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38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战争与和平》历史复习提纲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1—2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 主要原因: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客观原因: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 加速剂: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
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战争进程:
1914年东西两线,计划破产;1915年重心在东,战事僵持;1916年重心转西,战事惨烈
;
1917年阵营变化, 有入有退;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年代
战役
特点
1914
马恩河战役
首次重大战役
1915
无涉及
东线僵持
1916
凡尔登绞肉机
时间最长 最惨烈
索姆河地狱
规模最大
日德兰海战
最大海战
1917
1918
民众厌战
出现反战
后方
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1.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2.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4.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请举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
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
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
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3、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补充人教版)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
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二、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1、《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认定德国是一战挑起者)
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
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2、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1、体系=《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国联盟约(已列入了《凡尔赛和约》)
2、实质:协约国列强主导的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战胜国掠夺战败国)
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1、体系的进步作用:
①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战后各国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②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国家获得独立;
2、体系隐含了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瓜分德国、土耳其
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
③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
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
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
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华盛顿体系:
1、《四国条约》(美英法日)——
①各国相互承认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②英日同盟解散——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了遏制;
2、《五国海军条约》——美取得了英同样的海军力量
世界现代史上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3、《九国公约》:(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
①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确立了列强在中国“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质:美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建立起列强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华盛顿体系”。至此,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华体系”完全形成。
2、美国是最大胜利者:既取得了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亚太、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为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和日美战争埋下了祸根。
思考: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日本是怎样逐步打破华盛顿体系的?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华盛顿体系?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是列强建立起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赢家。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建立,调整了世界大国间的关系,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使欧洲和亚太地区暂时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凡-华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但是建立的和平不能长久。
关于凡-华体系的矛盾及结合点可图示如下:
一、国际联盟——战后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二、国际联盟的活动:
㈠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⑴在维护和平、制止侵略方面:1925年制止了希腊、保加利亚的冲突;
⑵在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
㈡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
⑴被英法操纵,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
⑵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放任二战的爆发:
①“九一八”事变后,没有制裁日本,反而提出列强共管东北;“七七”事变后要求各会员国自行制裁日本,结果无人响应。
②当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国联成立后发挥了哪些作用?后来是否达到了制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
如何认识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国际联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具有一定进步性。
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实际被英法所操纵。它始终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法西斯的兴起:意大利最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1.兴起原因:
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势力②一战后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③法西斯党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④一战的重负引起的经济凋敝和政局动荡
2.建立标志: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任意大利首相
法西斯的兴起:德日与意大利相似的因素
1.兴起原因:
①历史: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三大主义”气氛浓厚;存在摆脱“凡-华体系”的势力②出现法西斯力量:德国出现纳粹党,后希特勒成为党魁;日本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主 ③法西斯力量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④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社会矛盾激化
2.法西斯建立: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体制在德日确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德日法西斯势力活跃并上台的现实因素:
1.经济危机:
①爆发标志:
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价暴跌
②主要特点:
长、广、大(强)
2.危机影响:
国内:对大国的影响不尽相同。危机打击下的美英依靠优势或新政确保了民主体制;德日的弱势促使了法西斯势力在本国的上台
国际: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市场的矛盾,企图重新瓜分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大事件: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②日本法西斯主力-军部崛起,确立武力侵占中国的方针
③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成立的听命于军部的内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⑤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民众支持战争的狂热,促使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大事件:
①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希特勒和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
②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③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体制的确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④希特勒上台后,确立了一系列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
——
如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战争经济体制(要大炮不要黄油);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扩军备战等。
德日法西斯的特点和上台方式
特点:
德国法西斯势力以纳粹党为核心
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
上台方式: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道路上台
日本是军部逐渐控制政府,进而掌握政权
国家
法西斯头目
法西斯主力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意大利
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
1922年墨索里尼任首相
德国
希特勒
纳粹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
日本
军部
军部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
1、发生时间:20世纪30年代
2、局部战争大事件: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最早
②1935-1936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③1936-1939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德意直接干涉)的民族革命战争,最后共和国被颠覆
④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⑤1938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
⑥1938年德国在捷克挑起事端直至吞并整个捷克
3、三国轴心结盟:
时间:1936-1937年;
标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局部的反法斯斗争:
①1931年:最早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后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②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
思想:1935年的共产国际“七大”
实践: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国际进步人士支持西班牙的“国际纵队”
③坚持游击战争的埃塞俄比亚人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针对问题
操纵
政策内容
反映实质
中国问题
日占东北
英法
操纵国联,不提制裁,要共管东北
绥靖政策
初露端倪
意埃问题
英法
对意制裁,范围有限,很快取消
纵容扩张
美国
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
西班牙问题
英法
提出不干涉
纵容扩张
美国
修改中立法案
侵奥问题
英法
没有任何正式反应
纵容扩张
捷克问题
英法
与德意签订《协定》
登峰造极
《慕尼黑协定》的严重后果:
①背着当事国将其领土割让给德国,出卖弱小国家
②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吞并捷克),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③大大增强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提高了希特勒的国内威望
④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⑤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使苏对英法信任度下降,后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思考:如何理解《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概括一下什么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纵容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
1、加速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
①《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
②英法与苏联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希望渺茫
③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德国免去后顾之忧加速了战争爆发进程
2、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初期阶段的大事件:
1、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后沦陷
2、奇怪战争(静坐战争)的出现:
英法宣战后的按兵不动;实质:战争时的绥靖
3、德国改变进攻方向,侵入西北欧:1940年
北欧:丹麦、挪威;西欧:荷、比、卢沦陷
影响:宣告绥靖政策破产
4、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
5、法国的投降:1940年6月
6、英国张伯伦下台与主战派丘吉尔出任首相
7、不列颠之战:
特点:以炸迫降;影响:德国计划首次失败
战前吞并
全面
爆发
标志
欧洲
最大
规模
东侵奥捷波
北上占丹挪
西荷卢比法
匈南希保罗
控制西南欧
进攻莫斯科
太平洋战争
1.爆发:1941.12.7,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日美矛盾激化(日本扩张损害美英利益,
美英荷制裁沉重打击日本)
3.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①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全球性战争)
③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4.日军进犯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1.从修改“中立法案”到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
影响:确立租借方式,实际上与英国结盟
2.英美宣布支持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
3.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
影响:苏联表示支持,三大国开始反法西斯联合
4.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争后的1942年1月
影响:26个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意义:1.团结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宗教信抑的国家,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
2.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3.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基础
哪些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二战的几个重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阿拉曼战役
法西斯的投降:
①意大利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
②德国的投降——1945.5.8,欧洲战事结束
③日本的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2, 二战正式结束
加速意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大事件:
①意:西北非的卡萨布兰卡登陆和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变与墨索里尼被捕。 ②德:盟军东西配合使德军腹背受敌;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美苏易北河会师;苏军的柏林战役并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 ③日: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美国投下原子核;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全面反攻。
二战后期协调反法西斯行动的四次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1943.1.1
中美英
发表《开罗宣言》
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
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
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①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会议
1945年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1、战争性质: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
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
2、伟大意义:
①战争使人类理性得到张扬,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随之诞生;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美苏成为两个世界一流大国,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继续衰落(人教:已不复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霸主);③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④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兴起。
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①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②大国的绥靖政策保护自己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野心,未能阻止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③战争中一些国家墨守成规,军事思想落后,缺乏创新精神,结果或遭遇亡国或付出了惨重代价;④人类
② 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靠理智和正义,赢得了战争、和平和进步;⑤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人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历史复习提纲(第5单元—第6单元)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课程标准):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
(1)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4)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二战后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几种类型:
1.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
2.世界长期热点战争:中东战争
3.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背景
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
国内:朝韩两个政权的对立
历史:美苏以38度线作为对日受降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现实:美国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 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 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 苏联的背后支持
美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 美国视苏联为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 可以维护和扩大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加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朝鲜战争的过程:
⑴战争的爆发:1950年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入侵韩国。
⑵美国的干涉——朝鲜战争演变为国际战争
1950年
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克汉城。
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⑶中国的抗美援朝:
①目的:保家卫国,援助社会主义朝鲜抵抗外来侵略
②过程:
1950年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950年10月--1951年6月,双方进行5次重大战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⑷结果: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内容见书),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朝鲜战争的性质
• 朝鲜半岛:内战
• 中朝两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 美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①从战争起因看:是“冷战”的产物(美国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要遏制苏联);
②从战争过程看:内战→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③从战争结果看:以“38线”为界,半岛南北分裂,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朝鲜战争的影响:
1、对交战国
对朝: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对中国:国际地位、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精神激励、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
、中美关系等
对美国:战略企图、中美关系、西方盟友关系
2、对东亚局势:美国、中国、朝鲜
苏联: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西方阵营也开始联合对抗苏联。
日本: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与美化敌为友,得到政经扶助,有利于军国主义的复活。
韩国: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台湾:死里逃生。
3、对世界局势:加剧了两极对峙格局。
中东地区(一种说法):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7个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何以会成为世界一热点地区?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世界”
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
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
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阿以冲突的由来:
(1)由于历史因素,两者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围绕问题印发伟大民族矛盾
(2)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大国力量介入。
(3)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
(4)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5)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五次中东战争:
类别
战次
又称
起因
参战国
结果
第1次
19485-1949年
巴勒斯坦战争
以色列建国
埃等国VS以
以获得胜利
第2次
1956-1957年
苏伊士运河战争
埃及收运河
埃及VS英法以
埃及胜利
第3次
1967
六日战争
以色列袭击
埃叙VS以
以占埃叙领土
第4次
1973
十月战争
埃叙收复失地
埃叙VS以
埃叙夺回部分土地,引发了1973年-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第5次
1982
黎巴嫩战争
以打击巴解总部
巴解黎叙VS以
以胜利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了解双方概况
埃及等国
以色列
军事力量
开始时占优势
开始处于劣势,但利用停火之机紧急动员,迅速壮大
指挥和战术
没有统一指挥,缺乏配合,各自为战
能集中、统一使用力量,战术灵活机动,各个击破敌人
外交
阿拉伯各国存在分歧,外交行动不一致
有联合国的支持,得到国际社会一定程度同情
战争 影响
①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4/5的土地,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②难民问题严重③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反而被瓜分。
第二次中东战争
起因:埃及新政府宣布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经过: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领土,随后英法派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
埃及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
国际社会对英法以予以遣责(阿拉伯国家切断英法的石油供应、英法国内反战呼声高涨、联合国大会要求双方停火、美苏介入)
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也于1957年3月撤军。
影响:埃及:维护民族利益,扫清殖民残余
中东: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英法:国际地位削弱,在中东影响一落千丈
美苏:走上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第三次中东战争
背景:以色列受到埃及、叙利亚联合的威胁
巴解组织成立,开始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
超级大国的卷入
经过:发生在以色列国和以埃及、叙利亚为主的与以色列相邻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从1967年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6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一边倒结局的战争之一。 联合国干预,双方接受停战协议(联合国第242号决议)。
结果: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
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拒绝归还,中东局势更加复杂。
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美苏干预。
第四次中东战争
背景:①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
②埃及、叙利亚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
③埃及、叙利亚同时对以色列发起进攻
经过: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等阿拉伯国家先处于主攻地位;后来以色列在美国帮助下逆转了战争形势;联合国通过停火协定(联合国第338号决议),各方接受。
结果:①埃军收复运河东岸3000多平方公里,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部分地区。以色列新占运河西岸埃及领土1900余平方公里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东440平方公里的领土。
②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和平努力
⑴原因:前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双方的矛盾,反而使形势更加复杂,并且对双方都造成很大的损失,双方意识到和平谈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⑵过程:①埃及率先走上与以色列和解之路。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双方和解,拉开中东和平进程的帷幕。
②20世纪80年代初,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③
1993年9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巴以双方相互承认,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奥斯陆协议)
④1998年10月23日,经过9天艰难谈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白宫签署了一项“以土地换和平”的临时和平协议。(怀伊协议)
⑤2005年2月8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与以色列总理沙龙进行首次会晤,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冲突焦点
1、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2、犹太定居点问题
3、水资源之争
4、难民问题
5、边界划分
6、大国插手中东事务,希望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不公平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满
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1.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的针锋相对;
2.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造成双方仇视;
3.“路线图”计划陷入困境,难以贯彻执行;
4.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
5.大国插手中东事务,希望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海湾战争
1、海湾战争的起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
历史:边界纠纷
现实目的: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
②夺取领土→改变海湾战略态势
③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外部条件: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⑵过程:1900年8月2日,伊拉克突袭科威特
8月8日,吞并科威特
2、时间:1991.1.17-2.27
3、经过:1月17日:开始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
2月24日:多国部队对伊军发动大规模代号为“沙漠军刀”地面进攻。
(具体见课本)
4、结果:海湾战争以多国部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5、影响:①对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
②对伊拉克的破坏和制裁
③科威特获得解放
④中东和世界格局因之改变
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作用和控制海湾的能力。
阿拉伯世界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
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助长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⑤环境污染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海湾战争各方努力或态度
中国政府: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但反对大国干预,希望海湾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自行或借助联合国的帮助解决危机。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保证美国的石油利益,维护西方的经济命脉
打击地区霸权主义,维护世界领导作用
夺取该战略要地
联合国:维护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发展三大时段的特点及体现:
1.40年代中→60年代初
特点:为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美苏所利用
体现:①贡献: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1960年推动非殖民地化进程:②利用:1950年朝鲜战争;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摇头先生”(Mr.No)的绰号
2.60年代中→90年代
特点:成为第三世界重要舞台,美苏难以任意操纵
体现:1965年非常任理事国增加亚非拉名额;通过决议或会议谴责苏美分别入侵阿富汗和格林纳达;
3.90年代末→现今
特点: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但权威性遭遇挑战
体现: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联合国的创立
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
名称由来: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公开宣告:1943年,美英中苏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制定方针和原则: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通过原则: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签署宪章:1945年,50多国开会并签署《联合国宪章》
正式成立:1945年10月,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日: 10月24日
联合国宪章日:6月26日
宗旨与主要机构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
风雨历程
维和贡献(蓝盔部队):P105测评-简述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1.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维和依靠什么力量?)
始于1948年(何事?);1988年进入新的活跃时期
第一次维和行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停战监督组织
第一支维和部队: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派出的维和部队
第一次强制性决议:两伊战争中要求交战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
化解战争危机的成功事例:海湾危机中安南的斡旋
2.在裁军和军备控制方面的作用
成立有裁军委员会;
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召开过三次裁军特别会议;
支持双边和多边谈判达成裁军协议;
设立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3.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的作用(前面)(具体见课本P146页)
4.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宣言和公约;人道主义援助;安置难民;维护社会治安;促进民族和解等。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为维持和平建立了国际性组织。你能否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进行比较?
相同点:
1、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2、都是较为普遍性的国际机构。
3、都声称以维护国际各平与安全耿宗旨。
4、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
不同点:
1、国联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成果。
2、国际联盟是英法操纵下的国际机构;
联合国成立之初为美国所控制和操纵。
3、国际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维护和平始终是一句空话;
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
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
①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巴黎和布拉格
——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②《斯德哥尔摩宣言》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③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华沙
——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平等协商解决争端、民族自决”原则
④《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
——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
2.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①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②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
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
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
①“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
②运动核心内容
——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
2.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①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
②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确立国际和平日(1981年9月联大开幕日)和“国际和平年” (1986年) ;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归纳: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内容上---多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组织上---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作用:1、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2、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4、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基础。
“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与意义
和平(东西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
——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命运
发展(南北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
——关系世界的兴盛与发达(核心问题)
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历史的必然:
1、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相互依存度加深,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2、两次大战的影响(起因和影响)和现代杀伤性武器的发展使避免战争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3、联合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时代的要求:
1、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世界总体趋向缓和,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
3、世界各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4、大多数国家主张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当今世界的矛盾。
5、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客观需要
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及地位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和 平 与 发 展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地位: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目的,也是当前人类继续生存的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
A、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各国中绝大部分
B、发展中国家的稳定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C、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
全球性问题:环境污染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爱滋病的蔓延等
其它表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争端等导致的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突出问题:恐怖主义、分裂势力、极端势力、贫富分化、毒品、难民等问题更加突出
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地区冲突影响和平的因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战后影响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
各种分裂实力、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存在
世界发展不平衡
影响发展的因素
(战后影响世界发展突出问题,其根源是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走私贩毒、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疾病传播、难民问题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
近代史上中国深受外来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
2、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表现:
(1)、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
(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4)、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措施实施是对和平重大的贡献。
(5)、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联合国
相关文档
- 2018海南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2021-05-1410页
-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重点新题精选2021-05-1428页
-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2021-05-143页
- 2013高考理综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2021-05-145页
- 2014年版高考英语短语动词语法考点2021-05-146页
- 2013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方略 素能提2021-05-147页
- 2014年版高考语文三模试题目上海市2021-05-1411页
- 高考地理母题19562012汇编考点35不2021-05-142页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2021-05-1462页
- 2019高考物理金版教程二轮专题练习2021-05-1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