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56 KB
- 2021-05-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 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考一模试卷物理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48 分。第 1-5 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6-8 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只选对 1 个的得 2 分,选错不选的
得 0 分。)
1.(6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其环绕地球的速度大于 7.9km/s
C.力学单位制中的国际基本单位是质量,米、秒
D.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的测出万有引力常量,这体现了放大和转化
的思想
解析:A、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A 错误;
B、7.9km/s 是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最大速度,所以前苏联成
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其环绕地球的速度不可能大于 7.9km/s。故 B 错误;
C、力学单位制中的国际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故 C 错误;
D、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的测出万有引力常量,扭秤装置的原理体
现了放大和转化的思想。故 D 正确。
答案:D
2.(6 分)A、B 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t=0 时刻,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 s﹣t 图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质点以 2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0 到 6 秒,AB 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C.B 一定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先小于 A 后大于 A
D.0 到 6 秒,A、B 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A、在 s﹣t 图像中,斜率代表速度,则 A 的速度为 ,故 A 错
误;
B、在 0﹣6s 内,初末位置相同,有图可知,AB 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相等,故 B 错
误;
C、在 s﹣t 图像中,若 B 是抛物线,故 B 做匀加速运动,斜率代表速度,故速度先小于 A
后大于 A,由于 B 可能不是抛物线,故 C 错误;
D、0 到 6 秒,A、B 的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 D 正确。
答案:D
3.(6 分)如图所示,斜面小车 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紧贴墙壁。若在斜面上放一物体 m。
再给 m 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 F.M、m 均保持静止,则小车受力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解析:先对物体 m 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向下的恒力 F、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
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重力和恒力 F 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m 对 M
的压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下;
再对 M 受力分析,受重力、m 对它的垂直向下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同时地面对
M 有向上的支持力,共受到 4 个力;故 ACD 错误,B 正确。
答案:B
4.(6 分)如图所示,内壁光滑质量为 m 的管形圆轨道,竖直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恰好处
在两固定光滑挡板 M、N 之间,圆轨道半径 R,质量为 m 的小球能在管内运动,小球可视为
质点,管的内径忽略不计。当小球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时,圆轨道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圆轨道对地面的最大压力大小为 8mg
B.圆轨道对挡板 M、N 的压力总为零
C.小球运动的最小速度为
D.小球离挡板 N 最近时,圆轨对挡板 N 的压力大小为 5mg
解析:A、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圆轨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可知小球对圆轨道的弹力等
于圆轨道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N=m ,N=mg,解得最高点的速度 ,
该速度为小球的最小速度。根据动能定理得,mg•2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N′﹣mg= ,联立解得小球对轨道的最大压力 N′=7mg,则圆轨道对地面的最大压
力为 8mg,故 A 正确,C 错误。
B、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圆轨道对挡板的一侧有力的作用,所以对挡板 M、N 的压力不为零,
故 B 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得,mgR=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解
得 N″=4mg,则圆轨对挡板 N 的压力为 4mg,故 D 错误。
答案:A
5.(6 分)如图所示,质量 m=20kg 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 θ=37°的拉力 F=100N 作用下,
一直沿足够长的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取 g=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合力可能大于 80N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等于 140N
C.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一定小于
D.物块的加速度可能等于 2m/s2
解析:A、若水平面光滑,则合力为 ;水平面粗糙时,则合
力为: ,所以合力不可能大于 80N,故 A 错误;
B、在竖直方向上 ,则 ,故 B
正确;
C、若水平面粗糙,水平方向 ,解得
,故 C 正确;
D、当水平面光滑时,合力 80N,则加速度
水平面粗糙时, ,当 时,a 等于 ,故 D 正
确。
答案:BCD
6.(6 分)2016 年 10 月 17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质量为 m 的“神舟”十一号飞船。飞船先沿椭圆
轨道Ⅰ飞行,近地点 Q 贴近地面,在远地点 P 处点火加速,顺利进入距地面高度为 h 的圆轨
道Ⅱ,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为 T,已知地球半径为 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在轨道Ⅱ的动能为 2m
B.飞船在轨道Ⅰ运动的周期为
C.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 P 点的速度大于 Q 点的速度
D.从 Q 到 P 飞船做离心运动,高度增加,机械能增大
解析: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所以:v=
飞船的动能:
根据 ,
解得:GM=
所以: 。故 A 正确。
B、轨道Ⅰ的半长轴: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所以:T1= 。故 B 正确;
C、从椭圆轨道上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做功,动能增加,所以远地点 P
点的速度小于近地点的速度。故 C 错误。
D、从 Q 到 P 飞船做离心运动,但只有万有引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变。故 D 错误。
答案:AB
7.(6 分)如图所示,有五个完全相同、质量均为 m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用长均为 L 的轻杆依
次相连接,最右侧的第 1 个滑块刚好位于水平面的 O 点处,O 点左侧水平面光滑面、O 点右
侧水平面由长 3L 的粗糙面和长 L 的光滑面交替排列,且足够长,已知在恒力 F 的作用下,
第 3 个滑块刚好进入 O 点右侧后,第 4 个滑块进入 O 点右侧之前,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可判断(重力加速度为 g)( )
A.滑块与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B.第 4 个滑块进入 O 点后,滑块开始减速
C.第 5 个滑块刚进入 O 点后时的速度为
D.轻杆对滑块始终有弹力作用
解析:A、3 个滑块刚好进入 O 点右侧后,第 4 个滑块进入 O 点右侧之前,滑块恰好做匀速
直线运动,则 F﹣3μmg=0,解得 ,故 A 正确;
B、第 4 个滑块进入 O 点后,第三个滑出粗糙面,此时受到摩擦力还是 f=3μmg=F,还是匀
速运动,故 B 错误;
C、第 5 个滑块刚进入 O 点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F•4L﹣μmg•3L﹣μmg•3L﹣μmg•2L﹣
μmg= ,解得 v=2 ,故 C 错误;
D、在匀速阶段,轻杆对滑块无弹力作用,故 D 错误。
答案:A
8.(6 分)质量为 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套在光滑水平固定直杆上,其上拴一劲度系数为 k 的
轻质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于距离直杆 3d 的 O 点,物体从 A 点以初速度 v0 向右运动,到达
B 点速度也为 v0,OA 与 OB 的方位如图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取 sin37°=0.6,
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 A 点到 B 点,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A、B 两点弹簧弹力的功率相等
C.由题中信息可知,轻质弹簧的原长为 5.5d
D.在 A 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
解析:A、C、由几何关系可得: ;
由于物体从 A 点以初速度 v0 向右运动,到达 B 点速度也为 v0,可知从 A 到 B 的过程中物体
的动能变化量为 0,;在该过程中,杆光滑,所以结合动能定理可知弹簧对物体做功的和等
于 0,可知开始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后来的弹性势能,结合弹性势能的特点可知,开始时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后来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的压缩量等于后来弹簧的伸长量,则:
L0﹣5d=6d﹣L0
所以弹簧的原长:L0=5.5d;
物体从 A 向 O 点的正下方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继续压缩,所以弹簧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速度
减小;物体从 O 点的正下方向 B 运动的过程中弹簧伸长,先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速度增大;
当弹簧的长度大于弹簧原长后,弹簧又开始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速度又减小。所以物体先
减速,再加速,最后又减速。故 A 错误,C 正确;
B、分别画出 A 点受到的弹力与速度,由公式:P=Fvcosθ 可知,二者 F 与 v0 之间的夹角不
同,则二者的瞬时功率不相等。故 B 错误;
C、在 A 点,弹簧的弹力 F 与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37°,则物体在 A 点的加速度:
a= 。故 D 正确。
答案:CD
二、必做题(共 4 小题,满分 47 分)
9.(6 分)某校学生验证向心力公式 F=m 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 1 步: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 2L 的圆;
第 2 步:通过力传感器,用绳子绑住质量为 m 的小球,人站在圆内,手拽住绳子离小球距离
为 L 的位置,用力甩绳子,使绳子离小球近似水平,带动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调整位置,
让转动小球的手肘的延长线刚好通过地上的圆心,量出手拽住处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h,记下
力传感器的读数为 F;
第 3 步:转到某位置时,突然放手,让小球自由抛出去;
第 4 步:另一个同学记下小球的落地点 C,将通过抛出点 A 垂直于地面的竖直线在地面上的
垂足 B 与落地点 C 连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近似记录了小球做圆周运动时在地面上的投影圆的
运动方向,量出 BC 间距离为 S;
第 5 步:保持小球做圆周运动半径不变,改变小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重复上述操作。
试回答案:(用题中的 m、L、h、S 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
放手后,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t= 。
在误差范围内,有 F= 。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 。
解析:小球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 h= 得,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t= 。
绳子的拉力等于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小球的线速度 ,则拉力
F= = 。
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小球落地的速度
v= = 。
答案: , , 。
10.(9 分)某实验小组按照如图 1 所示的装置对高中学生实验进行连续探究或验证:实验一
“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三“探究小车受
到的合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实验操作中均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实验一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实验二和实验三需要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一和实验二需要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总质量,实验三则不需要
D、要求全部完成上述三个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须提供的共同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
解析:根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可知,三个实验操作中均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在释放小车。故 A 错误;
B、实验“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只探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不需要平衡摩
擦力;实验二和实验三探索合外力与加速度、或做功的关系,所以都需要平衡摩擦力。故 B
正确;
C、实验“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只探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不需要满足小
车质量远大于钩码总质量;实验三“探究小车受到的合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中,将钩
码的总重力看作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需要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总质量。故 C 错误;
D、要求全部完成上述三个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须提供的共同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故 D 正确。
答案:BD
(2)实验小组按照规范操作打出的纸带如图 2 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时间为 T,间距为 s1、
s2、s3,钩码总质量为 m,小车质量为 M,且 M>>m,重力加速度为 g,以小车为研究对象,
那么从 b 到 c 小车合力做的功 W= ,小车动能的变化△Ek= 。
解析:对 bc 段进行研究,则合外力对小车做功为 W 合=mgs2,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vb= ;
vc= ;
小车动能的增加量△Ekbc= M[ ﹣ ]。
答案:mgs2, M[ ﹣ ]
(3)在第(2)问中,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存在 (填“偶
然误差”或“系统误差”);为了准确探究,在保留原装置基础上,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
措施 。
解析:在第(2)问中,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在小车加速的过程中,其加速度:
a=
所以对小车的拉力: <mg,可知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为了准确探究,需要让该实验满足:m<<M,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答案:系统误差,让该实验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11.(12 分)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停在 A 点,乙车以速度 v=10m/s 匀速运动,当乙车运
动到 B 点时,甲车以恒定加速度 a=0.5m/s2 匀加速启动,与乙车相向运动,若经过 20s 两车
相遇,此时甲车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已知甲车质量为 1.0×104kg,额定功率为 50kW,阻力
是车重的 0.05 倍。试求:
(1)甲车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解析:对甲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ma,
解得:F=f+ma=0.05×10000×10+10000×0.5N=10000N
匀加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加速时间为:t=
。
答案:甲车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10s。
(2)AB 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甲车加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甲车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甲车 10﹣20s 内通过的位移为 x2,根据动能定理有: ,
代入数据解得:x2=25m
甲车通过的总位移为:x 甲=x1+x2=50m
乙车在 20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乙=vt=200m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x=x 乙+x 甲=250m。
答案: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250m。
12.(20 分)如图所示,AB 为光滑圆弧形轨道,半径 R=2.5m,圆心角为 60°,质量 M=4kg 的
小车(紧靠 B 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离地高度 h=0.8m,且与 B 点的等高,右侧很
远处有一个和小车等高的障碍物 C(厚度可忽略),DE 是以恒定速率 15m/s 转动的传送带,D
点位于水平面上。有一可视为质点 m=1kg 的物体,从 A 点静止释放,在 B 点冲上小车时,小
车立即受到一水平向右恒力 F 的作用,当物块滑到小车最右端时,二者恰好相对静止,同时
撤掉恒力 F,然后小车撞到障碍物 C 后立即停止运动,物块沿水平方向飞出,在 D 点恰好无
磁撞地切入传送带,并沿着传送带下滑。已知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2,与传送
带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 ,传送带长度为 s=28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53°(取 g=10m/s2,
sin53°=0.8,cos53°=0.6)。求:
(1)物块滑到 B 点的速度大小 v0 和物块飞离小车的水平速度大小 v;
解析:物块从 A 到 B 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1﹣cos60°)=
代入数据得:v0=5m/s
小车撞到障碍物 C 后物块做平抛运动,则有:
h=
代入数据得:t=0.4s
物块到达 D 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y=gt=10×0.4=4m/s
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53°,则物块飞离小车的水平速度大小为:
v=vycot53°=4× =3m/s。
答案:物块滑到 B 点的速度大小 v0 和物块飞离小车的水平速度大小 v 分别为 5m/s 和 4m/s。
(2)恒力 F 的大小和小车的长度 L;
解析:物块在小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
am= =μ1g=0.2×10=2m/s2.
物块在小车上滑行的时间为:
t= = =1s
则小车在此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aM= = =3m/s2.
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1mg=MaM。
代入数据解得:F=14N
小车的长度为:L= ﹣ = = =2.5m;
答案:恒力 F 的大小是 14N,小车的长度 L 是 2.5m。
(3)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t 及在传送带上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Q。
解析: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初速度为:v1= = =5m/s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 v 皮,则有:v 皮=15m/s
可知,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为:
a1= =g(sin53°+μ2cos53°)
代入数据解得:a1=10m/s2.
物块速度从 v1 增大到传送带速度的时间为:t1= = =1s
位移为:x1= = =10m<s=28m
共速后,由于 mgsin53°>μ2mgcos53°,所以物块继续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2= =g(sin53°﹣μ2cos53°)
代入数据解得:a2=6m/s2.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s﹣x1=v 皮 t2+
代入数据得:18=15t2+3t2
2.
解得:t2=1s(另一负值舍去)
所以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为:t 总=t1+t2=2s
物块在传送带上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为:
Q=μ2mgcos53°•[(v 皮 t1﹣x1)+(s﹣x1﹣v 皮 t2)]
代入数据解得:Q=16J。
答案: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t 是 2s,在传送带上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Q 是 16J。
三、选考题(共 2 小题,满分 15 分)
13.(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微粒运动越显著
B.“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浮力作用的结果
C.当分子之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D.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同性的
E.第二类永动机虽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也是不可能制成的
解析:A、液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故微粒布朗运动越显著,故 A 正确;
B、“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 B 错误;
C、当分子之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只是斥力减小的更快,故 C 正确;
D、晶体分为单晶体与多晶体,其中多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而单晶体是各向异性,故
D 错误;
E、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违反了宏观热学过程的方向性,不可能从单一热源
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机的效率不可以达到 100%。故 E 正
确。
答案:ACE
14.(10 分)如图所示,绝热气缸 A 与导热气缸 B、C 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
塞与 AB 两气缸间均无摩擦,真空气缸 C 与气缸 B 通过阀门相连,气缸 C 的体积为 2V0,气缸
A、B 内装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气体体积均为 V0,温度均为 T0,现打开阀门,等达
到稳定后,A 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 0.4 倍,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气缸 A 中气体的
体积 VA 和温度 TA;判断 BC 连体气缸,在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简述理由。
解析:根据题意知 A 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 0.4 倍,根据活塞受力平衡,A、B 中气体压强始
终相等,所以 B 中气体压强也变为原来的 0.4 倍,因为气缸 B 是导热气缸,气体发生的是等
温变化,对 B 中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 pV=C,所以 B 中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 2.5 倍,打开
阀门后,气体扩散到 C 气缸,所以 B 气缸体积
活塞向右移动了 ,A 的体积
对 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数据:
解得:
气体 B 中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U=0
活塞对 B 气体做功,W>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0,即在变化过程中气体放热。
答案:气缸 A 中气体的体积 为 和温度 为 。
判断 BC 连体气缸,在变化过程中是放热过程。
[选修 3-4]
15.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振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秒内振子的路程为 2m
B.动能变化的周期为 2.0s
C.在 t=0.5s 时,弹簧的弹力最大
D.在 t=1.0s 时,振子的速度反向
E.振动方程是 x=0.10sinπt(m)
解析:A、根据振动图像可知周期 T=2.0s,振幅 A=10cm,t=10s=5T,一个周期通过的路程为
4A,则 10s 内通过的路程为 s=5×4A=20×10cm=200cm=2m,故 A 正确;
B、每次经过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在最大位移处动能为 0,在振子完成一个周期的时间内,
动能完成 2 个周期的变化,故动能变化的周期为 1s,故 B 错误;
C、t=0.5s 时,振子处于最大位移处,弹簧的弹力最大,故 C 正确;
D、在 t=0.5s 到 t=1.5s 时间内振子沿 x 负方向运动,在 t=0.1s 时,振子的速度未反向,故
D 错误;
E、由振动图像知 T=2.0s,角速度 ,振动方程
x=0.10sinπt(m),故 E 正确。
答案:ACE
16.如图所示,横截面为 圆形的圆柱体光学器件是用折射率为 的某种玻璃制成的,其截
面半径为 R,现用一细光束垂直圆柱体的轴线以 i=60°的入射角从真空中射入圆柱体,不考
虑光线在圆柱体内的反射,真空中光速为 C。
(1)求该光线从圆柱中射出时,折射光线偏离进入圆柱体光线多大的角度?
解析:由折射定律 n= ,得
sinr= = = ,
则光线射入圆柱体内的折射角为 r=30°,由几何知识得,光线从圆柱体射出时,在圆柱体
内的入射角为 30°,在圆柱体外的折射角为 60°,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出射光线偏离原方向的角度为 α=60°。
答案:求该光线从圆柱中射出时,折射光线偏离进入圆柱体光线 60°的角度。
(2)光线在圆柱体中的传播时间。
解析:根据几何知识得到,光线在圆柱体中的路程:S= R
介质中传播速度 v= =
所以,光线在圆柱体中的传播时间为 t= = = 。
答案:光线在圆柱体中的传播时间 。
[选修 3-5]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物体所受合外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合外力就越大
B.篮球从空中竖直落下,落地后原速反弹,其动量变化量为零
C.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
D.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水泥地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水泥地面
撞击的过程中动量变化较大
E.质量为 m 的物体做平抛运动,落地前经过时间 t,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为 mgt,方向竖直向
下
解析:A、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根据 I=△P,冲量一定;根据 I=Ft,物体所受合外力的作
用时间越短,合外力就越大,故 A 正确;
B、篮球从空中竖直落下,落地后原速反弹,动量的方向改变了,故动量变化不为零,故 B
错误;
C、物体的质量一定,根据 P=△(mv)=m•△v,故动量变化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
故 C 正确;
D、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水泥地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水泥地
面撞击的过程中时间短,故合力大,故 D 错误;
E、质量为 m 的物体做平抛运动,落地前经过时间 t,只受重力,根据动量定理,物体动量
的变化量为 mgt,方向竖直向下,故 E 正确;
答案:ACE
1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 2m 的物体 A 以初速度 v0 向右运动,质量为 m 的
物体 B 静止,其左侧连接一轻质弹簧,A 压缩弹簧到最短时 B 恰与墙壁相碰,碰后 B 以其碰
前四分之一的动能反弹,B 与墙壁碰撞时间极短,求:物体 B 与墙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弹
簧第二次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解析:设 A 压缩弹簧到最短时 A、B 共同速度为 v1.A、B 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
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0=(2m+m)v1,
得 v1= v0
据题知,物体 B 与墙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v0。
B 与墙碰后动能为碰前动能的 ,则 B 与墙碰后速度大小为碰前速度大小的 ,为 v0。
设弹簧第二次被压缩到最短时 A、B 共同速度为 v2。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1﹣m• v0=3mv2
设弹簧第二次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为 E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2mv1
2+ m( v0)2= •3mv2
2+Ep
联立两式解得:Ep= mv0
2
答案:物体 B 与墙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是 v0;弹簧第二次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是
mv0
2。
相关文档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81页
- 专题15 计算题2(电与磁)-2017年高考2021-05-2715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5-2715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79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76页
- 专题11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2021-05-2711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73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74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75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5-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