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8.32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地理单元复习测试题6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单元过关测试题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2题。‎ ‎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图2,联系所学知识,完成3--6题:‎ 图2‎ P ‎3.东北是我国重要的:①林业基地 ②能源基地 ‎ ‎③商品粮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4.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表崎岖 ‎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是:‎ A.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6.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图2中的P平原,‎ 主要是因为:‎ A.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粮食生产过剩 D.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 ‎7、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8、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最大的东莞市合俊玩具厂于2008年10月突然倒闭, 60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而之前该工厂产品曾一度热销欧美地区。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航空港C.劳动力D.自然资源 ‎10、珠角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化速度太快 B.重工业比重太高 C.能源、水源严重缺乏D.产业升级困难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共振。结合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完成11-12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000万元 ‎100‎ ‎3000‎ 要求高 万元左右 元左右 苏北某市 ‎1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000元左右 要求较低 ‎1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12、江苏省内部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3-14题。‎ ‎13、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14、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读图“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5—17题。‎ ‎1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1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三角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7.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18~19题。‎ ‎18.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据新华网哈尔滨‎2008年10月6日电: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1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20~22题。‎ ‎20.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油菜籽和甜菜 D.水稻和花生 ‎2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2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23--24题。‎ ‎2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 A.玉米 B.大豆C.水稻D.粮食 ‎24、上题正确答案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 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读下图,回答25—26题。‎ 粮食输入(万吨) 粮食输出(万吨)‎ ‎25、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地广人稀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6、江浙地区曾经号称“鱼米之乡”,如今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27--28题。‎ ‎2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29~30题。‎ ‎29.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30.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10分)‎ ‎ 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3分)‎ ‎ 。‎ (2) 读下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 。‎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3分)‎ ‎ 。‎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分)‎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出现了企业倒闭的浪潮。珠江三角洲在这次浪潮中倒闭的企业大多属于(  )‎ A.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4)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33、(1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甲 乙 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 旱涝灾害频繁 ‎⑵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4分)‎ ‎⑶简要说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大农业发展方向。(4分)‎ ‎⑷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特大干旱,而甲地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4分)‎ ‎32、答案:(1)有利:地势低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答出3点即可)不利:多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 (2)B ‎(3)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国外需求减少。(答对3点即可,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 ‎(4)工厂要实行清洁生产;禁止排污和砍树;回收废纸等。‎ ‎33、(1)‎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乙 水源不足 丙 光、热、水分条件充足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2分) 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2分)‎ ‎(3)主要的农业生态环境有: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2分)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 (2分)‎ ‎(4)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量小;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土壤水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