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4.00 KB
- 2021-05-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动量守恒和原子物理
A.主干回顾
B.精要检索
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p=mv.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①p′=p.
②m1v1+m2v2=m1v1′+m2v2′.
③Δp1=-Δp2.
(3)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
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
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碰撞问题的分类
①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②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
(2)碰撞问题应同时遵守三条原则
①动量守恒:即 p1+p2=p1′+p2′
②动能不增加:即 Ek1+Ek2≥Ek1′+Ek2′或 1
2m1v21+1
2m2v22≥1
2m1v1′2+1
2m2v2′2
③速度要符合物理情景
a.碰撞前两物体同向,则 v 后>v 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
且 v 前≥v 后;
b.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3.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发现并进行研究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用一个统
一的公式表示:
1
λ
=R( 1
m2- 1
n2)
式中:m=1,2,3,…
对每一个 m,有 n=m+1,m+2,m+3,…构成一个谱线系.
R=1.10×107 m-1(里德伯常量).
(2)巴耳末系: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
=
R( 1
22- 1
n2)(n=3,4,…).
4.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该
学说的实验基础是 α 粒子散射实验: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 α 粒子仍沿
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个别的发生反弹.
(2)玻尔理论
①轨道量子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②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能量最低的状态
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③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
光子,即 hν=Em-En(m>n).
(3)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 1
n2E1(n=1,2,3,…),其中 E1=-13.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 r1 为基态半径,又称玻
尔半径,r1=0.53×10-10 m.
③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5.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5 m.
(2)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
①α 射线是高速氦核流,电离本领强,贯穿本领弱,一张纸就可将其挡
住.
②β 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电离本领弱,贯穿本领强,可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③γ 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电离作用很弱,贯穿本领很强,能穿透几厘
米厚的铝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3)半衰期是表征放射性元素大量原子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是一种统计规
律.半衰期对于少量原子核是无意义的.用 T 表示半衰期,m 表示某时刻放射性
元素的质量,则经过时间 t,剩下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 m 余=m(1
2 )t/T.
(4)α 衰变:AZX→A-4Z-2Y+42He
β 衰变:AZX→ AZ+1Y+ 0-1e
6.放射性同位素、核力、核反应方程
(1)人工转变的典型方程:
①卢瑟福发现质子
147 N+42He→178 O+11H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2He+94Be→126 C+10n
③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发现正电子.
2713Al+42He→3015P+10n 3015P→3014Si+ 0+1e
(2)衰变典型方程:
23892 U→23490 Th+42He
23490 Th→23491 Pa+ 0-1e
(3)核力: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核力的特点:
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力,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
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 1.5×10-15 m 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无
论是质子间、中子间、质子和中子间均存在着核力作用.
7.结合能、质量亏损
(1)结合能:由于核力的存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原
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2)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核的质量亏
损.
(3)质能方程:E=mc2;ΔE=Δmc2.
8.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1)重核的裂变: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质量数
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如铀 235 的裂变反应 23592 U+10n→9236Kr+14156 Ba+310n.
(2)轻核的聚变: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的核反
应.如一个氘核和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的聚变反应:21H+31
H→42He+10n.
由于轻核的聚变需在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
应.
9.光电效应
(1)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
一个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即 E=h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2)光电效应的规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νc,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或者等于 νc,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③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的,发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10-9s;
④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
2mv2=hν-W0 或 Ek=hν-W0;其中 h 为普朗
克常量,h=6.63×10-34 J·s.
C.考前热身
1.(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AB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粒子性解释,C 错误;由 λ= h
p
,p=
2mEk,得 λ= h
2mEk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差很多,所以德布罗意波
长 λ 不相等,D 错误.]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B.在核反应过程中,质子数守恒
C.半衰期越大,原子核衰变越快
D.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系统的总动量一定为零
A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A 项正确;核反应中电
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质子数不一定守恒,B 项错误;半衰期是指大量原子核
衰变时,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半衰期越大,原子核衰变越慢,C
项错误;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D 项错误.]
3.如图 1 所示,质量为 M 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 v0 向右匀速行驶,一
质量为 m 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 v 水平
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 )
图 1
A.v0+m
Mv B.v0-m
Mv
C.v0+m
M(v0+v) D.v0+m
M(v0-v)
C [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有(M+m)v0=-mv+Mv′,解得 v′=v0
+m
M(v0+v),故 C 正确.]
4.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小球 A 正以速度 v0 匀速运动.某时刻小球
A 与质量为 3m 的静止小球 B 发生正碰,两球相碰后,A 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
的1
4.则碰后 B 球的速度大小是( )
A.v0
2 B.v0
6
C.v0
2
或v0
6 D.无法确定
A [两球相碰后 A 球的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1
2
,相碰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
若碰后 A 速度方向不变,则 mv0=1
2mv0+3mv1,可得 B 球的速度 v1=v0
6
,而 B
在前,A 在后,碰后 A 球的速度大于 B 球的速度,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 A 球
一定反向运动,即 mv0=-1
2mv0+3mv1,可得 v1=v0
2
,A 正确,B、C、D 错
误.]
5.如图 2 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图 2
A.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比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电
磁波的波长长
B.从 n=5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比从 n=5 能级跃迁到 n=4 能级辐射出电
磁波的速度大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A [光子能量 E=hν=hc
λ
,而 E4-3λ3-2,A 项正确.由于光
波的波速由介质和频率共同决定,且在真空中传播时与频率无关,故 B 错.电
子在核外不同能级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故 C 错.能级跃迁是核外电子在不同
轨道间的跃迁,与原子核无关,故 D 错误.]
6.(2017·咸阳模拟)(多选)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
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
A.31H+21H→42He+10n 是核聚变反应
B.31H+21H→42He+10n 是 β 衰变
C.23592 U+10n→14456 Ba+8936Kr+310n 是核裂变反应
D.23592 U+10n→14054 Xe+9438Sr+210n 是 α 衰变
AC [因 A 项为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所以反应为核聚变,A 正
确.B 项是核聚变,而不是 β 衰变,B 错误.在 C 项中铀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
两个较轻原子核,所以反应为核裂变,C 正确.α 衰变本质为重核衰变,释放出
42He 粒子,所以 D 错误.]
7.(多选)14C 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 14N,半衰期约 5 700 年.已知植物存活
期间,其体内 14C 与 12C 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现
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 14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 5 700 年
B.12C、13C、14C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 衰变为 14N 的过程中放出 β 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 14C 的衰变
AC [古木样品中 14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样品的二分之一,说明该古木恰好
经历了一个半衰期的时间,故 A 正确.12C、13C、14C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
中子数,故 B 错误.14C 的衰变方程为:146 C→147 N+ 0-1e,可见 C 正确.放射性元
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故 D 错误.]
8.如图 3 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 m1=4.0 kg 的平板小车,小车
的右端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挡板上固定一轻质细弹簧.位于小车上 A 点处的
质量为 m2=1.0 kg 的木块(视为质点)与弹簧的左端相接触但不连接,此时弹簧与
木块间无相互作用力.木块与 A 点左侧的车面之间有摩擦,与 A 点右侧的车面
之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现小车与木块一起以 v0=2.0 m/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
小车将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发生碰撞,已知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小车以 v1=
1.0 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g 取 10 m/s2.
图 3
(1)求小车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小车动量变化量的大小;
(2)若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小车碰撞后与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
小和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 (1)小车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小车动量变化量的大小
为 Δp=m1v1-m1(-v0)=12 kg·m/s.
(2)小车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木块与小车间发生相对运动将弹簧压缩至
最短时,二者速度大小相等,此后木块和小车在弹簧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做
变速运动,直至二者再次具有相同速度,此后,二者相对静止.整个过程中,小
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小车和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小为 v,根据
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2v0=(m1+m2)v
解得 v=0.40 m/s
当小车与木块首次达到共同速度 v 时,弹簧压缩至最短,此时弹簧的弹性势
能最大,设最大弹性势能为 E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Ep=1
2m1v21+1
2m2v20-1
2(m1+m2)v2
解得 Ep=3.6 J.
【答案】 见解析
9.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氡可以发生 α 或 β 衰变,如果人长
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那么,氡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大量放
出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原来静止的质量为 M 的氡核(22286 Rn)发生一次 α 衰
变生成新核钋(Po).已知衰变后的 α 粒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速度为 v,
并假设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 α 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注:涉及动量
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1)写出衰变方程;
(2)求出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解析】 (1)22286 Rn→21884 Po+42He.
(2)设新核钋的速度为 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M-m)v′
解得 v′= m
M-mv
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 ΔE=1
2mv2+1
2(M-m)v′2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ΔE=Δm·c2
解得 Δm= mMv2
2(M-m)c2.
【答案】 (1)22286 Rn→21884 Po+42He
(2) mMv2
2(M-m)c2
10. (2016·湖北黄石高三调研)光滑的水平面和半径相同的两个四分之一的光
滑圆形轨道按如图 4 所示方式平滑相连,小球 B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小球 A 从
左侧四分之一圆弧最高点由静止释放,进入水平轨道后,与小球 B 发生弹性碰
撞.碰撞后 B 球经过右侧圆弧 C 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 0.不计一切摩擦,且两
球均可视为质点.求 A、B 两球的质量之比mA
mB.(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 4
【解析】 设圆形轨道的半径为 R,碰前 A 球的速度为 v0,碰后 A、B 两球
的速度分别为 vA、vB.
小球 A 从圆弧最高点下落到水平轨道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R=1
2mAv20
碰撞后 B 球运动到 C 点时对轨道压力恰好为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Bg=mBv2B
R
小球 A、B 发生弹性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Av0=mAvA+mBvB
1
2mAv20=1
2mAv2A+1
2mBv2B
联立解得mA
mB
=2 2+1
7
≈0.55.
【答案】 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