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2021-05-14 发布

江苏物理高考电学实验汇编资料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8·江苏 ‎ (8分)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 ‎ 读得直径d=      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 电阻 R ‎ (Ω)‎ ‎121.O ‎50.O ‎23.9‎ IO.O ‎3.1‎ 导线直径 d ‎ (mm)‎ O‎.80l ‎0.999‎ ‎1.20l ‎1.494‎ ‎1.998‎ 导线截面积 S ‎ (mm2)‎ O.504‎ ‎0.784‎ ‎1.133‎ ‎1.753‎ ‎3.135‎ ‎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 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 ‎ (3)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Ω·m,则表中阻值为3.1Ω的导线长度l= m(结 ‎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09江苏 ‎10.(8分)有一根圆台状均匀质合金棒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猜测其电阻的大小与该合金棒的电阻率ρ、长度L和两底面直径d、D有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合金棒的两底面直径d、D和长度L。图乙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20个等分刻度)的读数L=________cm.‎ ‎ ‎ ‎(2)测量该合金棒电阻的实物电路如图丙所示(相关器材的参数已在图中标出)。该合金棒的电阻约为几个欧姆。图中有一处连接不当的导线是__________.(用标注在导线旁的数字表示)‎ ‎(3)改正电路后,通过实验测得合金棒的电阻R=6.72Ω.根据电阻定律计算电阻率为ρ、长为L、直径分别为d和D的圆柱状合金棒的电阻分别为Rd=13.3Ω、RD=3.38Ω.他发现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电阻R满足R2=Rd·RD,由此推断该圆台状合金棒的电阻R=_______.(用ρ、L、d、D表述)‎ 答案:(1)9.940 (2)⑥ (3)‎ ‎2010·江苏 ‎(8分)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的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试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10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选填1或2)‎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 ▲ ,内阻r= ▲ (用k、b和R0表示)‎ 答案:(1)最大值 (2)2 (3);-R0‎ ‎2011·江苏 ‎ (10分)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 (1)将电阻箱接入a、b之间,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一组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数据如下表: ‎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R关系图象。‎ ‎(2)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00V。利用(1)中测绘的U-R图象可得RX=_________ Ω。‎ ‎(3)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池的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内阻增大。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1)中测绘的U-R图象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现将一已知阻值为10Ω的电阻换接在a、b之间,你应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便仍可利用本实验装置和(1)‎ 中测绘的U-R图象实现对待测电阻的准确测定?‎ ‎11【答案】(1)见图 (2)20(19~21都算对) ‎ ‎(3)偏小;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为1.50V. ‎ ‎【解析】因为,当电池的内阻r增大时,同一个R,则电压表读数将变小,按原来的图象,则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偏小。要使电压表读数为1.50V,因为电池内阻r增大,应该把滑动变阻器阻值R’调小,以至于使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测电阻实验,用图象法,命题不落窠臼。难度:中等。‎ ‎2012·江苏 ‎10. (8 分)如题10-1 图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 ‎(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题10-2 图中多用电表 的 _________(选填“A"、“B"或“C").‎ ‎(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a、b 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a,另一表 笔应 _________(选填“短暂”或“持续”)接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1”‎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阻 值. 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下表. 两表笔分别接a、b 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题10-2 图所示.‎ 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在答题卡的黑箱图中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 答案:(1)A (2)短暂 (3)5.0图略 ‎2013江苏 ‎10.(8分)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压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利用得到电功率。 实验所使用的小灯泡规格为“3。 0V1。 8W”,电源为12V的电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 ‎(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题10-1图所示。 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2)现有10、20和50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阻 应选___▲____的定值电阻。‎ ‎(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___▲____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 ‎(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如题10-2图所示。 请指出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 ‎ 答案:10. (1)(见右图) ‎ ‎(2)10‎ ‎(3)电池 ‎(4)图线不应画为直线;横坐标的标度不恰当.‎ ‎2014江苏 ‎10 . (8 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 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题 10 -1 图所示的部件  ▲  ( 选填“ A” 、“ B” 、“ C” 或“ D” ) . 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 ‎(2 ) 题 10 -2 图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 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 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  ▲  ( 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 之间出现了  ▲  ( 选填“ 短路” 或“ 断路” ) .‎ ‎         ‎ ‎ (3 ) 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2 . 23 V 和38 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 58 . 7 Ω.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请写出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 (1 ) B  0 . 410     (2 )7 、9     断路 ‎(3 ) 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 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像法求电阻值)‎ ‎2015江苏 ‎10. ( 8 分) 小明利用如题 10-1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1) 题 10-1 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A. ( 2) 调节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 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 U-I 图线 由图线求得: 电动势 E= V; 内阻 r= .‎ ‎( 3) 实验时, 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 花费了较长时间, 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 ‎ 其实, 从实验误差考虑, 这样的操作不妥, 因为 .‎ 答案:(本题为第十题)‎ ‎2016江苏 ‎0.(8分)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 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值.‎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实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学科.网 ‎(1)有以下两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 ‎(A)量程0~100 mA,内阻约2Ω ‎(B)量程0~‎0.6 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的阻值由9.9 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R—t图象.‎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 ‎ 答案:(本题为第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