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7 MB
- 2021-05-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讲 电学实验
专题八
内容索引
01
02
体系构建 真题感悟
高频
考点 能力
突破
体系构建 真题感悟
【
网络构建
】
【
高考真题
】
1
.
(2019
全国
Ⅱ
卷
)
某小组利用图
(a)
所示的电路
,
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
U
与温度
t
的关系
,
图中
V
1
和
V
2
为理想电压表
;
R
为滑动变阻器
,
R
0
为定值电阻
(
阻值
100
Ω
);S
为开关
,
E
为电源。实验中二极管
置于
控
温炉内
,
控温炉内的温度
t
由温度计
(
图中未画出
)
测出
。图
(b)
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
50
.
0
μ
A
时
得
到
的某硅二极管
U
-
t
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图
(a
)
图
(b
)
(1)
实验中
,
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
50
.
0
μ
A,
应调节滑动变阻器
R
,
使电压表
V
1
的示数为
U
1
=
mV;
根据图
(b)
可知
,
当控温炉内的温度
t
升高时
,
硅二极管正向电阻
(
选填
“
变大
”
或
“
变小
”),
电压表
V
1
示数
(
选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此时应将
R
的滑片向
(
选填
“A”
或
“B”)
端移动
,
以使
V
1
示数仍为
U
1
。
(2)
由图
(b)
可以看出
U
与
t
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
,
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
为
=
×
10
-
3
V/
℃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答案
(1)5
.
00
变小
增大
B
(2)2
.
8
解析
(1)
U
1
=IR
0
=
50
.
0
×
10
-
3
×
100
mV=5.00
mV
。
从
U
-
t
关系曲线可以得出
,
温度升高时
,
二极管两端电压变小
,
二极管正向电阻变小
,
回路电流变大
,
电压表
V
1
示数增大
,
为了保证电流不变
,
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应向
B
端移动。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创新性题目
,
以硅二极管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科学探究
,
考查的关键能力是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
要求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
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2
.
(2019
全国
Ⅰ
卷
)
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
250
μ
A
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
20 mA
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
1 200
Ω
,
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
R
的电阻与该微安表连接
,
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
,
根据图
(a)
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
(
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
。
图
(a
)
图
(b
)
(1)
根据图
(a)
和题给条件
,
将图
(b)
中的实物连线。
(2)
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
16
.
0 mA
时
,
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
(c)
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所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
,
而是
。
(
填正确选项标号
)
A.18 mA B.21 mA C.25 mA D.28 mA
(3)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
填正确选项标号
)
A.
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
,
实际内阻大于
1 200
Ω
B.
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
,
实际内阻小于
1 200
Ω
C.
R
值计算错误
,
接入的电阻偏小
D.
R
值计算错误
,
接入的电阻偏大
(4)
要达到预期目的
,
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
,
都不必重新测量
,
只需要将阻值为
R
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
kR
的电阻即可
,
其中
k=
。
答案
(1)
连线如图所
示
解析
(1)
量程为
250
μ
A
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
20
mA
电流表时应将电阻与微安表并联。根据电路图
,
从电源正极出发
,
电表正极对应电源正极
,
依次连接
,
注意连线不要交叉。
(2)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与偏角成正比
,
表盘
160
μ
A
对应
16
mA,
则表盘
250
μ
A
对应
25
mA
。
(3)
根据
I
g
R
g
=
(
I-I
g
)
R
得
,
改装后的量程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
原微安表内阻测量值偏小
,
其实际内阻
R
g
大于
1
200
Ω;
或者因为定值电阻的阻值
R
计算有误
,
计算值偏大
,
实际接入定值电阻阻值偏小。故选
AC
。
(4)
并联电路电压相等
,
=
(
I-I
g
)
R
,
即
160
μ
A
·R
g
=
(16
mA
-
160
μ
A)
R
;
200
μ
A
·R
g
=
(16
mA
-
200
μ
A)
kR
,
得
k
=
。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应用性题目
,
以电表改装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科学探究。考查的关键能力是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
要求学生能正确连接器材
,
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数据
,
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
.
(2018
全国
Ⅲ
卷
)
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
R
x
的阻值
,
图中
R
0
为标准定值电阻
(
R
0
=
20
.
0
Ω
);V
可视为理想电压表
;S
1
为单刀开关
,S
2
为单刀双掷开关
;
E
为电源
;
R
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
(1)
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
(a),
将图
(b)
中实物连线
;
图
(a
)
图
(b
)
(2)
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
,
闭合
S
1
;
(3)
将开关
S
2
掷于
1
端
,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
,
记下此时电压表
V
的示数
U
1
;
然后将
S
2
掷于
2
端
,
记下此时电压表
V
的示数
U
2
;
(4)
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
R
x
=
(
用
R
0
、
U
1
、
U
2
表示
);
(5)
重复步骤
(3),
得到如下数据
:
(6)
利用上述
5
次测量
所得
的
平均值
,
求得
R
x
=
Ω
。
(
保留
1
位小数
)
1
2
3
4
5
U
1
/
V
0
.
25
0
.
30
0
.
36
0
.
40
0
.
44
U
2
/
V
0
.
86
1
.
03
1
.
22
1
.
36
1
.
49
3
.
44
3
.
43
3
.
39
3
.
40
3
.
39
答案
(1)
实物连线如
图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应用性题目
,
以测电阻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是科学探究。考查的关键能力是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
要求学生能正确连接器材
,
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数据
,
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
.
(2020
北京卷
)
用图
1
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
约为
1
Ω
)
。其中
R
为电阻箱
,
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
0
.
1
Ω
,
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
3 k
Ω
。
图
1
(1)
利用图
1
中甲图实验电路测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
所测量的实际是图
2
中虚线框所示
“
等效电源
”
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若电流表内电阻用
R
A
表示
,
请你用
E
、
r
和
R
A
表示出
E'
、
r'
,
并简要说明理由。
。
图
2
(2)
某同学利用图像分析甲、乙两种方法中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在图
3
中
,
实线是根据实验数据
(
图甲
:
U=IR
,
图乙
:
I
=
)
描点作图得到的
U
-
I
图像
;
虚线是该电源的路端电压
U
随电流
I
变化的
U
-
I
图像
(
没有电表内电阻影响的理想情况
)
。
在图
3
中
,
对应图甲电路分析的
U
-
I
图像是
;
对应图乙电路分析的
U
-
I
图像是
。
(3)
综合上述分析
,
为了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
本实验应选择图
1
中的
(
填
“
甲
”
或
“
乙
”)
。
图
3
答案
(1)
E'=E
,
r+R
A
,
理由见解析
(2)C
A
(3)
乙
解析
(1)
将电源和电流表视为等效电源
,
电源电动势是电源本身具有的属性
,
电流表不具有产生电动势的本领
,
所以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仍然为
E'=E
而电流表的内阻和电动势的内阻作为等效电源的内阻
,
即
r'=r+R
A
(2)
对甲图
,
考虑电表内阻时
,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U
路
+Ir
内
=U+I
(
r+R
A
)
变形得
U=-
(
r+R
A
)
I+E
直接通过实验获得数据
,
可
得
U
=-rI+E
图像与纵轴截距均为电源电动势
E
,
虚线对应的斜率大小为
r
,
实线对应的斜率大小为
(
r+R
A
),
所以对应图甲电路分析的
U
-
I
图像是
C;
(3)
图甲虽然测量的电源电动势准确
,
但电流表分压较为明显
,
所以内阻测量的误差很大
;
图乙虽然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均偏小
,
但是电压表内阻很大
,
分流不明显
,
所以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误差较小
,
所以选择图乙可以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情境剖析
本题属于基础性、探究性题目
,
以教材常见的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
“
安阻法
”
和
“
伏阻法
”
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类问题情境。
素养能力
本题考查了考生的
“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
”
等科学探究能力。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
“
科学探究
”
及
“
物理观念
”
等方面的水平
,
尤其注重考查
“
科学探究
”
中关于证据和解释要素的水平以及对电路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高频
考点 能力
突破
考点一
实验仪器的读数与使用
(M)
归纳总结
1
.
多用电表的读数
电流表、电压表的刻度是均匀的
,
读数时应注意量程
;
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
读数时应乘以倍率。
2
.
多用电表使用的几个注意事项
(1)
电流的流向
:
由于使用多用电表时不管测量什么
,
电流都要从电表的
“
+
”
插孔
(
红表笔
)
流入
,
从
“
-
”
插孔
(
黑表笔
)
流出
,
所以使用欧姆挡时
,
多用电表内部电池的正极接的是黑表笔
,
负极接的是红表笔。
(2)
要区分
“
机械零点
”
与
“
欧姆零点
”:“
机械零点
”
在表盘刻度左侧
“0”
位置
,
用表盘下边中间的指针定位螺丝调整
;“
欧姆零点
”
在表盘刻度的右侧电阻刻度
“0”
位置
,
用欧姆调零旋钮调整。
(3)
测电阻时每变换一次挡位
,
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4)
选倍率
:
测量前应根据估计阻值选用适当的挡位。由于欧姆挡的刻度不均匀
,
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
,
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有较大误差
,
通常只使用表盘中间的一段刻度范围。
(5)
测电阻时要将电阻与其他元件断开。测电阻时不要用手接触多用电表的表笔。
(6)
多用电表使用完毕应将选择开关旋至
“OFF”
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3
.
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
原因
【典例
1
】
(2020
山东泰安高三三模
)
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电阻挡
“
×
1k”
倍率时内部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多用电表内部接入电路的总电阻
),
同时测量电压表
V
的内阻。提供的器材有
:
多用电表、电压表
V(
量程为
6 V,
内阻为十几千欧
)
、滑动变阻器
(
最大阻值为
10 k
Ω
)
、导线若干。
(1)
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挡
“
×
1k”
倍率
,
接着进行
。
(2)
将图甲中黑表笔与
(
选填
“1”
或
“2”)
端相连
,
红表笔与另一端相连。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右端
,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3
.
90 V,
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在图乙中的实线位置
,
其示数为
k
Ω
;
再将滑片向左移至某一位置时
,
电压表的示数为
3
.
30 V,
此时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在图乙中的虚线位置
,
其示数为
k
Ω
。
(4)
电压表的内阻为
k
Ω
;
多用电表电阻挡
“
×
1 k”
倍率时内部电池的电动势为
V(
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
、内阻为
k
Ω
。
答案
(1)
欧姆调零
(2)2
(3)12
17
(4)12
8
.
94
15
.
5
解析
(1)
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打到电阻挡
“
×
1k”
倍率
,
接着两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2)
黑表笔内部接电源的正极
,
则将图甲中黑表笔与
2
端相连
,
红表笔与另一端相连。
(3)
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在图乙中的实线位置时
,
其示数为
12
×
1
kΩ
=
12
kΩ;
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在图乙中的虚线位置时
,
其示数为
17
×
1
kΩ
=
17
kΩ
。
【
类题演练
】
1
.
(2020
北京高三二模
)
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定值电阻
。
(1)
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
20
Ω
,
测量步骤如下
:
①
调节指针定位螺丝
,
使多用电表指针对准
(
选填
“
直流电流、电压
”
或
“
电阻
”)“0”
刻线。
②
将选择开关转到电阻挡的
(
选填
“
×
1”“
×
10”
或
“
×
100”)
的位置。
③
将红、黑表笔插入
“
+
”“
-
”
插孔
,
并将两表笔短接
,
调节欧姆调零旋钮
,
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
选填
“0
刻线
”
或
“
∞
刻线
”)
。
④
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
,
读取数据。
(2)
测量后需要继续测量一个阻值大约是
2 k
Ω
左右的电阻。在红黑表笔接触这个电阻两端之前
,
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必要的步骤
,
并按
的顺序进行操作
,
再完成读数测量。
A.
调节定位指针螺丝
,
使多用电表指针对准
“0”
刻线
B.
将红黑表笔接触
C.
把选择开关旋转到
“
×
1k”
位置
D.
把选择开关旋转到
“
×
100”
位置
E
.
调节欧姆调零旋钮
,
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0”
刻线
答案
(1)
①
直流电流、电压
②
×
1
③
0
刻线
(2)DBE
解析
(1)
①
调节指针定位螺丝
,
进行机械调零
,
使多用电表指针对准直流电流、电压
“0”
刻线。
②
因待测电阻约为
20
Ω,
则将选择开关转到电阻挡的
“
×
1”
的位置。
③
将红、黑表笔插入
“
+
”
、
“
-
”
插孔
,
并将两表笔短接
,
调节欧姆调零旋钮
,
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0
刻线
”
。
(2)
测量后要继续测量一个阻值大约是
2
kΩ
左右的电阻
,
则需先将选择开关旋转到
“
×
100”
位置
,
然后两表笔短接调零
,
使电表指针对准电阻的
“0”
刻线。故为
DBE
。
2
.
(2020
安徽高三三模
)(1)
在使用多用电表的过程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电压时
,
要将红表笔接在低电势点
B.
测量电阻时
,
更换倍率挡后
,
无须重新欧姆调零
C.
测量电阻时
,
要使待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外部电源
断开
(2)
如图为某一多用电表的结构示意图
,
表头
G
的满偏电流为
I
g
=
0
.
5 mA,
内阻为
R
g
=
200
Ω
。当选择开关分别接
1
和
2
挡时
,
对应的量程为
10 mA
和
1 mA,
其中
R
1
为
20
Ω
,
则
R
2
为
Ω
。
(3)
该欧姆表表盘中间位置的数值为
25,
则其
“
×
100”
欧姆挡所使用的电源电动势大小为
V
。
答案
(1)C
(2)180
(3)2
.
5
解析
(1)
在测量电压时
,
电流从红接线柱流入多用电表
,
故
A
错误
;
测量阻值不同的电阻时
,
更换倍率挡后
,
需要重新欧姆调零
,
故
B
错误
;
由于测电阻时内部有电源
,
所以如果电路不和电源断开
,
可能出现电流过大
,
烧坏表头的情况。故
C
正确。故选
C
。
(3)
使用欧姆挡时
,
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I
A
=
1
mA,
中值电阻的阻值等于欧姆表内阻
,
所以欧姆表内阻为
R=
25
×
100
Ω
=
2
500
Ω
电源电动势大小为
E=I
A
R=
1
×
10
-
3
×
2
500
V
=
2
.
5
V
考点二
以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
(
含电表的改装
)(H)
归纳总结
电阻的测量实验是高考实验的热点
,
涉及的实验包括伏安法测电阻、多用电表测电阻、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金属的电阻率、测量电流表或电压表的内阻等。主要考查电阻的测量电路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器材的选取与实物连接、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等。
明确三个
“
选择
”,
电学实验难离它
1
.
实验器材的选择
(1)
电源的选择
:
一般根据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或额定电压选择符合需要的直流电源。
(2)
电表的选择
:
一般根据电源的电动势或待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
;
根据待测电流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
;
电表的指针摆动的幅度较大
,
一般应使指针能达到半偏。
比较项目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
路
误差原因
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作用
,
电压表测量值偏大
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作用
,
电流表测量值偏大
测量结果
R
测
= =
R
A
+R
x
>R
x
,
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R
测
= <
R
x
,
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适用条件
R
x
≫
R
A
,
大电阻
R
x
≪
R
V
,
小电阻
2
.
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
选择
3
.
两种接法的判断
(1)
比值判断法
(2)
临界值判断法
当被测电阻
R
x
的大小无法直接判定时
,
先求临界
电阻
。
若
R
x
>R
0
,
则
R
x
为大电阻
,
内接法误差小
;
若
R
x
相关文档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电学2021-05-26226页
- 2018届二轮复习力学和电学实验课件2021-05-2659页
- 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122021-05-2611页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十2021-05-2621页
- 2018届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与创新课件2021-05-2696页
- 【物理】2018届二轮复习 电学实2021-05-2624页
- 2018届二轮复习以测电阻为核心的电2021-05-2639页
-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电2021-05-269页
-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六 实验第15课2021-05-2674页
-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2021-05-26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