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50 KB
  • 2021-05-27 发布

2020年高一物理暑假复习作业 实验(无答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 ‎ ‎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 B ‎ C ‎ A ‎ B ‎ C ‎ D ‎ E ‎ ‎120 ‎ ‎150 ‎ ‎220 ‎ ‎140 ‎ ‎120 ‎ 如图所示的三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 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是越走越快的,纸带 是先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填A,B或C)‎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下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 (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 ‎3.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下表为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时测出的几组数据,计算弹簧的伸长量并填入表格中,在坐标纸中做出F-x 图线,由图象可算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弹力F/N ‎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长度L/cm ‎10.00‎ ‎11.00‎ ‎12.01‎ ‎13.00‎ ‎13.98‎ ‎15.00‎ ‎16.02‎ 伸长x/cm ‎──‎ ‎4.探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A ‎ O ‎ 乙 ‎ F2 ‎ F1 ‎ F ‎ F ′ ‎ 甲 ‎ ‎①在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板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方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a/m s-2‎ F/N A车 B车 ‎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利用 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选用质量不同的A、B小车分别做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两条a-F图线,由图线可知A车质量_______B车质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x ‎ ‎ o ‎ ‎ y ‎ 为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需先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由于小球下落一次只能描绘出运动轨迹上的一个点,只有找出同一运动轨迹上的多个不同点,才能将运动物体的轨迹描绘下来.因此本实验采用多次重复性的实验,描绘同一运动轨迹,故应保证每次小球的平抛运动完全 ,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必须每次都 ,为做到这一点,应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 位置 滚下.实验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 的,这是为了保证小球做 运动.‎ 纸带 小车 橡皮筋 打点计时器 木板 ‎7.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动能)的关系:‎ 某小组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将木板放打点计时器的一端 ,使小车恰能沿木板向下 运动.平衡摩擦力以后,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橡皮筋处于 状态.‎ ‎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部分步骤如下:‎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 B.将连有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的上端;‎ C.放开纸带,接通电源;‎ D.更换纸带,重复几次.然后选用点迹清晰的纸带;‎ E.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上述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 ‎②若重物质量m=‎1.00kg,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起始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从O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量ΔEp减= J(保留3位有效数字),动能增加量ΔEk增= J(保留3位有效数字),ΔEp减_____ΔEk增(填“>”或“<”) ,产生该误差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