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9)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魏晋时期,“取得高官要职,不再仅看做个人德才杰出和资历深、功劳大的结果,而首先是看做家族血统高贵,秉赋异常的外在表现”。上述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A.标志着中央集权政治的完善
B.反映出选官制度的完备
C.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繁荣
D.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答案】C
【解析】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士族制度。世家大族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影响国家的统一。但是,士族主张清谈,追求享乐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士族文化的兴起,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2、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D
3、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来源:Zxxk.Com]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答案】C
【解析】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在汉武帝时期,与题中的“西汉中后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是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故B项错误;“忠”“孝”“仁”“贤”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说明了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题中并没有反映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故D项错误。
4、
法国著名思想家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中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做了这样的阐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作者认为(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答案】D
5、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A.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C.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两个高峰分别集中在1896~1899年和1903~1910年,根据所学知识,两个时间段正好对应着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洋务企业兴盛于19世纪60~90年代,与数据中的时间点不符,故B项错误;对于对外贸易顺差值,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贸易顺差应该不会出现数据中的急剧下降的现象,故C项错误;对外赔款的数额属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最多,与数据不符,故D项错误。
6、下图是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的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 )
A.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限制了私营工业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D.工业化方针已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在当时的苏联,私营工业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要通过发展私营工业以推动社会经济恢复,而不是限制私营工业的发展,B项错误;尽管工业化方针在1925年12月就已提出,但新经济政策到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后才逐渐被废除,D项错误。
7、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题是( )[来源:Z+xx+k.Com]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C.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形成 D.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各国国旗,针对美国攻打伊拉克,英法德等国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立场,体现了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欧洲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只是一个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从来没有成为霸主,故D项错误。
8、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生计,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答案】C[来源:学,科,网Z,X,X,K]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来源:学§科§网]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二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诚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三 牛头上的马嘴。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的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要需要知识的教育,要需要发达的那种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来源:学#科#网Z#X#X#K]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2)材料二、三对中国近代实施宪政失败的原因分别是怎样认识的?假设他们的观点成立,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答案】(1)原因: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
(2)认识:材料二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对宪政的常识、宪政的心理都没有准备。
材料三认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不具备实行宪政的条件。
理由: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专制主义历史悠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封建思想浓厚;国民缺乏宪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