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4.61 KB
  • 2021-05-14 发布

地理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天津卷解析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中学教考网高考地理试题解析系列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 本套试卷参与解析的老师姓名:‎ 分工 姓 名 工作单位 QQ 解析 李昆仑 石家庄市22中 ‎1793398299‎ 审核 王成勇 江苏盐城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 ‎125113645‎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第1题。‎ 甲 乙 山地 图1‎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气温 降水 甲 乙 增加 甲 乙 增加 甲 乙 增加 甲 乙 增加 A B C D ‎【答案】1.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山地地形对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影响及读图绘图能力。‎ ‎【解题思路】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 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 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2~3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米)‎ ‎400‎ ‎200‎ ‎0‎ ‎(米)‎ ‎400‎ ‎200‎ ‎0‎ ‎(米)‎ ‎400‎ ‎200‎ ‎0‎ ‎(米)‎ ‎400‎ ‎200‎ ‎0‎ A D C B ‎11‎ 甲 ‎400‎ d c ‎300‎ ‎200‎ ‎300‎ a ‎100‎ ‎200‎ ‎300‎ b 乙 ‎400‎ ‎400‎ ‎500‎ ‎21‎ ‎31‎ ‎【答案】2.C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图与剖面图的转换。‎ ‎【解题思路】连线的剖面处甲处‎400米后再无高于‎400米地区,可排除A、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连线穿过两个山脊,1山脊海拔在300-400之间,2山脊海拔可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判断出海拔亦在300-400之间, 选项D 的山脊位置分布与等高线图有错位,C完全吻合,由此故选C。‎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3.A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图中判断集水线,即山谷位置。‎ ‎【解题思路】上题解析图中3处曲线为山谷,积水面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 ‎4.为了使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客运交通更加便捷,我市实现了津滨轻轨与市内地铁的连通,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市轨道交通的 A.高速化 B.网络化 C.大型化 D.专业化 ‎【答案】4.B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布局特点。‎ ‎【解题思路】高速化指速度的提升,大型化指运输量的增加,客运本身就是专业化。题中强调地域间不同交通方式的联接,故体现了网络化。‎ ‎5.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 C.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5.D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及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网购实际上是虚拟商业网点取代了实体商业网点的数量,增加流通量,但不会增加商品流通环节,也不会加大商业网点密度和促进实体商业区的规模扩大。商品流通量增大只是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读图3,回答6~7题。‎ 图3 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 图例 珊瑚礁(岛)‎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答案】6.C ‎【试题立意】该题以区域地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 ‎【解题思路】从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珊瑚礁并没有全部分布在岛屿周围,故A、D排除;珊瑚礁分布并没有和洋流分布吻合,故排除B,绝大多数珊瑚礁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浅海区域,拥有温暖清晰的浅海环境,故选C。‎ ‎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答案】7.D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的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组成沙滩的物质,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的结果,但沙滩是波浪在向海回流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珊瑚碎屑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故答案为D。‎ 图4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8~9题。‎ ‎·‎ a 北极星 图4‎ ‎8.据图4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答案】8.A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故选A选项。‎ ‎9.图4中a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9.B ‎【试题立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5,回答10~11题。‎ 图5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10. 据图5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是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与风力大小。‎ ‎【解题思路】当时受风暴潮最严重区首先应是迎风区,从图中等压线可以得出甲风力虽大但是偏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排除A;乙、丙、丁为东南风,其中乙为迎风区,丙丁均为背风区,故选B ‎11. 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 B. 围海造田 C. 修筑沿海堤坝 D. 建防护林 ‎【答案】11.C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灾害防治的相关内容。‎ ‎【解题思路】预报系统不能抵御风暴潮,排除A;围海造田可轻易排除;由于渤海沿岸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渤海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风暴潮主要危害方式是引起的海水对沿岸侵蚀等,故有效措施抵御海水对沿岸的影响,有效措施应为工程措施,故选C选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共2题,共56分。‎ ‎12.(30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 ‎ ‎ 图6 图7 黄山云海 ‎(1)图6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9分)‎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分)‎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7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6分)‎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3分)‎ ‎12. 【答案】(1)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接近)。‎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试题立意】本题以安徽省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人类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旅游景观的欣赏和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题思路】‎ (1) 考查茶树的生长条件,难度偏易。题干中有“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在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以上,从等高线图中可看出为低山丘陵去,排水性能良好。‎ (2) 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在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同时要考虑迁出地与迁入地的空间距离。‎ (3)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本题解答时要注意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响。‎ ‎(4)考查的是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欣赏的内容。云海属气象景观,故要在高处选择时间。‎ ‎(5)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常识。‎ ‎13.(26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月)‎ ‎(℃)‎ ‎1‎ ‎7‎ ‎4‎ ‎10‎ ‎300‎ ‎0‎ ‎100‎ ‎10‎ ‎(mm)‎ ‎30‎ ‎200‎ ‎20‎ ‎(℃)‎ ‎1‎ ‎7‎ ‎4‎ ‎10‎ ‎300‎ ‎0‎ ‎100‎ ‎10‎ ‎(mm)‎ ‎30‎ ‎200‎ ‎20‎ ‎(月)‎ ‎23°26′‎ ‎30°‎ 印 度 洋 大 西 洋 南 非 a 图8 非洲南部区域图 图 例 铁矿 海港 国界 城市 金矿 ‎10°‎ 巴 西 b ‎23°26′‎ ‎20°‎ 大 西 洋 图9 巴西南部区域图 ‎(1)根据图8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8分)‎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8分)‎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莱州 日照 青岛 济南 山 东 图10‎ 煤矿 港口 城市 铁路 钢铁工业中心 河流 图例 ‎(3)图10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6分)‎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4)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4分)‎ ‎②‎ 非洲 矿业企业 中国 矿业企业 金矿资源 ‎①‎ 开采、加工能力 提 高 提 供 提 供 ‎13.(26分)‎ ‎【答案】(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3)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4)①资金(技术;设备) 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一、三问)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二、四问)。考查知识和能力比较全面,但试题本身难度不高。‎ ‎【解题思路】‎ ‎(1)本题要回答两个问题:纬度优势、位置优势。纬度优势即热量、光照;位置优势无外乎交通。答题时要注意“说明”。‎ ‎(2)从气候柱状图中很容易看出两地降水差异在降水量及时长上;降水差异的原因可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是影响气候的两大主要因素,两地下垫面都是内陆的高原地形,故导致降水差异的因素只能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a地接近3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明显,b位于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压影响大。‎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难度偏低。从图中的矿产图例和交通线路很容易得出答案。‎ ‎(4)材料中已经说明一些非洲产金国面临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的问题,则很容易得出中国要提供设备或资金;开采、加工黄金能力提高后自然提高产金国的产金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