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8页

  • 26.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 ‎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 ‎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 ‎ 三、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 ‎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 ‎ 五、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 ‎ 六、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 ‎ ‎ 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 ‎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 ‎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 ‎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 ‎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 ‎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 ‎、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 ‎ 九、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