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 94页

  • 10.53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物理实验

  • 9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7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 1.天津卷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 50 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 49mm。用它测量某物 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4.120cm。 郝双制作 2.天津卷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Hz 的 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 标明 A,第六个点下标明 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 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 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 明 E。测量时发现 B 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 AC 长为 14.56cm、CD 长为 11.15cm,DE 长为 13.73cm,则打 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0.986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2.58_m/s2,AB 的距离应为 5.99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海南卷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 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 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 用米尺测量A1 与A2 之间的距离 s,则小车的加速度 a ____。 2 2 t s ③ 用米尺A1 相对于A2 的高 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 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 s hmg ④ 改变_斜面倾角(或填 h 的数值),重复上述测量。 ⑤ 以 h 为横坐标, 2/1 t 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 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 正比”这一规律。 4.海南卷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 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 的高度 ho。② 进行(1)中的各项淐。 ③ 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 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 方案正确可行 B. 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 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C__。 5.重庆卷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题 22 图 2)、施 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 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 1)和以一定倾角拉出(实验 2)的过程 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①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测力计(弹测力计、 力传感器等等)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题 22 图 3),实验 2 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 1 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13.3 (允许误差±0.5) 0.27(允许误差±0.03)N ③ 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 1 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钢板与水 面的接触面积大. ④ 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快速拉出、变速拉出、 出水过程中角度变化、水中有油污、水面波动等 等(答出两个即可) 6.江苏卷如题13(a)图,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 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 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 (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 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了 l、高度为 h。(取重力加速度 g=9.8m/s2, 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 v-t 图线如题 13(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 a= 6 m/s2 , 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不明显。(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斜面高度 h,可验证质量一定 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滑块 A 的质量 M 及斜面高度 h 且使 Mh 不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 的 s-t 图线如题13(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滑动摩擦力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 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7.广东卷如图 11(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 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 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 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 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图 11(b)中 a、b、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 向如箭头所示。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 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0m/s2。(结果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2)打 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 度可能出现在 b 段纸带中的 D4D3 区间内。 (3)如果取重力加速度 10m/s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 1:1。 8.上海卷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 O 正下方有水平放 置的炽热的电热丝 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 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 L, 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OO’=h(h>L)。 (1)电热丝 P 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 C 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 的初速度为 v0_ s g 2(h-L) 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小球落点与 O’ 点的水平距离 s 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 s2 为纵坐标、cos 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 示图像。则当 =30 时,s 为 _0.52_m;若悬线长 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OO’为 __1.5_m。 9.上海卷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与两种实际气体 I、II 在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变化时的 V-T 关系如图 (a)所示,图中V'-V0 V0-V'' =1 2 。用 三份上述理想气体作为测温物质 制成三个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其 中二个温度计中的理想气体分别 换成上述实际气体 I、II。在标准 大气压下,当环境温度为 T0 时, 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各不相同,如图 (b)所示,温度计(ii)中的测温 物质应为实际气体__ II __(图中 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若此时温度计(ii)和(iii)的示数分别为 21 C 和 24 C,则此时温度 计(i)的示数为_23__ C;可见用实际气体作为测温物质时,会产生误差。为减小在 T1-T2 范 围内的测量误差,现针对 T0 进行修正,制成如图(c)所示的复合气体温度计,图中无摩擦导 热活塞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温度为 T1 时分别装入适量气体 I 和 II,则两种气体体积之比 VI:VII 应为_2:1___。 10.上海卷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 s-t 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 AC 段和 DE 段的运动分别为(C) (A)AC 段是匀加速运动;DE 段是匀速运动。 s/m E D C B A t/s O  A P B v0 M O’ C N (a) s2 /m2 2.0 1.0 0 0.5 1.0 cos (B)AC 段是加速运动;DE 段是匀加速运动。 (C)AC 段是加速运动;DE 段是匀速运动。 (D)AC 段是匀加速运动;DE 段是匀加速运动。 (2)在与 AB、AC、AD 对应的平均速度中,最接近小车在 A 点瞬时速度的是__AB_段中的平 均速度。 11.四川卷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 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C F 。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 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12.全国卷Ⅰ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其中 v10 和 v20 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 的速度,v1 和 v2 分别是碰撞后物体 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 e=1,非 弹性碰撞的 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 是否为 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 1 和 2 (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 1 的质量大于小球 2 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 重锤线所指的位置 O。 第一步,不放小球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 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 C 点,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 O 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 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 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 1 落点的平均位置,M 点是小球 1 与小球 2 碰后小球 1 落 点的平均位置,N 点是小球 2 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小球从槽口 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 10op v t , 1OM v t , 2ON v t ,小球 2 碰撞前静止,即 20 0v 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 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2 1 10 20 0 v v ON OM ON OMe v v OP OP       。 ③三个落地点距 O 点的距离 OM、OP、ON 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 和 ON 与小的质量有关 13.全国卷Ⅱ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 摆振动的周期 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AC 。 14.全国卷Ⅰ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 900Hz 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 信号接入示波器 Y 输入。 ○1 当屏幕上出现如图 1 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竖直位移或↑↓钮。 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衰减或衰 减调节钮或 y 增益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 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2 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 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扫 描范围钮置于 1k 挡位位置, 然后调节扫描微调钮。 15. 全 国 卷 Ⅱ 有 一 电 流 表 ○A ,量程为 1mA,内阻 rg 约为 100 。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 R0, 最大阻值为 99999.9;滑动变阻器甲,最大最值为 10k ;滑动 变阻器乙,最大最值为 2k  ;电源 E1,电动势约为 2V,内阻 不计;电源 E2,电动势约为 6V,内阻不计;开关 2 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 S1 和 S2,将 R 调到最大;b、合上 S1,调节 R 使○A 满偏;c、合上 S2,调节调节 R1 使○A 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 的内阻 rg= R1。 试问: (i)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 R1 应该选择 R0 ;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电阻 R 应该选择 滑动变阻器甲 ,电源 E 应该选择 E2。 (ii)认为内阻 rg= R1,此结果与的真实值相比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6.北京卷图 1 是电子射线管的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 x 轴方向射出,在荧光 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 轴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B (填选项代号)。 A、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 z 轴负方向 B、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C、加一电场,磁场方向沿 z 轴负方向 D、加一电场,磁场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17.山东卷检测一个标称值为 5Ω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 Rx,全电阻约 5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电流表 A1,量程 0.6A,内阻约 0.6Ω C.电流表 A2,量程 3A,内阻约 0.12Ω D.电压表 V1,量程 15V,内阻约 15KΩ E.电压表 V2,量程 3V,内阻约 3KΩ F.滑动变阻器 R,全电阻约 20Ω G.直流电源 E,电动势 3V,内阻不计 H.游标卡尺 I.毫米刻度尺 J.电键 S 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 Rx 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____ A1___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 为___ V2 __(填“V1”或“V2”)。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电路原理图和对应的实物连接如图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量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 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 度的表达式。 方案一: 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 1 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 n 2 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 L,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 d=L/n 3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 D,可得电阻丝总长度 l=nπ(D - n L )也可以用游 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径 D,得电阻丝总长度 l=n(D - n L )。 4 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 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 主要的操作步走骤: 1 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匝数 n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 D1 和瓷管部分的外经 D2,可得电阻丝的直径为 d= 2 21 DD  电阻丝总长度 l= 2 n π(D1+D2) 3 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18.四川卷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 E 及电阻 R1 和 R2 的阻值。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 E(不计内阻),待测电阻 R1,待测电阻 R2,电压表 V(量程为 1.5V,内阻很大),电阻 箱 R(0-99.99Ω),单刀单掷开关 S1,单刀双掷开关 S2,导线若干。 ①先测电阻 R1 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 S1,将 S2 切换到 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1,保持电阻 箱示数不变,将 S2 切换到 b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U2。则电阻 R1 的表达 式为 R1=______ rU UU 2 12  ____。 ②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 R1=4.8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R2 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 闭合 S1,将 S2 切换到 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由 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 R 1 U 1 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 E =1.43 或 10/7V,电阻 R2= 1.2 Ω。 ③利用甲同学设计的电路和测得的电阻 R1,乙同学测电源 电动势 E 和电阻 R2 的阻值的做法是:闭合 S1,将 S2 切换到 b, 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相应的 1RR 1 U 1  图线,根据图线得到电源电动势 E 和电阻 R2。 这种做法与甲同学的做法比较,由于电压表测得的数据范围 较小 (选填“较大”、“较小” 或“相同”),所以 甲 同学的做法更恰当些。 19.上海卷为了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末知电阻,某同学使用了干电池(1.5V),毫安表(1mA), 电阻箱(0-9999 ),电键,导线等器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 电阻箱阻值置于最大,断开 K2,闭合 K1,减小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I1=1.00mA, 记录电流强度值;然后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断开 K1,闭合 K2,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I1=0.80mA, 记录电流强度值。由此可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3.75__ 。 经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中电源电动势的值可能与标称值不一致,因此会造成误差。为避 免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过程如下: 断开 K1,闭合 K2,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某一位置,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其大小为 I;断 开 K2,闭合 K1,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I____,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其 大小为 R0。由此可测出 Rx=_R0__。 20.上海卷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 E 电动势、内电 阻恒定,R1 为滑动变阻器,R2、R3 为定值电阻,A、V 为理想电表。 (1)若滑动片 P 由 a 滑至 b 时 A 示数一直变小,则 R1 和 R2 必须满足的关系是___ R1≤R2_。 (2)若 R1=6 ,R2=12 ,电源内电阻 r=6 ,,当滑动片 P 由 a 滑至 b 时,电源 E 的输出 功率 P 随外电路总电阻 R 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 R3 的阻值应该选择(B ) (A)2 。 (B)4 。 (C)6 。 (D)8 。 21.上海卷在“练习使用示波器”实验中,某同学将衰减调节旋钮置于最右边的“∞”挡,扫描 范围旋钮置于“外 X”档,“X 输入”与“地”之间未接信号输入电压,他在示波器荧光屏上看 到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__ B _。 K1 K1 K2 Rx K2 Rx (a) (b) mA - + mA - + R2 P/W R1 a P b R3 A V 6 R/ E K 老师制 作 22.广东卷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电磁螺线管,已知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电阻率ρ=1.7×10-8 Ωm。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试验来测算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长度。他们选择了多用 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导线和学生电源等。 (1)他们使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操作工程分一下三个步骤:(请填写第....②.步操作...)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电阻档“×1”; ②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调零;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螺线管金属丝的两端相接,多用表的示数如图 9(a)所示。 (2)根据多用电表示数,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并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应从图 9 (b)的 A、B、C、D 四个电路中选择 D 电路来测量金属丝电阻; (3)他们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 10 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 0.260mm; (4)根据多用电表测得的金属丝电阻值,可估算出绕制这个螺线管所用金属丝的长度约为 12m -13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他们正确连接电路,接通电源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始终无示数。请设计一种方 案,利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并写出判断依据。(只需写出简要步骤) ①使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位,接通电源,逐个测量各元件、导线上的电压,若电压等于电源电压,说 明该元件或导线断路故障。或②使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档位,断开电路或拆下元件、导线,逐个测量 各元件、导线上的电阻,若电阻为无穷大,说明该元件或导线断路故障. 23.江苏卷要描绘某电学元件(最大电流不超过6mA,最 大电压不超过7V)的伏安特性曲线,设计电路如图,图中定值电阻R为1KΩ,用于限流; 电流表量程为10mA,内阻约为5Ω;电压表(未画出)量程为10V,内阻约为10KΩ; 电源电动势E为12V,内阻不计。 (1)实验时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 a、阻值0到200Ω,额定电流 0.3 A b、阻值0到20Ω,额定电流 0.5 本实验应选的滑动变阻器是 a (填“a”或“b”) (2)正确接线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U(V) 0.00 3.00 6.00 6.16 6.28 6.32 6.36 6.38 6.39 6.40 I(mA) 0.00 0.00 0.00 0.06 0.50 1.00 2.00 3.00 4.00 5.50 a)根据以上数据,电压表是并联在M与 P 之间的(填“O”或“P”) b)画出待测元件两端电压UMO随MN间电压UMN变化的示意图为(为需数值) 24.重庆卷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 导线 a、b、c、d、e、f、g 和 h 按题 22 图 1 所示方式连 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 调零。闭合开关后; ①若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电流表的的示数为零, 小灯泡不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 d 导线_; ②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 0.3 A,小 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为 b 导线 ; ③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 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 _g 导线_. 25.海南卷图 1 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电流表 具有一定的内阻,电压表 的 内阻不是无限大,S为单刀双掷开关,R为待测电阻。当S向 电压表一侧闭合时,电压表读数为 U1,电流表读数为 I1;当S 向R一侧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 I2。 (1)根据已知条件与测量数据,可以得出待测电阻R=____。 1 1 2 I UE I ER  (2)根据图1所给出的电路,在图2的各器件实物图之间画出连接的导线。 26.宁夏卷⑴由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同轴的金属圆筒构成圆柱形电容 器,如图所示。试根据你学到的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知识,推测影响 圆柱形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 H、R1、R2、ε(正对面积、板间距离、极 板间的介质)。 ⑵利用伏安法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有的器材为: 干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V,符号 电压表:量程 1 V,内阻 998.3 Ω,符号 电流表:量程 1 A,符号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99999.9 Ω,符号 单刀单掷开关 1 个,符号 导线若干 1 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并将它画在指定的方框内,要 求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的正负。 2 为了满足本实验要求并保证实验的精确度,电压表量程应扩大为原量程的 2 倍,电阻箱的 V A 阻值应为 998.3Ω。 2008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 08 年高考全国 I 理综 22.(18 分) Ⅰ.(6 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 m1 和 m2 的小物块 A 和 B, 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 m1>m2,现要利用此 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 A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 的物理量有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①物块的质量 m1、m2; ②物块 A 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 B 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 前的编号)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 Ⅱ.(12 分)一直流电压表,量程为 1 V,内阻 为 1 000Ω,现将一阻值为 5000~7000Ω之间的固 定电阻 R1 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的量 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 电源(电动势 E 为 6~7 V,内阻可忽略不计), 一阻值 R2=2000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 S1、S2 及若干线. (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图连 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2)连线完成以后,当 S1 与 S2 均闭合时,电 压表的示数为 0.90 V;当 S1 闭合,S2 断开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0.70 V,由此可以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V,电源电动势为 V. 08 年高考全国 II 理综 22.(18 分) (1)(5 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 测 微 器 的 示 数 如 图 所 示 , 该 铜 丝 的 直 径 为 mm。 (2)(13 分)右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 实验可用来测量特测电阻 Rx 的阻值(约 500Ω)。图 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 1 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 R0 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 2 合上开关 S。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具 有明显偏转。 ④记下两个电压表 和 的读数 U1 和 U2。 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记下 和 的多组读数 U1 和 U2。 ⑥求 Rx 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 画 出 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 符 号 为 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 ,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 (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 U1、U2 和 R0 表示 Rx 的公式为 Rx 。 (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且 U1、U2、R0、 的 内 阻 r1 、 的 内 阻 r2 表 示 Rx 的 公 式 为 Rx 。 答案:(1)4.593(5 分。4.592 或 4.594 也同样给分) (2)(Ⅰ)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6 分。其中,分压电路 3 分,除分压电路外的测量部分 3 分) (Ⅱ) 2 0 1 x UR RU  (3 分) (Ⅲ) 2 0 1 2 1 2 0 1 2 0 1 (4 )( )x U R rrR U r R r U R r    分 08 年高考北京卷理综 21.(8 分) (1)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 的波形,如图。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 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 母) A.调整 X 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 B.调整 X 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 C.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 Y 增益旋钮 D.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 Y 增益旋钮 (2)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 劲度系数 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 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 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0,弹簧下端挂一个 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 刻度数值记作 L1;弹簧下端挂两个 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2;……;挂七个 50g 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2。 ①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 6 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 是 和 .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L6 L7 刻度数值/cm 1.70 3.40 5.10 8.60 10.3 12.1 ②实验中,L3 和 L2 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③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 1 1 2 3 1 3 3 26.90cm, 6.90cm, 7.00cmnd L L d L L d L L         。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A= = cm。 ④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 50g 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 L 。 L 用 d1、d2、d3、d4 表示的式子为: L = , 代入数据解得 L = cm。 ⑤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m。(g 取 9.8m/s2) 答案:(1)C(2)①l5,l6 ②6.85(6.84-6.86) 14.05(14.04-14.06) ③l7-l3 7.20(7.18-7.22) ④ 1 2 3 4( ) 4 4 d d d d    ,1.75 ⑤28 08 年高考山东卷理综 23.(12 分)200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 磁电阻”救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 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 度。 若图 l 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一磁感应强度特 性曲线,其中 RB,R0 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 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 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 中的电阻值 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 2 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 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 0.6~1.0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 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 Ro=150Ω B.滑动变阻器 R,全电阻约 20Ω C.电流表.量程 2.5mA,内阻约 30Ω D.电压表,量程 3V,内阻约 3kΩ E.直流电源 E,电动势 3V,内阻不计 F.开关 S,导线若干 (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 RB=________Ω, 结合图 1 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_________T。 (3)试结合图 1 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 B 在 0~0.2T 和 0.4~1.0T 范围内磁敏电阻阻直的变 化规律有何不同? (4)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 3 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一磁感应强度特 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如右图所示 (2)1500 0.90 (3)在 0~0 2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 线性变化(或不均匀变化);在 0.4~1.0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 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 (4)磁场反向.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 08 年高考上海卷物理 15.(4 分)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锌板连接,触摸 锌板使验电器指示归零。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发 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锌板,发现验 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锌板带___电(选填写 “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重复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 器指针根本不会发生偏转,说明金属锌的极限频率____ 红外线(选填“大于”或“小于”)。答案:正,大于 08 年高考上海卷物理 16.(4 分,单选题)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图(a)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 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 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D (A)当金属丝圈旋转 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 (B)当金属丝圈旋转 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90° (C)当金属丝圈旋转 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 30° (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 08 年高考上海卷物理 17.(6 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 d 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 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 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 n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 t,得到周期 T=t/n e.用公式 2 2 4 lg T  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 2 ) 已 知 单 摆 在 任 意 摆 角 θ 时 的 周 期 公 式 可 近 似 为 2 0 1 sin 2T T a           ,式中 T0 为摆角趋近于 0°时的周期, a 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 的物理量 有_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 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____。 答案:(1)偏小(2)T′(或 t、n)、θ, T′ 08 年高考上海卷物理 18.(6 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灯泡 L1(6V,1.5W)、L2(6V,10W)的发光 情况(假设灯泡电阻恒定),图(b)为实物图。 (1)他分别将 L1、L2 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当电压表示数 为 6V 时,发现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在图(b)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 (2)接着他将 L1 和 L2 串联后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当电压 表示数为 6V 时,发现其中一个灯泡亮而另一个灯泡不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如下器材:电源 E(6V,内阻不计),灯泡 L1(6V,1.5W)、L2(6V,10W),L2(6V, 10W),单刀双掷开关 S。在图(c)中设计一个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 S 与 1 相接时,信号灯 L1 亮,右转向灯 L2 亮而左转向灯 L3 不亮;当单刀双掷开关 S 与 2 相接时, 信号灯 L1 亮,左转向灯 L3 亮而右转向灯 L2 不亮。 答案:(1)如图 b (2)由于 RL1 比 RL2 小得多,灯泡 L2 分 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 小,不能发光。 (3)如图 c 08 年高考上海卷物理 19.(10 分)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 A 内部磁感 应强度 B 及其与电流 I 关系的实验装置。将截面 积为 S、匝数为 N 的小试测线圈 P 置于螺线管 A 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 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将试测线圈引线 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 D 相连。拨动双刀双掷换向 开关 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 流大小,在 P 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 D 的指针偏 转。 (1)将开关合到位置 1,待螺线管 A 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 K 从位置 1 拨到位置 2,测得 D 的 最大偏转距离为 dm,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 Dφ, Dφ= md N  ,式中  为单匝试 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 B=___________;若将 K 从位置 1 拨到位置 2 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则试测线圈 P 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ε=__________。 (2)调节可变电阻 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 K,得到 A 中电 流 I 和磁感应强度 B 的数据,见右表。由此可得,螺线管 A 内部在感应强度 B 和电流 I 的关系为 B=___________。 (3)(多选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可采取的措施有 (A)适当增加试测线圈的匝数 N (B)适当增大试测线圈的横截面积 S (C)适当增大可变电阻 R 的阻值 实验 次数 I(A) B(×10-3T) 1 0.5 0.62 2 1.0 1.25 3 1.5 1.88 4 2.0 2.51 5 2.5 3.12 (D)适当拨长拨动开关的时间Δt 答案:(1) 2 md ND S , md D t  (2)0.00125I(或 kI) (3)A,B 08 年高考江苏卷物理 10.(8 分)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 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 5 卷导线, 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读得 直径 d= __ 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电阻 R(Ω) 121.0 50.0 23.9 10.0 3.1 导线直径 d(mm) 0.801 0.999 1.201 1.494 1.998 导线截面积 S (mm2) 0.504 0.784 1.133 1.753 3.135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 R 与截面积 S 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 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 R 与 S 应满足的关系。 (3)若导线的电阻率 p=5.1×10-7 Ω·m,则表中阻值为 3.1 Ω的导线长度 l= __ m(结果保留两 位有效数字). 答案:(1) 1.200 (2) 不满足,R 与 S2 成反比(或 RS2=常量)。 (3) 19 08 年高考江苏卷物理 11.(10 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 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 H,将钢球从轨道 的不同高度 h 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 离为 s.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 与 h 的理论关系应满足 s2= (用 H、h 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 m) 2.00 3.00 4.00 5.00 6.00 s2(10-1 m2)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 s2—h 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 s2—h 关系图线(图中已画 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填“小 于”或“大于”) (4)从 s2—h 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 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11.参考答案: (1) 4Hh (2) (见右图) (2) 小于 (4) 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 08 年高考各天津卷理综 22.(16 分)(1)用螺旋测微器测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 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 mm。 (2)用下列器材组装成描绘电阻 R0 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请将 实物图连线成为实验电路。 微安表μA(量程 200μA,内阻约 200Ω ); 电压表 V(量程 3V,内阻约 10kΩ); 电阻 R0(阻值约 20kΩ);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 50Ω,额定电流 1A ) ; 电池组 E(电动势 3V ,内阻不计); 开关 S 及导线若干。 (3)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 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 L,通过改 变摆线的长度,测得 6 组 L 和对应的周期 T,画出 L—T2 图线,然 后在图线,然后选取 A、B 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 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 g=_____________。 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 比,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2. (16 分) (1)1.880 (1.878~1.882 均正确) (2)如右图 (3) 22 2 )(4 AB AB TT LL   相同 08 年高考重庆卷理综 2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7 分) (1)某实验小组拟用如题 22 图 1 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 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带下留下的痕 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①在题 22 图 2 中,从 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 ②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 、 (写出 2 个即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题 22 图 3 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 关系.图中 E 为直流电源,K 为开关,K1 为单刀双掷开关,V 为电压表,A 为多量程电流表,R 为滑动变阻器,Rx 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 ①实验时,闭合 K 之前将 R 的滑片 P 置于 (填“C”或“D”)端;当用电流表外 接法测量 Rx 的阻值时,K1 应置于位置 (填“1”或“2”). ②在一定条件下,用电流表内、外接法得到 Rx 的电阻率随浓度变化的两条曲线如题 22 图 4 所 示(不计由于通电导致的化学变化).实验中 Rx 的通电面积为 20 cm2,长度为 20 cm,用内接法 测量 Rx 的阻值是 3500Ω,则其电阻率为 Ω·m,由图中对应曲线 (填“1”或“2”)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22.(1)① B ②摆长测量、漏斗重心变化、液体痕迹偏粗、阻力变化…… (2)① D 1 ② 35 1 08 年高考广东卷物理 15.(11 分)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在器材: 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输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 热敏电阻、保温容器、温度计、开 关和导线等. (1)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 阻的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左图的实物图上连线. (2)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② 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闭合开关, , ,断 开开关;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 (3)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右图的 R-t 关系图线,请根据 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 R-t 关系式:R= + t(Ω)(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15.(1)图略 (2)记录电压表电压值、温度计数值 (3)R=100+0.395 t 08 年高考广东卷物理 16.(13 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 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 50 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 打下一列点, ;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 12 是钩码质量为 0.03 kg,砝码质量为 0.02 kg 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 点 0 及 A、B、C、D 和 E 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 0 的距离 5 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 度 v,请将 C 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 1 中的相应位置. 图 12 (3)在上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做正功, 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Δ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 是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 理量是摩擦力是 。 表 1 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S/cm r/(m·s-1) 0 0.00 0.35 A 1.51 0.40 B 3.20 0.45 C D 7.15 0.54 E 9.41 0.60 16.(1)②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 (2)5.06 0.49 (3)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 (4)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 08 年高考四川卷理综 22.(17 分) I.(9 分)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 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 1 所示。图 2 为光电数字计 时器的示意图。光源 A 中射出的光可照到 B 中的接收器上。若 A、B 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 C 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 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 3 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 4 所示。由图可知, (l)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_____mm。 (2)圆盘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 50.0 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弧度/秒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Ⅱ.(8 分)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V 为电压 表,内阻为 4000Ω;○mA 为电流表,内阻为 50Ω。E 为电源,R 为 电阻箱,Rx 为待测电阻,S 为开关。 (l)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 U=l.6V,电流表读数 I=2.0mA。若将 I UR x  作为测量值, 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 (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屯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 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__。 (百分误差 %100 实际值 测量值实际值 ) 22.( 7 分)Ⅰ.(1)10.243(2)24.220(3)1.69 Ⅱ.(1)20%(2)5% 08 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22.(15 分) I.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  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 (2)如果是用直流 10 mA 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3)如果是用直流 5 V 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 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 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 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开始实验 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 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 是计数点, 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 的加速度 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 l B.木板的质量 m1 C.滑块的质量 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 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 力加速度为 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 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22Ⅰ(1)60(2)7.18(3)3.59 Ⅱ(1)0.495~0.497m/s2(2)① CD (1 分)(3) gm ammgm 2 323 )(  08 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2)(9 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 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 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 1∶2。当两摆均 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 B 球使其摆线伸直 并与竖直方向成 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 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 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 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2)设摆球 A、B 的质量分别为 Am 、 Bm ,摆长为 l,B 球的初始高度为 h1,碰撞前 B 球的速 度为 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1 cos45 )h l   ① 2 1 1 2 B B Bm v m gh ②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 P1、P2。有 P1=mBvB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1 2 (1 cos45 )BP m gl   ④ 同理可得 2 ( ) 2 (1 cos30 )A BP m m gl    ⑤ 联立④⑤式得 2 1 1 cos30 1 cos45 A B B P m m P m      ⑥ 代入已知条件得 2 2 1 1.03P P       ⑦ 由此可以推出 2 1 1 P P P  ≤4% ⑧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08 年高考海南卷物理 13、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 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 mm. 13、2.793(2.791~2.795 均可) 08 年高考海南卷物理 14、一毫安表头○mA 满偏电流为 9.90 mA,内阻约为 300 Ω.要求将此毫安表头改装成量程为 1 A 的电流表,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图中,○A 是量程为 2 A 的标准电流表,R0 为电阻箱,R 为滑动变阻器,S 为开关,E 为电源. ⑴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将虚线框内的实物图按电路原理图连线;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至 端(填“a”或“b”), 电阻箱 R0 的阻值调至零; ③合上开关;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增大回路中的电流,使 标准电流表读数为 1 A; ⑤调节电阻箱 R0 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接近满偏, 此时标准电流表的读数会 (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⑥多次 重复步骤 ④⑤ ,直 至标准电 流表的 读数 为 ,同时毫安表指针满偏. ⑵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完成全部实验步骤后,电阻箱使用阻值的读数为 3.1 Ω,由此可知毫安表头的内阻为 . ②用改装成的电流表测量某一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指针半偏,此时流过电阻箱的电流 为 A. ③对于按照以上步骤改装后的电流表,写出一个可能影响它的准确程度的因素: 。 14、⑴①连线如图 ②b ⑤减小 ⑥1 A ⑵①310 Ω ②0.495(0.494~0.496 均可) ③例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连续变化;标 准表和毫安表的读数误差;电表指针偏转和实际电流 的大小不成正比;等等 2009 年高考物理实验题 1. 基本仪器的使用 A mA R R0 a b ES + + - - A mA + - R0 S E 游标卡尺 宁夏 2.(4 分)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团柱体的 长度 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数如图。由图可 读出 l= cm,= mm。 答案:2.25 6.860 福建 19.(1)(6 分)在通用技术课上,某小组在组装潜艇模型时,需要一枚截面为外方内圆的 小螺母,如图所示。现需要精确测量小螺母的内径,可选用的仪器有: A.50 等分的游标卡尺 B. 螺旋测微器 ①在所提供的仪器中应选用 。 ②在测量过程中,某同学在小螺母中空部分 360°范围内选取不同的位置进行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答案:(1)① A ② 较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海南 13.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中的 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 cm,厚度的测量值为 mm。 答案:13.1.240 (2 分) 1.682 (2 分,填 1.683 的同样给分) 多用电表 安徽 21.Ⅰ. (6 分)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 a、b 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多 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 和 b 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答案 I. 指针 位置 选择开关所处的档 位 读 数 a 直流电流 100mA 23.0mA 直流电压 2.5V 0.57V b 电阻×100 320Ω 解析:直流电流 100mA 档读第二行“0~10”一排,最小度值为 2mA 估读到 1mA 就可以了; 直流电压 2.5V 档读第二行“0~250”一排,最小分度值为 0.05V 估读到 0.01V 就可以了;电阻 ×100 档读第一行,测量值等于表盘上读数“3.2”乘以倍率“100”。 测定重力和速度 天津 9(3)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和速度。 1 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 还需 (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 通过作图像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 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 v-t 图像外,还可作 图像,其纵轴表示的是 ,横轴表示的是 。 (3)答案:①D, hv  2 2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重物下落的高度。 【解析】本题考查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涉及器材的选取和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①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 需要测相邻计数的距离,需要刻度尺,选 D。 ②由公式 ghv 22  ,如绘出 hv  2 2 图像,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 江苏省 11.(10 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 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计时器大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 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m/s2.(结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 5 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 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 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 F 的实验数 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 力 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 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 a-F 的关系图像. (3)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 a -F 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 答案:11. (1) 0.16 (0.15 也算对) (2)(见右图) (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上海 17.(6 分)如图为“用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 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用 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 多组数据可画出 a-F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17.(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 力成正比,②C 探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全国 1。23.(10 分)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长 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 A、B 两点, 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 d,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m; ②用直尺测量 AB 之间的距离 s,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 离 h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 h2; ③将滑块从 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 时间 t1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 ;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 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 cos ; 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 f- cos 关系曲线。 (1) 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 g): 1 斜面倾角的余弦 cos = ; 2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 ; 3 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 a= ; 4 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 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 d= 。 a/ms-2 B A O F/N 答案(1)① s hhs 2 21 2 )(cos  ② d t ③ 2 2 2 ts da  ④ 2 1 2 22 h h dmg ms st   (2)3.62cm 【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 所示①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 s hhs 2 21 2 )(cos  ,②根据 t d t xv 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 a vx 2 2  ,有 a vs 2 2  ,即有 2 2 2 ts da 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afmg sin ,则有 2 2 21 2 ts dms hhmgf  。 (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 3.6cm,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 1 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 尺是 10 分度,所以读数为 3.6cm+0.1×1mm=3.61cm 或者 3.62cm 也对。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山东 23.(1)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 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字,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 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在墙上的两个钉子 A、B 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 O,将 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胞挂一重物。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像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 O 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 的方法是 答案(1)①bcd ②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研究平抛运动 全国 2。23、(13 分) 某同学得用图 1 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 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纸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 2 所示。图 2 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 0.10m, 1P 、 2P 和 3P 是轨迹图 线上的 3 个点, 1P 和 2P 、 2P 和 3P 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完成下列真空:(重力加速度取 29.8m/s ) (1) 设 1P 、 2P 和 3P 的横坐标分别为 1x 、 2x 和 3x ,纵坐标分别为 1y 、 2y 和 3y ,从 图 2 中 可 读 出 1 2y y =_________m , 1 2y y =__________m , 1 2x x =____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 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 求出小球从 1P 运动到 2P 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 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m s/ (均可用根号表示)。 (3) 已测得小球抛也前下滑的高度为 0.50m。设 1E 和 2E 分别为开始下滑时和抛出 时的机械能,则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抛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相对损失, 1 2 1 100%E E E   =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61 1.61 0.60 (2)0.20 3.0 (3)8.2 【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由图可知 P1 到 P2 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 6 格,P1 到 P3 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 16 格所以有 1 2y y =0.60m. 31 yy  =1.60m。P1 到 P2 两点在水平 方向的距离为 6 个格。则有 1 2x x =0.60m。 (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 P1 到 P2 与 P2 到 P3 的时间相等,根据 2atx  , 解得时间约为 0. 2s,则有 smt xvo /0.32.0 60.0  (3)设抛出点为势能零点,则开始下滑时的机械能为 E1=mgh=mg/2,抛出时的机械能为 E2= 2 2 1 omv =4.5m,则根据  1 21 E EE 0.082 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安徽 21.Ⅲ.(6 分)探究力对原来静止 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 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 为 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 出小车的速度 1v 、 2v 、 3v 、……; (3)作出W v 草图; (4)分析W v 图像。如果W v 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 v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 存在W ∝ 2v 、W ∝ 3v 、W ∝ v 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 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 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 1 条橡皮筋进行是实 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 W,用 2 条、3 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 2 次、第 3 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 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 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 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III 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 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 D 选项是错误的。 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 广东 15.(10 分)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 12,他们将拉力 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 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 50.0cm 的 A、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 通过 A、B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 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 C 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 A、B 时的 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 (2)表 1 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 M 是 M1 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 2 1 2 2 vv  是两个速度 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 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 是 F 在 A、B 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 1,请在图 13 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 图线。 答案:15.(1)①小车;②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 ③改变小车质量. (2)0.600J,0.610J. (3)△E-W 图线如图所示 图 13 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浙江 22.Ⅱ.(9 分)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 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 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 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 R 随时间 t 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 的振动周期为 。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 2 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t 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答案:Ⅱ(1)乙 (2)2t0,变大,变大 【解析】本题考查游标卡尺和单摆的知识 (1)应将待测物体正确地放在测脚中如乙图;(2)单摆 1 个周期遮光两次;单摆周期与小球质 量、大小无关,但若改用直径变为原小球直径的 2 倍,周期变大,但遮光时间Δt 变大 重庆 22.(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 断是否恰当(填 “是”或“否”)。 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 5°释放; 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 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表。用螺旋测微器测 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见题 22 图 1,该球的直径为 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 断单摆周期随 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1)①是 ②是 ③否,20.685(20.683-20.687),摆长 解析: (1)单摆作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 5°释放满足此条件;因为最低点位 置固定、容易观察,所以在最低点启动秒表计时;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太短、不易读准、误 差大,应测多个周期的时间求平均值;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摆长的增大而增大。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四川 22(2)气垫导轨(如图甲)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 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 为 a 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 b.气垫导轨正常 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 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 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 的 6 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 s1、s2 和 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 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的总动量 大小为________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 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答案:(2)0.2abs3 (2 分); 0.2abs1 (2 分);(第 1、2 空答案可互换) 0.2ab(s1-s3) (4 分); 0.4abs 2 (3 分)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安徽 21.Ⅱ. (6 分)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 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 R0 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 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 0.6A、3A); (b)电压表(量程 3V、15V) (c)定值电阻(阻值 1  、额定功率 5W) (d)定值电阻(阻值 10  ,额定功率 10W) (e)滑动变阻器(阴值范围 0--10  、额定电流 2A)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100  、额定电流 1A) 那么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R0 应选择  的定值电阻,R 应选择阻值范围是  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II.答案: (1)3,0.6,1,0~10。(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池实际输出电 流小。 解析: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V),所选量程为 3V 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 池的内阻一般几Ω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 0.5A 左右,所以选量程为 0.6A 的电流表; 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 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 0~10Ω能很好地控制电路 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 0~100Ω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 关于系统误差一般由测量工具和所造成测量方法造成的,一般具有倾向性,总是偏大或者偏小。 本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测量值小,造成 E 测U2) r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