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1-05-14 发布

精品推荐详解高考化学备考回顾与展望与解题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09 年高考化学备考回顾与展望 东莞高级中学 王绍虎 09 年我校化学班 228 名本地生源参加高考,最高分 140 分,130 分以上共 27 人,平均 分 115.88 分,平均分首次排在全市第二,为我校升学率和全市化学均分的提高尽了微薄之 力。由于各个学校情况各异,在这里只是把我校的备考做法向各位同仁做个汇报,不妥之处 敬请包涵。 一、研究考纲、考题、考点,明确复习方向 1、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依据,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 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其考试内容涉及范围和《教学大纲》是一致的,即学什么,考什么。 所以《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高考主要以能力测试为主,考 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就化学学科而言,特别强调了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 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正确把握这一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这些能力要求 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搞“偏、难、怪”试题,对考纲不要求的 内容可以不复习,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搞拓展,对考纲要求的内容花大力气进行复习, 在充分研究剖析考纲的基础上,将围绕“考什么、教什么”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教什么,学 什么,考什么”的主动状态。 2、研究考题 从试题的难度看:近 3 年的化学试题基本稳定,2007 年的化学试题相对来说最易,2006、 2008 年难度相对较大;试题信息阅读量较大,信息容量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命题注重从 试题立意、情景设置、设问等方面适度反映高中新课程理念及要求。 从化学试题的数量和分值看:2006 年共 27 道题,其中选择题 19 道,63 分,非选择题 8 道,87 分;2007 年共 28 道题(其中 28、29 为选做题),其中选择 20 道,70 分,非选择 题 8 道,80 分;2008 年共 26 道题(其中 26、27 为选做题),其中选择题 18 道,63 分, 非选择题 8 道,87 分。从中可以看出,自 2006 年以来,题量总体趋于稳定,非选择题都是 8 道,只是在选择题上作适当调整,且 I、II 卷分值调整不大。特别是 07、08 年的非选择 题都为 3 道化学实验题、3 道无机综合题、1 道有机必做题、1 道有机选做题和 1 道物质结 构选做题。第 I 卷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学生必须拿分 的题;第 II 卷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3、研究考点 考点是命题的导向,研究考点可以预测高考命题的趋势。近三年化学试题的常考考点主 要有:化学用语、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元素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烃的衍生物、化学实验、化学与 STS(科学技术、生活、环境、能源)等。 复习备考时要力争把《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和常考考点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 落实在训练中。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指的是学科知识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 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和晶体结构, 物质的量及其它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卤族、氧 族、氮族、碳族等元素化合物,碱金属,镁、铝、铁及其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烃 及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煤和石油,合成材料,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有关相 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有关速率、平衡常 数和溶度积的计算,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俗话说“基础不牢,一切徒劳”,高考复习备考时一定要降低重心,强化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复习,不盲目追求考试“热点”。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基础性和 全面性,要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首先,要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照《考试说明》 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不留盲点,进行全方位复习。与此同时,要注意每年《考 试说明》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体现。其次,当学生把课本 知识弄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 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等知识分别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网络化。但要注意知识的归纳不局限于某一章节,要将整个中学阶段的相关知识融 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通过反复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 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轮要夯实基础,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们从一开始就把重心放 在第一轮上。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 大约 7—8 个月左右,即到广一模前结束。复习资料是《高考直通车》,它选题较新,而且针 对广东高考。复习的顺序是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机化学、 结构选考。复习的重点放在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上,有机化学和结构选考 所用时间较少。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 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要勤于动脑、动手,做各种类型的练习。教材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次阅读教材,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运用才会更加 自如。复习的措施是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分“查、讲、练、考、评”五环 节进行。所谓“全”就是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就是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 散、零碎的知识联系起来;“活”就是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就是检查课本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 针对性;“讲”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就是每讲完一个专题,配 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就是定时间、定题量进行检测;“评”就是每考一次,及时阅卷并 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要自我反思、回顾、 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我们一轮复习中每周一次 40 分钟的周练,主要是以复习过内容为主的滚动练习(高考模式的选择为主),每两周在周 末有一次 2 小时套题训练(内容以复习过为主),一般每次月考前做一套套题训练。整个过 程注意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做好纠错工作。对做错的题目,要进行“四查”——查引起错 误的原因,查审题的偏差,查知识掌握的漏洞,查思维能力的障碍;还要进行“四归纳”—— 归纳试题考查目标,归纳涉及知识范围,归纳试题特点,归纳解题方法技巧;同时对“事故 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第二轮要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该轮复习的重点任务是使知识系统化、条 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 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复 习措施一般是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和强化训练。复习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技巧上。这个阶段时间较短,我们在选择题方面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阿伏伽德罗常数、 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 化学与 STS 等;非选择题方面主要是:制备和探究实验、图像图表综合、无机综合(选不 同金属及非金属)、有机推断等。 第三轮要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应试准备,提高学 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的三轮是与二轮穿插进行,时间是广一 模之后到 5 月 20 日左右。我们在最后阶段进行考题回放和回归课本,把近三年的广东高考 题及解析印发给每个学生,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不能一味地做题,最好在做题的同时将知 识点回归课本,找到“对应点”,巩固双基。 复习中,切忌就题论题,注意规律的提炼、方法的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 习题的使用取舍上,要树立“让学生上岸、教师下海”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占有 最大量的资料,通过教师的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一些优秀的、有针对性和代表 性的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并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我们除广州 1 月测试题、佛山 二模、广一模和广二模、深圳一模和深圳二模题是完整训练外,其他练习都精挑细选,题源 主要从各地高考题和广东省各地市的模拟题挑选,而不是随意拿一套题就练。 四、发挥集体智慧,制订翔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 研究“三考”,是为了把握命题的方向,加强“双基”教学,构建知识“网络”,抓好 三轮复习,都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所以,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生源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密可 行的总的复习备考计划和阶段性备考计划,计划要落实到人、落实到哪一周甚至哪一天,避 免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如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重点、难点、 考点、热点、弱点在集体备课时都要认真研究,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既可以 避免重复劳动,又可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 我们 09 届高三化学备课组由五人组成,两位是老教师,另外三人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 师,其中一个是第二次上高三,两人是第一次上高三。表面上看年轻人经验不足,但他们有 着自己的优势:有活力、肯钻研、专业素质高、责任性强、与学生更有亲和力,事实证明, 一年来都是三个年轻人在推着我们两个老教师往前走。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们每周开展一 次备课组活动,确定下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统一;每周一次备课 组内听课、研课,不但优化了教学方案,而且养成好的教学习惯,提升了个人在学科上的教 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备课组内老师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 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除正常的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还经常在课余 时间讨论问题,研讨教法,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澄清了认识,还进一步增进了同 事间友谊。 五、关爱学生,走进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整个高考的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充 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要考虑到高考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素质高低的 较量,更何况高考试题本身具有测试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特别在后一阶段,学生容易焦虑, 怕考试,怕受挫折,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指导他们, 遇到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学生没有考好,不要随意训斥、责备,这样会使学生患上考试恐惧 症。我们要主动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培养他们积极 迎考、应考的心态,严肃而科学的考试态度,提高他们自我心理控制能力,以正常的心态投 入高考,使得高考时有一种平时考试的延续感、熟悉感,提高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09 年高考化学科是最后一场考试,它既要受学生前 3 科考试的影响,同时还受先考的 X 科影响,这就需要老师帮他们调节好心态。比如说今年物理考试结束后考生都说简单,不少 化学考生肯定有化学也会简单的心理,当他进入考场看到考题出现巨大反差时,他的心理会 出现巨大波动,甚至崩溃,如果老师考前给他再次提醒可能容易、也可能难,学生有了心理 准备,情况就会好许多。事实上今年考生的感觉恰好是 07 年的翻版,只是物理与化学互换 了角色而已。另外 06 年与 09 年都是考试变化的过渡年,即教材变化或考试形式变化,绝大 多数信息都认为试卷难度不大或减小,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如果教师有了 06 年高考的体验, 09 年高考心理上准备会更充分。 六、回顾过程,反思问题和不足 1.一轮资料虽然新,针对性强,但题数多、难度大,复习过程中舍去的不够,导致一轮 复习时间偏长,而二轮、三轮显得有些匆忙。 2.整个备考过程时间安排太紧,试题量偏多,学生忙于做题,自主消化的时间太少,基 础知识遗忘率高,以致后期学生有时间也不会做归纳整理的工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 累。 七、关于 2010 年的备考 2009 年山东、宁夏、辽宁、福建、安徽、浙江、天津共七省市使用了六套新课程高考 理综试卷,宁夏、辽宁两省高考理综试卷相同。从上述各省市化学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化 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各部分分值比例与各地的《考 试说明》的要求略有变化。另外,从上述省市化学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容易题、中等难度 题、较难题的分值比例也基本合理。因此,2009 年新课改实验区高考理综化学试卷既很好 地体现了考纲的要求,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很多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值得回味。试题坚持 对常规题、热点题、主干题的考查,并不回避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试题几乎涉及了化学学 科中所有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同时又注意考查化学学科特点。 2010 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为:选择题 8 道,非选择题 4 道。其中选择题 还会出现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中的常考试题,如原子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化学反 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与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 期表的应用、化学用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离子(或物质)浓度关系分析、电化学基本知识(包括原电池、 电解)、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以及社会热点等方面的内容;按广东的试题特点,非 选择题可能为一道化学实验题(以物质分离或研究性学习类为主),一道无机题(以工业流 程类或物质制备类为主),一道有机题(以推断题为主),一道归纳性试题(以数据或图表归 纳类为主,涉及计算或绘图,重点考察学生的理科能力)。 不管考试模式怎么变,高三复习还是要立足基础,回归课本,以不变应万变,做到“低 起点、小坡度、渐推进、常反思”。为此,我校今年一轮依然是先从化学实验开始复习,再 依次为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到 2 月份结束。3 —5 月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 2009 年 9 月 15 日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内部审计 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职能逐渐扩展,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审计理论随着审计实 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审计“免疫系统”论就是从这一进程中凝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