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02 KB
- 2021-05-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 3-3 模块检测题
(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1.(8 分) (1)如图 1 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下端,使玻璃
板水平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
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
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
___________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
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的.
解析:(1)玻璃板接触水面,水分子与玻璃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将玻璃板向上提
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此时所需向上的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大.
(2)红墨水滴入水杯中后,由于扩散作用,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扩散是分子的
热运动造成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
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答案:(1)大 引力 (2)扩散 热运动 增大
2.(6 分)某压力锅的结构如图 2 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
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假定在压力阀被顶
起时,停止加热.
(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 V,摩尔体积为 V0,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写出锅内气
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 1 J,并向外界释放了 2 J
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2
解析:(1)设锅内气体分子为 N
N= V
V0
NA.
(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W+Q=-3 J
锅内气体内能减少,减少了 3 J.
答案:(1) V
V0
NA (2)内能减少,减少了 3 J
3.(6 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 V 油=1 mL 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 V 总=500 mL;
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
入 n=100 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 V0=1 mL;
③先往边长为 30 cm~40 cm 的浅盘里倒入 2 cm 深的水,然后将________均匀地撒
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
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 3 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小方格
的个数 N,小方格的边长 l=20 m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是________mL;
(3)油酸分子直径是________m.
解析:(1)为了显示单分子油膜的形状,需要在水面上撒痱子粉或石膏粉.
3
(2)1 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V0
n
V 油
V 总
= 1
100
× 1
500
mL=2×10-5 mL.
(3)根据大于半个方格的算一个,小于半个方格的舍去,油膜形状占据的方格数大约
为 115 个,故面积 S=115×20×20 mm2=4.6×104 mm2
油酸分子直径 d=V′
S
=2×10-5×103
4.6×104 mm
≈4.3×10-7 mm=4.3×10-10 m.
答案:(1)痱子粉或石膏粉 (2)2×10-5
(3)4.3×10-10
4.(8 分)(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 4 所示的 A→B、B→C、C→A 三个变化过程,
其中符合查理定律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设气体在状态 A、C 时的温度分别为 tA
和 tC,则 tA______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同一种物质不可能呈现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
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C.温度降低,水的饱和汽压增大
D.浸润与不浸润均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
解析:(1)查理定律描述的是体积不变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图中 B→C 过程体积
不变.C→A 变化过程中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气体温度升高,
所以 tA 大于 tC.
(2)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天然水晶是晶体,而熔化
以后再凝结的水晶(即石英玻璃)就是非晶体,选项 A 错误;根据熵增加原理,选项 B
4
正确;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选项 C 错误;浸润时附
着层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不浸润时附着层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力表
现为引力,选项 D 正确.
答案:(1)B→C 大于 (2)BD
5.(8 分)用长度放大 600 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估计放大后的小颗粒(炭粒)体积为
0.1×10-9 m3,碳的密度是 2.25×103 kg/m3,摩尔质量是 1.2×10-2 kg/mol,阿伏加德
罗常数为 6.0×1023 mol-1,则该小炭粒含分子数约为多少个?(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设小颗粒边长为 a,放大 600 倍后,则其体积
V=(600a)3=0.1×10-9 m3,
实际体积 V′=a3=10-16
216
m3,
质量 m=ρV′=25
24
×10-15 kg,
含分子数为 N= m
1.2×10-2
×6.0×1023 个≈5×1010 个.
答案:5×1010 个
6.(8 分)(1)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
母,每选错一个扣 1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
B.一定量 100℃的水变成 100℃的水蒸气,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
强必然增大
E.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F.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加
(2) 如图 5 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汽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
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
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由于虹吸现象,活塞上方液体逐
渐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温度保持不变.关于这
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选项前面的字母,有
填错的不得分)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增大
5
B.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多
C.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保持不变
D.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解析:(1)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近似为零,所以没有容器的约束,气体分子由于自身
的热运动会扩散到很大空间,A 错.一定量的 100℃的水变成 100℃的水蒸气,需吸
收一定热量,其内能增加;而分子个数、温度均未变,表明其分子势能增加,B 对.气
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数密度和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整体的体积增大,分子数密度
减小,要保证其压强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要增大,即要吸收热量,升高温度,
C 对.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但若气体体积增加得
更多,气体的压强可能会降低,D 错.根据内能的定义可知,E 项正确.气体的温
度升高,分子的平均速率肯定会增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F 错.
(2)导热汽缸和活塞,说明气体温度始终与大气温度相同,在液体逐渐流出的过程中
气体做等温膨胀、压强减小的变化,气体温度未变,分子数密度减小,则气体分子的
平均动能不变,A 错误;对活塞单位时间内撞击次数减少,B 错误;单位时间内分子
对活塞的冲量减小,C 错误;因为气体温度未变,所以气体的内能未变,则气体对外
界做功和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相等,D 正确.
答案:(1)B、C、E (2)D
7. (9 分)如图 6 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
在可导热的汽缸内,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 h,可沿汽缸无摩擦地
滑动.取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沙子倒完时,活
塞下降了 h/4,再取相同质量的一小盒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
上.外界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此次沙子倒完时活塞
距汽缸底部的高度.
解析:设大气和活塞对气体的总压强为 p0,加一小盒沙子对气体产生的压强为 p,
由玻意耳定律得
p0h=(p0+p)(h-1
4
h) ①
由①式得 p=1
3
p0 ②
再加一小盒沙子后,气体的压强变为 p0+2p,设第二次加沙子后,活塞相对于底部
的高度为 h′
p0h=(p0+2p)h′ ③
6
联立②③式解得 h′=3
5
h.
答案:3
5
h
8.(8 分)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汽缸中的气体做功为 2.0×105 J,同时
气体的内能增加了 1.5×105 J.试问:
(1)此压缩过程中,气体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于________ J.
(2)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按如图 7 所示的三种不同过程变化,其中表示等压变
化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该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
“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放出 5×104 (2)C 增加
9.(6 分)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一个回路,接触点 1 插在热
水中,接触点 2 插在冷水中,如图 8 所示,电流计指针会
发生偏转,这就是温差发电现象,这一实验是否违反热力
学第二定律?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简述
这一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
解析:温差发电现象中产生了电能是因为热水中的内能减
少,一部分转化为电能,一部分传递给冷水,不违反热力
学第二定律.
答案:不违反 热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 热水中的内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电能,
一部分传递给冷水.转化效率低于 100%
10.(10 分)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 1.00 atm(即 76.0 cmHg)、温度为 27.0℃的氦气时,
体积为 3.50 m3.在上升至海拔 6.50 km 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压强逐渐减小到此高
度上的大气压 36.0 cmHg,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
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求:
(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7
(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解析:(1)在气球上升至海拔 6.50 km 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经历一等温过程,根据
玻意耳定律有
p1V1=p2V2 ①
式中,p1=76.0 cmHg,V1=3.50 m3,p2=36.0 cmHg,V2 是在此等温过程末氦气的体积.由
①式得
V2≈7.39 m3 ②
(2)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氦气的温度逐渐从 T1=300 K 下降到与外界气体温度相
同,即 T2=225 K.这是一等压过程.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V2
T1
=V3
T2
③
式中,V3 是在此等压过程末氦气的体积.由③式得
V3≈5.54 m3.
答案:(1)7.39 m3 (2)5.54 m3
11.(12 分)(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问题一定能够实现或完成的
是
( )
A.假如全世界 60 亿人同时数 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 5000 个,不间断
地数,则大约 20 年能数完(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取 6.0×1023 个/mol)
B.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热机的效率达到 100 %
D.太阳能的利用普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组织开展一次探究活动,想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
个数和早晨同中午相比教室内的空气的变化情况.一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得到以下
几个物理量数据:地球的半径 R=6.4×106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9.8 m/s2,大
气压强 p0=1.0×105 Pa,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2.9×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6.0×1023 个/mol.另一个同学用温度计测出早晨教室内的温度是 7℃,中午教室内的温
度是 27℃.
①第一位同学根据上述几个物理量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吗?若能,请
说明现由;若不能,也请说明理由.
②根据上述几个物理量能否估算出中午跑到教室外的空气是早晨教室内的空气的几分
之几?
8
解析:(1)可估算需要 10 万年才能数完,所以 A 错;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 B 正确;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C 错;太阳能的开发和利
用是人类开发新能源的主要思路,完全可以实现全民普及太阳能,所以 D 正确.正确
的答案为 B、D.
(2)①能.因为大气压强是由大气重力产生的,
由 p0=mg
S
= mg
4πR2
,得 m=4πR2p0
g
把查阅得到的数据代入上式得 m≈5.2×1018kg
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为
N=m
M
NA=5.2×1018
2.9×10-2
×6.0×1023 个
≈1.1×1044 个
②可认为中午同早晨教室内的压强不变,根据等压变化规律V2
V1
=T2
T1
,
将 T1=280 K、T2=300 K,代入得
V2=300
280
V1
故跑到室外的空气体积ΔV=V2-V1= 20
280
V1
所以跑到室外空气占早晨室内的比例为
ΔV
V2
=
20
280
V1
300
280
V1
= 1
15
.
答案:(1)B、D (2)①能,理由见解析 ② 1
15
12.(11 分)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地表土裸露,大片土地沙漠化,加上春季干旱少雨,所以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 3、4 月份扬尘天气明显增多.特别是 2006 年的 3 月 26 日至 28
日,由于南下的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席卷了我国从新疆到沿海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出
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据
环保部门测定,在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 12 m/s,同时大量的微粒在空
中悬浮.沙尘暴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的最高浓度达到 5.8×10-6 kg/m3,悬浮微粒的密度
为 2.0×103 kg/m3,其中悬浮微粒的直径小于 10-7 m 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
危害最大.北京地区出现上述沙尘暴时,设悬浮微粒中总体积的 1/50 为可吸入颗粒物,
9
并认为所有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直径为 5.0×10-8 m,求 1.0 cm3 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
粒物的数量是多少?(计算时可把可吸入颗粒物视为球形,计算结果保留 1 位有效数字)
解析:出沙尘暴天气时,1 m3 的空气中所含悬浮微粒的总体积为
V=m
ρ
=5.8×10-6×1
2.0×103 m3=2.9×10-9 m3
那么 1 m3 中所含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为
V′= V
50
=5.8×10-11 m3
又因为每一个可吸入颗粒物的体积为
V0=1
6πd3≈6.54×10-23 m3
所以 1 m3 中所含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N=V′
V0
≈8.9×1011 个
所以 1.0 cm3 的空气中所含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为
N′=N×1.0×10-6=8.9×105 个≈9×105 个.
答案:9×105 个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期中2021-05-2023页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必备精品SB1B(Uni2021-05-2015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2021-05-2011页
- 2020届高考英语二轮培优新专题限时2021-05-206页
- 2019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习题讲评课2021-05-2034页
- 【英语】2018届人教版必修4一轮复2021-05-2012页
- 【英语】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2021-05-2020页
- 【英语】2018届书面表达二轮复习话2021-05-207页
- 2019年高考英语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021-05-2030页
- 2021届新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译林版:必2021-05-20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