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 MB
  • 2021-05-14 发布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70分必考小卷练8(含解析)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70分必考小卷练(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有一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下图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题。‎ ‎1.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宜居带有外移趋势,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可能是(  )‎ ‎                   ‎ A.地球体积变大,地球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B.公转轨道变大,火星将逐渐适宜生命存在 C.太阳辐射增强,木星表面气温将逐渐升高 D.太阳活动减弱,金星将逐渐适宜人类居住 答案C 解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通过示意图判断宜居带的分布与日地距离有关,上面三个条件和日地距离有关的就是适宜的温度,因此题中的“宜居”指“适宜的温度”。宜居带外移,说明太阳系整体气温升高,较远的行星有可能达到“适宜的温度”,出现生命。‎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长约30千米,峡谷两岸峭壁对峙,形成于距今0.65亿~2.08亿年的黑云母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使山体山峰的表面形态既陡峭又圆润平滑,犹如“石瀑布”奔流而下。据此完成第2~3题。‎ ‎2.黑云母花岗岩属于(  )‎ A.沉积岩 ‎ B.变质岩 C.侵入岩 ‎ D.喷出岩 ‎3.有关“石瀑布”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10‎ A.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冰川作用、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生物风化 答案2.C 3.C 解析第2题,黑云母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C项对。第3题,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属于物理风化。“石瀑布”表面既陡峭又圆润平滑,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物理风化,C项对。‎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下面图1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据此完成第4~5题。‎ 图1 “玉兔号”挖坑“睡觉”后醒来 图2 地球表面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 ‎4.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⑦ C.③ D.⑤‎ ‎5.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 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第5题,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读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第6~7题。‎ 10‎ ‎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C.甲、丙之间气流下沉 D.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7.下列地理事物的出现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 ‎①塔里木河出现断流 ②长江处在汛期 ③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明显向北凸 ④中纬度海洋上等温线明显向高纬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根据气压垂直分布规律,甲地气压高于上方等压面气压,乙地气压低于下方等压面气压,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根据垂直气压分布知甲地气压低于丙地。据此分析近地面丙处为受热区域,丁处为受冷区域,说明丙地气流垂直上升;丙、丁之间风从丁地吹向丙地。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长江流域可能进入雨季,长江处在汛期;中纬度大陆上,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等温线向温度较低的高纬度凸出,即向北凸出,海洋相反。夏季温度高,塔里木河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处于汛期,水位最高。‎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植被带(①~⑩代表)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读图,完成第8~9题。‎ ‎8.最有可能代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⑦‎ ‎9.图中沿箭头所示方向(  )‎ A.水分递增 ‎ B.热量递增 C.热量递增、水分递减 ‎ D.热量递减、水分递增 答案8.B 9.B 解析第8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变化规律一致;我国由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③可能代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第9题,图中箭头所示为由冷到热的变化,即热量递增方向。B项正确。‎ ‎2017年12月31日‎,四川雅(雅安)康(康定)高速公路试通车运行。雅康高速公路贯通运营以后,从成都到康定约4小时,比原路程至少节约2个小时,四川藏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10‎ ‎10.图示区域(  )‎ A.西部因河流而交通线稀疏 B.地势总体南高北低 C.沿河是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D.地质条件总体稳定 ‎11.雅康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得(  )‎ A.成都人口迅速向四川西部迁移 B.成都的城市等级提高 C.康定工业快速向四川东部转移 D.康定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10.C 11.D 解析第10题,图示区域西部因地形为山地而交通线稀疏;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沿河是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C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西南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第11题,雅康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得四川西部与成都交通更加方便,成都比四川西部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不会使成都人口迅速向四川西部迁移;会增加成都的服务范围,但不会提高成都的城市等级;可促进四川东部工业快速向康定转移,加快康定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的人口占全国比例情况。完成第12~14题。‎ 省区 不同年份相同年龄人口占全国比例(%)‎ ‎1990年20~39岁 ‎2000年20~39岁 ‎2010年20~39岁 辽宁 ‎3.95‎ ‎3.35‎ ‎3.09‎ 黑龙江 ‎3.43‎ ‎3.15‎ ‎2.96‎ 江西 ‎3.13‎ ‎3.28‎ ‎3.31‎ 广西 ‎3.34‎ ‎3.26‎ ‎3.32‎ ‎12.从表中可以直接推测,我国的20~39岁年龄人口(  )‎ A.在1990—2000年间辽宁数量呈下降趋势 B.在1990—2000年间黑龙江呈净流出趋势 C.在2000—2010年间江西占比呈上升趋势 D.在2000—2010年间广西呈净流入的趋势 ‎13.下列关于1990—2010年四个省区20~39岁年龄人口占比变化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辽宁—生育率高 B.黑龙江—生育率低 10‎ C.江西—劳动力净流出 D.广西—劳动力净流入 ‎14.四省区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辽宁城市化水平高 B.黑龙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江西有色金属丰富 D.广西多峰林、石林地貌 答案12.C 13.B 14. B 解析第12题,从表中可以推出辽宁省20~39岁年龄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在1990—2000年间下降,但表中数据不能反映总人口数量的变化,A项错;在1990—2000年间黑龙江省20~39岁年龄人口占比下降,但不能直接推测人口迁移的情况,B项错;同理,D项错;从表中可以直接读出江西省20~39岁年龄人口占比在2000—2010年间呈上升趋势。第13题,结合不同省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辽宁、黑龙江位于东北地区、老工业区;江西位于中部地区,广西位于西部地区),可以得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辽宁、黑龙江由于是老工业区,城市化水平高,多国企,社会保障程度高,生育率低,人口占比下降明显;江西、广西经济较落后,虽然人口净迁出,但由于人口生育率较高,江西20~39岁人口占比上升明显、广西变化不大。第14题,辽宁、黑龙江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江西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受流水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峰林、石林,地下多溶洞。‎ ‎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设置了更多的“潮汐车道”。“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 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路段 ‎16.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 答案15.D 16.A 解析第15题,“潮汐车道”主要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车流量较少的路段不宜设置,故选D项。第16题,“潮汐车道”既可以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也可以不设置隔离护栏,车辆运行速度加快,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故选A项。‎ 10‎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随冬夏季节交替而南北移动。结合下图,完成第17题。‎ ‎17.图示时期,K地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示时期,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K地盛行风向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西南风。故选C项。‎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 ‎500米,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气候恶劣,蔬菜水果短缺。后来当地政府在狮泉河镇建设集水肥控制、喷灌滴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解决了“吃菜难、买菜贵”的局面,并销往周边地区。据此完成第18~19题。‎ ‎18.阿里地区发展蔬菜水果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是(  )‎ A.热量不足 B.光照强烈 C.水源不足 D.空气稀薄 ‎19.生态园区建立前后,区位变化最为明显的因素是(  )‎ A.劳动力 B.技术 C.市场 D.交通 答案18.A 19.B 解析第18题,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成为发展蔬菜水果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选A项。第19题,根据材料信息“建设集水肥控制、喷灌滴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可知,建成的生态园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了园区内的水热条件,成功种植了蔬菜,选B项。‎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近年来,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的矛盾,国家对辽中南地区实施全面振兴战略。下图为我国辽中南地区矿产资源和交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21题。‎ ‎20.辽中南重工业体系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水陆交通便利 B.煤铁资源丰富 10‎ C.消费市场广阔 D.科技力量雄厚 ‎21.国家对辽中南地区实施全面振兴战略的重点是(  )‎ ‎①转变“三高”为特征的传统工业结构 ②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 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④加大开发矿产资源的力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20.B 21.A 解析第20题,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第21题,国家对辽中南地区实施全面振兴战略,重点在于转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调整重化工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随着煤炭、森林、石油及金属矿产资源的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源型产业渐趋萎缩,因此加大开发矿产资源的力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 ‎22.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过度垦殖 ‎23.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 B.禁止放牧 C.跨流域调水 D.生态移民 答案22.D 23.D 解析第2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农牧交错带,由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第23题,该地位于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加剧当地生态缺水,A项错;该地为宜农宜牧区,应该合理放牧,B项错;跨流域调水只能缓解沿线荒漠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的荒漠化问题,C项错;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加大了环境压力,生态移民可以从根本上治理该地的土地荒漠化,D项对。‎ ‎2009年7月,天山冰川站科考人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四工河4号冰川开展了高精度冰川测量工作。下图为该次科考研究成果之一。据此完成第24~25题。‎ 10‎ ‎24.本次高精度冰川测量的数据采集工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GPS B.RS C.GIS D.GIS和RS ‎25.引起4号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海拔升高 B.坡度变缓 C.气温升高 D.降水量增加 答案24.A 25.C 解析第24题,本次测量的数据是冰面高程,所以应用的是GPS。第25题,冰面高程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C项正确。海拔和坡度都没有明显变化;降水量增加,会使冰面升高,所以A、B、D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10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甲处洋流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   (填“夏”或“冬”)季。乙处洋流按性质分类属   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的作用。(3分) ‎ ‎(2)丙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丁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种植业和      并重的地中海式农业。(2分) ‎ ‎(3)沿15°E经线从地中海沿岸向南至赤道,自然带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形成该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2分) ‎ ‎(4)埃及尼罗河沿岸地区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引发粮食危机,试分析原因。(3分)‎ 答案(1)夏 寒 降温减湿 ‎(2)热带种植园农业 畜牧业 ‎(3)热带雨林带 热量 ‎(4)城市化占用大量农业用地;埃及可耕地面积总量少且多位于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所以尼罗河沿岸地区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埃及耕地大量减少,引发粮食危机。‎ 解析 10‎ 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分异规律、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处的洋流为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该季节为夏季。乙处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第(2)题,丙地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地中海式农业。第(3)题,沿15°E经线从地中海沿岸向南至赤道,气候类型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该地域分异规律呈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第(4)题,埃及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耕地面积较小,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多,从而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粮食产量不足,从而引发粮食危机。‎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省及直辖市。图1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图2为长江干流剖面图。‎ 图1‎ 图2‎ 材料二 滨海湿地是在潮汐影响下生长耐盐喜水植物的一种湿地。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带,江苏省所占面积最大,占全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4。‎ ‎(1)图中①②③分别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其中能改善资源调入地区大气质量的是    (填数字代号),②工程资源输出地位于             (填省区名称)。(2分) ‎ ‎(2)甲地滨海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保护该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2分) ‎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长江上游河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因为该河段具有       、       等有利自然条件。(3分) ‎ ‎(4)安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该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3分)‎ 答案(1)②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保护区 ‎(3)开发水能 水量丰富 落差大 ‎(4)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地价便宜、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低。‎ 解析第(1)题,②③‎ 10‎ 工程资源调入地区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为主,采用天然气可以明显改善大气质量,西气东输主要的输出地位于新疆。第(2)题,甲是江苏盐城的滩涂湿地,主要保护沿海的珍禽等生物,因此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江苏盐城滩涂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第(3)题,长江上游地处我国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可供开发。第(4)题,安徽靠近长江三角洲,经济相对落后,具有价格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