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2.5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时间:30分钟 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5·课标全国Ⅱ)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 1.D 2.D 3.A
解析 第1题,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水汽蒸发减少,大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故气温变率增大,A、B两项错误,D项正确。地面建筑物增多,地面摩擦力增大,使近地面风速减小,故C项错误。第2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多,花卉、蔬菜的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D项正确。第3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对花卉、蔬菜等需求量明显增加,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故A项正确。
(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是北美五大湖某地区农业地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青贮玉米并不指玉米品种,而是鉴于用途,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
7
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图中①区域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是为了( )
A.出售商品玉米籽
B.丰富区域观赏景观
C.玉米成熟后收获
D.青贮玉米植株高大,作为牲畜饲料
5.图示区域农业布局的突出优势是( )
A.土壤肥沃 B.无霜期长
C.光照充足 D.接近市场
答案 4.D 5.D
解析 第4题,青贮玉米主要是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所以①区域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不可能是售商品玉米籽,也不是玉米成熟后收获;青贮玉米是区域景观,但根据题中信息反映,其主要作用不是观赏;由于青贮玉米主要利用是玉米植株,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所以青贮玉米植株要比一般玉米高大。第5题,图示区域为加拿大的东南地区,是加拿大人口与城市最集中的地区,所以图示区域农业布局的突出优势是接近市场;该地地处纬度较高,土壤多冻土,且无霜期短;该地湖泊河流多,水汽多,光照不足。
(2016·广州模拟)读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图(2013年12月30日统计),完成6-7题。
6.据图可知( )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
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
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
7.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区( )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
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
D.河流较多,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答案 6.A 7.A
解析 第6题,图示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大的是西部地区,灌溉设施比重也较大;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占本区最大,
7
并不等于其耕地面积总量最大;图示耕地比重最大的是西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第7题,东北部地区纬度高春季有积雪融水,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耕作方式与灌溉设施少无直接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其农作物需水量大;河流较多,不等于无需修建大量灌溉设施。
(2016·合肥模拟)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9.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答案 8.A 9.D
解析 第8题,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第9题,图中N地区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由于人口增加,人类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2016·唐山模拟)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读图完成10-11题。
7
10.农业科研人员在改造M区域不利生产条件时,可能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
A.改良土壤,施加石灰及有机肥
B.平整土地,修筑不同规模梯田
C.开挖运河,扩大河水灌溉面积
D.综合规划,作物播种收割统一
11.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M地处热带,植被茂盛,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较高,酸性强,应增施石灰及有机肥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作物品种,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第11题,实施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类似于混合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故A项对;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避免农田生态退化,故B项对;牧草畜牧(牛)降低了机械化程度,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对;因此该题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
12.(2016·成都三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 ℃)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7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6分)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00-1 500 ℃。(2分)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2分)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2分)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2分)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每要点1分,共4分)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2分)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2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2分)
(4)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 第(1)题,①地介于3 000-3 500 ℃之间,②地介于2 000-2 500 ℃之间,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 ℃之间;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注意要回答两方面问题,单产低、商品率高;运用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4)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农业技术改进、环境问题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分析。
13.(2017·广东惠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藜麦,被誉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近年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藜麦耐寒耐旱,理想生长温度是15-20 ℃,在土壤养分中等,坡度适中,排水良好地区适宜种植。藜麦优质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玻利维亚西南部是其主要产区,但该区产量低,出口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我国山西、甘肃等地引种藜麦,尝试规模化种植。下图为玻利维亚位置示意图。
7
(1)分析玻利维亚西南部发展优质藜麦种植的优势条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玻利维亚藜麦产量低的原因。(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山西省欲大规模引种藜麦,打造藜麦种植基地,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低纬高原,生长期气候温凉适宜;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山区坡地,利于排水;高海拔地区环境洁净无污染、虫害少。(每点2分,满分8分)
(2)山区地势崎岖,耕地少;海拔高,生长期短,一年仅可种植一季;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力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作物易受灾害影响。(每点2分,满分8分)
(3)赞同:山西多高原山地,有适宜的地形及气候条件;藜麦耐旱,相对节水;藜麦国际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每点3分,满分6分)
不赞同:气候条件与原产地有差异,藜麦引种后品质可能下降;国内市场知名度较低,消费需求小;引入外来物种,对该作物病虫害及生态影响研究不足。(每点3分,满分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中藜麦的生长条件分析,从气温(纬度、海拔影响)、光照、地形及环境等角度分析。第(2)题,产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耕地少,第二方面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不利的区位因素。第(3)题,赞同,分析山西适宜种植的优势区位和种植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赞同,主要从山西种植的不利区位和带来的不利影响等角度分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