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剖析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一)鉴赏人物的方法 诗歌的形象主要是两个方面: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主要有山水、草木、花鸟等等,人物形象分为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 诗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般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正面描写的方法一般有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等,侧面烘托的方法有用人、景、事、物来烘托,那么,我们如何来用这些方法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诗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从本质上讲还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 人物形象的三种方式: ① 咏自己 ②咏物--咏自己 ③咏他人--咏自己 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 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咏物——咏自己 ‎《题葡萄图》(明)徐渭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答题步骤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职业、身份、性别)。‎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具体展开或通过翻译诗歌中相关的诗句来实现对形象的分析)。‎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练习】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步骤一:形象)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形象的特征)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附录】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 ‎ ‎ (二)意象和意境 一.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屈服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骨粉、倔强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诗人描写的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它突出的是组合意象创造出诗的思想情感。“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的区别:‎ ‎“意境”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的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砖块。‎ 修饰意境的词语:‎ 二、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三、基本思路:‎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四、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 ‎2、这首诗“XX”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寓意?‎ ‎3、XX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7、这首诗围绕XX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9、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五、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二)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三)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 明月醉秋风   杜牧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意境型答题模式: 【1、再现景象 + 2、景象特点 + 3、表达情感】‎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规范格式】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术语链接 ‎①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恬淡闲适,瑰丽雄壮、华美壮丽,富丽堂皇、清新自然,安谧闲静,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伟壮阔,雄奇优美、恬静优美,恬静安谧、生机勃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 ‎②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示例1]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步骤①)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 ‎(步骤②)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步骤③)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步骤④)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 ‎【练习】‎ ‎            日 暮   杜甫   ‎ ‎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步骤一】前两句描绘了乡野山郭的夕阳美景图。【步骤二】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步骤三】渲染了一种恬淡闲适的氛围。【步骤四】如此惬意的乡村生活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作者用委婉的笔法反复的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 (三)炼字或炼句 一.炼字题型的提问方式 ‎1.XX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XX句的妙处 ‎3.XX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能否把XX句换成XX句?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 ‎ 二.答题步骤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要领:‎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等 或:‎ ‎①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PS:虽然以上最终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答案中,但锻字炼句题仍应始终牢记联系意境、手法、情感这三大鉴赏向度。‎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示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步骤一:表明看法)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练习] 《过香积寺》 王维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 ‎ ‎(四)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或: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或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或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 (2该词或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 (3)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 ‎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答题公式: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 ‎【答题示例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二】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问:(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 问:(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 【练习】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答:(步骤一,表明看法)确实最具表现力。(步骤二,内容上作用)这首诗与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一个“苦”字写出了诗人对中原望之不忍,又不能不望的矛盾心理;(步骤三,结构上的作用)这种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 ‎ (五)分析主旨类(含情感及寄寓义)‎ 常式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变式问: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实例一】(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 【答题示例二】1.确定诗歌题材, “咏史诗”“边塞诗”等。‎ ‎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 了    ××”。 ‎ ‎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塞奇特风光、艰苦生活、战争→立功报国的乐观豪迈的精神、思乡、思归、思亲→情景交融、夸张、比喻、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对偶。‎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自然风光→喜悦,恬静→表达隐居,逃避现实→借景抒情、拟人、烘托对比、反衬、托物言志。‎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⑼婉约派:男女恋情→离愁别绪、婉转缠绵、深沉幽怨、凄凉寂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虚实相生。    ‎ ‎⑽豪放派:立功报国、豪情壮志、爱国热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直抒胸臆、以古喻今、引用典故。‎ ‎●答题公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民之感慨  怀古伤今之惆怅 时光易逝之感慨   登高览胜之赞叹 ‎  自由悠闲之恬淡  归耕隐居之快乐 亲友别离之留恋   征夫思妇之幽怨 ‎  思乡怀人之缠绵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建功立业之豪迈 ‎  怀才不遇之寂寞  黑暗官场之苦楚 报国无门之激愤   愤世嫉俗之桀骜 ‎【答题示例一】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步骤一)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步骤三)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答题示例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步骤一)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二)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诗歌题目已经说明作者想家的情感。‎ ‎【练习】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     郑 燮②‎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  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问: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 “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步骤三)‎ ‎ ‎ ‎(六)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或: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这种手法的。‎ ‎③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象征 铺陈 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答题公式: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或者: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 ‎【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步骤一)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二)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三)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练习】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问:(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问:(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 ‎ (七)分析语言特色类 ‎●提问方式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3、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4、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有(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典雅、粗俗、自然、清新、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四字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答题公式: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知识储备】‎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 ‎→常见诗人的语言风格:‎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婉约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生动——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如陶渊明、李煜 华美绚丽、明净绚丽、绚丽雄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简洁明快——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 奔放豪壮——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慷慨悲凉、悲慨苍凉——像一只孤单离群的大雁。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答题示例一】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步骤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二)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步骤三)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 ‎【练习】         乌衣巷   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 ‎[参考答案](步骤一)《乌衣巷 ‎》一诗语言含蓄深沉,(步骤二)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步骤三)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 ‎ ‎ (八)诗歌比较评价类 ●常式问: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即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步骤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     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     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 ‎●答题公式: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参考](1)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2)(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步骤二)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一)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两道诗词比较阅读 ‎ ‎(1)景物对比 (2)思想感情对比 (3)意境对比 ‎ ‎(4)风格对比 (5)暗比(常见的是古今对比和往昔对比,如《哀江南》)‎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 ‎【练习】        禾熟        孔平仲 ‎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           病牛        李纲 ‎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 ‎[答案参考]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 ‎ ‎ ‎ (九)观点品评类 ‎●常式问: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 注意:其实这类题型是诗歌评价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步骤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答题公式:(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 ‎【答题示例】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答案参考]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 ‎【练习】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