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14年版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目01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高考备考最新各地化学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1(解析版)‎ ‎1.(2014江西七校联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B.工业上制H2SO4过程中SO2氧化条件一般选择高温、高压、催化剂 C.浓H2SO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发生反应 D.将C12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可制得漂白粉 ‎2.(2014安徽皖南八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和S8的混合物共6.4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B.将分子总数为NA的NH3和HCl的混合气体置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C.在反应KClO4+8HCl=KCl+4Cl2↑+4H2O中,每生成4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为8NA D.100ml1mol/LAlCl3溶液中含的阳离子数为0.1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无论是S2还是S8都是由S原子构成的。n(S)=m/M=6.4g÷32g/mol=0.2mol.所以所含硫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在气体反应、盐的水解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计算中的应用的知识。‎ ‎3.(2014临沂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 mol·L-1 KNO3溶液:H+、Fe2+、SCN−、SO42−‎ B.pH=0的溶液:Al3+、Ag (NH3)2+、Cl−、SO42−‎ C.c(H+)/c(OH−)=10−10的溶液:K+、Ba2+、NO3−、Cl−‎ D.c( ClO− )=1.0 mol·L−1的溶液:Na+、SO32−、S2−、SO42−‎ ‎4 .(2014江西七校联考)已知一定条件下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 B.若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 C.若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若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 ‎5.(2014北京东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 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C.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 V(NaOH) ‎ D.AgCl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SP(AgX)=c(Ag+)∙ c(X−),故KS P(AgI) > KSP(AgCl)‎ ‎6.(2014北京朝阳期末)右图是模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为电源的正极 B.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C.Fe电极的电极反应是4OH――4e-==2H2O+O2↑ ‎ 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是:2NaCl + 2H2O2NaOH + H2↑+ Cl2↑‎ ‎【答案】D ‎【解析】‎ ‎7.(2014江西七校联考)向5.2g Fe3O4、Fe2O3、Cu的混合物中加入0.5 mol·L−1的硫酸溶液140mL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 A.1.12g B.6.42g C.2.24g D.3.24g ‎8 .(2014广东六校)(16分)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写分子式) 。‎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 ‎ ‎ 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 ;‎ D的电子式 。‎ 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 ;‎ 由A与过量的C反应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 。‎ 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A、B浓度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转化、盐的水解、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的知识。‎ ‎9.(2014湖州期末)(10分)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甲醇:‎ ‎ CO ( g ) + 2H2 ( g ) CH3OH ( g ) △H =-90.8 kJ·mol-1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 和20 molH2,C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当达到平衡状态A 时,容器的体积为20 L。‎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 ‎(2)如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 CO 和20mol H2,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 ▲ L。‎ ‎(3)关于反应CO(g)+2H2(g)CH3OH(g)在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CH3OH浓度与CO浓度相等 C.2V正(CH3OH)=V正(H2)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CO(g)+2H2(g)CH3OH(g),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 ‎ 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 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T1 < T2 ν(c); ν(b)>ν(d)‎ C.平衡常数: K(a) =K(c) ; K(b) >K(d)‎ D.平均摩尔质量:M(a)M(d)‎ ‎(5)已知CO2(g)+H2(g)CO(g)+H2O(g) △H= + 41.3 kJ·mol-1 ,试写出 由 ‎ CO2和H2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 的。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不变设第二次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则,解得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平衡状态的判断、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知识。‎ ‎10.(2014马鞍山期末)(14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铜片回收铜并制备绿矾晶体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己知:I2+2S2O32—=S4O62—+2I—‎ ‎(1)①A中溶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铜片完全溶解后,需要将溶液中的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 ‎(2)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试样A中Cu2+的浓度(不含能与I—‎ 发生反应的杂质)。过程如下:取20.00mL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后,生成白色CuI沉淀。用0.1000mol/L的Na2S2O3标准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液10.00mL。‎ ‎①CuSO4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可选用_______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③试样A中c(Cu2+) 为 mol/L。‎ ‎(3)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1、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D.利用阳极泥可以回收Ag、Pt、Au等金属 E.电解后CuSO4溶液浓度减小 F.阳极减轻的质量等于阴极增加的质量 ‎(4)从滤液B中制取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 、 、过滤、洗涤。‎ ‎11.(2014江西七校联考)(14分)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 、NO2、O2 乙:MgO、NO2 、O2 丙:Mg3N2、O2 丁:MgO、NO2 、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 ‎②称取Mg(NO3)2固体3 . 79 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是 ;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 ,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 是正确的。‎ ‎②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