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81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物理备考之百所名校组合卷系列全国卷专题3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高中物理备考之《百所名校组合卷系列》全国卷 ‎1.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铅的总原子数.由此可以判断出 A.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 B.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 C.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本在90亿年时的铀、铅比例约为1∶4‎ D.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本在90亿年时的铀、铅比例约为1∶3‎ 答案:BD 解析:由图可知半衰期是45亿年,90亿年75%的铀变成铅.‎ ‎2.下图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放出热量 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吸收热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放出热量 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吸收热量 答案:BC 解析:在冰箱内,制冷剂膨胀对外做功,所以吸热;同理可得冰箱外要压缩.‎ ‎3.每当彗星的碎屑高速运行并与地球相遇时,常有部分落入地球大气层燃烧,形成划过天空的流星暴雨,下列有关流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流星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流星的吸引力,所以流星落向地球 B.流星落入地球大气层中后,速度越来越大,机械能不断增加 C.流星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流星的引力大小相等,但流星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 D.流星是在受到彗星斥力作用下落向地球的 答案:ABD 解析:吸引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等大,A错.进入大气层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B错.流星与彗星间为引力,D错.‎ ‎4.如图是光电管工作原理图.接通S后,绿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流表G的指针发生偏转,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流表G的指针偏转角度一定比绿光照射时要大 B.用白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流表G的指针可能发生偏转 C.电路不变,当发现电流表G的指针偏转角度变小,可能是因为照射光电管阴极K的光变暗了 D.人眼未观察到光线射到光电管的阴极K时,但电流表G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可以断定发生了光电效应现象 答案:BCD 解析:G表偏转与光频率和光子个数有关,A错.白光中含有比绿光频率大的光,可以发生光电效应,B对.光线变暗,说明光子数目变少,光电子数目减少,C对.人眼看不见除可见光以外的光,如紫外线,但发生偏转,说明有光电效应产生,D对.‎ ‎5.如图所示,厚壁容器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打开卡子,在气体把胶塞推出的过程中 A.温度计示数升高             B.气体内能增加 C.气体内能不变               D.气体内能减少 答案:D 解析:气体对外做功,又无热传递,故内能降低,温度降低.‎ ‎6.氢原子中核外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辐射出去的光照射在某种金属上恰能使其产生光电效应,那么处于第四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各种频率的光中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C 解析:满足要求的有4→2、4→1、3→2、3→1、2→1.‎ ‎7.如图所示,用交变电流供电,A为白炽灯,C为电容器,当交变电流频率增加但电压U不变时 A.电容器电容增加            B.电容器电容减小 C.灯变亮                    D.灯的亮度不变 答案:C 解析:频率变大,电容阻碍作用减小.‎ ‎8.现代汽车中有一种先进的制动机构,可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是完全抱死滑行,而是让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经研究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制动.它有一个自动检测车速的装置,用来控制车轮的转动,其原理如图,铁质齿轮P与车轮同步转动,右端有一个绕有线圈的磁体,M 是一个电流检测器.当车轮带动齿轮转动时,线圈中会有电流,这是由于齿靠近线圈时被磁化,使磁场增强,齿离开线圈时磁场减弱,磁通变化使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将这个电流经放大后去控制制动机构,可有效地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如图所示,在齿a转过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关于M中感应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M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一直向左 B.M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一直向右 C.M中先有自右向左,后有自左向右的感应电流 D.M中先有自左向右,后有自右向左的感应电流 答案:C 解析:由楞次定律可得.‎ ‎9.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翅膀)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目的主要是 A.加大飞机的惯性                 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                 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答案:D 解析:改变固有频率防止共振.‎ ‎10.家用电烙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当暂时不使用时,如果断开电源,电烙铁会很快变凉,而再次使用时,温度不能及时达到要求.如果长时间闭合电源,又浪费电能.为改变这种不足,某学生将电烙铁改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R0是适当的定值电阻,R是电烙铁.则 A.若暂不使用,应断开S               B.若再次使用,应闭合S C.若暂不使用,应闭合S               D.若再次使用,应断开S 答案:AB 解析:电压恒定,保温时增加电阻,从而减小功率;用时减小电阻,增大功率.‎ ‎11.(8分)如图所示,等腰直角棱镜ABO的两腰长都是16 cm,为了测定它的折射率,将棱镜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两腰与Ox、Oy轴重合,从OB边的C点注视棱A,发现棱A的视位置在D点,在C、D两点插上大头针,得到C点的坐标(0,12 cm),D点的坐标(9 cm,0).‎ ‎(1)在图中画出光路图.‎ ‎(2)测得该棱镜的玻璃折射率为________.‎ ‎12.(10分)有一电流表,内阻Rg=100 Ω,满偏电流Ig=100 μA,今欲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 ‎(1)应在电流表上串联一阻值为R=________ Ω的电阻.‎ ‎(2)若与标准的电压表比较,此改装的电压表每次的测量值均略偏小,则应怎样校正 A.在R旁再串联一个适当的小电阻 B.在R旁再串联一个适当的大电阻 C.在R旁再并联一个适当的小电阻 D.在R旁再并联一个适当的大电阻 ‎(3)校正成准确的电压表后,某次测量读数如图所示,此时所测量的电压为________ V.‎ 答案:(1)29 900              (4分)‎ ‎(2)D                    (3分)‎ ‎(3)2.04                (3分)‎ ‎13.(12分)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做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的空心球,如图所示.当一束平行光射向此球壳,经球壳外、内表面两次折射后,能进入空心球壳的入射平行光线的横截面积是多大?‎ 因为入射光为平行光 所以R=b·sini                 ⑤(2分)‎ 由④⑤得R=a  S=πR2=πa2.           ‎ ‎14.(12分)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上依次有A、B、C三点,AB=BC=1.4 m,质量m=0.02‎ ‎ kg的带电物体甲以v0=20 m/s的速度从A点向C点运动,经过B点时速度为v0.若在BC之间放一质量也为m的不带电的物体乙,甲和乙碰撞后结为一体,运动到C点时速度恰好为0.若物体所受重力远小于电场力就可以忽略,物体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求:‎ ‎(1)碰撞中的机械能损失ΔE;‎ ‎(2)碰撞前甲的瞬时速度v;‎ ‎(3)碰撞后运动的距离s.‎ ‎              ②‎ 得=,所以s=0.4 m.         ‎ ‎15.(12分)如图所示,由10根长度都是L的金属杆连接成一个“目”字型的矩形金属框 abcdefgh,放在纸面所在的平面内,有一个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跟de杆平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金属ah、bg、cf、de的电阻都为r,其他各杆的电阻不计,各杆端点间接触良好.现以速度v匀速地把金属框从磁场的左边界水平向右拉,从de杆刚进入磁场瞬间开始计时,求:‎ ‎(1)从开始计时到ah杆刚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ah杆某一横截面总的电荷量q.‎ ‎(2)从开始计时到金属框全部通过磁场的过程中,金属框中电流所产生的总热量Q.‎ ‎16.(16分)长为0.51 m的木板A,质量为1 kg.板上右端有物块B,质量为3 kg,它们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速度为v0=2 m/s,木板与等高的竖直固定板C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没有机械能损失,物块B与木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求 ‎(1)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A、B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A与C之间的最大距离(结果只保留两位小数);‎ ‎(3)A板与固定板C碰撞几次后,B可脱离A板.‎ 答案:(1)1 m/s,方向向左  (2)0.13 m  (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