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2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前探究案
【预习目标】
1. 分清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体液的关系
2. 理解内环境的涵义,学会判断哪些物质是内环境的成分
3. 理解内环境的的理化性质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意义
【基础知识回顾】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
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体液 __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
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内环境
注意: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内环境
注:补充完整左图。
(1)透出毛细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前者含 较多,其它成分 。
淋巴循环
外界环境
淋巴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细胞膜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细胞内液
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 成分
(90%)
(1)血浆 (约1%):其中 含量较多。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
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似。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 含量比血浆 。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辨析:以下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①氨基酸、②氧气、③尿素、④K+、⑤血红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激素、⑧呼吸酶、⑨抗体、⑩载体、胃蛋白酶。
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 对 的吸引力。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④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为 。
(2)酸碱度: ①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
②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血浆中存在 ,主要有 、 等。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在 左右。
1、 内环境的作用:是 与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02、C02、水气
泌尿系统、皮肤
水、尿素、尿酸、无机盐
系统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1)将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补充完整。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是 、 、 、 。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 ,经过调节使内环境的各
种 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我检测】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2、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就可以维持稳态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学案2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分析内环境的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理解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以及破坏实例。
【探究点一】体液和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关系
【例题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③中
B.图中①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③④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③
【思维拓展】
1、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出①~④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
2、①~④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②和③之间隔以___ _____,①和②之间隔以____________,②和④之间隔以___ _____,②的来源有__ ______,②的去向有____ ____。
3、①~④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
4、试以简短语言概括内环境的作用:_____ _____________。
具体而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有直接关系。
【归纳点拨】
1、 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2、内环境的成分判断
(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有: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有: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转录翻译酶、解旋酶、DNA连接酶、聚合酶等,它们都存在于 中。
注: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 (填“是”或“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内环境中生理过程判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场所是 ,不是细胞内液。只要是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均不符合。
4、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能量交换的中间环节。所以说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注: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以与外界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变式训练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浆与呼吸道交换气体只需通过毛细血管壁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变式训练2】 (2013·海南生物)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探究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机制
【例题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思维拓展】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填“增加”或“减少”),尿量 (填“增加”或“减少”),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恢复正常。
2、维持内环境酸碱度正常的缓冲体系是 和 ,机体进行正常代谢活动的场所是 。
3、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还是细胞外液?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还是细胞外液?
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 来维持的。
4、血浆渗透压主要由哪些物质决定的?
【归纳点拨】
1、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 和 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是由 和 决定的。
2.维持pH稳定的机制
①正常人血浆pH接近中性,为 。
②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 。
【变式训练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HPO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探究点三】对组织水肿问题的分析和理解
【例题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思维拓展】
1、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出现组织水肿,试分析其中原因。
2、思考引起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归纳点拨】
1、 综上所述,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营养不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过敏反应、肾小球肾炎等,根本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相对 ,导致组织液吸水,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中而使组织液增多。
2、 内环境稳态的内涵、调节及意义
内涵
调
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能力大小
意义
【变式训练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和结构2中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
B.当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C液会减少
C.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在C液中时,B液会增加
D.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
【当堂检测】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2.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3.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D.甲状腺激素过少,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5.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课后拓展案
1.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周围的水中得到
C.组织液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2.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血糖含量偏高
8.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10.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二氧化碳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11.(2013·海南生物)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12.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学案2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前探究案
【基础知识回顾】
一、1、水 养料 氧气 废物
2、细胞内 2/3 血浆 组织液 细胞间隙液 淋巴 细胞外液
3、血浆 组织液 蛋白质 相似
二、1、(1)水 无机盐 Na离子、Cl离子 蛋白质 气体 激素
(2)血浆 蛋白质 少
(3)盐 海洋
辨析:①②③④⑥⑦⑨
2、(1)①溶质微粒 水 ②浓度 ③Na离子 Cl离子 ④770千帕
(2)①7.35~7.45 ②缓冲物质对 HCO-3 HPO2-4
(3)37摄氏度
3、细胞 外界环境
(1)循环 细胞内液
(2)内环境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3)调节 各个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自我检测】
1.D
2.B
3.C 解析:动物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主要由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组成,其理化性质(温度、酸碱度、各种成分的含量等)必须维持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任何一种物质的含量过多(或减少),都将引起一系列疾病,如水分过多,可以导致水肿;尿素过多可以出现尿毒症;哺乳动物血液中的钙盐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完成的。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体液和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关系
【例题1】D
【思维拓展】
1、③图略
2、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
3、①③ ③①
4、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归纳点拨】
1、
2、(2)细胞内液 否
3、细胞外液
4、内环境 内环境
【变式训练1】 B
【变式训练2】 B
【探究点二】内环境的 稳态及调节机制
【例题2】C
【思维拓展】
1、减少 增加
2、H2CO3、NaHCO3 Na2HPO4、NaH2PO4 细胞
3、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主动运输
4、无机盐和蛋白质。
【归纳点拨】
1、无机盐 蛋白质 Na+ Cl-
2.①7.35~7.45 ②H2CO3和NaHCO3、Na2HPO4和NaH2PO4
【变式训练3】 C 解析: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探究点三】对组织水肿问题的分析和理解
【例题3】C
【思维拓展】
1、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流的速率降低,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2、引起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细胞内蛋白质减少,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如长期饥饿、大头娃娃现象等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释放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蛋白尿)
淋巴结发炎或淋巴结切除:导致淋巴回流受阻
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液
【归纳点拨】
1、 升高
2、
内涵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体温变化,同一个人的体温在1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
调
节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能力
大小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变式训练4】A 解析: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两者不同;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加;当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在组织液中时,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从周围吸收水分导致B液减少;当人进食1小时后,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胰岛素分泌增加。
【当堂检测】
1.C
2.A 解析: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细胞内合成,激素在核糖体或细胞质中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因此①③⑥
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或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中,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
3.A
4.A
5.D
课后拓展案
1.C
2.A 解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的②中。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无蛋白质水解酶。
3.B
4.C
5. A
6.B 解析: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7.C
8. D
9.D
10.D 解析 :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抗体不进入细胞内;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11.D
12.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