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史高考题 4页

  • 931.00 KB
  • 2021-05-14 发布

全国卷历史高考题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 图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2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 3.平型关大捷 ‎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 ‎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16·新课标全国全国Ⅲ卷)‎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