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21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共 24页)
2020 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
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6 分)已知核反应方程 90
234 Th→ 91
234 Pa+X+△ E(△ E 为释放出的核能, X 为新生成粒
子), 90
234 Th 的半衰期为 T,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91
234 Pa 核比 90
234 Th 核多一个中子
B. 90
234 Th 的比结合能为
△ ??
234
C.X 粒子是电子,此核反应为 β衰变
D.N 0 个 90
234 Th 经 2T 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
1
4N0△E(N0 数值很大)
2.(6 分)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存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 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 “辫
子”,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 30 秒内可充满电并行驶 5 公里以上,刹车和下坡时
可把 80%的刹车能量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使用,如图为使用“ 3V、12000F”石墨烯纳
米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电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容器的容量为 36000A ?h
B.电容器放电,电量逐渐减少到 0,电容不变
C.电容器放电,电量逐渐减少到 0,电压不变
D.若 30s 能充满,则充电平均电流为 3600A
3.( 6 分)两颗行星 s1, s2 相距遥远,各自有一系列卫星绕各自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其
卫星的线速度的平方与其轨道半径间关系的 v2- 1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的 s1、s2 实线部分,
由图象可知( )
A .可以比较两行星的质量大小
第 2页(共 24页)
B.不能比较两行星的密度大小
C.不能比较两星球表面处的加速度大小
D.在行星 s2 上将相同的卫星发射出去,需更大的发射速度
4.(6 分)建筑工地上,常采用塔吊将材料搬运上高处,在某次搬运物体的过程中,该物体
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用电动机通过轻质绳由静止向上吊起,其电动机
的功率 P 随时间 t 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面关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的 a﹣t 图象,
机械能与上升高度关系的 E﹣h 图象,物体运动的轨迹 y﹣x 图象,在竖直方向速度与时
间关系的 v﹣t 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C. D.
5.( 6 分)如图所示, ABC 为等边三角形,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固定在 A 点。先将一电荷
量也为 +q 的点电荷 Q1 从无穷远处(电势为 0)移到 C 点, 此过程中, 电场力做功为﹣ W.再
将 Q1 从 C 点沿 CB 移到 B 点并固定。 最后将一电荷量为﹣ 2q 的点电荷 Q2 从无穷远处移
到 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Q1 移入之前, C 点的电势为 - ??
??
B.Q1 从 C 点移到 B 点的整个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始终不做功
C.Q2 从无穷远处移到 C 点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 2W
D.Q2 在移到 C 点后的电势能为﹣ 4W
6.( 6 分)如图所示,在倾角 α=37°的光滑是够长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物体 A
和 B,质量分别为 mA=1kg,mB=2kg,弹簧劲度系数为 k=100N/m ,C 为固定挡板,当
A 在受到沿斜面向下, F=14N 的力作用下处于静止,且弹簧弹性势能 Ep= 1
2kx 2(x 为形
变量) ,当撤去外力后,物体上升至最高处时, B 恰好脱离挡板 C,g 取 10m/s2,以下说
第 3页(共 24页)
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 A 上升位移为 0.12m
B.物体 A 运动中最大速度时弹簧处于原长
C.弹簧处于原长时,物体 A 动能为 0.8J
D.物体 A 向上运动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7.( 6 分)如图所示,两个小球 A 、B 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两端,轻杆可绕水平光滑转轴 O 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 OA >OB ,现将该杆静置于水平方向,放手后两球开始运动,已知两
球在运动过程受到大小始终相同的空气阻力作用,则从开始运动到杆转到竖直位置的过
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B 球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 B 球重力势能的增加
C.重力和空气阻力对 A 球做功代数和等于它的动能增加
D.A 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大于 B 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8.( 6 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电场强度大小为 E= √3????
?? ,且电场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在电磁场的空间中有一足够长
的固定粗糙绝缘杆,与电场正方向成 60°夹角且处于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 m,带电量
为+q 的小球套在绝缘杆上。若给小球一沿杆向下的初速度 v0,小球恰好做匀速运动。已
知小球电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 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 4页(共 24页)
A .小球的初速度为
2????
????
B.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3????
????
,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C.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
????
,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D.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
????
,则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3??2
2??2??2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
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9.( 6 分)某同学做“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光电
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 B 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含遮光条)质量 M 不
变, 改变所挂重物质量多次进行实验, 使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 A 由静止开始运动, AB
间距离为 L.(重力加速度大小 g 取 10m/s2)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 d 如图乙所示,则 d= cm;
(2)实验中认为小车所受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测出多组重物质量 m 和相应小车
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作出 v2﹣m 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为 N;
(3)在满足条件 的情况下, v2﹣m 图象是线性变化的,说明合外力做的功等于
动能的改变,此时图象的斜率 k 的表达式为 k= (用题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10.(9 分)某课外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灵敏电流表改装为温度计。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灵敏电流表(量程为 1.0mA ,内阻为 300Ω),学生电源(输出电压
为 U=2.0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为 1000Ω),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
值为 3000Ω),单刀双掷开关,用防水绝缘材料包裹的热敏电阻 RT,导线若干。已知热
敏电阻的阻值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为 RT= 2.5t﹣ 15(Ω),实验步骤如下:
a.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
b.为不烧坏灵敏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调整到 a 端;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c 端,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灵敏电流表指针指在 (选填“中央刻线” 或 “满刻线” )
第 5页(共 24页)
位置,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使滑片 P (选填“位置不变” 、“置于 a 端”或“置于 b
端”);
c.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热水,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d 端,随着热水温度的下降,记录若干
个灵敏电流表的示数;
d.根据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计算出各个电流对应的温度,重新制作灵敏电流表
的刻度盘,改装成温度计。
(1)为使改装的温度计的量程足够大,将实验步骤 b 补充完整。
(2)根据实验过程,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 R1”或“ R2”)。
(3)灵敏电流表的电流 I 与热水温度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I= ( A),该温度计
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为 ℃。
(4)重新制作后的灵敏电流表的刻度盘的特点是低温刻度在刻度盘的 (填“左”
或“右” )侧,刻度盘上的刻度 (填“均匀”或“不均匀” )。
11.(12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一辆小车 A,质量 mA=4kg,上表面光滑,小
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 置于 A 的最右端, B 的
质量 mB=2kg,现对 A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10N,A 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左
端固定的挡板与 B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B 粘合在一起,共同在 F 的作用
下继续运动,碰撞后经时间 t=0.6s,二者的速度达到 vt= 2m/s,求
(1)A 开始运动时加速度 a 的大小;
(2)A、 B 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v 的大小;
(3)A 的上表面长度 l。
12.(20 分)如图所示, P1Q1P2Q2 和 M 1N1M 2N2 为水平放置的两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
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 B=0.4T 的匀强磁场中, P1Q1 与 M 1N1 间的距
第 6页(共 24页)
离为 L1= 1.0m,P2Q2 与 M 2N2 间的距离为 L2=0.5m,两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质量均为
m=0.2kg 的两金属棒 ab、cd 放在导轨上, 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并与
导轨形成闭合回路。已知两金属棒位于两导轨间部分的电阻均为 R=1.0Ω;金属棒与导
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且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
大小 g=10m/s2。
(1)在 t= 0 时刻,用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 F 向右拉金属棒 cd,使其从静止开始沿
导轨以 a=5.0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金属棒 cd 运动多长时间金属棒 ab 开始
运动?
(2)若用一个适当的水平外力 F0(未知)向右拉金属棒 cd,使其速度达到 v2=20m/s
后沿导轨匀速运动,此时金属棒 ab 也恰好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求金属棒 ab 沿导轨
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金属棒 cd 匀速运动时水平外力 F0 的功率;
(3)当金属棒 ab 运动到导轨 Q1N1 位置时刚好碰到障碍物而停止运动, 并将作用在金属
棒 cd 上的水平外力改为 F1=0.4N ,此时金属棒 cd 的速度变为 v0=30m/s,经过一段时间
金属棒 cd 停止运动,求金属棒 ab 停止运动后金属棒 cd 运动的距离。
[物理 -选修 3-3](15 分)
13.(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 (r>10
﹣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 分子间作用
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
14.(10 分)如图所示,内径粗细均匀的 U 形管竖直放置在温度为 7℃的环境中,左侧管上
端开口,并用轻质活塞封闭有长 l1=14cm,的理想气体,右侧管上端封闭,管上部有长
l2=24cm 的理想气体, 左右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 h=6cm,若把该装置移至温度恒为 27℃
的房间中(依然竖直放置) ,大气压强恒为 p0= 76cmHg,不计活塞与管壁间的摩擦,分
第 7页(共 24页)
别求活塞再次平衡时左、右两侧管中气体的长度。
第 8页(共 24页)
2020 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
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 6 分)已知核反应方程 90
234 Th→ 91
234 Pa+X+△ E(△ E 为释放出的核能, X 为新生成粒
子), 90
234 Th 的半衰期为 T,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91
234 Pa 核比 90
234 Th 核多一个中子
B. 90
234 Th 的比结合能为
△ ??
234
C.X 粒子是电子,此核反应为 β衰变
D.N 0 个 90
234 Th 经 2T 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应而放出的核能为
1
4N0△E(N0 数值很大)
【考点】 JE:原子核的结合能; JI: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分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出 X 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确定核反应的类型;
根据半衰期公式剩余的衰变物质;
释放的能量不等于结合能,根据题意无法求出比结合能;
【解答】 解: A、 91
234 Pa 核比 90
234 Th 核多一个质子, A 错误;
B、比结合能是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核能与核子数之比, 而不是衰变释放的核能与
核子数之比, B 错误;
C、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以判断 X 为电子,题述核反应为 β衰变, C 正确;
D、经过 2T 时间, N0 个 90
234 Th 还剩 ??0 (1
2 )
??
2??= 1
4N 0 个没有衰变,则有 N0- 1
4 N0= 3
4 N0 个
发生了衰变,故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
3
4 N0△E,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关键是掌握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 以及比结合能的计算公式,掌握
衰变的实质和半衰期的特点。
2.(6 分)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存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 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 “辫
子”,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 30 秒内可充满电并行驶 5 公里以上,刹车和下坡时
可把 80%的刹车能量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使用,如图为使用“ 3V、12000F”石墨烯纳
米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电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9页(共 24页)
A .该电容器的容量为 36000A ?h
B.电容器放电,电量逐渐减少到 0,电容不变
C.电容器放电,电量逐渐减少到 0,电压不变
D.若 30s 能充满,则充电平均电流为 3600A
【考点】 AN :电容器与电容.
【分析】 3V 为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12000F 为电容器的电容;
根据 Q=CU 计算电容器的容量;
电容器的电容与电量、电压无关;
电容器是储存电能的工具,根据 Q=It 计算充电电流。
【解答】 解:A、该电容器最大容纳电荷量为: Q=CU=12000F×3V = 36000C=10A ?h,
故 A 错误;
BC、电容器的电容与电量和电压无关,在充放电时电容不变,电容器放电,电量逐渐减
小到 0,电压逐渐减小为 0,故 B 正确, C 错误;
D、若 30s 能充满,则充电平均电流为: I= ??
??= 36000
30 A =1200A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电容器和电容的相关知识,要注意明确电容的定义为比值定义法,其
大小与电量和电压无关。
3.( 6 分)两颗行星 s1, s2 相距遥远,各自有一系列卫星绕各自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其
卫星的线速度的平方与其轨道半径间关系的 v2- 1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的 s1、s2 实线部分,
由图象可知( )
A .可以比较两行星的质量大小
B.不能比较两行星的密度大小
第10页(共 24页)
C.不能比较两星球表面处的加速度大小
D.在行星 s2 上将相同的卫星发射出去,需更大的发射速度
【考点】 4A :向心力; 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4H:人造卫星.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列式,根据表达式知斜率的意义,比较质量和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比较加速度和线速度。
【解答】解:A、卫星绕行星运动, 设行星质量 M ,卫星质量 m,轨道半径 r,则 m??2
??
= G
????
??2 ,
知 v2=GM ?1
??知斜率等于 GM ,所以 M 1> M 2,故 A 正确;
B、由图象知两行星半径相等,由 M =ρ?
4
3 πR3,知 ρ1>ρ2,故 B 错误;
C、在行星表面有质量为 m’的物体,有 ma=G
???? ′
??2 ,可判断加速度大小,故 C 错误;
D、当卫星绕行星表面运行, 发射速度最小, 由 m
??2
??
= G
????
??2 ,知 v= √????
??,所以 v1>v2,
故 D 错误。
故选: A 。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理论,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周
期、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会用这些关系式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计算。该题还要求
要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会从图中读出一些信息。就像该题,能知道两个
行星的半径是相等的。
4.(6 分)建筑工地上,常采用塔吊将材料搬运上高处,在某次搬运物体的过程中,该物体
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用电动机通过轻质绳由静止向上吊起,其电动机
的功率 P 随时间 t 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面关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时间关系的 a﹣t 图象,
机械能与上升高度关系的 E﹣h 图象,物体运动的轨迹 y﹣x 图象,在竖直方向速度与时
间关系的 v﹣t 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C. D.
【考点】 37:牛顿第二定律; 63: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6B:功能关系.
【分析】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先加速再减速,其加速度大小变化可根据竖直方向上
第11页(共 24页)
的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应指向曲线的内侧可定性判断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其它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该变量,在 E﹣h 图象中斜率为绳子拉力是变力来判断;
【解答】 解: AD 、竖直方向上,在 0﹣t1 时间内,对物体有:
??1
??
- ????= ????,故 a 随 v
增大而减小,当 a=0 时做匀速运动,
在 t1﹣t2 时间内, 对物体有: ????-
??2
?? = ????,a 随 v 减小而减小, 当 a=0 时, 再次匀速,
故 A 错误, D 正确;
C、0﹣t1 时间内的加速阶段合力竖直向上, t1﹣t2 时间内的减速阶段,合力竖直向下,与
速度有夹角,且合力应指向轨迹内侧,故 C 错误;
B、机械能该变量△ E= Fh,其斜率为绳子拉力,且为变力,故 B 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的上升过程
进行分析对比即可;
5.( 6 分)如图所示, ABC 为等边三角形,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固定在 A 点。先将一电荷
量也为 +q 的点电荷 Q1 从无穷远处(电势为 0)移到 C 点, 此过程中, 电场力做功为﹣ W.再
将 Q1 从 C 点沿 CB 移到 B 点并固定。 最后将一电荷量为﹣ 2q 的点电荷 Q2 从无穷远处移
到 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Q1 移入之前, C 点的电势为 - ??
??
B.Q1 从 C 点移到 B 点的整个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始终不做功
C.Q2 从无穷远处移到 C 点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 2W
D.Q2 在移到 C 点后的电势能为﹣ 4W
【考点】 AC :电势; AE: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
【分析】 研究 Q1 从无穷远处(电势为 0)移到 C 点的过程,利用公式 W=qU 求出无穷
远处与 C 点间的电势差,从而求得 C 点的电势。 Q1 从 C 点移到 B 点的过程中,根据 C
点与 B 点间的电势差求电场力做功。 Q2 从无穷远处移到 C 点的过程中, 先根据电场的叠
第12页(共 24页)
加原理求 C 点的电势,再由 W=qU 求电场力做的功。再求 Q2 在移到 C 点后的电势能。
【解答】 解:A、Q1 从无穷远处(电势为 0)移到 C 点的过程,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得:
qU∞C=﹣ W,得: U∞C= - ??
??.又 U ∞C=0﹣φC=﹣ φC,可得 Q1 移入之前, C 点的电势
为: φC= ??
??,故 A 错误;
B、C 点与 B 点的电势相等,两者间的电势差为 0,根据 W=qU 知, Q1 从 C 点移到 B
点的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 0,但在移动过程中, Q1 先靠近 +q,后远离 +q,则
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 B 错误;
C、将 Q1 移到 B 点并固定后, 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知, C 点的电势为: φC′= 2φC= 2??
??,
Q2 从无穷远处移到 C 点的过程中, 所受电场力做的功为: W′=﹣ 2q(0﹣φC′)=4W ,
故 C 错误;
D、Q2 从无穷远处移到 C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 4W,其电势能减少了 4W,而
Q2 在无穷远处电势能为 0,所以 Q2 在移到 C 点后的电势能为﹣ 4W,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电
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要注意运用公式 W=qU 时各个量均要代符号运算。
6.( 6 分)如图所示,在倾角 α=37°的光滑是够长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连接的物体 A
和 B,质量分别为 mA=1kg,mB=2kg,弹簧劲度系数为 k=100N/m ,C 为固定挡板,当
A 在受到沿斜面向下, F=14N 的力作用下处于静止,且弹簧弹性势能 Ep= 1
2kx 2(x 为形
变量) ,当撤去外力后,物体上升至最高处时, B 恰好脱离挡板 C,g 取 10m/s2,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 A 上升位移为 0.12m
B.物体 A 运动中最大速度时弹簧处于原长
C.弹簧处于原长时,物体 A 动能为 0.8J
D.物体 A 向上运动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考点】 2S:胡克定律; 37:牛顿第二定律; 6B:功能关系.
【分析】 A 物体上升过程中,弹簧有压缩状态变成拉伸状态,根据平衡条件计算弹簧的
第13页(共 24页)
压缩量和伸长量即是物体 A 的上升位移;
物体 A 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根据能量守恒,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物体 A 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物体的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
【解答】 解: A、当 F=14N 作用于 A 物体静止时,对 A 物体: kx 1=F+mA gsinα,解得
弹簧压缩量 x1=0.2m,
当物体 B 恰要脱离挡板 C 是,对 B 物 kx 2=mBgsinα,解得:弹簧的压缩量 x2=0.12m ,
物体 A 上升的位移 x=x1+x2=0.32m,故 A 错误;
B、物体 A 速度最大时,处于平衡位置,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 B 错误;
C、当物体 A 运动至弹簧处于原长时,有能量守恒:
1
2
????1
2 = ????+ ????????1 ????????,解得:
Ek=0.8J,故 C 正确;
D、物体 A 上升中先加速再减速,故先超重后失重,故 D 正确;
故选: CD 。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A 物体的上升阶段弹簧由压缩状态转化成了拉伸状态;
当弹簧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了 A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7.( 6 分)如图所示,两个小球 A 、B 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两端,轻杆可绕水平光滑转轴 O 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 OA >OB ,现将该杆静置于水平方向,放手后两球开始运动,已知两
球在运动过程受到大小始终相同的空气阻力作用,则从开始运动到杆转到竖直位置的过
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B 球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 B 球重力势能的增加
C.重力和空气阻力对 A 球做功代数和等于它的动能增加
D.A 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大于 B 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考点】 62:功的计算; 67:重力势能; 6C: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对照条件,分析做功情况,
第14页(共 24页)
判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除了重力以外的
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 解:
A、据题, 两球在运动过程都受到空气阻力作用, 空气阻力做负功,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
恒,故 A 错误。
B、根据功能关系可知, B 球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 B 球重力势能的增加,故 B 正确。
C、重力、空气阻力和杆的弹力对 A 球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知重力、杆的弹力和空气
阻力对 A 球做功代数和等于它的动能增加,故 C 错误。
D、从开始运动到杆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 A 球运动的路程大于 B 球运动的路程,而
两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等于空气阻力大小和路程的乘积,所以 A 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
功大于 B 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故 D 正确。
故选: BD 。
【点评】 解决本题关键要掌握常见的功能关系,能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动能的变化,
知道空气阻力做功与路程有关.
8.( 6 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电场强度大小为 E= √3????
?? ,且电场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在电磁场的空间中有一足够长
的固定粗糙绝缘杆,与电场正方向成 60°夹角且处于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 m,带电量
为+q 的小球套在绝缘杆上。若给小球一沿杆向下的初速度 v0,小球恰好做匀速运动。已
知小球电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 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初速度为
2????
????
B.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3????
????
,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C.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
????,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D.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
????
,则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3??2
2??2??2
第15页(共 24页)
【考点】 65:动能定理; CM :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
【分析】 小球受重力、摩擦力(可能有) 、弹力(可能有) 、向右上方的洛伦兹力、向左
的电场力, 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 0 时,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不为 0
时, 要判断出支持力的方向, 明确支持力的大小随洛伦兹力的变化关系, 然后做出判定。
【解答】 解: A、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电场力的大小: FE=qE= √3mg,
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 F= √????
2 + (????)2 = 2mg,
由几何关系可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与杆的方向垂直,
所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不会对小球做功,而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所以
也不会对小球做功。
所以,当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可能存在摩擦力,没有摩擦力,说明小球与杆之间
就没有支持力的作用,
则洛伦兹力大小与重力、电场力的合力相等,方向相反,所以 qv0B= 2mg
解得: v0= 2????
????,故 A 正确;
B、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3????
????
,则洛伦兹力: f=qv0B= 3mg>F,则在垂直于杆的方向上,
小球还受到杆的垂直于杆向下的支持力,
则摩擦力: f=μFN,小球将做减速运动;随速度的减小,洛伦兹力减小,则支持力逐渐
减小,摩擦力减小,小球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
最后当速度减小到 2????
????
时,小球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
C、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
????
,则洛伦兹力: f=qv0B=mg<F,则在垂直于杆的方向上,小
球还受到杆的垂直于杆向上的支持力,而摩擦力: f =μFN,小球将做减速运动,随速度
的减小,洛伦兹力减小,则支持力逐渐增大,摩擦力逐渐增大,小球的加速度增大,所
第16页(共 24页)
以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故 C 正确;
D、若小球的初速度为
????
????
,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运动中克服
摩擦力做功等于小球的动能,所以有: W= 1
2 ????2 = ??3 ??2
2??2??2,故 D 正确。
故选: ACD 。
【点评】 本题考查小球在混合场中的运动,解答的关键明确小球的受力情况,并能够结
合受力的情况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要知道小球何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何时做
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
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9.( 6 分)某同学做“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光电
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 B 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含遮光条)质量 M 不
变, 改变所挂重物质量多次进行实验, 使小车每次都从同一位置 A 由静止开始运动, AB
间距离为 L.(重力加速度大小 g 取 10m/s2)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 d 如图乙所示,则 d= 1.130 cm;
(2)实验中认为小车所受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测出多组重物质量 m 和相应小车
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作出 v2﹣m 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为 1 N;
(3)在满足条件 m<< M 的情况下, v2﹣m 图象是线性变化的,说明合外力做的功
等于动能的改变, 此时图象的斜率 k 的表达式为 k= 2????
??
(用题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考点】 MJ: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分析】 (1)游标卡尺的主尺与游标尺示数之和是游标卡尺示数。
(2)应用动能定理求出图线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图线求解摩擦力。
(3)当 m 远小于 M 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 v2﹣m 图象才
是线性变化的,对照图象分析斜率。
【解答】 解:(1)由图甲所示, 根据游标卡尺读数可知, d=11mm+6×0.05mm=11.30mm
第17页(共 24页)
=1.130cm。
(2、3)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 ( mg﹣f )L= 1
2Mv 2
解得: v2= 2????
?? ???- 2????
?? ,
分析图丙可知, v2=0 时, m=0.1kg ,此时 f=mg= 0.1×10N=1N。
当 m<< M 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 v2﹣m 图象是线性变化
的,图线的斜率: k= 2????
?? 。
故答案为: (1)1.130;(2)1;(3)m<< M ,
2????
??
。
【点评】 此题考查了游标卡尺读数,要掌握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这是物理
实验的基础。处理实验时一定要找出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寻找需要测量的
物理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0.(9 分)某课外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灵敏电流表改装为温度计。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灵敏电流表(量程为 1.0mA ,内阻为 300Ω),学生电源(输出电压
为 U=2.0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为 1000Ω),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
值为 3000Ω),单刀双掷开关,用防水绝缘材料包裹的热敏电阻 RT,导线若干。已知热
敏电阻的阻值与摄氏温度 t 的关系为 RT= 2.5t﹣ 15(Ω),实验步骤如下:
a.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
b.为不烧坏灵敏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调整到 a 端;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c 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灵敏电流表指针指在 满刻线 (选填“中央刻线”或“满刻
线”)位置,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使滑片 P 位置不变 (选填“位置不变” 、“置于 a端”
或“置于 b 端”);
c.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热水,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d 端,随着热水温度的下降,记录若干
个灵敏电流表的示数;
d.根据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计算出各个电流对应的温度,重新制作灵敏电流表
的刻度盘,改装成温度计。
(1)为使改装的温度计的量程足够大,将实验步骤 b 补充完整。
(2)根据实验过程,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R2 (填“ R1”或“ R2”)。
(3)灵敏电流表的电流 I 与热水温度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I=
2
2.5??+1985
(A ),该
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为 6 ℃。
第18页(共 24页)
(4)重新制作后的灵敏电流表的刻度盘的特点是低温刻度在刻度盘的 右 (填“左”
或“右” )侧,刻度盘上的刻度 不均匀 (填“均匀”或“不均匀” )。
【考点】 N4: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分析】 (1)电路电阻增大后电路电流减小,根据图示电路图完成实验电路。
(2)根据题意应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然后选择滑动变阻器。
(3)根据图示电路图应用欧姆定律求出表达式, 根据题意与表达式求出温度计所测的最
低温度。
(4)根据电流表达式判断电流与温度的关系、判断刻度是否均匀。
【解答】 解:(1)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 c 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灵敏电流表指针指在
满刻线位置,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使滑片 P 位置不变。
(2)电流表满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g= ??
????+??滑
,
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 R 滑= ??
????
- RA= 2
1× 10-3 Ω﹣300Ω=1700Ω,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R2;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 ??
????+??滑 +????
= 2
300+1700+2.5??-15 = 2
2.5??+1985;
热敏电阻: RT=2.5t﹣15(Ω),温度 t 越低电阻越小,电路电流越大,当电流表满偏时电
流最大,
此时对于的温度最低,即: 1×10﹣3A= 2
2.5??+1985,解得,最低温度: t=6℃;
(4)电路电流值越大,电路总电阻越小,热敏电阻阻值越小,电阻温度越低,
电流最大刻度值在右侧,因此低温刻度在刻度盘的右侧;
由 I= 2
2.5??+1985A 可知, I 与 t 不是线性关系,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
故答案为: (1)满刻线;位置不变; (2)R2;(3)
2
2.5??+1985
; 6;(4)右;不均匀。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根据实验电路与实验步骤应用闭合电路欧姆
定律可以解题。
第19页(共 24页)
11.(12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一辆小车 A,质量 mA=4kg,上表面光滑,小
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 置于 A 的最右端, B 的
质量 mB=2kg,现对 A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10N,A 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左
端固定的挡板与 B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B 粘合在一起,共同在 F 的作用
下继续运动,碰撞后经时间 t=0.6s,二者的速度达到 vt= 2m/s,求
(1)A 开始运动时加速度 a 的大小;
(2)A、 B 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v 的大小;
(3)A 的上表面长度 l。
【考点】 52:动量定理; 53: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
(2)由动量定理求出碰撞后的速度;
(3)由动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可以求出 A 上表面的长度。
【解答】 解:(1)以 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Aa,
代入数据得: a=2.5m/s2;
(2)A、 B 碰撞后共同运动过程中,选向右的方向为正,由动量定理得:
Ft=( mA+mB)vt﹣( mA+mB)v,
代入数据解得: v= 1m/s;
(3)A、 B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 A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 mA+mB) v,
A 从开始运动到与 B 发生碰撞前,由动能定理得:
Fl= 1
2 mA vA2﹣0,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l= 0.45m;
答:(1)A 开始运动时加速度 a 的大小为 2.5m/s2;
(2)A、 B 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 v 的大小为 1m/s;
(3)A 的上表面长度为 0.45m。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加速度、速度、 A 的长度问题,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应用牛
第20页(共 24页)
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即可正确解题。
12.(20 分)如图所示, P1Q1P2Q2 和 M 1N1M 2N2 为水平放置的两足够长的光滑平行导轨,
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 B=0.4T 的匀强磁场中, P1Q1 与 M 1N1 间的距
离为 L1= 1.0m,P2Q2 与 M 2N2 间的距离为 L2=0.5m,两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质量均为
m=0.2kg 的两金属棒 ab、cd 放在导轨上, 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并与
导轨形成闭合回路。已知两金属棒位于两导轨间部分的电阻均为 R=1.0Ω;金属棒与导
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且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
大小 g=10m/s2。
(1)在 t= 0 时刻,用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 F 向右拉金属棒 cd,使其从静止开始沿
导轨以 a=5.0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金属棒 cd 运动多长时间金属棒 ab 开始
运动?
(2)若用一个适当的水平外力 F0(未知)向右拉金属棒 cd,使其速度达到 v2=20m/s
后沿导轨匀速运动,此时金属棒 ab 也恰好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求金属棒 ab 沿导轨
运动的速度大小和金属棒 cd 匀速运动时水平外力 F0 的功率;
(3)当金属棒 ab 运动到导轨 Q1N1 位置时刚好碰到障碍物而停止运动, 并将作用在金属
棒 cd 上的水平外力改为 F1=0.4N ,此时金属棒 cd 的速度变为 v0=30m/s,经过一段时间
金属棒 cd 停止运动,求金属棒 ab 停止运动后金属棒 cd 运动的距离。
【考点】 3C:共点力的平衡; 52:动量定理; BB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CE:安培力
的计算; D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分析】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感应电动势,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解
感应电流,当 ab 棒运动时安培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有 v=at 计算时间;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解感应电流, 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速度大小;以金属棒 cd 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拉力, 根据 P=Fv 求解功率。
(3)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平均感应电动势, 应用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 对 cd
棒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运动的距离。
【解答】 解:(1)设金属棒 cd 运动 t 时间金属棒 ab 开始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此
第21页(共 24页)
时金属棒 cd 的速度 v= at,
金属棒 cd 产生的电动势: E2=BL 2v,
则通过整个回路的电流: I 2=
??2
2??= ????2????
2?? ,
金属棒 ab 所受安培力
FA1= BI 2L1=
??2 ??1??2????
2?? ,
金属棒 ab 刚要开始运动的临界条件为: FA1= μmg
代入数据解得: t=2s;
(2)设金属棒 cd 以速度 v2=20 m/s 沿导轨匀速运动时,
金属棒 ab 沿导轨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 E=BL 2v2﹣BL 1v1,
此时通过回路的电流为: I= ??
2??= ??(??2 ??2-??1??1)
2?? ,
金属棒 ab 所受安培力为: BIL 1= ??2??1(??2??2-??1??1)
2?? =μmg,
代入数据解得: v1=5 m/s,
以金属棒 cd 为研究对象,则有:
F0=μmg+BL 2I=0.6 N
则水平外力 F0 的功率为: P0=F0v2=0.6×20=12W
(3)对于金属棒 cd,根据动量定理得:
(F1﹣μmg﹣BL 2??)△ t= 0﹣mv 0,
设金属棒 ab 停止运动后金属棒 cd 运动的距离为 x,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 |△ ??
△ ??|=|
????2??
△ ??|,
根据欧姆定律得: ??= ??
3
2??
,
代入数据解得: x= 225 m;
答:(1)金属棒 cd 运动 2s 金属棒 ab 开始运动。
(2)金属棒 ab 沿导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5m/s,金属棒 cd 匀速运动时水平外力 F0 的功
率为 12W;
(3)金属棒 ab 停止运动后金属棒 cd 运动的距离为 225m。
【点评】 对于电磁感应问题研究思路常常有两条:一条从力的角度,重点是分析安培力
作用下导体棒的平衡问题,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另一条是能量,分析涉及电磁感应
第22页(共 24页)
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根据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列方程求解。
[物理 -选修 3-3](15 分)
13.(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
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 (r>10
﹣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 分子间作用
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
【考点】 82:阿伏加德罗常数; 84:布朗运动; 8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7:分子势
能; 89: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析】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受力越趋于平衡,布朗运动越
不明显.
由分子力做功可判定分子势能变化.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气体的状态参量的变化.
【解答】 解: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 M 和水分子的质量 m,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
罗常数: ????= ??
??,故 A 正确。
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受力越趋于平衡,布朗运动
越不明显,故 B 错误。
C、将一个分子从无穷远处无限靠近另一个分子, 分子力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分子先表
现为引力,做正功;后表现为斥力,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故 C 错误。
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高说明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不代表所有分子的动能
都增大,故 D 正确。
E、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
??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
增大。故 E 正确。
故选: ADE 。
【点评】 本题涉及内容较多,重点掌握布朗运动的现象和实质;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
第23页(共 24页)
的变化关系.要注意,分析气体的状态参量的变化,一定要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
析,不能想当然地判定.
14.(10 分)如图所示,内径粗细均匀的 U 形管竖直放置在温度为 7℃的环境中,左侧管上
端开口,并用轻质活塞封闭有长 l1=14cm,的理想气体,右侧管上端封闭,管上部有长
l2=24cm 的理想气体, 左右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 h=6cm,若把该装置移至温度恒为 27℃
的房间中(依然竖直放置) ,大气压强恒为 p0= 76cmHg,不计活塞与管壁间的摩擦,分
别求活塞再次平衡时左、右两侧管中气体的长度。
【考点】 9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9K :封闭气体压强.
【分析】 左侧管中气体为等压变化,因此根据等压变化的气体状态方程可直接求解。右
侧管中气体根据气态方程直接求解。
【解答】 解:设管的横截面积为 S,活塞再次平衡时左侧管中气体的长度为 ??1
′,左侧管做
等压变化,则有:
??1
??=
??1
′
??′
其中 V 1=14S,T=280K,T′= 300K ,??1
′= ??1
′??
解得: l1′= 15cm
设平衡时右侧管气体长度增加 x,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0 - ?)??2 ??
?? =
(??0 - ? + 2??)(??2 + ??)??
??′
其中 p0= 76cmHg, h=6cmHg
解得: x=1cm
所以活塞平衡时右侧管中气体的长度为 25cm。
答:右侧管中气体的长度为 25cm
【点评】 本题要能用静力学观点分析各处压强的关系。要注意研究过程中哪些量不变,
哪些量变化,选择合适的气体实验定律解决问题。
第24页(共 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