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5-26 发布

2020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 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关系习题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科学方法:‎ ‎(1)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 ‎(2)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 重点 难点 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式并加以应用是重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是难点。‎ 教具 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 安排 ‎2‎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复习提问 师: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生:速度公式:vt=v0+at, ‎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下面的几个推论式:‎ ‎(1)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v- AB=sAB/t=(vA+vB)/2‎ 式中sAB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vA、vB分别为这段时间初、末时刻的瞬时速度.‎ ‎(2)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物理方法:模型方法,等效方法.‎ ‎2.解题思路:‎ ‎(1)由题意建立物理模型;‎ ‎(2)画出草图,建立物理图景;‎ ‎(3)分析质点运动性质;‎ ‎(4)由已知条件选定规律列方程;‎ ‎(‎ 6‎ ‎(二)练习与讲解 ‎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B.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同 图5‎ ‎2.如图5所示表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先匀速后匀减速 B.先静止后匀减速 C.先静止后匀速 D.先匀速后匀加速 ‎3.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给出初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 A.v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C.v0<0,a>0,a的大小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0,a<0,a的大小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C.任何1 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 m/s 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5.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 m/s,加速度为a=‎0.1 m/s2,则(  )‎ A.质点第4 s末的速度为‎2.4 m/s B.每经过2 s时间,物体速度就增大‎2.2 m/s C.质点速度一直增大 D.质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6.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第1 s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为‎2 m/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设第1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7.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30 m/s,关闭发动机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 12 s末的速度是‎24 m/s.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16 s末的速度;‎ ‎5)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 ‎(6)检验讨论结果;‎ ‎(7)想想别的解题方法.‎ ‎3.特殊解题技巧:‎ 逆向思维;用推论;图像法.‎ 根据学生小结情况简评 6‎ ‎(3)65 s末的速度.‎ ‎8.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 ‎/(m·s-1)‎ ‎3‎ ‎6‎ ‎9‎ ‎12‎ ‎12‎ ‎9‎ ‎3‎ ‎(1)汽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是否为‎12 m/s?‎ ‎(2)汽车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3)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9.一小球以‎20 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5 m/s2,如果斜面足够长,那么经过t=6 s的时间,小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怎样?‎ ‎ 图6‎ ‎10.在节假日期间,你可能到公园或游乐场玩过蹦床.如图6所示是小何同学某次从蹦床跳起后的v-t图象,已知t1-0=t2-t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小何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2)跳起时的速度有多大?‎ ‎ (3)你能从图象中知道在哪段时间内她是上升的,哪段时间内她是下降的吗? ‎ 6‎ ‎(4)从图象中你能看出,作图时是选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还是选下降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课后巩固提升 ‎1.ABD 2.A ‎3.B [减速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大小变化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4.BC [物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已知可求出a=‎2 m/s2,则初速度为‎4 m/s;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应小于‎6 m/s.]‎ ‎5.ACD [根据速度公式代入可直接得第4 s末的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每过2 s速度就增大‎0.2 m/s;加速运动中速度一直增大,匀加速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增大是均匀的.]‎ ‎6.‎8 m/s -‎2 m/s2或‎10 m/s ‎-‎4 m/s2‎ 解析 由题意知:第1 s末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第3 s末的速度方向有两种情形:‎ 情形1:v=‎2 m/s,则v=v1+at,得a== m/s2=-‎2 m/s2‎ 则质点的初速度v0=v1-at=[6-(-2)×1] m/s=‎8 m/s.‎ 情形2:v=-‎2 m/s,则a′== m/s2=-‎4 m/s2‎ 则质点的初速度v0′=v1-a′t=[6-(-4)×1] m/s=‎10 m/s.‎ ‎7.(1)-‎0.5 m/s2 (2)‎22 m/s (3)0‎ ‎8.(1)是 (2)‎3 m/s2 -‎6 m/s2 (3)11 s ‎9.‎10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10.见解析 解析 (1)由于加速度不变,因此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起跳时的速度大小为v0.(3)0~t1时间内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同,是上升的;t1~t2时间内,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是下降的.(4)选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13.75m/s B.‎12.5m/s C.‎12m/s D.‎11.75m/s 6‎ ‎2.物体由A到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v2的关系为 [  A  ]‎ A.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v2‎ B.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v1<v2‎ C.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v1=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v1>v2‎ ‎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4.某物体沿x轴运动,它的x坐标与时刻t的函数关系为:x=(4t+2t2)m,则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 A.0,‎4m/s2‎ B.‎4m/s,‎2m/s2 ‎ C.‎4m/s,0‎ D.‎4m/s,‎4m/s2‎ ‎5.如图‎1-2-10‎表示甲、乙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2=2t1,则     [    ]‎ A.在t1时刻,乙物在前,甲物在后 B.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乙物的加速度大于甲物的加速度 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二、非选择题 ‎6.一物体以‎1m/s2‎ 6‎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4s内的位移是______.‎ ‎7.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止,绿灯亮时A开动,以a=‎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t0=30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v=‎8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之后B车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问:从绿灯亮时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后两车再次相遇?‎ 参考答案:‎ ‎1.C    2.ACD 3.AD 4.D   5.CD  ‎ ‎6.‎8m 7.45s 板 书 速度公式:vt=v0+at, ‎ ‎(1)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v- AB=sAB/t=(vA+vB)/2.‎ ‎(2)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教学 反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