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作文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 ‎(江苏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  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点评及解析】从命题模式上看.本题延续了以往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理念:让考生有话说.有东西写.而且继续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如果说.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察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则有点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它巧妙回避了考前各种专家讲座、预测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生命、环保、感恩等话题.无疑具有很深刻的艺术性。 ‎ 从文体上看.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好写.不象2007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基本上已经限定为记叙性抒情文体。人人都有好奇心.这就避免了选材的雷同或行文的撞车。而且.针对近几年套写文化类散文(如“李白向我走来”之类)的不良文风.这实在是有力举措。当然.本题目也适合写幻想、童话、小说、戏剧等体裁.从而在最大意义上拓展考生的写作空间.多角度展示考生的写作才能。 ‎ 从考生审题的角度考虑.命题指向明确.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是记叙类文体的最佳切入角度;而“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这句话则暗示了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展开论证.这是写作议论类文体的最佳角度。同时.合起来看.则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在“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词语的关系上做文章. 实现了之前考试研究专家的“降低审题难度.不为难考生”的预测。通过考后调查多名不同层次的考生得知.普遍反映容易迅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这就不会出现像2007年全国卷(一)那样因审题失误而造成的作文低分.从而确保所有考生都在比较齐平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 当然.此题在貌似容易的背后.又隐含着一些选拔性考试必备的深度和难度。比如.考生在写作中不能泛泛而谈.像流水账般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好奇心.应该侧重于“好奇心”对人的重要影响来写;又如.可能有的考生在写议论文中.陷入盲目探讨哲学理论的误区.大谈特谈“好奇心”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中心涣散。 ‎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对考生字数的要求有了微调.以往都是全国一样的铁规定:不少于800字.今年调整为“800字左右”.这无疑是一种人文性的进步。‎ ‎ 【点评二】以下5篇.选自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这些作文.给我们诸多启示: ‎ ‎  要深刻理解题意。一些常用的、似乎很浅显的概念.其实内涵往往相当丰富.高中学生切不可等闲视之;一定要慎思.深思.尽可能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否则就会“跑题”。这里选录的优秀作文.都能辩证地对待“好奇心”.看到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看到它只是一种“由头”.在它的触发下还有“万里长征”在等待着……‎ ‎  要努力学好《语文》课本上的名篇.要积极进行弥补阅读。书读多了.读活了.才能“眼高”.才能有审美鉴赏能力。“眼高手低”并不是坏事.辅之以勤学勤练.“手”就一定会高明起来。世界上绝对没有“眼低手高”的事儿。我们推荐的优秀作文.都显示了作者比较广阔的知识面;腹内空空.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是不可能视野开阔、尽揽缤纷的。‎ 要关心现实生活中的微波和大浪.做“弄潮儿”.不做岸边的“看客”。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前一句.关乎读书和审美;后一句.关乎忧国和忧民。不热爱和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怎么能写出有骨力的好文章?举凡优秀作文.我们几乎都能听到赤子的心跳.体察到作者与生活实际的息息相通。所以.我们再次呼吁:写自己的生活吧.写高中学生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吧!‎ 还有.要加强文字基本功训练。高考作文.说到底还是看你文章写得好不好。阅读优秀作文.我们深深地体悟到:只有文字基本功扎实.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才能有内涵的文采.才能迸发出“亏你想得出来”的亮点.不是太阳.也是月亮.也是星星.起码也是夜幕中明灭的萤火虫……‎ ‎  是为记。‎ ‎  (作者为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 ‎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阅卷思考 ‎   首先是见解深刻。‎ ‎  这道考题有一段提示语:“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前后两句.前一句用“只是”“有过”“都能”“保持”.显示了命题者对“好奇心”的理解和情感倾向——“好奇心”是个好东西。后一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理解.所列8个词汇前6个都是正面的.说明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带来“质疑”“发现”“智慧”等;后两个是负面的.说明失去好奇心将带来“烦恼”、变得“平庸”.因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使8个词汇维系在一种议论台面上.才能与第一句的热情肯定相衔接。‎ ‎  然而.思想深刻的考生不这么看.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奇心.‎ 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这就让“好奇心”变为“中性词”.可以是好的.能够使人“智慧”;也可以是不好的.使不少人一辈子都“好奇”着当年鲁迅批评过的“看客”。这种理解显然是正确的.十分深刻的.它合情合理地突破了“提示语”的固有规范.显示了少年学子的思想敏锐性和剖视事物的锋芒!我们阅卷者情不自禁地欢呼:春来江水胜于蓝!‎ ‎  还有更深刻的、令人始料不及的见解:好奇心是初始的.缺乏深度的.“奶声奶气”的.它必须将“好奇”的所得“深化”.必须“用心观察”“灵魂在场”“思想定位”.否则.“无论多少苹果掉下来.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的窗.落满灰土”!持这种见解的考生.断断不会在作文中简单地“摘苹果”.制“苹果酱”.而是看到牛顿关于“苹果落地”的“提问”.已经不是浅薄的好奇心.实实在在是一种包含“解答思路”的科学家的思维.一种面对自然现象的“科学顿悟”了。请看一位考生掷下的警句:“驱使牛顿探究出‘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这一问题的动力.便是他作为一名可以名留青史的伟大物理学家而必备的能力.……于是万有引力被抛出.划出漂亮的弧线.飞上太空”!‎ ‎  对考题的“提示语”进行推敲.慎思深思.提出更为深刻入理、更有理论才情的独立见解.是江苏优秀高考作文的一种传统;有这种虎气蒸腾的少年才俊.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发展”.必定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再说文采斐然。‎ ‎  我们提倡质朴的、内涵的文采。这种文采.如清水芙蓉、春泥芳草.有一种水到渠成、不事张扬、亏他想得出来的机智。如去年“怀想天空”时.我们郑重推荐的那篇“‎6月5日与父亲一道割麦”的佳作。当然.高三学生还处于集聚词汇的阶段.来一点浓烈的“华彩”也无可非议.但必须“华”而有“实”.切切不可玩弄色彩.失之飘浮。在今年的优秀作文中.我们看到:‎ ‎  绝世珍奇“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令人惊叹地诞生.它的晶莹泪珠与好奇孩童纯澈的眼眸灵犀互启.日月交辉.演绎了一幕创造美丽的梦幻般的诗剧.让我们从孩童的眼睛里读到了透明的心.读到了无邪的、灵动着的两个字——好奇!‎ ‎  武则天当年立下的“无字碑”.正好奇地审读自己的主人、自己的身世.它甚至用中国女足的爱称“铿锵玫瑰”来形容那位至高无上的女皇:“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它终于在一连串的问号中读懂了女主人的“不为人知的无奈.痛楚.辛酸”.从心海深处迸发出庄严的承诺:“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  还有在高考考场上面对“缺考者”座位发出的好奇的遐想;还有好奇的窥视独腿同学下楼时艰难地捡起香蕉皮而引发的灵魂的震撼。还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领略到“奇”与“妙”的天然交融与灼热升华!‎ ‎  检视成果.我们对来年提出如下希望:‎ ‎  要进一步倡导写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中学生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  要加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训练.写什么是什么.切切不可信马由缰.杂乱无章.搞成“四不像”;‎ ‎  要根据题意作文.清理文思.慎重选材.切切不可拿不相干的观点和素材往“由头”上“套”.造成“油”、“水”分离的尴尬与无奈。‎ ‎  要清醒地、自主地审视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不要受它的“心理暗示”造成几万人、十几万人“一窝蜂”.复制、克隆“提示语”的内容和关键词.不要把“提示语”视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而不敢提出正当的、合理的质疑;‎ ‎  要进一步加强文字表述和书写等基本功的训练.确保“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地爆发“亮点”。‎ ‎  让我们共同耕耘.相约2009……(何永康、骆冬青)‎ 好奇心(1)‎ ‎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  景德名瓷 ‎  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 ‎  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我。我朝他微笑。马上我将进入那窑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而我的美丽也将令人惊赞不已。‎ ‎  好奇开窑 ‎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窑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 ‎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  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笃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 ‎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  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 ‎  美丽积淀 ‎  那一瞬.我听见丝丝缕缕的裂响在我周身响起.听见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顽童.你的好奇误了它的美!”而后.是孩童的辩解.“陶瓷哭了。”然后的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便诞生了。‎ ‎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  简评:‎ ‎  此文起笔便是“诗”.便是“传奇”。孩童的眼睛里先是“好奇”.接着是“悲哀”.他终于义无返顾地去抢救在熊熊炉火中“流泪”的陶瓷.纯净而苍茫的同情心使他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声呼喊:“陶瓷哭了!”殊不知.正是这种童稚的莽撞和义举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全文让陶瓷的“泪珠”与孩童的“眼睛”相互映照.烈焰腾腾的“太阳”与冰清玉洁的“月亮”在生命的瞬间.在历史的时空中实现了灵犀互启的对话.令人心旌摇曳.欣赏到一幕创造美丽的梦幻般的诗剧。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何永康)‎ ‎ 好奇心(2)‎ ‎  我是当年武则天立下的那块无字碑。数千年来.多少人对我的存在感到质疑.其实.说实在的.我对自己的身份也感到好奇。主人留给我的只是一具空空的躯体和一颗好奇心。‎ ‎  我好奇我的主人。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肩膀却担起天下人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繁华。溺女.‎ 谁能体会你的不舍与无奈?弑子.谁能感受你的心痛与欲哭无泪?摄夫.谁能理解你心中恨铁不成钢的痛楚?宠张.谁能分担你独处深宫的寂寥?垂帘.昭示着你——她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称帝.昭示着你不可一世的霸气;改元.一个“曌”字.将你推上了生命的最高点。我好奇我的主人.为什么你的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无奈.痛楚.辛酸……‎ ‎  我好奇我的身世。主人深知自己正遭受着千万人的唾骂.好一句“狐媚偏能惑主”.好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好一个武则天.生前要一鸣惊人.身后也要再鸣惊人。自古碑者.或歌功颂德.或说罪道过;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数语;或意境平浅.或深刻隽永。唯有我.一个字也没有。主人立下我.是怕承受更多人的唾骂.所以给自己留下一个书写罪状的平台.还是你觉得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都承载不了你的辉煌?‎ ‎  我好奇历史上著名的女者。褒姒.有冷艳.有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壮举;妲己.有妖娆.有商纣王为她建造的“酒池肉林”;玉环.有华贵.有唐玄宗为红颜而置大唐江山于不顾的真心;昭君.有美貌.有万古垂青的芳名……而我的主人.为什么我的主人只有万世的骂名?只有我?‎ ‎  主人.感谢你在缔造我的同时.赐予了我一颗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因为是它.让我了解了你的过去.你的背后.你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只有婉儿姐姐和我能理解吧……我不在乎你站得有多高.亦不会在乎世人对你世俗的评价.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  简评:‎ ‎  探索女人武则天.以“无字碑”的视角来打量.来考察.既有对武则天一生大事件的勾勒、体会和透视.又有历史的大视野.以“碑”说话之后.又将目光投向时光的坐标。文章以“好奇”为由.命意所在.端在“理解”.故能深入幽微.叩动心弦.捕捉到历史的心跳与喘息。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骆冬青)‎ ‎ 好奇心(记叙文拔尖之作)(3)‎ ‎  为什么?‎ ‎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  我很好奇。‎ ‎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  奶奶依旧。‎ ‎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  [简评]‎ ‎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这是2008年高考记叙文的拔尖之作.相当难得。今年的记叙文特别少.这种冷落“记叙”的动向.值得下一届高三师生警觉和深思。(卢惠红)‎ 好奇心(议论文代表作)(4)‎ ‎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  [简评]‎ ‎  拆解“好奇心”——好;奇;心!写法相当别致。这里边蕴含着一种认真求索、严谨向学的精神。但作者并不刻板、迂执.而是相当灵活.相当深刻.也相当智慧地将三个概念解说的饶有意趣.从而不流于浅薄俗套。这些解说.笔断而意不断.“好奇心”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整体。因此.得出的“好而不奇是庸才.‎ 奇而无心是蠢才”、好奇心“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的结论.相当精警.升华了“好奇心”的内涵。这一篇.是今年高考议论文的代表作。(张中原)‎ ‎ 好奇心(5)‎ ‎  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动。‎ ‎  她(他)是因为害怕吗?‎ ‎  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表示理解但并不赞成。我们这一届是江苏高中课改的第一届.放在科学实验中也就和“小白鼠”差不多.从教材内容到考试形式都是全新的.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信心百倍的能有几个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临阵脱逃。高考固然可怕.但仔细想想.高考也是可爱的。它意味着我们终于能和数不清的作业、上不完的晚自习和考不完的试卷说再见了!我们终于能以最公平的方式和同龄人展开较量.证明自己的实力了!毛主席说得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对于高考.今朝的咱们不用怕!‎ ‎  她(他)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 ‎  如果是这样.那真的太不值得了。高考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是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五六十年的生活质量.很多家长都把高中生活说成是“辛苦三年.幸福六十年”.但高考的成败并不代表一切.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不上大学也照样有很多创造美好生活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何必为了一次高考把自身给搞垮呢?高考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啊!还是咱毛主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她(他)已经被某所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 ‎  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太羡慕了!”上学期.我们班也有一位同学被南大录取了.当时那个轰动啊.真是无法形容。班上同学都羡慕得有点儿嫉妒.拼命吵着让那人请客.后来还是“老班大人”结束了这场骚乱.以每人一块德芙巧克力收场。要是我前桌的这个人真的被提前录取了.我倒挺幸运的.兴许还能沾沾她(他)的仙气.最后也能上一所重点大学.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唯心主义思想啊?‎ ‎  去年有部特火的电影.叫《好奇害死猫》.说的是好奇心毁了一个家庭。不过今天.在这个考场上.好奇心帮了我一个大忙!顺利完成了这篇命题作文。要是有幸能拿到不错的分数.我一定会对身边所有的人说:“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 ‎  [简评]‎ ‎  此文在考场上就地取材.自然地、巧妙地扣住了“好奇心”.相当机智。作者的三种揣测.活脱脱来自高三学生的生活实际.读来亲切感人。全文能放能收.潇洒自如.亦庄亦谐.灵气流动.显示了较强的写作功力。(蔡明)‎ ‎ 好奇心(6)‎ ‎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  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 ‎  寻找什么来解开我的好奇心?‎ ‎  恰是一曲《游园惊梦》。‎ ‎  “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筑就了这座城的风骨。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些人。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 ‎  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 ‎  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  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简评]‎ ‎  此文很清雅.很美丽。作者用独特的审美视角来表述对一个城市的好奇之心。晨雾里的探奇.石库门觅趣.对城市“风骨”的感怀.娓娓道来。泡桐花“绵软”、“轻柔”;“吱呀——吱呀”的橹声由远及近.由近而远.泉水叮咚.木屐“嘎嘎”……写得情趣盎然。(张雨仁)‎ 好奇心(7)‎ ‎  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 ‎  这本笔记上究竟写着些什么呢?好奇心催促着我去了解。‎ ‎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  “××.心丝细腻.不够坚强.要注意不能过于责备她。”‎ ‎  “××(我的名字).有小聪明.却不踏实.要善意引导.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  翻过一页.“今天××同学考试作弊.我责备了他.我的心揪成一团.该怎样才能使他理解我的心呢?”‎ ‎  又翻过一页.“今天孩子不舒服.可学校太忙.记得提醒孩子外婆来家照看他。”‎ ‎  “过不久.我的孩子们要高考了.我该怎样鼓励他们呢?”‎ ‎  ……‎ ‎  我不再往下翻.这是老师的日记本啊.我居然偷看了老师的“秘密”!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 ‎  她多少个日夜为我们操劳.有多少个难眠之夜?她怎忍心舍小家为大家.连孩子病了她都无暇顾及?她又是何等地坚强.用她严厉的外表来掩藏她炽热的心?她的身躯为何日渐消瘦.她的双鬓为何日渐斑白?此时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 ‎  老师.她用真诚磨炼我们这一颗颗沙砾.使我们成为光彩熠熠的珍珠。‎ ‎  我用好奇心换得了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  [简评]‎ ‎  今年高考作文.“偷看”父母、老师、同学日记和私藏的文章不少.但大多平平.有些“做”。此文虽短小.但情节完整曲折.生活氛围真实可感;“我”的犹豫心理.同学的目光鼓动.“把风”的神神秘秘.均写得鲜活、灵动.故能在同类作文中胜他人一筹。(潘大春)‎ ‎  好奇心(8)‎ ‎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  [简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今年也很难得。作者立意深刻.有独立见解。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用例鲜活、到位.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中心论点。文章活泼洒脱.不干巴巴地说教。今后的高三学生.应从中得到启发。(薛明德)‎ ‎09、好奇心 ‎  作为记者.总是具有“好奇心”。 ‎ ‎  用你们正直的笔触.耀眼的闪光灯.善良的好奇心.去推开虚假的门.还世界一个真实的西藏.一个傲立的中国吧!‎ 但你们总是在自己的版面上“好奇”.叫嚣.中国何时能实现“人权”!你们是一些有正义感的国际记者吗?你们标榜的“好奇心”.是不是已经演化为“偏见”了?‎ 为何:你们强烈的“好奇心”.没有催使你们去瞻望一条条“天路”.它们从山间而起.悠远绵长!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情感.才汇聚成这样一股力量.直达高原.横穿山岭.抚平崎岖!我们支撑起的.不仅仅是青藏高原的脊背.而是整个中国的高度啊……‎ 为何:你们强烈的“好奇心”.没有催促你们去凝视那“梦开始的地方”?在后工业化的今天.你们见过幅员广阔的草原.但你们听过藏族汉子高亢的歌声吗?你们凝视过天空一望无垠、在地平线的交汇处升起的太阳吗?这是我们的西藏.一个真实的西藏.你们会惊喜吗?你们不曾看到的地方!‎ ‎  为何:你们强烈的“好奇心”.没有催促你们去目睹.西藏高原是如何挣脱农奴制的枷锁.万千建设者是如何克服缺氧等高原反应.使新生的西藏与时俱进.锦上添花?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为世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  只是为何.作为一个记者应有的好奇心.却没有让你们看到这一切!而你们.为何在报纸上抛出那样的言论.歪曲报道圣火在法国传递遭遇的抢夺.‎ 难道我们不是热爱和平的世界人吗?‎ ‎  去西藏看看吧.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你会发现勤劳的中国人正用他们的双手撑起高原.你会发现藏族同胞日日欢快的歌声。只要心存正直.惊讶.惊喜.惊叹.都会随你的“好奇心”一一到来。‎ ‎  良知.高尚.永远尾随着美好的“好奇心”。伸张正义的人们.热爱和平的人们.永远都是大多数。草原的羊群在奔跑.雪白的哈达在风中飘舞.去发现你们不曾了解.不曾懂得的西藏吧……‎ ‎  真正有良知的记者.应当拥有纯净的“好奇心”.它有如“赤子之心”!‎ ‎[简评]此文直面某些西方记者发出正义的诘问.连珠炮一般.很有气势.很有说服力。不要玷污记者的正直的“好奇心”吧.真实的西藏正日新月异.只要你肯去了解!连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对某些西方记者的“好奇”感到心烦.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掷给那些记者一句话:“我不认为.我会想念你们的!”妙哉! (何永康)‎ ‎10、好奇心 ‎  朋友一天告诉我:“好奇心害死人!”我先笑了笑.随即便默然了。 ‎ ‎  好奇心.的确“害死”了不少人呢!‎ ‎  纵观人类科学史.几乎每一个飞跃都伴随着杀戮。有的是残害天真而好奇的科学家.不让他们吐露人人都可以好奇地窥探上帝的秘密这个真理。有的将真理的幼苗掐断.熄灭人内心渴求的火焰。‎ ‎  所以布鲁诺被烧死.女数学家索菲娅被当作女巫.爱因斯坦被视为疯子。‎ ‎  而好奇地探索本身便危险重重。居里夫人由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而身患绝症.哥白尼晚年因观测太阳而失去视力。‎ ‎  好奇心可真是“害人不浅”!‎ ‎  然而在布鲁诺昂起头.索菲娅说:“我选择数学!”居里夫人高贵地合上双目.哥白尼抚摩著作封面泪水溢出浊眼。而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眼眸清澈.绝不退缩。‎ ‎  如果他们可以齐声回答.他们必然会说:“探索生命自然的奇迹.我只是有些好奇!”如此骄傲自豪!‎ ‎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的确.会思考是人类高贵之处.而好奇心正是思考的起点。“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又到哪里去?”每每思考这些问题.我仿佛置身于无限的漩涡之中.感到不可知而答案又似乎无处不在。这些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正是由此发展.由此升华。‎ ‎  “好奇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朋友又道.指着堆着的课本试卷叹气。我凝视池塘边嬉闹的孩童.不禁有些惆怅。‎ ‎  越是成长.人似乎对这个社会越来越熟悉.我们习惯了天是蓝的.月亮会圆会缺.电视一个黑匣子却会唱会跳.母亲的白发会越来越多.而网络更告诉我们.你想知道的.我们都有。‎ ‎  《苏菲的世界》中艾伯特对苏菲说:“当人们安于沉睡在兔毛中时.哲学家总是攀在兔毛顶端.向下大喊:‘你们快看!’而人们只是一笑:‘这群捣蛋鬼!’”‎ ‎  “那你呢?朋友.你会怎么做?”‎ ‎  朋友从书本间抬起头.清亮的眸子闪动着光芒.她嗔怨我道:“真是个麻烦的问题.不过如果不幸‘遇害’也许是另一种幸运呢!”‎ ‎  从她的眼中.我同样看见自己坚定的眼神.把握好奇心.奉献自我!‎ ‎  这“害人”的好奇心!‎ ‎  [简评] 此文反语立论.不仅能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而且将话题引入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背景.所以在思想探究上占据了“制高点”。作者叙例的方式也相当有个性.激情四溢中显示出理性的光彩.很有感染力和思辨性。全文笔随意走.挥洒成篇.十分灵动自如。 (卢惠红)‎ ‎11、好奇心 ‎  亲爱的后世子民们.我是埃及最美的王后.奈菲尔提蒂。三千年前工匠们为我雕塑的胸像使你们有幸在今天领略到我惊世骇俗的美;而你们注视着这一尊“石膏像”时.我的精魂也在注视着你们。千年来凝眸的人无数.而我只记得两个人.一个男孩.一个男人。记得他们的原因很简单.男孩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三千年来最最震撼我的好奇;男人的眼中.失却了好奇.三千年来惟一一双不带半点好奇的眼睛贴在他脸上。 ‎ ‎  男孩的叙述 ‎  我叫路德维希.1871年生于柏林。‎ ‎  听说国家考古队在古埃及发现了一个古代村落遗址。遗址中出土了无数埃赫纳吞时代的珍宝.但考古队只向记者报告了一件:奈菲尔提蒂胸像。‎ ‎  当考古队回到柏林时.俾斯麦宰相亲自迎接。胸像被放在菩提树下街的阿尔特斯博物馆。无数人争相订票.想一睹古埃及女王的芳颜。我慢了一步.只能等上一整周.才能亲眼验证报上照片中的美。‎ ‎  ……‎ ‎  一周终于过了。我走进博物馆.穿过渐已空荡的大厅.到处搜寻。转过拐角.‎ 我一眼就看到了她。我狂奔而去.把工作人员吓坏了。‎ ‎  我凝视她的双眸.她似乎也在看我。我问她:“你一生高居神殿之上.受万人膜拜.这样的生活是否快乐?你安抚万民.为国王生儿育女.是否在你母仪天下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普通女人脆弱的心?你在宫闱中巧辨是非.是否在你灵敏的政治手腕后.也有欢笑与柔情?你坐在紫帆高桅的三层船中.是否也曾渴求莎草船中的芬芳?……”‎ ‎  女王的眼神中现出一丝困惑.又有一些感动.一滴泪滑落?‎ ‎  ……不.那只是一尊石膏像。‎ ‎  男人的工作笔记 ‎  我是北美最大的文物商.名叫乔纳森.1955年生于纽约。‎ ‎  最近我开始投资古埃及艺术品。前天我来到柏林.考虑收购大名鼎鼎的奈菲尔提蒂胸像。闻讯.记者蜂拥而至。‎ ‎  胸像是十九世纪末发现的.除左侧有少许残缺外.保存完好.彩绘鲜艳.有升值的可能性。‎ ‎  但来到博物馆与专家讨论后.觉得古埃及雕塑存世甚多.于是改变收购计划.来到裴加美博物馆调查亚述王宫石刻的市场状况。‎ ‎  附:途经胸像展柜时.发现其眼神无光.甚是失望。‎ ‎  记于‎2008年6月7日 ‎  女王的话 ‎  男孩长大了.便失却了好奇心;我的子民们.三千年来人类也长大了.你们是否还有一颗好奇心?‎ ‎  请伊西斯保佑!‎ ‎  [简评]‎ ‎  此文深刻地阐释了“好奇心”的内涵。作者借埃及艳后的眼睛.审视了一个“男孩”.一个“男人”.感慨万千.发人思索。全文构思巧妙.结构活泼自如.文字表述有力度、有色彩。‎ ‎12、好奇心 蝴蝶的翅膀 ‎  我从小和一群毛毛虫住在一起.我们的生命很脆弱.我的妈妈告诉我终有一天我会结茧.然后变成美丽的蝴蝶.挥着翅膀飞向蓝天。‎ ‎  我心动了.我好奇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期待化蝶。‎ ‎  我吐出细线将自己裹起来.那种“作茧自缚”的感觉好痛苦.里面是一片黑暗.‎ 我什么时候才能有翅膀.飞出这个桎梏.飞向蓝天的怀抱呢?妈妈告诉我:“孩子.忍忍!当化成蝴蝶时你会拥有全世界的美丽。”‎ ‎  雨天.我聆听外面淅沥的雨声.想象那雨水怎样洗净铅华.净化这个世界。晴天.我倾听黄鹂动听的歌声.宛如天籁。那样鲜活.充满生机的声音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  谁不愿飞翔在百草茂盛的田野间;谁不愿栖息在盛开的玫瑰上;谁不愿聆听那坎坎的伐檀声;谁不愿……‎ ‎  于是.我的好奇心令我无法再忍受这黑暗.我求妈妈剪开茧放我出去。‎ ‎  妈妈无奈地同意了.我破茧而出。阳光照得我睁不开眼.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光明。我扇动翅膀飞向那鲜艳的花朵.一阵风吹来.我如同一颗流星.陨落了.美丽而绝望。满地.是我支离破碎的翅膀和那颗还没来得及满足的好奇心。‎ 夸父的奔跑 ‎  在我出生的那天.阳光普照.刺得我睁不开眼。我是个神奇的孩子.刚出生就会说话.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去追太阳.看看上面到底有什么。”‎ ‎  我从小努力学习.我有健壮的四肢.强健的体魄.一切都在为我的梦想作准备。终于.在18岁那年.我告别了父母朋友踏上了“逐日之旅”。‎ ‎  我日夜兼程.争分夺秒地奔跑.我不知道路程有多长.但我知道目标就在前方。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有一天我迷惘了.脚下的路到底延伸到何方。我去拜访一位智者.他告诉我:“为了梦想飞翔.你必会得到答案。”我继续前进.饿了.吃几个野果;累了.以地为席以天为盖休息一会。慢慢地.我觉得体力正从我身体一点一滴地流失。我想终我一生还是无法追到太阳了。但正如智者所说的我找到了答案.我的生命在奔跑中得到了升华。‎ ‎  蝴蝶的好奇心随着它的强行破茧而毁灭了.脆弱的翅膀是无法经历风雨的。它的好奇心背后是急于求成。‎ ‎  夸父的好奇心在奔跑中得到满足.他在奔跑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的好奇心背后是持之以恒.永不言弃。‎ ‎  [简评]此文借助寓言和神话进行再创作.不失为一种机巧的表达样式。作者避免了不加选择的急切叙述.机敏地捕捉了两个故事中的“好奇”因子.通过比较告诉人们:只是好奇于绚美的结果.带来的必然是幻灭;如果好奇于“奔跑”的过程.哪怕永远达不到“彼岸”.生命却能得到升华。作者对主旨的表达之所以如此轻松.主要得益于活用“故事”的驾驭能力。 (张雨仁)‎ ‎13、好奇心 ‎  创造力是一个伟大民族得以不断发展、前行的动力。在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这似乎已然成为一条生存法则。 ‎ ‎  那么.创造力从何而来?‎ ‎  像孩子那样.用怀疑的眼睛来看世界.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  “苹果为什么是落到地上.而不是掉到天上去呢?”我想.最初听到牛顿这一声疑问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荒诞可笑.“苹果当然是落到地上.有谁见过苹果往天上掉呢?”庸人的悲哀就在于:他们往往凭着经验做事.只机械地用眼睛来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表面认识;而伟大.却总是挂着一个问号来洞察这个世界。牛顿的好奇心.促就了他在近代物理学上的领军地位.如今还有谁嘲笑他的“苹果”吗?‎ ‎  面对着皓月当空.我们聪明多情的先人对它产生了无限好奇.于是生发了一系列凄美的神话传说。我们的“嫦娥”号.不就是对头顶上那片璀璨星空的好奇?否则.我们的目光也许还局限于地球这一太空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上吧!也许.还会有一些狂妄之徒.仍自诩为宇宙的中心、沉醉在“地心说”的谎言中吧!‎ ‎  所以.当你耳边响起孩子那一声声稚嫩的疑问时.请不要断然打断他.谁说这些闪着智慧灵光的问号将来不是某项伟大发明的雏形呢?‎ ‎  于是.我们不无伤感地看到.咱们的孩子似乎正在丧失着这一本能.他们过早地被压上这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各种补习班把他们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每当看到路上那背着沉沉书包的天真孩童.我总会读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烦忧。他们本该是驰骋在蓝天下.摸爬滚打地与大自然亲近的精灵.如今.却成为我们心中不忍触摸的隐痛……‎ ‎  现代人注重包装。不仅是外表的修饰.还有精神上的包装。他们偶尔也会捧着精致的咖啡.抽出一本王小波.米兰•昆德拉.或是博尔赫斯的书.作为标榜高雅的工具。但是.一颗不再懂得质疑.只用别人的思想来包装自己的心灵.即使说得如何动听.也不过假借了他人的一层皮而已。终究不是自己。‎ ‎  不要让贝多芬、肖邦只成为孩子指下的功利.不要让他们的眼中充满哀伤。我们都爱孩子.不是吗?那就请放任他们自由.让他们喊出自己的疑问.为我们的民族去叩问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简评]此文针对中学教育现状.有感而发.立论坚实.情理交融.颇具说服力。 (骆冬青)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 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3、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4、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5、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6、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 7、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