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形象鉴赏
【考情快递】
高考对古诗词形象鉴赏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求鉴赏诗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分析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和体现的情感等,比如2012年湖北卷,要求概括诗中“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特征,并作简要分析;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求鉴赏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以及意象体现的情感、作用和营造的意境等,比如2012年山东卷要求分析诗歌中“孤舟”意象的作用等;三是分析事物形象,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这一类诗歌即咏物诗。比如2012年大纲全国卷所选的《落叶》一诗,它本身就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
【一轮诊断】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诗歌的形象鉴赏作了重点复习:
❶分析环境,体会处境。
❷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❸把握景物,体会情感。
❹分析手法,概括形象。
但在一轮复习中,诗歌形象鉴赏题的解答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是诗歌不能透彻读懂,影响答题;二是形象鉴赏不到位,不深入,不全面,致使形象支离破碎;三是表达语言不规范,缺乏术语色彩。
【二轮定向】
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训练,进一步总结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❷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形象鉴赏题的步骤,争取答题时思路清晰、要点明确。
❸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语言表达上要做到专业化、术语化,不用外行语言。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以景物与人物形象类诗歌的复习作为重点,进一步熟悉解题步骤,掌握解题规律与技巧。
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尤其是诗歌中的注释,对理解诗歌起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或心理。这首诗中的关键词语是表动作的词“逐”“立”,表心理的词“爱”,这些词语对理解人物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能力,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整体理解,从颔联的关键词语入手,抓住反问句和诗歌的寄托。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这是一首咏物诗,答题时首先立足诗歌内容,结合颔联的具体诗句分析,再联系自己对菊花意象整体的理解。
答案示例——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该答案步骤不明晰,没有分点论述意识,阅读诗歌仅凭表象理解。鉴赏人物形象,一般要从环境、外貌、行为、情感方面等入手,条分缕析,才能很好地完成答题。得1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整体阅读,抓住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语,比如“睡起”“诗卷”“寻二子”等,以及生活的环境与交结的朋友,即可正确答题。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该答案第一问回答较好,能将主要品格答出。第二问未能抓住本诗的写作手法来理解,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其一般写法是托物言志,写山泉品格即写自己的情怀。得2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这是一首咏物诗。不仅描绘了山泉的脱俗形象,也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本诗托物言志,写山泉即写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一、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分析思路
(1)找出诗人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所用的相关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并识别其性质。
(2)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概括形象)。
(2)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附: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群、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自然景观类形象
命题方式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思路
(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相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色所营造的氛围。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
附:
传统意象类举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捣衣、双鲤、莼羹、鲈脍等。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夕阳、落日)等。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蝉、菊花、梅花、松柏、竹子、草木、冰雪、黍离等。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子、比翼鸟、连理枝等。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请缨、长城、楼兰、关山、柳营、羌笛等。
常见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类举
1.登高(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伤春悲秋(或“见秋思乡”)。如“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流露的是伤春、惜春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的是“见秋思乡”之情。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58页
命题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歌中的某物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思路
(1)找出诗人在描写物象时所用的相关诗句,分析物象并识别其性质。
(2)概括物象的特征。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物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的物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的基本特征。
(3)归纳物象所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的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方 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菽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 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②,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 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②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咏 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人笔下的“柳”是比喻什么样的人?诗人“咏柳”实为“斥柳”,表达了何种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锦缠道
宋 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在下阕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语言鉴赏
【考情快递】
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指判断语言风格及把握诗歌的音韵特点等。近年考查的重点落在词语品鉴上,如找诗歌的“诗眼”,分析某词的作用,炼字等。语言风格的考查也有所体现,但考得比较简单;诗词的音韵特点的考查就更少了。
【一轮诊断】
在一轮复习中,此类专题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❶南辕北辙,答非所问。未能审清诗歌鉴赏的题干要求,不能明确出题意图。
❷缺乏分析,无的放矢。不少考生在鉴赏语言时,仅模糊地知道该语言的特点与作用,但是不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或不能结合该技巧的特点来分析,结果得分不全。
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鉴赏词语时眼里只有词语,没有做到兼顾全篇,胸有全局,使分析离谱走调,造成只是分析了局部,而割裂了它和整体的联系。
【二轮定向】
❶近几年高考题在此类专题上有所侧重,所以在二轮复习中要重点训练总结。
❷重点训练联系全诗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味。
❸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答题步骤,争取答题时思路清晰、要点明确。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答案组织要点化。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从炼字角度考查。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炼字要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两个层面进行推敲,再结合前后诗句整体理解。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藏”的本义是隐藏,联系前后诗句可知,应为“覆盖”
之意,以显示雪大人稀的边塞特点,为下句的“透”字张本。“透”本为“穿透”之意,明写边风之大,暗写衣服单薄,再次呼应前面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离亭燕 怀古
张 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①南宋诗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 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吴聿在《观林词话》中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后来化入自己的词中。你认为化用后的“柔蓝一水萦花草”比原句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1)能从不同角度赏析炼字的好处,但分析欠妥,就事论事,实际上作者写的还是骤雨。得1分
(2)仅简单翻译远远不够,既要理解更要分析出其作用和妙处。回扣题目与牧童心情要点出。得1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1)考查炼字。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优劣可辨。还要联句分析,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分析炼字的妙处要从不同角度和表达效果上来分析。
(2)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对于语句的赏析应和炼字的作用相似,既要点明语句本身特点,更要点出其作用与妙处,联系诗歌整体内容来理解其内涵。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1.分析“诗眼”要抓住词语在句子和整首诗中的作用来进行,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看它是不是诗歌的代表性意象,是否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否表明了诗歌的主旨。
2.寻找某联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这些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性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等。
3.分析词语的妙处:(1)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入手,分析该词语在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上的作用,如准确、传神、富有情味等。
(2)留心该词语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
(3)分析修辞的作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4)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其答题思路是: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理解词语的词性作用——分析词语的修辞——分析词语在诗歌内容、结构上的作用——分析词语在诗歌中心表达上的作用或作者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一要结合意境;二要注意用词;三要准确使用术语,如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首诗中“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简析“日影筛金翠”一句中“筛”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斋雨后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颔联中的“占”能否改为“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酬曹侍卿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①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花不自由。
【注】 ①骚人:指友人曹侍卿。
请赏析诗中“碧玉流”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①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 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表达技巧鉴赏
【考情快递】
诗歌表达技巧,也叫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表现手法是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常规题型,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常见的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手段”以及“情与景关系”等表述方式。命题形式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的着眼于某个句子,如“某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的直接提问,如“试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有的变式提问,如“
诗中某某句极为精妙,你认为好在何处”等。
【一轮诊断】
在一轮复习中诗歌的表达技巧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❶强加表达技巧,无中生有。
❷一首诗中的表达技巧往往不止一种,答题时要点不够全面。
❸不注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借景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景象之中,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整首诗歌的写法;“托物言志”是在“物”中赋予人的品性,把物当成人来写,一定是整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❹答题不够规范。仅写出相关的技巧术语,而不分析运用这种技巧的效果(如对表达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二轮定向】
❶再次明确对艺术手法概念的理解。
❷弄清“情”与“志”的区别。
❸明确“情”与“景”关系的区别。
❹解决描写角度的问题。
通过重点训练切实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1.(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做题时要先明确题干要求,赏析的是颔联,并且只指出一种表现手法简要分析即可。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首先领会诗歌大意,其次是明确表现手法,最后选出你最擅长的表现手法加以分析。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案示例——(示例一)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由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示例二)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浸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示例三)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词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要求赏析名句的异同,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比如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等。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首先理解诗歌大意,其次是弄清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一些表达技巧和具体内容答题。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都是典型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只是表达的内容不同。
答案示例——共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②都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③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①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②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内容不同。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清代的査慎行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说:“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含蓄无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2·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第二联是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的,而第一、三联则是以客观叙述的形式写落叶。作用是使全诗富有变化,错落有致。本答案已将主要意思答出,只是表达不够简练,分析可再准确些。得3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这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鉴赏,有一定难度,但结合整体内容,抓住关键诗句理解,大胆表达,同样能取得优异成绩。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能联系整首词内容理解,并且能从情景角度作答。只是回答太过系统,未做具体分析,答案不能要点化。得2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一、明确概念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它包括三大方面,现列表如下:
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渲染、映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等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手法
二、常用鉴赏术语
掌握常用鉴赏术语,有助于答题。现将一些术语分类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评价主旨类
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
意境类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思想感情类
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情感载体类
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参见“形象鉴赏”的“考场叮嘱”部分)
续表
抒情
方式类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托物言志
语言
风格类
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
使用
典故类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
诗歌
风格类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文章
结构类
独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前呼后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
表达
技巧类
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描写、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李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 春
韩 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写景物使用了何种手法?运用哪些意象来表达的?细心揣摩三、四句,说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思想感情鉴赏
【考情快递】
关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大纲考查要求只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没有具体的子项划分与规定,因而显得有些笼统。但从历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看,这类题目又是古诗词鉴赏中的一个必考点,它要求考生分析归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或者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轮诊断】
一轮复习,学生能从题目、整体、情语等角度把握住诗词的主要情感,掌握了一些鉴赏知识和方法技巧,但是在具体答题中仍存在要点不全问题,尤其在做“分析情感”题时分析空泛,为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突出针对性训练,切实解决好把握情感“要点不全”和“分析空泛”两大突出问题。
【二轮定向】
注意诗人表达情感的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悲喜交加类,二是乐景哀情类。特别是后一种,鉴赏时绝不能被表面的闲适、喜悦之景所迷惑。古人云:“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就是反衬(映衬)的手法。
另外,鉴赏诗歌要总体把握作者在特定时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哲理认识,必须抓住诗歌的两类语言:一是形象语言,即诗歌当中描写的人、物、景这些意象,熟悉常见古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菊代表高洁等;二是情感语言,如喜、怒、哀、乐、愁、苦,等等。
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不仅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而且也考查对诗歌的写作手法的鉴赏,不仅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更要结合首句的具体内容鉴赏。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结合题目、作者的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手法,整体把握。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从题目(思远人)上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红叶、黄花)、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答案示例——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①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①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教你审题
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本题是对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首先要明确心情,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
解答时要结合题目、作者的情况(累遭贬谪)以及本诗的写作手法(铺垫),联系全诗,整体把握,进行答题。
教你答题
要领提示——题目是“初见嵩山”,由一个“初”字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惊喜”“期待”等情感,而嵩山的出现却又是在“千呼万唤”中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示例——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层层铺垫出来的:首先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其次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
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 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 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南宋于1127年建立) 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词人在上片描绘了初春的美景,字里行间充满喜悦之情;下片有人生易逝之感,但更重要的表达是人生虽然苦短,但要珍惜,尽情享受人生的情感。所以人生苦短的消极思想不恰当。得2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或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迈情感)。
这首词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初春时节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则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尽情享受人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爱春、惜春之情。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试卷采样
阅卷评析
景虽美但诗人之旨不在此,而在最后一句。所以爱春赞春不是目的,而在反衬其思乡之深。本答案对诗歌的主题理解不深,仅从表面鉴赏,造成了主次不分的错误。得1分
答案订正
订正指导
抒发了诗人客居异乡的感慨,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
1.了解作家
“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
2.把握时代
把握时代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发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3.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4.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
(1)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
(2)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怀才不遇的哀愁。
(3)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眠,心事重重。
(4)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抒发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对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忧愤。
5.留心序注
有些作者在自序、自注中对作品的内容、背景等加以说明,是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对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6.运用想象
诗歌创作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读者的再造想象。读诗要充分调动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积累,对诗歌进行如临其境的体味,才能准确地真切地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誉为“早行名句尽此一联”,全由名词组成,字字皆为物象,通过想象,便会变成生动的画面,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不尽之意。
7.注重诵读
诵读是体味诗情的最好办法。诵读,要倾注激情,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古人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涵咏是“沉浸”的意思,就是把文本当作“水”,读者投入其中,如鱼得水,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浇灌心田。
8.掌握术语(详细内容见本章第三节表达技巧鉴赏“考场叮嘱”部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②估客: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柳 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请赏析“古”、“迟迟”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①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 ①此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资治通鉴》时所作。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此词咏梅由物及人,极写词人内心几多波折。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