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前20天复习纲要经济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前20天复习纲要(经济)‎ 一、经济学的指导性原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经济的含义:‎ ‎ 经济活动: 生产力 分配 交换 消费 经济 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交换关系 消费关系 ‎(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回答)‎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 ‎2.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生产关系 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们的价值选择?‎ ‎5.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重要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1.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 ‎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公司 ‎3.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4.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商品服务市场及市场交易原则 ‎5.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财政税收;银行货币政策 ‎ ‎6.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 ‎7.       实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四、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五、经济活动中的角色: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消费和投资:股、债、保)、纳税人 经济常识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 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生产力是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经济的含义:‎ ‎ 经济活动: 生产力 分配 交换 消费 经济 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交换关系 消费关系 ‎(生产关系)‎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回答)‎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 ‎4.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生产关系 ‎ 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们的价值选择? ‎ 五、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部分 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的内涵:‎ ‎ 经济制度就是指决定社会性质的基本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生产资料所有制 基本经济制度 ‎ 分配制度 重要经济制度 ‎(二)确立依据 ‎1.  理论依据:从根本上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 ‎2.  现实依据:具体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1)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 思考:‎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征?‎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首先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怎样?其次是分配关系怎样?‎ ‎ 结论: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很多,生产力状况主要表现为:生产力水平总体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这就决定了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必须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只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才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①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a.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这就必须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激发经济的活力,也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b.市场经济在分配上,必须强调效率优先。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客观要求 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内容 ‎①公有制 主体 a.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 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 含义: ‎ 主体的内涵: ‎ 意义: ‎ b.国有经济 主导 ‎ 地位: 表现: ‎ ‎ 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增强我国的 实力、 实力和 力,具有 性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 ‎ a.内容: ‎ b.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 c.意义:概括地讲: ‎ ‎ 具体意义: ‎ ‎(2)原因 ‎①从根本上由 决定 ‎②具体由 决定 a. ‎ b. ‎ c. ‎ ‎(3)意义 ‎① ‎ ‎② ‎ ‎2.我国的重要经济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内容 ‎①按劳分配 主体(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a.含义 范围 ‎ b.地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 原则 c.原因:由 决定( 、 、 )‎ d.优越性: ‎ e.意义: ‎ ‎②非按劳分配 ‎ a.内容: ‎ b.意义: ‎ ‎(2)原因 ‎①这是与我国现阶段 相适应的(最终原因)‎ ‎②这是由 决定的(直接原因)‎ ‎③这是发展 的客观要求 ‎(3)意义 ‎①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 ‎ ‎②有利于 ,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 二、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商品经济理论 ‎1.知识体系 ‎ 使用价值 商品:交换 ‎ 价值: 表现:交换价值 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价值尺度 ‎ ‎ 本质(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 ‎ 货币: 流通手段 ‎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决定 影响定 决定 ‎ 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 价格 供求关系 思考:①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怎样?‎ ‎ ②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商品的质量?目的又是什么?‎ ‎ ③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由什么(商品质量?)决定?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关系怎样?‎ ‎④什么是经济效益?商品生产者应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2.对商品经济的评价(就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评价)‎ ‎(1)积极方面:归结到一点,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①通过市场价格、供求信息,使资源在各部门得到合理配置;‎ ‎②通过市场竞争,导致优胜劣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思考:列举价值规律积极作用的材料:‎ ‎(2)消极方面: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①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 ‎②价值规律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导致经济波动,造成资源浪费 ‎ 思考:列举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材料:‎ ‎ ‎ ‎ ‎ ‎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 ‎(1)含义: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必然性: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3)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4)优越性:市场经济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 ‎① ‎ ‎② ‎ ‎(5)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a. ‎ b、 ‎ ‎2.宏观调控 ‎ ‎(1)必要性:市场调节具有 、 、 ‎ ‎(2)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和调节 ‎(3)主要目标: 、 、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 ‎ 注: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不大起大落。保持物价稳定,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4)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1)坚持 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坚持以 为根本目标 ‎(3)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 的宏观调控 注: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防止两极分化?‎ ‎②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③我国的宏观调控有什么优势?‎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4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4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经济制度 4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4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 4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    实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一、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思考:①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什么不同?‎ ‎②股份制是否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专利?‎ 股份制是 的产物,是 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③股份制的性质怎样分析?‎ 关键看从属的 的性质和 的掌握 ‎④实行股份制对公有制适应市场经济有什么意义?‎ ‎2.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 “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思考: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应该有怎样的认识?能否认为“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 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发展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1)产权的含义: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2)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4)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 ‎1.地位、作用:国民经济的 ‎ ‎(1)在 领域占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2)是 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对壮大国有经济,巩固 有重要意义 ‎2.现状:集中表现为经济效益不高 ‎ ‎3.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力,具有关键 性作用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形式:公司制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的监管制度。”‎ ‎2.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 思考:①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方针是什么?‎ ‎②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会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3.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公司:‎ ‎①含义:依法成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 ‎ ‎②基本特征:由 组成 ‎③类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最基本特征:股票(股息、股票价格)‎ ‎ 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出资证明 ‎(2)公司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 ‎ ‎ ①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者 ‎②公司的法人治理必须和党组织的领导、职工的民主管理相结合 厂长负责制——厂长:中心地位 ‎ 注:国有企业领导体制: 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 ‎ 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4.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 ‎“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自然垄断业务要进行有效监管。” ‎ 三、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重要经 济制度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1.改革价格体制,形成以市场决定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1)“市场决定价格”的含义:即价格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2)意义:‎ ‎①才能保证价格及时、灵敏地反映供求信息,引导商品生产者按照社会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使资源在各部门得到合理配置;‎ ‎②才能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 ‎(1)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 ‎ “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2)完善市场体系:商品服务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等 ‎①商品服务市场 基础市场 a.含义: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场所 ‎ 消费品市场:含义、特点 b.内容及特点: 生产资料市场:含义、特点 从市场客体、主体、交易特点等方面思考 ‎ 服务市场:含义、特点 c.意义: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载体 ‎②发展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 l         债券 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 Ø         股票和债券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性质 受益权 偿还方法 都是有价证券、金融 资产、集资的手段 ‎(对购买者:投资行为)‎ 股票 投资的入 股凭证 获得股息、‎ 红利 不能退还,‎ 只能转让 债券 债务证书 获得债息 到期偿还本金 Ø         种类: ‎ 发行主体 信用度 收益率 流通性 政府债券 政府 高 低 强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中 中 中 公司债券 公司 低 高 弱 l         商业保险 Ø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性质 依据 费用 给付标准 保险项目 社会保险 公共服务 法律 国家、单位、个人 低 基本生活保障 商业保险 营利 个人意志 完全由个人承担 高 品种多 Ø             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Ø             作用:是社会保险的补充,是社会的稳定器,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Ø             购买商业保险的程序:订立合同 履约 ‎ ‎ “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规范发展产权交易。积极发展财产、人身保险和再保险市场。”‎ ‎3.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1)市场交易的原则 ‎①含义:市场交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秩序的根据 ‎②内容: 自愿 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 平等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 ‎ 公平 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是否有序的试金石 ‎ 诚实信用 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③必然性: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④作用:保证市场交易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有重要作用 ‎(2)当前市场秩序的问题、危害:假冒伪劣、食品安全、价格欺诈、地方保护、失信、拖欠民工工资等。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其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破坏社会风气,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3)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市场的弱点、法制不健全、经营者缺乏法制意识和诚信观念、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等 ‎(4)整顿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和监督,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 ‎②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1)调整政府机构设置 ‎(2)推进依法行政 ‎(3)发展电子政务 ‎2.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职能应侧重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三大战役”)‎ ‎(4)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3.改善国家宏观调控 ‎(1)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 ‎ l         财政政策 Ø             财政的含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产品分配(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 Ø             财政的构成: 财政收入:税、利、债、费 财政支出:经济、教科文卫、行政国防、债务、其它等支出 Ø             财政的主要环节:国家预算(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Ø             财政状况: 财政收支平衡:收入等于支出或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财政赤字: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 ‎ ‎ 可以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 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Ø             财政的作用: 可以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Ø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实力(根本因素)‎ ‎ 分配因素(但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l         货币政策 Ø             制定:中国人民银行 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区别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 性质 国家机关 企业法人 健全国家宏观调控 职能 货币政策、金融管理、管理人民币、经理国库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政策性贷款 Ø             利率 ‎ 思考: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利率下降有什么影响?‎ ‎ 人民币利率下降,是否意味存款的实际收益下降?‎ Ø             汇率:‎ ‎ 思考:当前人民币汇率升高,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 ‎ ①协调地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③整顿市场秩序 ‎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⑤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六、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2)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 ‎①在产业类型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③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④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⑤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 ‎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制度 ‎(2)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 ‎ ①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 ②是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 ③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⑤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①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 ②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七、实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生产、市场、资金、科技、信息国际化;‎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 ‎2.我国的对外贸易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2)内容:对外商品贸易、对外劳务贸易、对外技术贸易 ‎(3)构成:进口和出口(出口是基础,进口可以带动出口)‎ ‎(4)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三来”)、补偿贸易(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方式)‎ ‎(5)作用:(可以理解为对外开放的意义)‎ ‎ ①可以互通有无,调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②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③可以引进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 ④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6)基本原则:‎ ‎ 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a.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才能自主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保障政治独立 c.  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 ②平等互利原则 ‎ ‎3.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 ‎“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确保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程度。 ”‎ ‎(2)调整外资结构 ‎“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 ”‎ ‎(3)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 ‎“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出口竞争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 ‎(4)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第四部分 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一、农业 ‎1.农业的含义: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用人工培养和养殖,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狭义:种植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 广义:农、林、牧、副、渔 ‎2.农业的地位、作用 ‎(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2)作用:‎ ‎①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②农业是其它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障 ‎3.农业的现状: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1)技术装备和劳动生产率低;‎ ‎(2)农产品供给平衡但偏紧 ‎(3)可耕地少、人口多,这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4.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首先: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基本政策;‎ ‎  ①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a.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b.完善土地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c.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 ‎  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 ‎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 ‎ ‎  ④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关键: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3)基础:增加农业投入;‎ ‎(4)保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 ?)‎ 二、工业 ‎1.工业的含义: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的分类: 劳动结果:重工业和轻工业 ‎ 劳动对象: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3.工业的地位、作用:‎ ‎(1)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工业的作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 ‎②工业为其它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③工业为人民生活提供消费品;‎ ‎④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⑤工业是加强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 ‎4.我国工业的现状;工业的素质不高(技术落后、劳动者技能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国际竞争力低)‎ ‎5.我国工业的出路: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特征:‎ ‎ ①主要特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注:信息化的意义:信息化不仅使传统产业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进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信息化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跃式发展成为可能。‎ ‎ ②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既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依据: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 思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理?‎ 三、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含义: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 流通部门;‎ 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2.第三产业产生、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3.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 ‎(1)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作用:‎ ‎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 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4.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适应第一、二产业发展的需要 ‎5.我国第三产业的出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四、产业结构调整 ‎1.重要性:在一国经济增长中,无论是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都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2.  我国的现状: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3. 调整方向:加强农业,调整提高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第五部分 经济活动中的角色 一、企业经营者 ‎1.企业 ‎(1)含义: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作用:企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 ‎①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2.企业经营者 ‎(1)企业经营者的地位:经营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中心地位 ‎(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3)企业经营者素质的要求:‎ ‎①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注: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要正确处理两个关系:‎ a.  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实质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 b.  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实质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关系 ‎②业务素质 ‎(4)企业经营者应有品牌意识,塑造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 ①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 ②意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 ③途径: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正当竞争,来提升企业的形象 二、劳动者 ‎1.  劳动者的地位:主人翁地位 ‎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平等就业、获得报酬、休息、安全保护、培训、社会保障、争议处理 ‎ ‎(2)义务:重点是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 ‎3.劳动者应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自觉履行义务 ‎(1)签订劳动合同制度 ‎① 劳动合同的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a、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b、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c、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③签订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最重要的原则)‎ ‎④签订程序:签定合同 劳动行政部门签证 ‎(2)自觉履行交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 三、消费者 ‎1.了解家庭消费的基本知识 ‎(1)含义:略 生产出劳动力 ‎(2)内容: 按消费内容分:物质生活消费、精神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 ‎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生活水平的衡量:‎ ‎①看人均消费支出(货币或实物):支出多,生活水平高;反之,生活水平低 ‎②看消费结构:‎ 生活水平 按消费内容 按消费目的 低 物质生活消费比重大,精神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比重小 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大,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小 高 物质生活消费比重小,精神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比重大 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小,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大 ‎(4)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①从根本上: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②具体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人口数量 ‎2.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象、水平、方式、动力 ‎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调节、动力、劳动力、目的 ‎(2)家庭消费的重要性: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需求的创造(当前与扩大内需有关)‎ ‎(3)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提倡适度消费(与国情和家庭收入适应):不能简单认为信贷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②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③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传统美德、国情、道德)‎ ‎3.消费者应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意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仅对个人有利,而且对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经济的发育有重要意义 ‎(2)权益内容: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获得商品知识 ‎(3)组织机构:‎ 国家立法机关 立法机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行政机构 公、检、法 司法机构 消费者协会 社会团体 报社、电台、电视台 大众媒体 ‎(4)保护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 请求消协调解 请求行政或仲裁机关处理 ‎ 向法院起诉 ‎(5)消费者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4.消费者应学会理财,进行多渠道投资:银行存款、股票、债券、保险 四、纳税人 ‎1.税收的基本知识 ‎(1)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统一于税法)‎ ‎(3)几种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4)我国的税种:增值税(增值额)、营业税(营业额)、消费税(消费品和行为)‎ ‎ 企业所得税(纯收益)、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关税(进出口货物)‎ ‎2.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的税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企业和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长远利益和局部、个人利益的关系 ‎(2)我国税收的作用: ‎ ‎①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公民应有纳税人意识 ‎(1)纳税人的含义: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 ‎(2)不是任何人都是纳税人,是否成为纳税人取决于税法规定和企业个人的经济地位 ‎(3)任何公民都应树立纳税人意识 ‎①自觉履行纳税的义务 ‎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