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 M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语文二模试题湖南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 文 试 题 ‎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l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采撷 甄别 笑眯眯 醍醐灌顶 吉人天象 ‎ B.糟蹋 惊惶 洽谈会 拾人牙惠 独当一面 ‎ C.既使 雕像 骈俪文 连篇累牍 斐然成章 ‎ D.掂量 凛冽 水蒸气 英雄辈出 毁家纾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B.距例行的“春季大祭”尚有一个多星期,日本内阁总务大臣新藤义孝便迫不及待地“赶早集”,前往参拜了靖国神社,中方对此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 C.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 D.当前我国的发展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并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将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4.下列词作,没有借历史人物寄托作者情怀的选项是 ‎ A.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问,樯橹灰飞烟灭。‎ ‎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C.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 ‎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 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 诫子书 戒于吊 ‎[清]张之洞 ‎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所不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B.汝之前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C.以从事于所学 作《师说》以贻之 ‎ D.汝其慎之 其孰能讥乏乎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为父亲,张之洞思子心切,很希望儿子不放恣、多努力,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 B.面对国家纷乱、外寇入侵、疆土沦陷的形势,张之洞认为兴邦治国的首要任务是练兵。‎ ‎ C.张之洞认为如果科举未废,儿子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这一看法。‎ ‎ D.张之洞对儿子既爱又严,希望他不畏辛劳,不恃高贵,勇猛刚毅,养成军人资格以自立报国。‎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 A.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 ‎ 渡/人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 B.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 ‎ 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 ‎ C.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 ‎ 渡人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 D.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 ‎ 渡/人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国家正值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4分)‎ ‎ 译文:‎ ‎ (2)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3分)‎ ‎ 译文:‎ ‎ (3)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3分)‎ ‎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 桂州腊夜 ‎ 戎昱 ‎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 (1)本诗颈联选用了 、 、 、 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3分) 。‎ ‎ (2)请赏析本诗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运用的艺术手法。(5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 (1) ,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 (3)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 (4) ,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美。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吏感、宇宙感。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彤而上的意味。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灵化的层面。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0这样,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追求的密切联系。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 (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 ‎12.从文本中找出与下列概要表述相对应的中国美学概念:(4分)‎ ‎ (1)具有意蕴而又显现真实的物象~( );‎ ‎ (2)显示形而上意味的虚灵化空间——( )。‎ ‎ 语文试题(附中版)第4页(共8顶)‎ ‎1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认为,艺术所呈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个感性世界就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 B.中国美学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其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 ‎ C.由于不得中国美学的精髓,一些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实际上是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价值。‎ ‎ D.因为艺术本体可以照亮人生,从而引导人们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所以艺术活动总是追求创造意象。‎ ‎14.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构图,追求的是逻辑的真,而不是存在的真。‎ ‎ B.京剧中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呈现着灿烂的感性。‎ ‎ C.运用独特工具、材料和技法创制的水墨写意画,极具代表性地表现了一种虚灵的形而上意味。‎ ‎ D.齐白石一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告诫,蕴含了强调主体意识生发机制的中国美 ‎ 学原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时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 ④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既然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概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章冬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 ⑦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 ‎ ‎ ‎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筵竺盟垫适型:!塑主的塞塞亘筮!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目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 ⑨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1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眼中的加点处的“聪明人’’‘‘愚蠢人’’的内涵,以及在世俗观察上称呼却常常相反的原因。(6分)‎ ‎16.请分别说出第⑤、第⑥段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论证的观点。(6分)‎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一句中“寂寞,,的内涵。(4分)‎ ‎18.综观全文,探讨为什么以“时间’’为标题。(5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 ①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自2007年以来已经举办了‘三届,社会反响热烈,深受群众欢迎。‎ ‎ ②2014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的主题:‘‘讲述道德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内容:9个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表现形式:大众喜闻乐见的评书、西河大鼓、二人转、莲花落等曲艺形式;目的:生动再现道德模范纯洁的心灵、崇高的思想和优秀的品质。‎ ‎ ③“201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的主办机构: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 ‎ ④首场演出之后,2014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将深入全国各地,通过巡演,撒播真、善、美的种子,让更多的人追随道德模范的脚步,感受他们高尚的情操。 ‎ ‎ ⑤本消息由《人民日报》记者‎4月11日从北京发出。‎ ‎ 根据上面的新闻材料(顺序已打乱),写一则消息。(12分)‎ ‎ 要求:①标题采用引标加主标的形式;②所提供的新闻材料的要点不得有遗漏;③表达流畅(帮分卡才料需要自行组织语言)~@300字左右(不含标题字数)。‎ ‎ 主标(题):‎ ‎20.阅读下面两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 A组:‎ ‎ 子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 子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 B组:‎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 谚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 (1)简要分析上述A、B两组材料关注内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 ‎ (2)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言行”观。(150字左 ‎ ‎ 右)(6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提示语言,按照要求作文。 ‎ ‎ 舌面上的味蕾,让我们感受到甜酸苦辣麻等多种味道。其实,只要仔细咂摸,世间万物、身边千人,也都各具味道。甚或,不同人生,人生不同阶段,也往往是五味杂陈。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