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静中学高考生物第七单元专讲二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细胞及其功能
简称
名称
发育
场所
功能
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胸腺
T细胞被激活后能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分泌多种淋巴因子,主要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物,所以称为细胞免疫
B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骨髓
B细胞被激活后能产生抗体,因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所以称为体液免疫
[判一判]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 √ )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
4.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 × )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
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解惑 关于免疫调节的2点提示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2.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1)感应阶段——抗原识别阶段
病毒基因或肿瘤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或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分解为小分子多肽,与MHC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复合物,然后转移到细胞表面,即可被T细胞识别。
(2)反应阶段——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T细胞识别抗原后被激活,并大量增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小部分细胞转入静息状态,称为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效应T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能分泌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
3.体液免疫应答过程
[判一判]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 )
2.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 )
3.对细胞癌变的监控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 )
[思考] 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类型是什么?
提示 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
三、免疫失调疾病
[连一连]
[判一判]
1.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 )
2.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 ( × )
提示 应为T细胞。
3.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 × )
提示 复制能力强,但免疫功能完善,暂不发病。
4.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 × )
提示 感染但不一定发病,故不一定是AIDS患者。
5.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 √ )
四、流行病的危害及预防
1.传染病的危害与预防
(1)危害:出现耐药性病原体、出血热发生和流行、疟疾流行、疾病传播机会增加、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相继出现等。
(2)预防:重视经常性预防措施的贯彻和实施;认真做好计划免疫。
2.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1)非传染性疾病:不能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2)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考点一 聚焦免疫细胞
1.完善下面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的图示
2.归纳下表中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易错警示 有关免疫细胞的易错总结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巨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巨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1.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
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 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和②过程。c、d所含的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T细胞可以释放细胞因子
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 B
解析 T细胞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形成的浆细胞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种类由刺激的抗原决定。
抗原与抗体的比较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
4.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5.血液中的凝集素(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发生反应;抗毒素(抗体)与外毒素(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考点二 透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完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模型图解
2.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①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
3.下图是初次应答反应和再次应答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再次应答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再次应答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易错警示 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
(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与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
(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应答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再次应答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在再次应答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3.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再次应答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答案 B
解析 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图乙中的再次应答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
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4.如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以诱导M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B.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
答案 D
解析 图中所示的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图中除E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外,其他细胞都有识别抗原的功能,但巨噬细胞的识别功能没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
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2.根据抗原的种类:如果抗原只进入体液,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进入组织细
胞内,则为细胞免疫。
考点三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比较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比较项目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致敏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1.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超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4.艾滋病遗传信息的表达式为: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内。
易错警示 超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内容
超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变应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变应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超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5.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要看清图示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再联系HIV和T细胞的关系、细胞免疫过程进行解答。图中表示HIV与T细胞之间的消长关系,初期HIV攻击免疫系统时,T细胞受到刺激增殖,T细胞增多,HIV浓度降低;HIV攻击T细胞后,T细胞大量死亡,HIV浓度随之增长。由此可看出,HIV刚侵入人体时,机体仍有细胞免疫功能。由图可知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并不成正比。当T细胞因被HIV攻击大量减少时,免疫功能被破坏,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6.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巨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加强了浆细胞的增殖分化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巨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B细胞缺陷小鼠虽然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项正确;C项中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的部分抗原可以直接呈递给B细胞完成部分体液免疫;D项中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判断
功能
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功能正常
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功能过高
出现超敏反应,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
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出现排斥反应,如器官移植
功能过低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肿瘤形成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①
忽视了再次免疫中的细胞E
细胞C、E
②
细胞D是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
细胞B、C、E
③
过程表述不全面
抗原→细胞E→细胞D→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④
对T细胞与效应T细胞区分不清
效应T细胞
⑤
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误认为是抗体的作用
图2
⑥
表述不准确,不到位
细胞B产生的淋巴因子
⑦
回答不全面
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2·上海卷,19)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解析 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2010·江苏卷,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答案 A
解析 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过程中大都有T细胞参与,而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祼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殖。
题组二 特异性免疫
3.(2012·海南卷,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答案 D
解析 在胸腺处分化、成熟的T细胞可存在于淋巴液、血液等处。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巨噬细胞的处理后,暴露出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HIV能特异性识别人体内的T细胞,并侵染、攻击T细胞,使T细胞数量下降。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
4.(2012·福建理综,4)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C
解析 注入小鼠B细胞后的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说明小鼠的B细胞可以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产生使小鼠T细胞凝集的抗体。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说明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5.(2012·广东理综,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 B
解析 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A项错误;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时,机体通过免疫调节来消灭病原体,如果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就会发挥作用,B项正确;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可产生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也可产生记忆细胞,C项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之间相互影响,但如果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项错误。
题组三 与免疫有关的实验探究与应用
6.(2012·四川理综,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答案 D
解析 用经肺癌细胞抗原处理的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会使胸腺淋巴细胞具有杀伤肺癌细胞的作用,由此可知,M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摄取、处理肺癌细胞的抗原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同时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因此,A、B、C三项均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在实验组中具有杀伤肺癌细胞作用的淋巴细胞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抗体,因此D项错误。
7.(2012·北京理综,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细胞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LCM病毒相当于抗原。通过图解可知:给小鼠注射LCM病毒,可使小鼠体内出现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相应淋巴细胞和被LCM病毒感染的含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的目的是测定上清液中51Cr的释放量,而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51Cr只能来自于破裂的含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所以该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效应T细胞能使相应的靶细胞裂解。
8.(2010·浙江理综,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析 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
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再次应答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再次应答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免疫过程与特点
1、2、4、5、7、8、9、14
免疫应用
3、10、11、12、15
免疫失调疾病
6、13
1. 巨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D
解析 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B.巨噬细胞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C.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
D.接种牛痘的人终身不患天花是因为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答案 A
解析 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是由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3.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
C.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巨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 A
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疫苗是抗原,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
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是相同的
C.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可以攻击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答案 B
解析 一个浆细胞内有很多基因,但只能产生一种抗体;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功能,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可迅速作出应答,即增殖和分化出相应的免疫细胞。
5.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 ( )
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C.都能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答案 A
解析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B细胞和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都不能产生抗体,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
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所以人体被病菌侵染后只要注射血清就可以治疗疾病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D.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因此只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作用
答案 A
解析 人体被病菌侵染后,血清中的抗体对侵入细胞中的病菌无法起作用,故B错误;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故C错误;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故D错误。
7.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再次应答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⑤是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③是浆细胞,②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①是淋巴因子,与靶细胞接触的⑦是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⑦的⑥是T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有增殖、分化能力。再次应答时,浆细胞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部分也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抗体与自身物质结合引起的疾病为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8.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
B.巨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
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
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巨噬细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后,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
9.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抗原的刺激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答案 D
解析 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并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
1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过程是 (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解析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其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T细胞接触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
11.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 ( )
A.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答案 C
解析 预防接种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等制成各种特异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种是因为接种之后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少,记忆细胞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另外,由于个体之间存在体质的差异,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或足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12.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实例中最科学的是 ( )
A.给患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
D.服用抗过敏药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析
抗毒素属于抗体,注射后不会刺激机体再产生抗体,故A错误;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B错误;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故C正确;服用抗过敏药物能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故D错误。
13.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 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答案 (1)体液 B细胞或记忆 (2)a、c、d (3)数量多、速度快 (4)自身免疫
解析 (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④⑤过程为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相比,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14.某同学的手被割伤后去医院诊治,在医院接触了流感病毒。如图为该同学体内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 免疫过程。实际上,流感病毒还会引发 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产生了抗体,则可用 进行检测。
(2)图中b细胞的名称为 ,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则能被图中 细胞特异性识别(填图中代号)。
(4)手被割伤后,一般容易导致破伤风杆菌在伤口深处繁殖,由此推断它的呼吸作用类型是 。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进入机体的毒素丧失毒性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 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 细胞、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等。
答案 (1)体液 细胞 抗原 (2)浆细胞 糖蛋白 (3)c (4)无氧呼吸 体液 巨噬
解析 (1)从图示可以看出,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因此该图显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此过程中会产生抗体。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故流感病毒还可以引发细胞免疫。要证明抗体的存在,可用抗原进行检测。(2)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能产生抗体,故b细胞是浆细胞,c细胞是记忆细胞,d是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3)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它可以迅速作出识别,激发再次应答,快速消灭抗原。(4)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其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因此可在伤口深处繁殖;破伤风毒素属于胞外抗原,此时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15.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进入人脑导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痉挛、抽搐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
能裂解靶细胞的是 ,产生该免疫的途径称为 。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 ,原因是
。
(3)注射疫苗后经常会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 ℃,机体产热量 散热量。
答案 (1)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 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2)能 从咬伤到发病有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后,在这段时间里机体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等于
解析 (1)抗体的功能是与病原体(抗原)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能使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该免疫途径为细胞免疫。(2)因为狂犬病病毒从感染到发病有2周到3个月的潜伏期,在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进而消灭病毒。(3)体温一直处于39 ℃,即体温不变,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