下降
(5)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解析:⑴太阳鱼和双翅目幼虫都以浮游动物为食,所以存在竞争关系,但太阳鱼又捕食双翅目幼虫,所以两者又具有捕食关系。
⑵在短时间内,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去路可有4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暂时未利用。
⑶第一营养级为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有摇蚊幼虫和浮游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600+900)/8100≈18.52%
⑷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该生态系统只剩下两条较短的食物链,鲈鱼获得的能量会增多,但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下降。
⑸浑浊黏土水中富含矿质元素,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增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含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