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5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太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
B. 核聚变反应方程 ,表示质子
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氦原子光谱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不是氦原子.故A错误.核聚变反应方程12H+13H-→24He+01n中,01n表示中子.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W0,知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故C错误.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玻尔理论等知识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
A. 白糖放入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
B. 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
C. 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D. 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
【答案】B
【解析】
A、白糖加入热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A错误;
B、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是尘土微粒在运动,属于宏观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B正确;
C、红墨水的扩散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过程引起的,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错误;
D、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后,两个铅块之间的分子相互扩散,两个铅块会结合在一起,所以可以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故D错误;
故选B。
3.两个分子从靠得不能再靠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
B. 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在逐渐减小
D.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同时减小,故AB错误;
CD.当两个分子从靠近的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达到分子间距等于r0的过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合力)减小,当从r0再增大时,分子引力减小的较慢,故合力表现为引力,且增大,然后增大到某一值,又减少,至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引力与斥力均几乎为零,其合力为零,故D正确,C错误。
4.现代建筑出现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的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 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 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同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 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
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5.饱和汽压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而飞出的分子数减少
B. 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
C. 温度升高,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液体继续蒸发, 压强增大
D. 温度降低,单位时间里从液体表面飞出的分子数大于返回液体表面的分子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温度升高,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从液体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动态平衡要被破坏,液体就要继续蒸发,饱和汽的密度增大,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变大,所以饱和气压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
6. 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
A. 天平仍然平衡
B. 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力增加而使天平平衡被破坏,左端下降
C. 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铁丝在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之间形成一层膜,膜中分子密度小,分子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对铁丝产生向下的拉力作用,使天平左端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液体表面张力的表现的理解。
点评: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想被拉伸的弹簧一样,总有收缩的趋势。
7.一端封闭的圆筒内用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它分别处在如图所示的三种状态时的温度关系是
A. Ta>Tb>Tc
B. TaTc
D. Tb>Ta>Tc
【答案】D
【解析】
【详解】状态A与状态B比较,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增大,由公式可知,温度升高,所以有:,状态A与状态C比较,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变小,由公式,可知,温度降低,所以有:,所以有:,故D正确。
8.如图甲,合上开关,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把电路改为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时,逸出功及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 )
A. 1.5 eV 0.6 eV
B. 1.7 eV 1.9 eV
C. 19 eV 2.6 eV
D. 3.1 eV 4.5 eV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用光子能量为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阴极材料逸出功为,
当反向电压达到:以后,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也达不到阳极
因此,有:
由光电效应方程:
由以上二式:,。
所以此时最大初动能为,该材料的逸出功为。
当电压表读数为时,则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
,故C正确,ABD错误;
9.某自行车轮胎的容积为V.里面已有压强为P0的空气,现在要使轮胎内的气压增大到P,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轮胎容积保持不变,则还要向轮胎充入温度相同,压强也是P0,体积为( )的空气.
A. B. C. (-1)V D. (+1)V
【答案】C
【解析】
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充入的气体,,所以,C正确.
10.如图所示,一根上细下粗、粗端与细端都均淘的玻璃管上端开口、下端(粗端)封闭,上端足够长,下端(粗端)中间有一段水银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对气体缓慢加热,气体温度不断升高,水银柱上升,则 被封闭气体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最接近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得:,则图线的斜率为,在水银柱升入细管前,封闭气体先做等压变化,斜率不变,图线为直线;水银柱部分进入细管后,气体压强增大,斜率减小;当水银柱全部进入细管后,气体的压强又不变,V-T图线又为直线,只是斜率比原来的小,故A正确,BCD错误。
1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人抓在一只大气球下方,气球下面有一根长绳。气球和长绳的总质量为,当静止时人离地面的高度为,长绳的下端刚好和水面接触。如果这个人开始沿绳向下滑,当他滑到绳下端时,他离地高度约是(可以把人看做质点)
A. 5 m
B. 36m
C. 2.6 m
D. 8m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人的速度v1,气球的速度v2,根据人和气球动量守恒得:,所以,气球和人运动的路程之和为h=5m,则,,即人下滑,气球上升,所以人离地高度为,约等于3.6m,故B正确,ACD错误。
12.一弹簧枪对准以6 m/s的速度沿光沿桌面迎面滑来的木块发射一颗 铅弹,射出速度为10m/s,铅弹射入木块后未穿出,木块继续向前运动,速度变为5 m/s。如果想让木块停止运动,并假定铅弹射入木块后都不会穿出,则应再向木块迎面射入的铅弹数为
A. 5颗
B. 6颗
C. 7颗
D. 8颗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木块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第一颗铅弹打入后,设铅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1, 即:,解得:,设要使木块停下来或反向运动,总共至少打入n颗铅弹,以铅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恒得:,则,即:n≥9,总共至少要打入9颗铅弹.即还需要再打入8个,故D正确,ABC错误。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3.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时产生的
D. 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气体分子有很大的间隙,故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故A错误;
B.温度是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标志,与分子的平均热运动动能成正比,故B正确;
C.气体对容器的压力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故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故C正确;
D.当气体膨胀时,对外做功,但有可能吸收热量,故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W+Q,内能不一定减小,故D错误。
14.如图所示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四个状态,图中平行于横轴,M的延长线过原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状态b到a,气体温度升高
B. 从状态a到d,气体体积增大
C. 从状态d到c,气体体积减小
D. 从状态c到b,气体体积减小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从状态b到a是一个等容变化过程,随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温度升高,故A正确;
B.从状态a到d是一个等压、升温的过程,同时体积增大,故B正确;
C.从状态d到c,温度不变,理想气体内能不变,但是由于压强减小,所以体积增大,故C错误;
D.从状态c到b是一个降压、降温的过程,同时体积减小,故D正确。
15.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的情况.若A固体和B毛细管都很干净,则( )
A. A固体和B管可能是同种材料
B. A固体和B管一定不是同种材料
C. 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的分子的引力小
D. 液体对毛细管B不浸润
【答案】BCD
【解析】
ABD、由图可知,该液体不能附着在A的表面,所以对A是不浸润的;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呈现凹形说明液体对B浸润的。所以A与B一定不是同种材料。故A错误、B正确、D错误;
C. 根据浸润与不浸润的特点可知,浸润时,附着层内的分子引力小于固体对分子的引力;而不浸润时,附着层内的分子引力大于固体对分子的引力,所以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些。故C正确;
故选:BC。
16.某日白天的气温是20 ℃,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是1.1×103 Pa;夜间,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不变,气温降到10 ℃,已知20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2.3×103 Pa,10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1.2×103 Pa,则我们感觉到的潮湿与干爽情况是
A. 夜间干爽 B. 白天潮湿 C. 白天干爽 D. 夜间潮湿
【答案】CD
【解析】
相对湿度=;所以白天20℃时相对湿度为:=0.48;夜间10℃时的相对湿度为: ,故我们干酒白天干爽,夜间潮湿,故选CD.
1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端,物体与小车A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B端粘在B端的油泥上.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
B. 若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C. 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不同
D. 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答案】BD
【解析】
物体与橡皮泥粘合的过程,发生非弹性碰撞,系统机械能有损失,所以全过程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D正确;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则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若物体在滑动有摩擦力,为系统的内力),全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B正确;取系统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体沿车滑动到B端粘在B端的油泥上后系统共同的速度与初速度是相同的,C错误.
【点睛】本题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判断: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除重力和弹力外的其余力不做功.
18.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
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
C.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9.60 eV
D. 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1.11eV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种频率不同的光,根据玻尔理论得知,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小,由得知,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AB正确;
CD. 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能量最大,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故C正确,D错误。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9分)
19. 右图为“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臂插入烧瓶,B臂与玻璃管C下部用橡胶管连接,C管开口向上,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水银封闭于烧瓶内。开始时,B、C内的水银面等高。
(1)若气体温度升高,为使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应将C管__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直至____________;
(2)(单选)实验中多次改变气体温度,用Δt表示气体升高的摄氏温度,用Δh表示B管内水银面高度的改变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是 ( )
【答案】(1)向下,B、C两管内水银面等高,(2)A,
【解析】
试题分析:(1)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B管水银面下降,为保证气体压强不变,应适当降低A管,所以应将C管向下移动,直至B、C两管水银面等高,即保证了气体压强不变.
(2)实验中多次改变气体温度,用表示气体升高的温度,用表示B管内水银面高度的改变量.压强不变时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所以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是A.
考点: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状体方程.
20.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其横截面积为l.2×103m2汽虹内有质量的活寒,活塞与汽缸壁密封良好,不计摩擦,开始时活塞被销子K固定于如图位置,离缸底12 cm,此时汽缸内密闭气体的压强为l.5×105Pa,温度为300 K,外界大气压为l.2×103Pa, g=10m/s2.
(1)现对密闭气体加热,当温度升到400K时,其压强为多大;
(2)达到问题(1)的条件时拔去销子K,活速开始向上运动,当它最后静止在某一位置吋,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为360 K,则这时活塞离缸底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
解得:
(2)
设气体温度为360K时活塞离起底的距离为,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解得:。
21.如图所示为内径均勻的U形管,其内部盛有水银,右端封闭空气柱长12cm,左 端被一重力不计的轻质活塞封闭一段长10cm的空气柱。当环境温度t1=27℃时,两 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cm。当环境温度变为t2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相等。已知大气压强p0= 75cmHg,求:
①温度t2的数值;
②左端活塞移动的距离。
【答案】①-5℃;②2.1cm
【解析】
试题分析:设U形管的截面积为S
对右端封闭空气柱:初态:p1=77cmHg,V1=12S,T1=300K
末态:p2=75cmHg,V2=11S,T2=t2+273K
由得:
解得 t2=-5℃,T2=t2+273K=268K
②对左端封闭空气柱 V1′=10S,T1′=300K,T2′=268K,V2′=L2′S
由解得L2′=8.9cm
故活塞移动的距离△x=(10+1-8.9)cm=2.1cm
考点:气体的状态变化方程
22.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m的木板和滑块CD,木板上表面粗糙,滑块CD上表而是光滑的圆弧,其始端D
点切线水平且在木板上表面内,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质量也为m,从木板的右端以初速度滑上木板AB,过B点时速度为,又滑上滑块CD,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圆弧的点C处。已知物块P与木板AB问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物块滑到B处时木板的速度;
(2)木板的长度乙;
(3)滑块CD圆弧的半径。
【答案】(1) (2)(3)
【解析】
【详解】(1) 由点A到点B时,取向左为正.由动量守恒得:
由题意知:
解得:;
(2) 由点A到点B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3) 由点D到点C,滑块CD与物块P的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滑块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