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6届高考生物遗传中档题狂刷一百道
1.PEP为油菜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组研究出产油率更高的油菜品种,基本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研究是通过抑制基因B的转录来提高产油率
B.基因B的链l与mRNA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
C.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D.基因A和基因B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观察细胞中DNA、RNA分布的试剂都需要现配现用
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在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
C.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带最宽,黄绿色带离层析液最近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呈正相关
3.关于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A、a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分别存在于两个染色体组中
C.分别在不同细胞中表达 D.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4.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中,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密码子有所不同
5.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
A.DNA分子上的某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
C.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则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都偏高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D.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7.不同的肺炎双球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单独培养.提取该大鼠的血清(不含S型和R型细菌)和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并分别保存,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是
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
B.把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
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肺炎双球菌失去感染力
D.向大鼠血清中加入上述两种肺炎双球菌,只有一种出现凝集现象
8.如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所示过程的进行方向都是从右往左
B.图1中乙与丁是同一种物质
C.图2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1和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9.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10.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11.某转基因植物的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抗病基因,具体位置不明。如果该植物自交,子一代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则两个抗病基因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12.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1、A2、a)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若AA1与A2a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纯合子
杂合子
基因型
表现型
基因型
表现型
AA
红色
Aa或AA1或AA2
红色
aa
纯白色
---
---
A1A1
红条白花
A1a
红条白花
A2A2
红斑白花
A1A2或A2a
红斑白花
A.2种,3:1 B.2种,1:1 C.3种,2:1:1 D.4种,1:1:1:1
13.男性红绿色盲患者(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内DNA数目比值为4:1 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
C.红绿色盲基因(Xb)数目比值为1:1 D.X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1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B.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6.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实施④过程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实施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17.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18.某生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2∶2∶3∶3。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
A.26% B.30% C.35% D.36%
19.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A.3∶2∶3 B.4∶4∶1 C.1∶1∶0 D.1∶2∶0
20.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组合
P
F1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占1/8
21.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III-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II-5与III-10的染色体组型相同
C.III-9比II-8的染色体数目少一条
D.Ⅲ-9个体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2.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未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MII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含有2个中心体
C.有2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D.每一极含有1条X或1条Y染色体
2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遗传病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要选择多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B.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24.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2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其实例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多指、苯丙酮尿症、原发性高血压是单基因遗传病
B.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C.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D.既患血友病又患白化病的孩子的父母可能均表现正常
26.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II5为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患病男孩的父亲I2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I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可能为1/8
C.II5可能是白化病患者或色盲患者
D.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I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27.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原始材料
B.所有育种方法中,最简单常规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C.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D.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最常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
28.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均属于基因重组
D.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29.由于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酶X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酶Y与酶X相比可能出现的几种状况。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
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
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是因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30.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31.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内,图①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图②过程是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2)细胞内酶的合成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经过图③过程。
(3)假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_____________。
(4)细胞中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变慢,可能是突变导致该酶的活性降低,还可能是突变导致该酶_______________。基因除了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2.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A~C为物质,①~⑤为过程。
(1)①~⑤过程中,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能发生的是_____(填序号)。
(2)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有____ _______。
(3)在化学成分上物质B与物质A的主要区别是物质B含有______ ___。
(4)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碱基对 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的。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控制生物体性状。
33.下图是人体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得到的表皮细胞与提供实验材料的人的表皮细胞基因组成 (不同/相同)。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内, (DNA、RNA种类或蛋白质种类)不同。
(2)①过程的主要增殖方式是 ,其重要意义是亲代细胞的_____________之后,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从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3)②过程称为 ,其实质是 。
(4)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 ,某些淋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的加工在细胞的 进行,抗体的分泌依赖细胞膜的 。
34.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上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变为__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_______(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
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了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请完成下面的结果预期。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______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35.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2)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36.下图是DNA复制的有关图示,A→B→C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D→F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复制片段,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点,“→”表示复制方向,“”表示时间顺序。
(1)若A中含有48502个碱基对,子链延伸速度是105个碱基对/分,则此DNA分子复制约需30s,而实际上只需约16s,根据A~C图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展开可达2m之长,若按A~C图的方式复制,至少8h,而实际上约6h左右,根据D~F图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F图均有以下特点: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
(4)C图与A图,F图与D图相同,C图、F图能被如此准确地复制出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37.下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过程①表示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在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
(2)过程②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项)。一分子物质b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物质b的长度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_________。
38.朊病毒可引起库鲁病和羊瘙痒病,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空泡化呈海绵状,蛋白质形态异常。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其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中的蛋白质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以辅助终止密码子4发挥作用,从而使_________过程停止,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2)图乙中的6是一种朊病毒,它与 结合,阻止核糖体识别4,所以与物质3相比,物质7的改变是 。
(3)5是 ,其在基本单位的组成上与DNA的区别是 的种类不同。
(4)与朊病毒相比,请写出HIV感染人体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
39.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_。
40.(8分)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ⅠA、ⅠB、ⅰ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基因H控制合成的酶H能促进某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H,但是基因h则不能控制合成这种酶;基因ⅠA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物质H转变为A抗原,基因IB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物质H转变为B抗原,但基因ⅰ则不能控制合成这两种酶。人的ABO血型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的关系如表: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抗原
A
B
A、B
无A、B抗原
注:①基因型为H ⅠAⅠB体内可合成A抗原和B抗原;②无H者被视为O型血。
图为某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Ⅱ4均为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ⅠA、ⅠB、ⅰ和H、h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性状,它们在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3同时具有A、B抗原,则Ⅳ1为O型血的概率___________________。如Ⅲ1与基因型为HHⅠAⅰ的男子结婚,则所生育孩子的血型及比例是_______。
41.蝴蝶为ZW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染色体为2N),自然界中蝴蝶翅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由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者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研究该蝴蝶的基因组,需要测定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序列。
(2)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A/a位于____染色体上。
(3)杂交组合一的F1随机交配得到F2,选出F2中的灰翅个体再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研究人员发现基因B的产物能够抑制A基因表达,所以将一个B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的染色体上,受精卵发育成蝴蝶甲。
①若甲为雌性,将其与纯合灰翅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能有____种情况,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则B基因导入了W染色体上。
②若甲为雄性,能否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基因是导入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若能,请写出所选雌性个体基因型及判断依据;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42.1905年,E.B.Wilson发现,雌性个体有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不同,称之为Y染色体。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雄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一: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右下图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一中的F1代红眼雌蝇与最初的那只白眼雄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请分析实验,回答以下各小题:
(1)从实验一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 。
(2)正常情况下,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条Y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 ,雌果蝇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条X染色体。
(3)在实验一的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参考E.B.Wilson的发现,提出合理的假设: 。
(4)仅从实验二的预期结果看, (“能”或“不能”)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请用遗传图解并配以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相关基因用A,a表示)
(5)请利用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材料设计一个能验证你的假设的杂交方案。(只写出杂交方式)
43.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___________实现的。
(4)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 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 ____。
44.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其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花色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自然条件下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
(2)若花色由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图。
①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 ,红色植占 。
(3)假设茎的性状由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5.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 = 12:3:1。已知黑颖(A)和黄颖(B)为显性,只要有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A(b)与B(b)存在于 染色体上。
(2)在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 ,黄颖的基因型有 种。
(3)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的比例是 。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 时,后代中白颖比例最大。试写出该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46.藏獒原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家犬。具有基因B时,皮毛呈黑色;具有基因bb时,皮毛呈褐色;但毛色的形成还受I(i)基因的控制。下图甲表示藏獒毛色的遗传实验,乙表示F1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实验结果说明该性状的遗传是遵循基因 定律。
(2)甲图中亲本褐毛和白毛藏獒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F2中,黑毛藏獒的基因型是 ,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3)让F2中的褐毛藏獒与基因型为BbIi的个体进行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4)乙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填序号);依据②细胞的特征可判断出乙图为_____(雌性/雄性)藏獒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47.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8.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是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_Bb
A__bb
A__BB或aa___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甲
乙
丙
基因分布位置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
④实验的可能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说明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或“ ”,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小组选择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进行杂交,产生子代植株的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纯合白色植株 ;纯合红色植株 。
49.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
(1)F1共产生 种雄/雌配子,F2代共有 种基因型,F2代里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F2代里重组类型占 ;F2代里能稳定遗传的重组类型占 ;F2代里能稳定遗传的双显性个体占 。
(2)纯种黄色园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F1代都是显性性状。现选用具有上述性状的六个品种分别与F1进行异花传粉,依次得到如下结果:
品种①×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品种②×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品种③×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0:1:0
品种④×F1→全为黄圆
品种⑤×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0:1:0
请分析上述结果,写出这六个品种的基因型。(黄绿Y/y,圆皱R/r)
① ② ③ ④ ⑤
50.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端开雄花,中部开雌花,雌花既可接受同株的花粉,又可接受异株的花粉,玉米的子粒颜色(黄色和白色)由一等位基因A、a控制,甜度(甜和非 甜)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纯种黄粒非甜玉米(甲)与纯种白粒甜玉米(乙)实行间行种植,在亲本植株上收获子粒(F1),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F1子粒的性状亲本植株
黄粒非甜
白粒甜
甲
有
无
乙
有
有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判断:子粒颜色中 为显性,玉米甜度中 为显性。
(2)甲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乙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玉米子粒表现为甜是由于可溶性糖不能及时转化为淀粉而引起的,这一事实表明控制甜度的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实现对甜度的控制。
(4)要进一步研究基因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以选择________(甲或乙)植株上所结的黄粒非甜玉米与白粒甜玉米进行杂交,如果后代__________,表明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51.如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______性状;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可推[来源:学*科*网]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________。
②探究实验方案设计:___________。
③结论: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__,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52.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个生物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 __(填数字)。
(3)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 ,图丙中Ⅱ→I,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的变化。
(4)现有某药物秋水仙素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___________段。如果用洋葱根尖做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
53.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__。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
54.(11分)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进行研磨,为了研磨充分和防止色素被破坏,应该分别加入 和 ,获取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解释。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
③提取 的DNA,进行体外扩增,若 ,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属于,不属于)变异。
55.已知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的一对常染色体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该对同源染色体由于某种原因易发生片段的缺失(缺失部分不含有A和a基因),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现有两株个体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将个体l和个体2做杂交,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则该个体的形成一定是____ (个体1,个体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而产生了含A的配子。
(2)产生的基因型为AAA三倍体是 (个体1,个体2)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含有两个A的配子,与含有1个A的正常配子受精而产生。
(3)取个体l和个体2的体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幼苗,对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分别得到个体1和个体2的四倍体植株,再将两个四倍体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F1的基因型为 。
56.(12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 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种。两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若F1表现型全开白花,F2植株有27种基因型,则(是或否) 能确定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亲本的组合有 种(不考虑正反交)。
(2)正常情况下,图甲一黄花植株与一橙花植株杂交,若子代有白花植株出现,则黄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 ,橙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 。
(3)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 。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57.(9分)下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Ⅰ-Ⅴ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由图中 Ⅰ→Ⅱ获得④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
(2)由图中Ⅰ→Ⅲ→Ⅳ 获得④过程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Ⅲ表示 技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
(3)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4)品种⑥为 倍体,它接受④花粉后结 (有、无)籽果实。
58.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__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
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________。
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59.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
50%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0.3g/ml的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C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也用到酒精,其酒精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B组实验中,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
(3)研究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获得如甲图所示曲线,据图回答
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时期是_________时期,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在de时期,mRNA含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0.(7分)某观赏植物的花有红、蓝、白三种颜色,花色是由液泡膜上膜蛋白A和膜蛋白B表现出来的。其中基因A和B分别控制膜蛋白A和膜蛋白B的合成,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图表示两类膜蛋白分子在液泡膜上的分布,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膜蛋白合成的场所是 ,该过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2)若已知A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选填“能”或“不能”)确认基因A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理由是 。
(3)假设花色与两种蛋白质的关系如下:
蛋白质
A、B同时存在
只有A或者B
没有A、B任何一个
花色
红花
蓝花
白花
若将纯合的红花植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 、 。再让F1个体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 。
61.(12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和 。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 (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 ,一种y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种氨基酸组成。
(5)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则根据α链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否一定发生变化 ,为什么?
62.下面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过程发生的时间 。β链碱基组成为 。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3)Ⅱ8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要保证Ⅱ9婚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
(4)若图中正常基因片段中CTT突变为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不变,原因是密码子具有 现象。
63.(8分)图1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某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间题:
(l)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
(2)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还是半保留进行了探究(已知全保留复制中子代DNA均由两条子链构成,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请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三的离心结果:如果DNA位于1/2重带和1/2轻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全中带位置,则是 复制。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小组设计了实验四,请分析,如果DNA位于 (位置及比例)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 (位置及比例)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4)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 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 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 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 。
64.下图甲为动物免疫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中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该细胞为吞噬细胞,其识别抗原主要依赖于①上的_______________,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说明①具有_______________。
(2)若图乙表示抗体形成过程,则Ⅰ、Ⅱ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肽链形成后需经 (用数字表示)加工分泌到细胞外。
(3)图乙中第三对碱基由T/A变为C/G,该突变对性状 (有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合成的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变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则该基因片段发生的突变是 。
65.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起着作用。
66.请根据DNA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a、b、c表示相应物质,①、②表示相应过程, [ ]内填写图中相应物质的标号):
(1)图中①所示的过程称为 ,②过程的直接模板是[ ] 。
(2)a表示 分子,其功能主要是携带 进入核糖体,进而合成蛋白质。
Ⅱ.碱基类似物是一种化学诱变剂,与正常碱基结构相似,在DNA复制过程中,取代正常碱基渗入DNA分子。5-BU(酮式)是胸腺嘧啶碱基类似物,与A配对。5-BU(酮式)在和A配对后转变成的互变异构体(烯醇式)能与G配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含有一个A-T碱基对的DNA片段,在第一次复制时加入5-BU(酮式)结构,则第一次复制产生的异常DNA比例是 。以上过程中DNA的分子结构发生了碱基对的 。
(2)某DNA的一条链上的某片段只含有一个碱基A,其碱基排列顺序为-CACCGGGGG-,反应体系内有5-BU(酮式),若该DNA进行若干次复制后,以该链为模板转录后翻译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丙氨酸—丙氨酸一脯氨酸,这至少经过 次复制才出现此现象?合成此多肽的模板DNA的该位点能否再突变成A-T碱基对? ,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部分密码子如下:GGG为甘氨酸;GCG、GCC为丙氨酸;GUG为缬氨酸;CCC为脯氨酸)
67.某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其中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是有 的DNA片段,其遗传信息蕴藏在 之中。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 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子代中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68.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1、酶2分别代表_______和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
细胞核中的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启动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启动_______次。
(3)丙过程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________;物质①延长中,核糖体的
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
(4)甲、乙、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差错均有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该变异性状能传递
给子代个体的是_________。
69.研究人员在研究某二倍体植物时发现,其花色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 a和B、b)控制,具有A基因的植株可开红花,具有aa基因的植株可开粉花,B基因抑制色素的合成植株开白花,实验中还发现B基因纯合时具有胚胎致死现象。请分析回答:
(1)用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粉花植株杂交,F1全开红花,F1自交得到F2。则亲本基因型是 , F2红花植株中纯合植株的比例为____。
(2)由这两对基因形成的基因型中,致死基因型有 种。
(3)为确定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现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或_ _____,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7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
(2)性染色体三体(比正常果蝇多一条性染色体)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条性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配对联会而正常分离,另一条性染色体不能配对而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则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所产生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下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现型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①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选用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亲本进行杂交。若子代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如下实验:选取____________做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71.小鼠的体色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和e、F和
f控制,其体色与基因关系如图1。现用两只纯合小鼠杂交,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色性状是由基因通过_____ 来控制的。
(2)根据图1和图2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E(e)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由图2杂交实验可判断出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父本的基因型,让F1中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F2中黑色和白色的个体数量。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以下每空2分,8分)
②F2代中黑色 :白色约为___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若F2代中黑色 :白色约为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
72.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并将遗传规律运用于遗传病的指导: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得到F1,F1继续自交得到F2,理论上F2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类型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
(2)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且各类型不能通过基因突变相互转化。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_(类型),否定了这种说法。
(3)在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用__________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通过_________保证了DNA复制正确进行。
(4)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世代数少和后代个数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______(“一个”、“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
73.某植物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花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发生基因突变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纯合红花植株,请在下图框中画出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
(2)若要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与上述纯合红花植株杂交。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子代所开花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或_________。
(4)已知A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中部,
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 ______。
②若利用限制酶将A基因从一个DNA分子中剪切出来,则剪切之后形成的所有DNA片段较原DNA多出现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74.鸡的羽毛有白色和有色等性状,显性基因G是抑制基因,显性基因H是有色羽基因,隐性基因h是白羽基因,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G和H同时存在时,G就抑制了有色羽基因H的作用,使其不能表现为有色羽;当G不存在时,H才发挥作用,显示有色羽。
(1)现将一种白羽莱杭鸡(GGHH)若干只与另一种白羽温德鸡(gghh)若干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为 。
(2)让F1雌雄个体互相交配,F2中表现型为白色羽的比例为 ,其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比例为 。
(3)F2中有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要判断一只有色羽公鸡是否为纯合子,可以让其与 母鸡交配,结果 时,说明这只公鸡为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上述现象。(要求:写出配子)
75.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等位基因(D与d)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A__B__)、粉花(A__bb)和白花(aaB__或aabb)。下表为该植物部分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中杂交组合_______,可判断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_______是隐性性状。
(2)甲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中,粉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杂交组合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乙组产生的F1中全部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自然状态下既能自由交配又能相互杂交,若只考虑叶片宽度的遗传,现将纯种宽叶与窄叶植株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
①若让F2代植株再自交,则其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让F2代中所有宽叶植株自由交配,则其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76.下图所示为牵牛花花瓣中存在的生化途径,两种色素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仅有花青素时,颜色受PH的影响,晴朗的早晨为红色,中午为紫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牵牛花颜色体现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另外还受 的影响。
(2)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牵牛花在晴朗的中午为紫色的原因是 。
(3)为探究两对基因(B、b和D、d)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选用基因型为AABbDd的蓝紫色植株进行自交,若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让该植株进行自交,后代中粉红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取该植株的花粉进行多倍体植物的培养,则所获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77.某种鸟的体重(产量)大小有高产、中产、低产三种类型,该性状与性别无关(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为探明该种鸟的产量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做了相关杂交实验,并对子代产量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亲本
低产×低产
中产×中产
高产×低产
高产×高产
F1代
全为低产
中产:低产=3:1
高产:中产:
低产=1:2:1
高产:中产:
低产=9:6: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鸟的体重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
(3)实验三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让实验三F1中中产鸟不同基因型之间相互交配,F2中表现为高产的有100只,那么表现为中产的个体理论上有 只。
(4)实验四中F1中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有 种。
78.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呢?请就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用具:长出根的洋葱(2N=16)若干、小烧杯或培养皿若干、清水、冰箱、2%的秋水仙素溶液。
(1)针对上面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或低温(与秋水仙素作用不同,)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根据你的假设,请完善设计方案步骤:
①取三个洁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2、3。
②分别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清水,3号培养皿中加入____________。
③将三组生长状况相同的长出根的洋葱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皿中,让洋葱的根浸泡或接触液体,然后将三组实验装置整套分别放在不同环境中处理,其中1号放在室温下,2号放在 中,3号放在______________下,培养一定时间。
④实验结果检测: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制作根尖临时装片前要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①若1号与2号结果相同,则______________。②若______________结果相同,则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9.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 ;b的实质变化是 。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 。
(3)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原松鼠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
(4)该峡谷的河流中某种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分数形式表示)。
80.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 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 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 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 ,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汗液内氯化钠含量增加是本病的特征。对于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部感染,新一代的抗生素可能更有效。但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 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7分)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下图为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在1975到1978年之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000个,导致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有利变异是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调查中地雀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喙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多样性。
(2)试分析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___________ (排序号)。
①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
②气候变化导致雨量的变化
③种子的丰度的变化,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
④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
(3)上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地雀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82.如图所示为植株繁殖的四种人工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单倍体植株通常的获取方式是________。若图中单倍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A有4个染色体组,则③
过程所用化学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在C过程中获得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植株,应用物理诱变或化学诱变的方法处理________。若要获得水稻的“人工种子”,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结构,该结构与正常受精卵形成的________有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3)若D为胡萝卜-羊角芹,②过程最常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 ,融合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在融合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括琼脂、无机营养、有机营养和______________等。
83.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叫做 ;Ⅲ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 ,④Ab可称作 植株。
(2)用Ⅰ、Ⅱ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用Ⅰ、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
(3)从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药剂作用部位是 ,其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则⑥是 倍体。
(4)用②培育出⑦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84.(10分)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基因型
DDGG
ddGG
DDgg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______。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___(填两个)。
85.(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1)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其有 特点,并什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
(2)调查中发现一男生(III 10)患有红绿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①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
②若Ⅲ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一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3)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现在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
86.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III-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2分)
(4)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2分)
(5)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要提高油菜产油量必须尽量让更多的PEP转化为油脂,这样就必须抑制酶b的合成,促进酶a的合成,而基因B经诱导转录后形成的双链RNA会抑制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所以该研究是通过促进基因B的转录来提高产油率,A项错误;基因B的链l为脱氧核苷酸链,mRNA为核糖核苷酸链,具有不同的碱基序列,B项错误;因分别以基因B的2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RNA之间能互补配对形成双链,所以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依题意可知,基因A和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基因A和基因B所在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核酸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D
【解析】
试题分析:用于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用于观察细胞中DNA、RNA分布的试剂是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这两种试剂都需要现配现用,A项正确;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而染色体形成于细胞分裂期,所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在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B项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黄绿色的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得速度最慢,因此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带最宽,黄绿色带离层析液最近,C项正确;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上清液放射性强度较低,若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较短,上清液中存在较多的亲代噬菌体,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较长,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存在上清液中,由于噬菌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细菌数量会不断减少,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不会呈正相关,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观察细胞中DNA、RNA分布、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B
【解析】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A、a控制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A错误;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基因A、基因a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B正确;等位基因A、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B
【解析】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细胞核中,也可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不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密码子相同,D
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
5.B
【解析】DNA分子上的某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600x2/6=200个,A正确;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2/8=1/4,B错误;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C正确;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则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DNA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等过程的相关计算。
6.A
【解析】
试题分析: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让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从而获得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故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有两组实验,第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后的细菌(放射性很低);第二组32P的噬菌体(标记噬菌体DNA)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放射性很低),沉淀物中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后的细菌(放射性很高)。如果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染噬菌体,离心后会分布在上清液中,不影响第一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会使第二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故B错误;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离心管的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细菌,而不是加速细菌的解体,故C错误;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不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在上清液中也会有少量放射性,故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方法和部位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及误差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而留在外面
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7.C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反应是指抗体和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大鼠的血清(不含S型和R型细菌)中存在抗体但无相应的抗原,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大鼠体内分离出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中有一定量的抗体,抗体和抗体不会产生免疫反应,所以两者不产生免疫
反应,故A错误;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中的产生不同抗体,无相应的抗原,不会产生免疫反应,故B错误;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故C正确;
由于大鼠同时受到了两种抗原(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的刺激,所以大鼠的血清中有两种抗体,向其中加入两种肺炎双球菌,两种细菌都会出现凝集现象,故D错误。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8.A
【解析】根据图1中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图2中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正确;图1中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丁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图2中共有RNA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分子量超过 10000 的分子称为大分子,所以,多肽未必是大分子,具体的要看聚合度的大小,C错误;、图1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而图2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两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答案是A。
【考点定位】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
(1)从模板分析:①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②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
(2)从原料分析: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3)从产物分析:①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②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③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9.B
【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没有证实遗传因子化学本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同位素标分别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更能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离,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加热杀死S菌具有转化因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才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
10.D
【解析】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外露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到达核糖体上,通过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健,合成多肽链,AC错误;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细胞核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因而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类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错误;线粒体中不仅具有自己的DNA,而且还有核糖体,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列表比较法理解遗传信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存在位置
含义
联系
遗传信息
DNA
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①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通过转录,使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上
②密码子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反密码子则起到翻译的作用
密码子
mRNA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
tRNA
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
11.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比例可知,只有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A1与A2a杂交,子代基因型分别为AA2、A1A2、Aa、A1a;从表格可以看出A1A2为红斑白花,Aa和AA2为红色,A1a为红条白花。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目92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DNA数目46个,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0,B错误;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色盲基因数目为2,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0或者2,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比值为4:1,D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异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假说成立,则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接近1∶1的性状。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D
【解析】细胞质基因遵循母系遗传的特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A正确;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B正确;“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推理内容,C正确;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
【名师点睛】融合遗传是指减数分裂时不同的基因可以相互融合,所以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d/2,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Dd,因此没有性状分离现象。
16.C
【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项正确;④过程是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因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B项正确;③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C项错误;①过程是杂交,主要目的是将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D项正确。
【考点定位】单倍体育种。
【名师点睛】本题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的掌握情况,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前提。以用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染病(ddtt)小麦品种为例,培育矮秆抗病小麦的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步骤见下图:
17.D
【解析】F1可产生配子种类为4种,比例为1:1:1:1,A错误;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数量少,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多,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四种基因型的精子概率相等,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剖析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比例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1∶3
9∶3∶4
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1∶1∶2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1∶2∶1
15∶1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3∶1
13∶3
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1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2∶1
18.A
【解析】纯合子指的是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由题意分析已知该生物产生的配子为Ab2/10、aB2/10、AB3/10、ab3/10,所以该生自交产生的雌性配子都是这个比例,则后代纯合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3/10×3/10=9/100),AAbb(2/10×2/10=4/100),aaBB(2/10×2/10=4/100),aabb(3/10×3/10=9/100),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4/100+4/100+9/100+9/100=26/100(即26%)。答案是A。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9.B
【解析】由于aa没有繁殖能力,所以只有AA和Aa的个体能自由交配,而AA:Aa=1:2,所以AA占1/3,Aa占2/3,所以下一代中: 1/3AA×1/3AA→1/9AA; 1/3AA×2/3Aa→1/9AA,1/9Aa; 2/3Aa×1/3AA→1/9AA,1/9Aa; 2/3Aa×2/3Aa→1/9AA,2/9Aa,1/9aa,将以上结果加起来就是AA:Aa:aa=4:4:1。答案是B。
【考点定位】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Aa的频率=2pq,aa的频率=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频率应保持不变。
2.计算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基因频率
用NAA、NXAY分别表示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用PAA、PXAY表示该基因型的频率,用p、q表示A、a的基因频率。
(1)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2)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
特别提醒 (1)根据公式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就不必考虑性别问题,特别是在理想条件下,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2)只要群体不发生变化,不论自由交配或自交,基因频率都不发生改变;但自由交配的基因型频率不变,自交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3)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0.C
【解析】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对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且雌性亲本为红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组合①中,F1的基因分别为AaXBXb和AaXBY,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1/4AA×1/2XBXB=1/8,C错误;组合②中,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2雄蝇中黑色白眼占1/4aa×1/2XbY=1/8,D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21.B
【解析】
试题分析:6和7的9号,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且是女孩,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5和10都是男孩,染色体组成相同为44+XY,B正确;8和9都是女孩,染色体组成相同为44+XX,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成年雄性体细胞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MII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所以MII后期细胞中含有2组中心体,B正确;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的DNA分子两条链中都有一条来自亲代的DNA分子,即一条链是母链,含31P,另一条是新复制的子链,32P含,每个DNA分子中只有新复制的那条子链是利用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合成的,所以新复制的DNA分子中都有一条子链是含有放射性的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酸苷,当该细胞首次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的染色体是40条,所以被标记的染色体是40条,C错误;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一极含有1条X染色体或1条Y染色体,D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B
【解析】调查遗传病常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多个基因遗传病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一般不作为调查对象,A错误;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B正确;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在患者家系中取样调查,C错误;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随机人群进行调查,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病的调查
24.D
【解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可能导致基因数量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A错误;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不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基因突变才会导致新基因产生,B错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但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C错误;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误区警示:染色体组整倍性增加只会增加基因数量,不会增加基因种类;染色体组整倍性减少会减少基因数量,也可能会减少基因种类。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但不会改变细胞内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一定会减少基因的数量,可能会减少基因的种类;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一定会增加基因的数量,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也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25.A
【解析】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染色体数目遗传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和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B正确;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C正确;既患血友病又患白化病的孩子的父母可能均表现正常,D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
遗传病类型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单基
因
遗
传
病
常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隐性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伴X染色体
显性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隐性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伴Y遗传
父传子,子传孙
患者只有男性
多基因遗传病
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发病率高
相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引起流产
相等
26.D
【解析】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携带有致病基因,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若Ⅰ2是携带着,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色盲),C正确;若Ⅰ2是携带着,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D错误;答案是D。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27.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故A正确;若需要的是双隐性个体,则杂交育种简便,故B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内所有个体含有的基因,因此种群个体数量越少,基因库越小,故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之一是作物的快速繁殖,故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库和植物组织培养
【名师点睛】理解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里是指所需要的优良性状中有显性个体,避免了杂交育种的连续自交,若所需要的优良性状都是隐性个体,则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简便。
28.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基因突变经常发生在分裂间期,故A错误;乙图是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B错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易位,故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2条,因此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名师点睛】易位和交叉互换的比较
项目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属于基因重组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9.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后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故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②中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由于③中酶Y的氨基酸数目少于酶X,说明在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故C正确;④中说明终止密码子向后延伸,但tRNA的种类没有变化,故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基因表达
【名师点睛】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的影响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
失3个碱基
小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序列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亲杂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个体,即1/3正常翻翅个体,1/3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1/3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故ABD正确,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
31.(1)细胞核 RNA聚合 (2)不一定
(3)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
(4)数量减少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1)由图可知1过程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说明是DNA复制,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图2只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说明是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mRNA的。
(2)过程3是翻译过程,细胞内的酶大部分是蛋白质,但少数是RNA,化学本质是RNA的不需要翻译过程。
(3)发生了替换按道理讲应是氨基酸的替换,但此时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应是替换后形成了终止密码子,提前终止了翻译。
(4)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可能是导致了酶的活性降低也可能是导致该酶合成的数量减少。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间接途径另外一种是直接途径即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总结:
32.(1)②⑤ (2)细胞核和线粒体 (3)核糖和尿嘧啶
(4)缺失 蛋白质结构
【解析】(1)图中①是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神经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神经细胞中不能发生①过程;②是转录、⑤是翻译,发生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所以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能发生②⑤过程;③是逆转录、④是RNA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2)①过程表示DNA复制,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3)图中物质A具有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物质B为RNA分子,在化学成分上物质B与物质A的主要区别是物质B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碱基对缺失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的。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控制生物体性状。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33.(1)不同 RNA种类和蛋白质种类
(2)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
(3)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主动运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流动性
【解析】(1)由图可知该表皮细胞导入了4个基因,所以和提供实验材料的人的表皮细胞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神经细胞核肌肉细胞内,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种类和蛋白质种类是有所不同的。
(2)干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意义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3)3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4)甲状腺细胞吸收碘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在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然后经细胞膜的胞吐分泌出去,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有关的3个注意问题
(1)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化,但细胞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核DNA相同,m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同。
(2)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分化形式的不同: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不表现为细胞间的差异,而是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发生形态和生理上的阶段性变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3)细胞全能性的体现以产生新个体为标志,若无新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
34.(1)GUC UUC 4 a
(2)1/4 4:1
(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I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III.中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解析】(1)因为起始密码子是AUG,所以M基因应是以b链为模板链,如果C突变为A,那么密码子由原来的GUC会变为UUC。正常情况下R基因在体细胞中有2个,但在分裂期进行复制后有4个,故最多是4个。基因R的模板链在a上。
(2)在F2中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4份,所以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1/4.用隐性亲本即mmhh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1/9MMHH,4/9MmHH,2/9MmHH,2/9MMHh)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M-H-与窄叶矮茎mmhh植株的比例为(1/9+4/9*1/4+2/9*1/2+2/9*1/2):(4/9*1/4)=4:1.
(3)如果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了Hh的基因型,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缺失4号染色体,出现了HH的基因型,最可能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
(4)用代入法做该习题,因为用的是缺失一条2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即只能产生mh的配子。图甲产生两种配子MR和Mr比例为1:1,所以后代中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图乙中能产生MR和M配子,但M和缺失一条的2号染色体结合在一起的是不能存活的,故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图丙中只能产生MR一种配子,MR和mr能受精,MR和缺失的一条受精,或者是mr和缺失的一条受精,故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表达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名师点睛】1.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
异常情况
基因型说明
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
显性纯合致死
1AA(致死)2Aa、1aa
2∶1
隐性纯合致死
1AA、2Aa、aa(致死)
3∶0
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XAXa×XaY)
只出现雄性个体
1∶1
2.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都要按照正常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致死类型后,再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35.(1)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2)SⅢ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1)黑身残翅雄果蝇只产生一种配子,而子代四种表现型,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四种配子。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现否定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即出现的S型细菌不是SⅡ型,所以SⅢ与R型混合培养获得的是SⅢ型。
(3)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由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体现出来的,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考点定位】遗传规律及DNA分子
36.(1)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2)从多个起始点同时进行复制
(3)边解旋边复制
(4)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分子复制准确无误地完成(4分)
【解析】(1)由A→C图可知,DNA复制是双向进行的,所以实际复制所需时间约是单向复制所需时间的一半。
(2)据D→G图可知,哺乳动物的DNA分子是从多个起始点同时进行复制的,所以复制时间比A→C单起点复制所需时间短。
(3)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
(4)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DNA分子复制准确无误地完成。
【考点定位】DNA复制
【名师点睛】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
37.
(1)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任意两项即可) 提高肽链的合成效率(意思对可得分)
(3)—AGACTT—
(4)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相同 等位基因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图示可知,物质a为双链DNA,物质b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mRNA,因此过程①表示转录,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同时还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进行催化。
(2)过程②表示翻译,翻译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即模板mRNA、场所核糖体外,还需要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一个mRNA分子(物质b)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肽链的合成效率。
(3)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所以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4)图中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蛋白质是结构蛋白,因此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若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形成的,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相同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8.
(1)翻译 核糖体
(2)2(蛋白质) 多肽链延长
(3)mRNA 五碳糖和碱基
(4)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甲及题中信息可知,图中4是终止密码子,当1和2形成的复合物可辅助终止密码子发挥作用,可推测是使翻译过程停止,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2)从图乙上看,朊病毒与蛋白质2结合后,导致其不能和蛋白质1形成复合物,不能辅助4终止密码子发挥作用,不能使翻译停止,从而使肽链变长。
(3)图中的5为翻译的模板,表示mRNA;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不同之处是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
(4)HIV为逆转录病毒,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和中心法则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9.(1)GGU …CCACTGACC…(…CCAGTCACC…)
(2)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 Fe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核糖体移动的方向可知,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天冬氨酸的密码子是GAC,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因此转录出该mRNA的DNA模板链是…CCACTGACC…。
(2)根据题中信息Fe3+浓度低时,影响了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铁离子浓度高,核糖体可以移动,因此这种调节机制可以避免铁离子对细胞的影响,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由于mRNA上翻译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起始密码子以前和终止密码子以后的碱基不编码氨基酸,因此mRNA上的碱基数大于3n。
(4)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改变,导致色氨酸变成亮氨酸,说明色氨酸的密码子与亮氨酸的密码子差一个碱基,即G变成U,说明模板链上C变成A。
【考点定位】基因表达
40.(1)酶 自由组合(或分离和自由组合)
(2)hhⅠAⅠA HhⅠAⅠB
(3)1/4 A型:B型:AB型=2:1:1
【解析】(1)根据题干中“基因H控制合成的酶H能促进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H,但是基因h则不能控制合成这种酶;基因ⅠA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物质H转变为A抗原,基因ⅠB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物质H转变为B抗原,但基因ⅰ则不能控制合成这两种酶”可知,人的ABO血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根据“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ⅠA、ⅠB、ⅰ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于Ⅱ1、Ⅱ2、Ⅱ3、Ⅱ4均为纯合子,而Ⅲ2为AB型,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hhⅠAⅠA.Ⅲ1、Ⅲ2的基因型分别为HhⅠAⅠB、HhⅠAⅠB.
(3)若Ⅲ3同时具有A、B抗原,则Ⅲ3的基因型为HhⅠAⅠB.Ⅳ1为O型血hh__的概率为1/4.如果Ⅲ1HhⅠAⅠB与基因型为HHⅠAⅰ的男子结婚,则所生育孩子的基因型为H_IAIA、H_IAi、H_IBi、H_IAIB,所以血型及比例是A型:B型:AB型=2:1: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抗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A基因,B抗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H、IB基因.因此H_IAIA、H_IAi为A型血,有4种;H_IBIB、H_IBi为B血型,有4种;H_IAIB为AB型血,有2种;其余型血都为O型血,即H_ii、hh__,有8种.再根据图2亲子代的血型关系做相应的判断.
【答案】
(1)N+1
(2)常
(3)灰翅∶白翅=8∶1
(4)①3 白色雌性∶灰色雄性=1:1②不能 无论B导入那一条染色体上,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蝴蝶为ZW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染色体为2N),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2N=(2N—2)条常染色体+2条Z染色体或1条Z染色体和1条W染色体,因Z和W这两条性染色体的形态、功能存在差异,所以若要研究该蝴蝶的基因组,需要测定(N—1)常染色体+1条Z染色体+1条W染色体,即(N+1)条染色体上DNA的序列。
(2)杂交组合一与杂交组合二,一个是正交,一个是反交,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相同,F1
均表现为灰翅,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翅对白翅为显性,双亲均为纯合子。
(3)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一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灰翅)、aa(白翅),F1的基因型为Aa,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在其中的灰翅个体中,AA占1/3,Aa占2/3,这些灰翅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2/3A、1/3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子代表现型为灰翅∶白翅=(2/3A×2/3A+2×2/3A×1/3a): (1/3a×1/3a) =8:1。↙
(4)①将一个B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的染色体上,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蝴蝶甲若为雌性,将其与纯合灰翅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雌性∶灰色雄性=1:1,则B基因导入了W染色体上。
②若甲为雄性,基因型可能为aaB(导入常染色体上)或aaZBZ(导入Z染色体上),它与AA或AAZ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而且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因此不能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基因是导入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组、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2.(1)红眼 (2)次级精母细胞 4
(3)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4)不能
从上述图解中可以看出,不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其后代均有两种表现型,且每种表现型的性别比率均为1:1。
⑤实验二中的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
【解析】(1)实验一的结果显示:白眼雄蝇与红眼正常雌蝇杂交,F1代均表现为红眼,F2代红眼与白眼的分离比接近于3:1,据此可判断红眼是显性性状,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正常情况下,雄果蝇的体细胞除了有成对的常染色体外,还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该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雌果蝇的体细胞除了有成对的常染色体外,还含有2条X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条X染色体。
(3)在实验一的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说明这种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所以合理的假设是: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4)依题意和上述分析可知,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F1代红眼雌蝇为AaXX,最初的那只白眼雄蝇为aaXY,二者杂交得到子一代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雌蝇:白眼雄蝇=1:1:1:1;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1代红眼雌蝇为XAXa,最初的那只白眼雄蝇为XaY,二者杂交得到子一代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雌蝇:白眼雄蝇=1:1:1:1;综上分析,实验二F1代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无论何种遗传子一代中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因此不能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遗传图解见答案。
(5)欲利用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加以验证是否为伴性遗传,可采用测交方案,即实验二中的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若为常染色体的遗传,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与aa,后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 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XaXa与XAY,后代雌果蝇全是红眼(XAXa),雄果蝇全是白眼(XaY)。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
43.(1)增大
(2)基因选择性表达
(3)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4)4/9 1/6
【解析】(1)抗旱型农作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大,从而增强根细胞的吸水能力。
(2)该代谢产物在茎、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对比R基因与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知,R基因上的A被T取代从而突变成了r基因,这是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是糖类,糖类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
(4)由题干信息知,亲本基因型为rrDD、RRdd,F1的基因型为RrDd。①F1自交,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RrDd)所占比例为4/9。
②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的植株中RR占1/3,Rr占2/3,自交所得F3中旱敏型植株(rr)所占比例为2/3×1/4=1/6。
【考点定位】遗传、变异、生物育种及其相关计算
44.(1) 红色:白色=2:1
(2)①分离 ②白色 1/2
(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解析】(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只有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才能有该现象出现,红色Aa自交后代分离比应该为: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是红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如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因此符合分离规律;该植株能合成酶A酶B所以表现性是红色.根据分离规律该植株自交时各产生Ab、aB两种雌雄配子,因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性之比:红色:白色=1:1,所以红色占1/2,纯合体不能同时合成两种酶都是白色。
(3)由题意可知: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因此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茎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又因为该花是闭花授粉,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是自交,所以后代基因型的比为:9C_D_:3C_dd:3ccD_:1ccdd,由于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表型之比为:9粗茎:3中粗茎:4细茎。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技巧点拨:(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2)图示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红色终产物的合成,需要酶A酶B两种酶,因此基因型是A_B_才能表达红色。
45.
(1)3/4 非同源(两对或不同对)
(2)aabb 2
(3) 0
(4)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黑颖(A)和黄颖(B)为显性,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所以黑颖为A_B_和A_bb,黄颖为aaB_,白颖为aabb。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 = 12:3:1,说明A(b)与B(b)存在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3/4。
(2)在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aabb,黄颖的基因型有2种:aaBB和aaBb。
(3)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 aB: Ab: ab=1:1:1:1;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 aB: Ab: ab=1:1:1:1,均为单倍体,因此黑颖纯种的比例是0。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时,后代中白颖比例最大。该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见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6.
(1)自由组合 (2)bbii BBII BBii和Bbii 2/3
(3)白毛:黑毛:褐毛=2:1:1 (4)①雌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F2中白毛:黑毛:褐毛=12:3:1,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图甲可知,亲本褐毛的基因型是bbii,亲本白毛的基因型是BBII,F1白毛的基因型为BbIi,F2黑毛的基因型为1/3BBii和2/3Bbii。
(3)F2黑毛的基因型为bbii,与BbIi交配,后代有白毛、黑毛和黑毛三种表现型,比例为2:1:1。
(4)据图可知,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由于视野中出现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细胞,说明该生物是雌性生物。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9:3:3:1的转化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比例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1∶3
9∶3∶4
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1∶1∶2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1∶2∶1
15∶1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3∶1
13∶3
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1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2∶1
47.(1)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顺序可颠倒) 1/3 (3)0 1/2
【解析】
试题分析:(1)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反交。统计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正交和反交,F1都表现为长翅和刚毛,说明双亲都是纯合子。若只研究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无论正交和反交,在F2中,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数量比都是3︰1,据此可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在实验一中,F2的雌果蝇都表现为刚毛,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据此可推断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在实验二中,F2的雌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3︰1,如果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理论上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应分别为XBY、XbX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进而推出在F2中,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都是1︰1,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不符,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则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含有基因B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所以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1/3。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则“某基因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BYB。在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0;在实验二中,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1/2。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遗传分析探究类试题答题的“四部曲”
48.(1)①
类型编号
甲
乙
丙
基因分布位置
④a、粉色:红色:白色=6:3:7
b、粉色:白色=1:1
(2)AABB或aaBB AAbb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探究过程如下:
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白白白粉粉白红红白);粉色:红色:白色=(2+4):(1+2):(1+2+1+2+1)=6:3:7;
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G、ab为h,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 GG:Gg:gg=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 其中白:粉=1:1;
c.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H,aB为h,AaBb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HH:Hh:hh=AAbb:AaBb:aaBB=1:2:1 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1。
(2)纯合白花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纯合红花基因型有AAbb,粉花基因型有A__Bb,可推测亲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9.
(1)4 9 1/4 3/8或5/8 1/8 1/16 (2)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解析】
试题分析:(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配子;F1自交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纯合子有4种,每种的概率都是1/16,共占1/4;由于双亲可以有两种组合,即双显性×双隐性和单显性×单显性,在前者中,F2的重组类型占3/8,后者中,F2的重组类型占5/8;F2中能稳定遗传的双显性个体的概率为1/4×1/4=1/16。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F1的基因型为YyRr。每对性状单独考虑,根据比例得出相应的基因新,然后组合即可。因此①YyRr、②yyrr、③yyRR、④YYRR、⑤YyRR。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
规律: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
①9∶3∶3∶1⇒(3∶1)(3∶1)⇒(Aa×Aa)(Bb×Bb);
②1∶1∶1∶1⇒(1∶1)(1∶1)⇒(Aa×aa)(Bb×bb);
③3∶3∶1∶1⇒(3∶1)(1∶1)⇒(Aa×Aa)(Bb×bb);
④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50.(1)黄色 非甜
(2)AABB、AaBb AaBb
(3)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4)乙 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将纯种黄粒非甜玉米(甲)与纯种白粒甜玉米(乙)实行间行种植,在非甜玉米(甲)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说明非甜属于显性性状;在黄粒玉米(甲)的果穗上找不到白粒玉米的籽粒,说明黄粒属于显性性状。(2)已知子粒颜色中黄色为显性,玉米甜度中非甜为显性,所以纯种黄粒非甜玉米(甲)与纯种白粒甜玉米(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则甲所结的黄粒非甜子粒中有自交的子代AABB,也有与乙杂交的后代AaBb.而乙自交的后代是白粒甜玉米aabb,与甲杂交的后代是黄粒非甜子粒AaBb。(3)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为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所以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实现对甜度的控制的。(4)从表格结果分析可以看出A与B,a与b始终在一起,所以基因可能存在连锁的可能,为了证明它们不连锁,可以选择乙植株上所结的黄粒非甜玉米AaBb与白粒甜玉米aabb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表明A、a和B、b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纯种黄粒非甜玉米(甲)与纯种白粒甜玉米(乙)实行间行种植,由于在非甜玉米(甲)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说明非甜属于显性性状。在黄粒玉米(甲)的果穗上找不到白粒玉米的籽粒,说明黄粒属于显性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51.(1)隐性 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 类似(相似)
(2)①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 ②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 ③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 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解析】(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属于显性性状;所以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且无眼和黑檀体均为隐性性状;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则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2对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若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组实验时,实验结果若与上述实验结果相似,也为9∶3∶3∶1,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即常染色体上,
①分析: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杂合子,即由基因型aa→Aa,性状才会改变: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
②要确定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
③结论: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Aaxaa→Aa:aa=1:1,即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交配类型为AAxAa或AaxAa,即后代出现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及其实验设计与分析
【名师点睛】1.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连锁与交换定律遗传。2.显性突变(即aa→Aa)会改变性状,隐性突变(即AA→Aa)不会改变性状。
52.
(1)(第一)极体 基因突变
(2)AB ③④
(3)c ①② BC
(4)CD 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制成装片观察并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甲中的细胞②进行的是不均等分裂,说明题干中的“某个生物”为雌性,细胞④不含同源染色体,进行的是均等分裂,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名称为(第一)极体。已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2)乙图中的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AB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或中期;图甲中的细胞①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对应于图乙中的AB段。甲图中的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对(1)的分析可知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的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其中HI阶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图甲中的细胞③和④相对应。
(3)由图甲中的细胞①或②可判断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分析丙图可知:I时期的a、b、c数目分别为8、0、8,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此时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Ⅱ时期的a、b、c数目分别为4、8、8,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综上分析可推知: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①②;图丙中Ⅱ→I过程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
(4)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若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将导致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乙中CD段。用洋葱根尖做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的设计思路是: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并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物变异、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3.(1)相对 显 Aa与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2分)
(4)碱基对缺失 (2分)
【解析】(1)由实验2两个长刚毛个体的后代中出现了短刚毛个体,可以判断长刚毛和短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短刚毛为隐性性状,则长刚毛为显性性状;则实验1为类似测交实验,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
(2)在实验2的后代中共有三种表现性,其中腹部有长刚毛和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两种与野生型的表现性不同,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判断出③个体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
刚毛的基因型为AA。
(3)由实验1、2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可以得到腹部有长刚毛与A基因有关,但当有两个A基因时,则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
(4)根据突变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小,由此可以判断突变基因的相对分子长度也应缩短,所以其基因应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现象。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
54.11分
(1)SiO2 CaCO3 乙
(2)①1和2 染色体结构
②隐性 不能 黄绿色植株开花前死亡(无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
③黄绿色植株 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
(3)属于
【解析】根据图甲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右到左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图乙中叶绿素含量较少,叶片呈现黄色。
(1)色素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进行提取.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甲图各色素含量正常,乙图叶绿素含量减少,故乙图所示符合题意。
(2)①由题意知,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推测假说一符合题意.染色体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为染色体片段丢失,则也会出现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的比例。
②若发生基因突变,根据题意,子一代中叶片绿色:黄绿色=3:1,黄绿色的突变植株应为隐性突变,由题意知,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故不能得到隐性纯合的成熟个体,所以不能进行测交实验。
③假设2的内容为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故黄绿色植株不应含有M基因,若要证明假说二不成立,就要提取黄绿色植株的DNA,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若能扩增出M基因片段,则假说二不成立。
(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土壤中缺乏镁元素,造成叶绿素含量减少,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属于因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55.
(1)个体2
(2)个体1 减数第二次
(3)AAaa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个体1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而个体2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a,而个体1和个体2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则个体2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2)根据前面分析,个体2产生的配子中最多含有一个A基因,则基因型为AAA的三倍体的产生原因只能是个体1产生了含有AA的配子,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个A基因移向同一极导致的。
(3)取个体1和个体2的体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幼苗基因型不变,经过秋水仙
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个体1和个体2均为四倍体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aa,正常情况下,个体1产生的配子只能是AA,个体2产生的配子只含有aa,二者杂交得到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6.(1)4 6 否 2
(2)3/8 3/8
(3)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答对一个得到分,共2分) 黄色
(4)黄色:橙红色=1:3 黄色:橙红色=1:5 黄色:橙红色=1:1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花的颜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橙红色的基因型为aaB_D_,所以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2*2=4种;白色的基因型为A____、aabb__,所以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2×2+2=6种。F2植株有27种基因型,27可以看出是3个3,说明F1三对基因都是杂合子,即基因型为AaBbDd,亲本可能是AAbbdd、aaBBDD,有可能是AAbbDD、aaBBdd,所以不能确定亲本基因型。
(2)图甲一黄花植株(aaB_dd)与一橙花植株(aaB_D_)杂交,若子代有白花植株(aabb__)出现,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子代黄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3/4×1/2=3/8,橙花植株出现的概率应为3/4×1/2=3/8。
(3)图2中,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突变体aaBbDdd中因为d数量多于D,D不能表达,故其花色为黄色。
(4)Ⅰ如果是图①中的变异后代,变异亲本能产生Dd、dd、d、和D配子,而aaBBDD只能产生aBD配子,受精后aaB-D-占3/4,为橙红色。只有D与dd结合的后代是黄色,故是黄色:橙红色=1:3。
Ⅱ如果是图②中的变异后代,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2Dd,2d,1dd和1D,所以后代中黄色:橙红色=1:5.
Ⅲ如果是图③中的变异后代,突变体产生的配子中D和dd为1:1,故子代应为黄色:橙红色=1: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据甲图分析:花的颜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的基因型为A____、aabb__;橙红色的基因型为aaB_D_;黄色的基因型为aaB_dd;
据图乙分析:突变体①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多了含有d基因的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突变体②多了一条含有d基因的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为三体;突变体③含有d的染色体上多出了含有d基因的判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57.(1)杂交,基因重组
(2)单倍体,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4)四,有
【解析】(1)图中过程Ⅰ是杂交,过程Ⅱ是自交,Ⅰ→Ⅱ获得④,包括杂交再连续自交,最后得到性状稳定的性状个体,该过程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2)图中过程Ⅲ为取植株花粉进行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Ⅳ指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形成正常的性状稳定的植株个体,Ⅰ→Ⅲ→Ⅳ 获得④过程称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育种方法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经图中Ⅳ、Ⅴ过程均使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均可诱导染色体加倍,但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4)品种⑥基因型为AAaaBBbb,含有4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④基因型为AAbb, ⑥④均可以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④的花粉授给⑥后能形成受精卵,结出有籽果实。
【考点定位】育种
【名师点睛】育种知识在高考题中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大概分值在12分左右,所以几种育种方式要特别注意: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①培育纯合子品种: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通过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②培育杂合子品种:一般选用纯合子双亲杂交获得子一代,需年年制种。
操作简单,使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育种年限长;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矮秆抗病小麦,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物质处理等
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盲目性大,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高产青霉菌株
基因
工程
育种
基因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转基因抗虫棉
多倍体育种
染色
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
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
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单倍体育种
染色
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中选择优良植株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京花1号”小麦
58.(1)伴X显性 常染色体隐性 DDXAbXaB或DdXAbXaB
(2)II-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
(3)301/1200 1/1200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而III-14号个体的父亲II-7号正常,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II-10、II-11和III-17号可知丙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II-6号患甲病而不患乙病,因此II-6号存在XA和XB,III-15号正常,因此也存在Xa和Xb,由于III-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则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外一条染色体上,因此6号的基因型为 D_XABXab。
(2)II-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Xab,而III-1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因此患两种病的原
因是II-6号个体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
(3)根据题意可知III-15号基因型为99/100 DDXaBXab,1/100DdXaBXab,III-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2/3DdXaBY,因此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01/1200,患丙病女儿的概率为1/600×1/2=1/1200。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规律
【名师点睛】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59.(1)洗去浮色 溶解色素(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3)b 高尔基体 在de时期, mRNA不能合成,而mRNA不断被分解
【解析】(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也用到酒精,其酒精所起的作用是溶解色素。(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理想材料。(3)有丝分裂的DNA复制时期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活跃,形成细胞板;在de时期,mRNA含量少的原因是mRNA不能合成,而mRNA不断被分解。
【考点定位】实验
60.(1)核糖体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2)不能 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
(3)AaBb, 红花 红花:蓝花:白花=9:6:1
【解析】(1)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基因控制性状有两条途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活性控制细胞代谢,本题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2)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所以已知A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能确认基因A转录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3)根据表格信息得出,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纯合的白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得F1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花;F1自交,F2会出现A_B_:aaB_:A_bb:aabb=9:3:3:1,表现型为红花:蓝花:白花=9:6:1。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1.(1)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细胞核 RNA聚合酶
(3)25%
(4)多个 反密码子 一 20
(5)不一定 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2分)
【解析】图中①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
(1)细胞中过程①DNA分子复制发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该过程是在RNA聚合酶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α链是mRNA,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故在DNA分子中G占25%,故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5%。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反密码子,一种y可以转运一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20种氨基酸组成。
(5)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技巧点拨: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先梳理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和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62.(1)细胞分裂间期 GUA (2)常 隐
(3)BB或Bb 1/8 BB (4)简并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正常的可知应是以a链为模板进行转录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β链碱基组成应是GUA。 (2)由图可知,I3和I4没有病,而其女儿有病说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3)II8没有该病,但其有个姐妹是患者,双亲应是携带者,故II8基因型应是BB或Bb。II6和II7没有病,生出孩子有病,说明都是携带者,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II9是患者要保证后代不患病,应与BB的人结婚。(4)基因上碱基对发生替换后,翻译出的蛋白质不变是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人类遗传病等
【名师点睛】判断单基因遗传病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1)“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如图1和2);
(2)“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如图3和4)。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1)①子女正常双亲病;②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X显性遗传(如图5)
(2)①子女正常双亲病;②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2)
(3)①双亲正常子女病;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X隐性遗传(如图6)
(4)①双亲正常子女病;②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4)
第三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①若该病在代与代间连续性遗传→
②若该病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
63.(1)A-U (2)1/8
(3)半保留 1/4轻和3/4重 1/2中和1/2重
(4)1 0或2或4 3/4
【解析】(1)图1表示转录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因此,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
(2)图2所示的DNA,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凡是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15N,子代DNA分子总数是8,根据半保留复制,其中含14N的DNA分子数为1,因此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1/8。
(3)据图3可知:研究DNA复制的方式可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实验四是把14N的细菌放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培养40分钟,该细菌分裂2次,共形成4个子代DNA分子。若是全保留复制,则有3个DNA分子的2条链均含15N,1个DNA分子的2条链均含14N,经密度梯度离心后位于1/4轻和3/4重带位置。若是半保留复制,则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2个DNA分子的2条链均含15N,经密度梯度离心后位于1/2中和1/2重带位置。
(4)由题意可知,含有4条即2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2条即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某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依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当DNA即染色体复制结束时,2条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所含有的4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均为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4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染色体减移向细胞两极的过程是随机的,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所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所含有的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数是0或1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1条染色体形成2条子染色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0或2或4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3/4。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和半保留复制
64.(1)糖蛋白 一定的流动性 (2)③⑥ ④⑤
(3)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4)第三对碱基T/A或第四对碱基C/G丢失
【解析】(1)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细胞膜表面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是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实现的。
(2)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过程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肽链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能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分别填③⑥ ④⑤
(3)图乙中第三对碱基由T/A变为C/G,对应的密码子由GAU变为GAC,编码的氨基酸都是天冬氨酸,所以对性状没有影响,其意义是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4)第三对碱基T/A或第四对碱基C/G丢失都会造成氨基酸序列变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概念与表达内容,同时也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65.
(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3)将噬菌体和细菌震脱 较低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
【解析】
试题分析:
(1)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的特点。
(2)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存在位置的变化。
(3)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将噬菌体和细菌震脱,使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了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胞没有被破坏,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DNA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66.Ⅰ.(1)转录 [c]mRNA(2)tRNA 氨基酸
Ⅱ.(1)1/2 替换(2)3 能 不定向性
【解析】Ⅰ.(1)图中①以DNA一条链为模板链,合成mRNA,为转录。②以mRNA为模板生成蛋白质,为翻译。
(2)a表示tRNA,其功能主要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进而合成蛋白质。
Ⅱ.(1)第一次复制时加入5-BU(酮式)结构,5-BU(酮式)取代T与A配对,发生碱基替换,形成一个异常DNA,还有一个正常DNA。
(2)-CACCGGGGG-对应mRNA为-GUGGCCCCC,对应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加入5-BU(酮式)对应氨基酸序列为丙氨酸—丙氨酸一脯氨酸,表明mRNA的GUG替换为GCG,对应DNA的-CACCGGGGG-变为-CGCCGGGGG-,即A被G替换,DNA第一次复制5-BU(酮式)与A配对,为模板链的互补链,第二次复制模板链的互补链具有5-BU(酮式)转变成的互变异构体(烯醇式)能与G配对,相当于C,故第三次复制该模板链形成的互补链所形成的子链中的G与互变异构体(烯醇式)配对,该子链为-CGCCGGGGG-。故至少需要经过3次复制。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合成此多肽的模板DNA的该位点能再突变成A-T碱基对。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67.
(1)遗传效应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4种碱基对(新陈/细胞)代谢
(2)1/2 1/8
【解析】
试题分析: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是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hDd与aabbdd的两植株杂交,只考虑叶型,则亲本为Bb与bb测交,所以子代中窄叶植株占的比例为1/2;若只考虑花色、叶型和茎秆三对性状,亲本为三对杂合子基因型的测交测交,则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AaBbdd)占的比例为1/2×1/2×1/2=1/8.
考点:本题的考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定律及染色体变异。
68.
(1)DNA复制
(2)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1
(3)转运RNA(tRNA) AAA 从左到右
(4)甲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甲以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所以甲图表示DNA的复制.
(2)已知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l、酶2分别代表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中的乙转录过程在每个起点可启动多次,而甲DNA复制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只启动1次.
(3)丙翻译过程中结构③为tRNA;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图丙中⑤mRNA上AAA;根据图丙中①的延长方向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
(4)甲、乙、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差错均有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该变异性状能传递给子代个体的是甲DNA复制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选考题:共46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注:本次考试没有设选考题,三题均为指定选考题)
69.(1)AAbb×aabb 1/3
(2)3
(3)白色︰红色︰粉色=8︰ 3︰1 白色︰粉色=2︰1 白色︰红色=2︰1
【解析】(1)由题可知,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粉花植株杂交,F1全开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其中红花植株中纯合植株的比例为1/3。
(2)由题可知,B基因纯合时具有胚胎致死现象。由这两对基因形成的基因型共有9种,其中致死的有1AABB、2AaBB、1aaBB共3种基因型。
(3)若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1aaBB、1aabb;红色(2Aabb、1AAbb),粉色(1aabb),白色(2AABb、4AaBb、2aaBb)。
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①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1AABB(致死)、2AaBb(白色)、1aabb(粉色);② 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为1AAbb(红
色)、2AaBb(白色)、1aaBB(致死)。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剖析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比例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1∶3
9∶3∶4
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1∶1∶2
9∶6∶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1∶2∶1
15∶1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3∶1
13∶3
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1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2∶1
70.(1)次级精母细胞 (2)X:Y:XY:YY 1:2:2: 1
(3)①甲、丁 雌性全部为卷曲翅,雄性全部为正常翅 ②甲、乙 卷曲翅:正常翅=2:1
【解析】(1)正常情况下,雄果蝇的精原细胞中除了成对的常染色体外,还含有1对X和Y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原来的1条Y染色体变成两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2)如下图表示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的3条性染色体(为了便于理解和解析,这3条染色体分别用1、2、3进行标注):
理论上,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有三种:若1、2移向一极,3移向另一极,则产生的配子为XY︰Y=1︰1;若1、3移向一极,2移向另一极,则产生的配子为XY︰Y=1︰1;若1移向一极,2、3移向另一极,则产生的配子为X︰YY=1︰1;将这三种情况综合在一起,所产生配子的性染色体组成种类及比例为X:Y:XY:YY =1︰2︰2︰1。
(3)①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而言,一般选则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作父本,让二者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让甲(卷曲翅♂)与丁(正常翅♀)杂交。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甲、丁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二者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雌性全为卷曲翅(XAXa),雄性全为正常翅(XaY)。 ②依题意,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则表中四种果蝇,不存在基因型为AA个体,那么表现型为卷曲翅的显性个体只有Aa一种基因型,选取甲卷曲翅♂(Aa)和乙卷曲翅♀(Aa)做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2:1。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总结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
(1)正反交法: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则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若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一致,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3)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项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项显性雌性个体和隐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71.(7个空,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常 EEXfXf
(3)①1:1 EEXFY ②3:5 eeXFY
【解析】(1)由图可知体色性状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的。
(2)由图1分析可知黑色应是E-ff,其余都是白色。图2中亲本是纯合白色雄性小鼠和黑色雌性小鼠,而子代雄性小鼠是黑色,雌性小鼠是白色,说明有对基因肯定位于性染色体上,综合前面分析纯合白色雄性小鼠基因型应是EEXFY或eeXFY,黑色雌性小鼠应是EEXfXf,子一代中雄性是EeXfY或EEXfY,雌性EeXFXf或EEXFXf,因此是F和f位于性染色体上,E和e位于常染色体上。
(3)如果子代雌雄杂交,EeXfY和EeXFXf,后代中白色E-XFX-占3/4*1/2=3/8,黑色应为5/8,此时亲本雄性基因型是eeXFY.如果子代雌雄杂交,EEXfY和EEXFXf,后代中黑色EEXf-占1/2,白色应为1/2,如果此时亲本雄性基因型应是EEXFY。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72.(1)1/3 终止密码(子)
(2)SⅢ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4)性别 性状表现(或患病情况) 多个
【解析】(1)不同于亲本的个体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_rr,绿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 R_, 根据F2表现型9:3:3:1可知,二都共占3/16+3/16=3/8,黄色皱粒中纯合子Yyrr占1/16,绿色圆粒中纯合子yy RR占1/16,纯合子共占1/16+1/16=1/8,故不同于亲本的个体中纯合子占1/8÷3/8=1/3;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800个碱基对,如果都能编码氨基酸,则r基因应该比R基因编码的多,现在反而编码的少61个,说明DNA中碱基没有完全编码氨基酸,其原因应该是基因表达提前终止,也就是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2)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因为各类型不能通过基因突变相互转化,所以R型菌实变应该变成SⅡ型,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如果全是SⅢ,说明不是R型菌突变产生而是由SⅢ转化而来。(3)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由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准确地进行。(4)系谱中必须知道男、女及其个体表现型、世代中的亲子关系、世代数和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而不是对基因型进行分析,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世代数少和后代个数少,所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往往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来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NA分子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和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分析材料进行知识迁移时要抓住关键信息: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SⅠ、SⅡ、SⅢ等各类型不能通过基因突变相互转化,并充分利用这二条信息。
73.(1)如图
(2)AABBDd
(3)紫色∶红色∶白色=6∶3∶7 紫色∶白色=9∶7
(4)①3/2 ②4
【解析】(1)由表可知,A、a在9号染色体上,B、b和D、d都在10号染色体上,所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为。
(2)因亲本中一方为红花纯合植株,基因型为AABBdd,所以亲本中另一方应该选其相对性状为紫花的植株;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用一对基因,所以紫花基因型应为AABBDd,若后代中出现紫花:红花=1:1,就表明等位基因D和d发生了分离。(3)AaBbDd的植株自交时,亲本中有可能B、D连锁和b、d连锁或B、d连锁和b、D连锁两种情况;若是第一种情况,后代中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D_占3/4 A_×3/4 B_D_=9/16,基因型aa_ _ _ _和A_bbdd的白花占1/4aa+3/4 A_×1/4bbdd=7/16,所以紫色∶白色=9∶7; 若是第二种情况,后代中紫花基因型为A_BbDd占3/4 A_×1/2BbDd=3/8,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dd占3/4 A_×1/4BBdd=3/16,基因型为aa_ _ _ _的白花占1/4,基因型为A_bbDD的白花占3/4 A_×1/4bbDD=3/16,白花共占1/4+3/16=7/16,故紫色∶红色∶白色=6∶3∶7。(4)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
,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则其互补链中互不配对的碱基之比等于该链相应比例的倒数,因此其互补链中(G+T)/(A+C)= 3/2;② 将A基因从一个DNA分子中剪切出来得切开两个部位,因为DNA是双链结构,共产生8个末端,其中4个末端各多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故剪切之后形成的所有DNA片段较原DNA多出现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另4个末端是脱氧核糖。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DNA的分子结构
【名师点睛】1.基因B、b和D、d都在10号染色体上,分别连锁,所以不能自由组合,影响了配子的种类。
2.在做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的题时,要一对一对的分析,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转化成基因的分离定律,然后再求出乘积。
74.(1)白色羽 (2)13/16 3/13
(3)ggHH或ggHh 多只白羽温德 后代全部为有色羽(后代不出现白色羽)
遗传图解如下:
(4分,其中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1分,配子1分,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1分,符号1分)
【解析】(1)双显纯合个体(GGHH)与双隐纯合个体(gghh)杂交,F1的基因型为GgHh,G为抑制基因,当G存在时,有色基因H不能表达,所以F1的表现型为白羽。
(2)基因型为GgHh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各种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G_H_(白羽):G_hh(白羽):ggH_(有色羽):gghh(白羽)=9:3:3:1,可见F1中白羽个体占13/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1GGHH、2GGHh、1GGhh、1gghh)占5/13。
(3)F2中有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ggHH或ggHh,要想检测一只有色羽公鸡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公鸡与白羽温德母鸡(双隐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只有有色羽个体,则该只公鸡为纯合子,如果后代白羽个体和有色羽个体比例接近1:1,则该只公鸡为杂合子。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75.
(1) 乙 窄叶
(2) AAbbDd、AabbDd AABbDd
(3) 9 1/8
(4) ①宽叶:窄叶=5:3 ②宽叶:窄叶=8:1
【解析】
试题分析:
(1)依题意可知,控制花色和叶片宽度的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乙组宽叶亲本杂交,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产生了窄叶植株,可判断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窄叶是隐性性状。
(2)甲组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中,紫花
:粉花:白花=(9/32+9/32):(3/32+3/32):(4/32+4/32) =9:3:4, 宽叶:窄叶=(9/32+3/32+4/32):( 9/32+3/32+4/32) =1:1,说明F1中粉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乙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中,紫花:粉花:白花=(9/16+3/16):(3/16+1/16):0=3:1:0,说明亲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F1中的宽叶:窄叶=(9/16+3/16):(3/16+1/16) =3:1,说明亲本宽叶植株的基因型均为Dd;综上分析,乙杂交组合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
(3) 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乙组紫花与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二者杂交,F1中紫花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让F1的紫花进行自交,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基因型为1/3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其后代中粉花植株的概率为0;2/3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其后代中粉花植株的概率为2/3×3/4A_×1/4bb=1/8。
(4) 纯种宽叶与窄叶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二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Dd,F1自交产生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
①若让F2代植株再自交,则1/4DD的自交后代均为1/4DD;1/4dd的自交后代均为1/4dd;1/2Dd的自交后代为1/8DD、1/4Dd、1/8dd,所以其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宽叶:窄叶=(1/4 DD+1/8 DD+1/4 Dd):(1/4dd+1/8dd) =5:3。
②F2代所有宽叶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所占的比例为1/3DD、2/3Dd,产生雌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各为2/3D、1/3d;若让F2代中所有宽叶植株自由交配,则其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宽叶:窄叶=(1—1/3d ×1/3d ):(1/3d ×1/3d )=8:1。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6.(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环境(因素)
(2)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O2,细胞液的PH值上升
(3)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9:3:3:1
(4)9/64 19/64 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1:1:1:5
【解析】(1)据图可知,牵牛花颜色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而且颜色受PH的影响,晴朗的早晨为红色,中午为紫色,因此表明性状还受环境影响。
(2)上午,随着光照不断增强,牵牛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CO2,细胞液的PH值上升,使得性状表现出紫色。
(3)由题可知,A_B_dd为粉红色,A_B_D_为蓝紫色,A_bbD_为红色或紫色,A_bbdd为白色,B、b和D、d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Dd的蓝紫色植株进行自交,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9:3:3:1。
(4)AaBbDd进行自交,后代中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_B_dd,因此概率=3/4×3/4×1/4=9/64,白色个体基因为A_bbdd或者aa____,因此基因为A_bbdd的概率=3/4×1/4×1/4=3/64,aa的概率为1/4,所以白色个体所占比例=3/64+1/4=19/64。Aa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A:a=1:1,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为A:a=1:1,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为AA:aa=1:1,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AA:aa=1:1;Bb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B:b=1:1,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为B:b=1:1,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为BB:bb=1:1,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BB:bb=1:1;Dd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D:d=1:1,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为D:d=1:1,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为DD:dd=1:1,其自交后代的表现
型及其比例为DD:dd=1:1.因此,后代的基因有2×2×2=8种,其比例为(1:1)×(1:1)×(1:1)=1:1:1:1:1:1:1:1,根据颜色的基因型,不难判断存在aa和bbdd的都为白色,因此蓝紫色: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1:1:1:5。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应用
77.(1)两 基因自由组合(或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3)测交 200
(4)8
【解析】(1)实验四:高产×高产→F1中高产:中产:低产=9:6:1(9:3:3:1的变形),说明鸟的体重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题意分析,高产是A_B_,中产是A_aa或aaB_,低产是aabb.实验二中中产×中产→F1中中产:低产=3:1,亲本相当于一对杂合子的自交,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或aaBb×aaBb。
(3)实验三:高产×低产→F1中高产:中产:低产=1:2:1,则亲本尖状为AaBb,扇状为aabb,属于测交。F1中中产为Aabb、aaBb,F1中中产鸟不同基因型之间相互交配,高产占1/2×1/2=1/4,中产占1/2×1/2+1/2×1/2=1/2,又因为高产的有100只,所以中产的个体理论有200只。
(4)实验四亲本是双杂合子AaBb,F1中有3×3=9种基因型,所以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有8种.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要注意特殊条件下,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1等。
78.(2)②等量的2%的秋水仙素溶液③4℃的冰箱 室温④固定细胞形态
(3)①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②2号与3号
【解析】2号和3号是实验组,相互对照,1号是对照组,即不加秋水仙素也不放在低温下,乙组在4℃低温下培养,然后观察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因此,实验设计方案步骤为:①取三个洁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2、3;②分别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清水,3号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2%的秋水仙素溶液;③将三组生长状况相同的长出根的洋葱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皿中,让洋葱的根浸泡或接触液体,然后将三组实验装置整套分别放在不同环境中处理,其中1号放在室温下,2号放在4℃的冰箱中,3号放在室温下,培养一定时间;④实验结果检测: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3)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①若1号与2号结果相同,则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②若2号与3号结果相同,则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定位】实验
【名师点睛】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有关的3个注意问题
(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
(2)选材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
(3)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的理解
关键信息: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
错误理解: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点不分裂”,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
79.(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
(3)0.5
(4)10/11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
(2)图甲中①~⑥表示生物变异,由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变异的不定向性。
(3)原松鼠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假设开始松鼠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0只、Aa为50只、aa为30只),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隐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AA的数量为24只,Aa的数量为60只,aa的数量为24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4×2)÷(24×2+60×2+24×2)=50%。
(4)由题意知,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金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Y=1:1,因此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XBXa:XBY:XbY=3:1:3:1。其中Xb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XBXB:XBXb:XBY=3:1:3;XB的基因频率=(3×2+1+3)÷(3×2+1×2+3)=10/11。
【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基因频率的变化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80.(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
(2)主动运输 加快
(3)①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 ②载体具有特异性
【解析】(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①是磷脂双分子层,氯离子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膜上CFTR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2)据图分析,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而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使得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
(3)由题干信息可知: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运输钾离子的载体和运输钠离子的载体不一样即载体具有特异性。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81.(共7分)
(1)种子的丰富程度降低、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2分);喙大; 基因;
(2)②③①④(2分);
(3)基因频率
【解析】(1)题图显示:自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间,种子的丰度呈下降趋势,同时食物中大而硬的坚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所以在此时间段,导致该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环境因素是:种子的丰富程度降低以及坚果大而硬的比例上升。已知:喙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当食物主要是大坚果时,喙大的地雀易获取食物,适应环境,因此有利变异是喙大。某海岛上地雀喙的形状及深度
虽然存在差异,但仍为同一物种,所以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地雀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喙体现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2)自然选择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某海岛上地雀的种群中,不同的个体间存在着喙的形状及深度的差异,即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气候、雨量的变化导致种子的丰度的改变以及坚果的平均大小与硬度的变化,进而使食物组成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导致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生存机会增加,并通过有性生殖使这种有利变异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使后代中喙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类型的基因频率相对有所增加。综上所述,地雀喙深度变化的因果关系是:②③①④。
(3)自然选择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82.
(1)花药离体培养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愈伤组织 胚状体 胚
(3) 聚乙二醇(PEG)(1分)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植物激素
【解析】
试题分析:
(1)植物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愈伤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基因突变产生突变体。将胚状体用人工种皮包裹可获得人工种子。受精卵发育形成胚,胚状体与胚有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3)②过程是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常用聚乙二醇,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激素,诱导生根和发芽。
考点:
83.(1)杂交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2)基因重组 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有丝分裂前期 四 (4)基因突变
【解析】分析图解:(1)用①AABB和②aabb培育出⑤AAbb,方法为杂交育种,需分两步走,第一步AABB与aabb进行杂交Ⅰ得③AaBb;第二步让AaBb自交Ⅱ,选出符合要求的AAbb和Aabb两种后代的个体,AAbb和Aabb在外观上无法区别,因此需将AAbb和Aabb再分别自交,观察后代性状无分离者为AAbb,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重组)。(2)由AaBb培育成④Ab的常用方法是花粉的离体培养,由④Ab培育成⑤AAbb的方法是将Ab的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体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该育种方法称为人工单倍体育种。(3)由③AaBb培育成⑥AAaaBBbb的方法,也是用秋水仙素处理AaBb的幼苗或种子,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AAaaBBbb属于四倍体,所以被称为多倍体育种。(4)由②培育出⑦的方法Ⅵ是诱变育种,一般采用射线照射或药剂处理等人工诱变方式,其依据的原理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射线或药剂不能杀死被实验的生物,但能诱发其中一部分个体产生基因突变,使隐性基因a突变为显性基因A。
【考点定位】杂交育种及其它育种
【名师点睛】几种常见育种方式的比较
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基因重组
常用方式
①选育纯种:杂交→自交→选优→自交②选育杂种:纯合的双亲杂交→杂交种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空间诱变等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转基因(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育种程序
优点
①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②操作简便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且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②所得品种一般为纯合子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缺点
①育种时间长,杂种需年年制种②只能在同品种间进行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只适用于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84.(1)①甲与丙(或乙与丙) ②DdGG 1/8
(2)普通:比较甜:非常甜=2:1:1 两对基因同在9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没有 因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
(4)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选甲×丙或乙×丙,才会出现一个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基因型为DdGg,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所以该品种为DdGG.杂交后代中甜味非糯的基因型为ddG_(1/2ddGG,1/2ddGg)子代甜味糯性玉米概率是1/2×1×1/4=1/8。
(2)如果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dEe×ddee→DdEe,Ddee,ddEe,ddee,子代表现型为普通:比较甜:非常甜=2:1:1.由于子代测交结果是普通:非常甜=1:1,不符合1:1:1:1,所以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即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9号染色体),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由于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所以对生物的遗传没有影响。
(4)由图可知,F1是纯合子所以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留种,故在短时间内获得纯合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A是花药离体培养,B是秋水仙素处理.F1中杂交得杂交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F1获得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杂交育种
85.(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3%
(2)① 1/12 ② D C
(3)1/153
【解析】(1) 由表格可以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系,且男性多于女性。在这个群体中的发病率应为(8+13+1+6+12)/(404+398+524+432+436+328+402+298+8+13+1+6+12)= 1.23%。
(2)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
①分析III7所处的家庭:8号患白化病,则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Aa,即7号的基因型为A_,其中为Aa的概率2/3。7号不患色盲,则基因型为XBY;分析III9所处的家庭,自身患白化病,基因型为aa,母亲5号患色盲,则9号基因型为XBXb 。由此所生育子女中两种病都患的概率为:2/3×1/2×1/4=1/12.
②若III7为显性纯合的,则与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0,所以无需检查。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 ,后代男孩可能换色盲,所以说应做性别检测。
(3)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500.由遗传平衡定律,自然人群中Aa的概率为2×1/50×49/50.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的基因型为A_,是Aa的概率为2/3。所以他们所生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1/50×49/50×2/3×1/4=1/153。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86.(1)常 X (2)AaXBXb AAXBXb或AaXBXb
(3)1/24 (4)1/8 (5)3/10
【解析】(1)无中生有为隐性,所以甲和乙都是隐性遗传病,I-1的儿子II-3表现正常,排除甲是X染色体遗传的可能,由于III-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IV-2和IV-3的致病基因都来自III-3,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的遗传。(2)Ⅰ1含有aa,所以Ⅱ2为Aa,Ⅳ2为XbY,所以Ⅲ3为XBXb,而Ⅱ1中不含有b基因,所以b基因来自Ⅱ2,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2含有aa,所以Ⅱ1和Ⅱ2都含有Aa,Ⅲ3为AA或Aa,可知Ⅲ3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Ⅲ4的基因型为AaXBY, 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4=1/24。(4)只考虑乙病,Ⅳ1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男性XBY结婚,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1/8。(5)III-3的基因型1/3AAXBXb、2/3AaXBXb和III-4的基因型为AaXBXb。分类讨论:只看A、a基因①1/3AA×Aa杂交的后代有1/3×1/2即1/6AA、1/3×1/2即1/6Aa;②2/3Aa×Aa杂交的后代有2/3×1/4,即1/6AA、2/3×2/4即1/3Aa、2/3×1/4即1/6aa。这两种情况下,共有1/3AA、1/2Aa、1/6aa,又已知IV-1不患甲病,即基因型不是aa,所以Aa占A_的3/5,即IV-1为Aa的概率为3/5,为XBXb的概率为1/2,故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3/5×1/2),即3/10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系谱图是生物学中特有的图形,以方框、圆圈、线段等表示复杂的遗传信息,图中蕴含了亲子世代、男女配合、遗传特点等多层含义,能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能力,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及推理能力。解题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