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解析 22页

  • 201.50 KB
  • 2021-05-14 发布

江苏高考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 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 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 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 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答案】C .....................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 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 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 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 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 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 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 ③⑥⑤①④② B. ③⑥⑤④②① C. ⑤⑥③①④② D. ⑤⑥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 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语段谈的是分享经 济,语段第一句谈的是理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经济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是利己主义的假设,它要向分享经济转变必须有条件,即③⑥排在前面,所以排除 C、D 项。 根据“不再……”语境推,②紧承④,而横线后面的内容“更……”又紧承①,所以排除 A 项,选 B 项。 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 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 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 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 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 A、C 项。“雾毂云销妙 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 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 C 项,选 D 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 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 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 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 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学# A. 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 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 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 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 语句进行理解。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 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 D 项。 5. 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 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 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 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漫画的理解。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 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 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画面是一只 兔子拔萝卜,它已经拔出了一些小萝卜,正在奋力拔一个大萝卜。地面下的是大萝卜,不是 “困难”,所以排除 B、D 项,大萝卜还在地里,并未拔出来,所以还不属于“挣得的东西”, 排除 C 项,所以选 A 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 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 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 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 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 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 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 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 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 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 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 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 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 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 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 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宰.沭阳二年 宰:治理 B. 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 C. 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 D. 奉.母闲居 奉:侍奉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 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 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 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9.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6. B 7. C 8. (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 车一同前往。(2)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 陶的人呢? 9. 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 误。B 项“说当时决某狱”,意思是“谈论当时判决某个人的诉讼案件”,所以“决”,判决。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 项,“多数事已忘记了”并不是八十多岁的张、 沈两吏,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 余全不省记”。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 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迟明”,天快亮 的时候;“延候”,迎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句;“骈辚同驱”,驱车一同 前往。第二句中得分点:“奋”,奋发;“而”,连词,表递进;“于”,介词,引出对象; “亲炙”,亲受熏陶、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风世”根据注解可知是劝勉世人的意思。作答时需 要从全文概括,可以从作者在沭阳为官离任后重到沭阳的情形及最后一段分析,“四品尊官, 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 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说明 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 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 调迁到白下。现在是戊申年了,有感于吕观察吕峄亭多次写信邀请,我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 住宿在钱接三家。钱接三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瘦且两腮长有胡子,钱接三在容 貌上很像他的父亲,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接三不太清楚。我离开沭阳的时候,是钱接三才 断奶的原因啊。 夜深摆置酒席,听到缓缓的车声,这是吕峄亭派遣使从前来迎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 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顿饭的功 夫,望见城墙遮列,知道是沭阳城新的建筑。士绅几十人争着前来扶车。大多是以前朋友, 现在全都老态龙钟拄着手杖了。 过了第二天,进入县署游览,到父母用膳的地方,姊妹斗草的地方,昔日宴会宾客处理 文卷的地方,缓缓行走泪眼婆娑,悲伤泪下,即使是一庖一湢、一井一匽,面对它们也不禁 生情,也不能自我解说这是什么缘故。有张、沈两个官吏前来,年龄都是八十多岁了。说起 当时判决某个诉讼案件,入帘介绍某个案卷,我完全不回忆起来了。重提又突然醒悟,如同 整理儿时旧书,如同失物重得。县里朱广文擅长诗,吴中翰精通鉴赏,解、陈二人善长绘画 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常常到深夜,嘴巴仍然滔滔不绝。我或饮,或吟,或弈,或写 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没有片刻的清闲。于是忘记了自己是 作客,同时忘了自己身体已经又老又衰了。 过了半月,渐渐下起了冰霜,年将末了,不得已苦苦告辞主人。主人仍送至之前相迎的 地方,代为备办礼物,整顿好车马,握手问我说:“什么时候再见先生?”我不能回答,并 非不想回答,是不忍回答啊。哎!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而说再来吗?忍心伤他的心 而说不来吗?然以五十年前的令尹身份,再来旧邦,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了;四品高官, 侍奉母亲闲居,仍然能想着五十年前的旧令尹,世上像吕峄亭这样的人更少了。离然后合, 合然后离,离可以复合,但是老了不能再变少了。此次一别,我不能学太上忘情,所以做了 两幅图,一幅送给吕峄亭,一幅留给自己保存,传示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员可以重来,可以 去想念他们,迎接旧官员如同迎接新官员一样,那主人也是可以去想念的。孟子说:伯夷、 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写下这件 事,可以用它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为区区朋友聚散之感啊。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 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11.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0. 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 欢自然山水。 11.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 知音之许。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这是考查对诗 歌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 “闲”字;“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 原因结合诗歌注解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而刘禹锡当时是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 得寄情山水。作答时本题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 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 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 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 解。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 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 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 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 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8)__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答案】 (1). (1)载笑载言 (2). (2)无以至千里 (3). (3)秋月春风等闲度 (4). (4)高低冥迷 (5). (5)锦鳞游泳 (6). (6)五十弦翻塞外声 (7). (7)风乎舞雩 (8). (8)铁肩担道义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 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载”“至”“度”“冥”“锦鳞”“舞雩”等,要理解字义去 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 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 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 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 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 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 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 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 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 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 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 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 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学*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 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 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 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 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 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 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 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 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 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 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 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 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 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 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 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3.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14. 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15. 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6. 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13. 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 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治等。 14. 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 “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15. 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 强。 16.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 人性的礼赞。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要求简要分析。这是考 查小说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关注的是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作答时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 信息,如“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小哥俩有学上,“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 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说明家有书房,经常看戏,尊重 孩子,注重教育等。“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 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里有厨 子和后院,说明经济状况良好。“‘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治。从文中小哥俩的言行看,小哥俩之间 很友爱。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是考查环境 描写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 题表现等角度考虑。首先看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的内容和特点,作者很高明地描写了一下院 里的风光: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 和一下。而“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又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 示社会环境。②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 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③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 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 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⑤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 环境的细致揣摩。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小说中 的人物形象。本题要求概括二乖天真可爱的具体表现,作答时可以通过二乖的肖像、语言、 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如“二乖的嘴总没有闭 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可见外貌憨态可掬。“二乖因 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 就跑开不吃了”“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 抽咽。”“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 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 未干的小眼。”二乖言行稚拙,爱模仿。“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 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 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 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这些都说明 二乖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等。 16. 试题分析: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题干要求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抓住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文中作者文笔的清新,对儿童生活 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另外,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 了作者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 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 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 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 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 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已的 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 觉。 19 世纪末叶及 20 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 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 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 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 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 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 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 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 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 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 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 态度了。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 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統,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 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 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 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 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遠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 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 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网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 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 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 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有删改) 17. 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 18. 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19. 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17. 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 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 18. 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 次加墙壁。 19. 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 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 产生。 【解析】 17. 试题分析:透过要求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这是考查考生对 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作答时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答题 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第二段,如“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 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 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 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 仍非常缺乏了解。”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整合,分点概况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 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 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 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 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 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1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这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分析理解能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第三段,作答本题可以立足于文本,从中筛 选相关信息。从材料的第三段看,“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 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統,其精神观念, 却是极诚实的。”“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然后将这些筛选好 的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按照题干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整合,最后 分点概况即可。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求联系全文,简要概述。这是 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第一段“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 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材料第二段“至于 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材料第四段“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 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 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 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即拥有文化 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作答时将这些信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整合, 分点概况即可,注意使用概括性是语言组织答案。 七、作文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答案】仓颉的好意我心领了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老天落粟是庆贺人有了智慧,而鬼之所以哭,是再也不能 玩弄人类。 我们的先人以仓颉造字的神话来开篇,可见对文字的郑重,而老一辈的人更是敬惜字纸, 有字的纸不能扔,亵渎了字纸会遭天谴。阿城《闲话闲说》里引用一观点,中国文字的发生 是为了通人神,是纵向的,而西方文字是为了传播,是横向的。难怪我们如此重视汉字,原 来藏有最初的虔诚。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的交流不会限于文字一种形式。禅宗不立文字,拈花一笑, 彼此心知肚明,说出来就不是禅。《易经》以阴爻阳爻两个符号来演绎世界。而如今的网络电 脑,追根究底,不过是两个数字 1 和 0 的游戏。《庄子》里以无用之树枝繁叶茂来告诉你生存 的智慧,《老子》里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现象提示你繁苛之政难以持久,嵇康弹一曲广 陵散来应对波荡众生的罪名,《西厢记》里的张生为莺莺临去时秋波一转的眼神而饱受相思煎 熬,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相望又何必互诉衷肠?有时,说出来的话不及另一种 形式的语言来得有效。 儒家厌烦滔滔不绝之人,觉得“巧言令色,鲜矣仁”,道家喜欢“希言自然”,佛家的 禅宗更是不立文字,俗谚里则有“祸从口出”“沉默是金”的处世良言。而如今网络时代, 各种输入法解放了打字的速度,走键如飞,满屏废话,少了慎重,多了放肆,仓颉造字的虔 诚被废话连篇的啰嗦淹没,这是文字诞生之初不曾预料的尴尬。 而连篇累牍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动辄以几块砖头的厚度消耗虔诚的汉字时,语言仿佛成 了累赘和负担,语言的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辜负了仓颉的美意。 知堂老人在他小品文里,引李日华著《紫桃轩杂缀》卷一白石生旧事,白石生辟谷养生, 默然独坐,有人问他不答话,一问再问,他回说,“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这种不 想说话,不想诉诸语言的慵懒和无奈,你我也许都曾有过,在“我想静静”的歧义里,在《庄 子·齐物论》开篇嗒然若丧形如槁木的呆坐里,在冬天墙头根晒太阳眯缝着眼的沉默里,在 朋友微信问你最近如何,你却百无聊赖的不想回话的空白里。此刻没有语言的语言,或许是 另一种语言,也是我们更真实的人生。 【解析】试题分析:今年江苏卷的作文试题采用的仍是材料作文形式。角度自选,题目 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 缤纷斑斓。“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 意蕴。作文要求以“语言”为关键词,引发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 间。围绕“语言”这个核心概念,材料的三行文字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首先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 强调“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接着,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 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 体系。最后,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 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从材料的关键词看,“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的语言, 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写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 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 选择,施展才华。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 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 来写。比如,选择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或日常生活,要扣合其“语”和“鸣”来写;写 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也要扣紧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写,这样才符合作 文的命意。 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 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 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 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 遺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 宇,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现祚作一言,巩祚亦一 言而已,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 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挦撦①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 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①挦撦:摘取。 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2. 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23.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 【答案】21. 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竞不言/ 于所不育求其言亦在是。 22. (1). 李贺 (2). 李商隐 23. 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 【解析】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 识记能力。首先借助语境确定范围,如文中说“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这说 明“昌谷”“玉溪”应是唐代的大家,而且以写诗著称;其中“玉溪”难度不大,在课内学 习《锦瑟》一诗以及《唐诗宋词》的时候,应对该诗人有所了解,“玉溪”是指李商隐。“李 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昌谷”较难,是指李贺,李贺,字长吉, 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 李昌谷。 2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 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首先到材料中圈出直接评价汤鹏诗作的句子,然后理解概括,如“益 阳汤鹏,海秋其宇,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现祚作 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龚自珍用一个字概括汤鹏的诗作,即“完”,而在上文 作者也评价唐宋元以及当代的几个大家“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分析其意思,“完”其实就是说诗歌要抒发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诗人的全部心灵与人格 都真实无饰地表现于诗中,从而达到言为心声,诗如其人,这是第一个特点;如语段最后说 “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汤鹏不 肯摘取别人的话来为己用,从他的诗集中任取一篇,别人都能知道是他的诗作,这说明他不 沿袭他人的话。 二、名著阅读题。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 5 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 项得 2 分,其余情况得 0 分) A. 《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 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 《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 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 《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 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 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 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 名著作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C 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错误,七斤的辫子是 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错误,他骂赵七爷是“贱 胎”,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不能就此说他是“具有新思想的农民”,因为面对反革 命的复辟,七斤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焦虑的仅 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 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 知,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当时农民的典型形象。D 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 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 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25. 简答题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 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 象特点。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 “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举动。 【答案】(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 顾全大局。(2)心中仍有旧情,想跟心上人说话;婚娴现状和礼教束缚,不便单独与觉新见 面。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来分 析贾母的形象特点,这其实是考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只不过要求结合固定的章节来 分析。题干对该章节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即“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 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结合书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来看,如面临家庭变故, “却说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又 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可见处变不惊,性格坚强;老太太的分配中,既顾 及到荣国府,也顾及到宁国府,既顾及儿子辈,也顾及孙子辈,同时还有衣服饰品的分配, 同时还留下五百银子好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等等,在这些分配中,足可看出老太太的 能力之强,处事很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考生只要能了解这一大章中老太太的分派处 理即可概括出答案。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 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这是考查对巴金《家》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的 把握。题干已经告知情节,考生需要明确“梅表姐”与“觉新”之间的关系,觉新和表妹钱 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 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 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这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此时二人再次相见, 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从梅的表现来看,说明她心中对觉新仍有旧情,想和觉新 说话,但婚姻现状摆在那儿,封建礼教摆在那儿,二人的私下见面已不合理,更何况是私下 的交谈?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二人的关系,才能体会此时梅的心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982 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 BBS 上建议用宇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 ASCII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 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颇文字是它 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 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 QQ 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 被称作绘文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 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 90 后、0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 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茶,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 创作发展阶段。@网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宇容易 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 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 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 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 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26. 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7. 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28. 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答案】26. ASCII 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 27. 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 28. 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于 个体的自我表达。 【解析】 2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 信息的能力。“发展阶段”说明筛选的内容应该有一个时间过程的变化,如一开始“这个由 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 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这就提示考生,这是一开始的网络表情符号, 即 ASCII 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接着“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这是第二个阶段,即:颜文 字;如“以 QQ 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 这是第三阶段,即:绘文字;如“以 90 后、0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 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 义创作发展阶段”,这是第四阶段,即自定义表情符号。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能找到设题区 域,即可筛选出答案。 2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 息的能力。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第一段,如“这个由 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 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非常直观形象;“其 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 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非常方便快捷;“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 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这说明这些符号非常简洁而又形象,而且娱乐性很 强;“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 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这说明这些符号很时尚。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的筛选 概括能力。作为原因题,答案一般都在文中,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肯定与它自身的特点有关, 设题的区域主要针对第二段,如“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 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宇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 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这说明网络表情符 号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如“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 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这说明网络表情 符号可以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如“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 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 形象”,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