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0 KB
- 2021-06-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本册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
时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
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 氢原子从能级 m 跃迁到能级 n 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 n 跃迁到能级 k
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h,若氢原子从能级 k 跃迁到能级
m,则(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
2.人从高处跳到较硬的水平地面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先触地且着地时要
弯曲双腿,这是为了 ( )
A.减小地面对人的冲量 B.减小人的动量的变化
C.增加人对地面的冲击时间 D.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
3.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
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 DNA 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4.下列关于“原子质量单位 u”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1u 就是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B.1u 就是一个中子的质量
C.1u 是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D.1u 就是 931.5MeV 的能量
5.下列关于裂变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裂变反应必须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
B.要能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超过临界体积
C.太阳能释放大量能量,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裂变反应
D.裂变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故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6.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个重
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 X 经过若干次α
衰变后成为 Y,由此可以判定该超重元素发生α衰变的次数是 ( )
A.3 B.4 C.6 D.8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3kg 的薄板和质量 m=1kg 的物块,
都以 v=4m/s 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当薄板的速度为
2.4m/s 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 )
A.做加速运动
B.做减速运动
C.做匀速运动
D.以上运动都有可能
8.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 1.6736×10-27kg,一个锂原子的质量为 11.6505×
10-27kg,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为 6.6467×10-27kg。一个锂核受到一个质子轰击变
为 2 个α粒子,核反应方程为 H+Li →2He。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题中所给的核反应属于α衰变
B.题中所给的核反应属于轻核聚变
C.根据题中信息,可以计算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D.因为题中给出的是三种原子的质量,没有给出核的质量,故无法计算核反应释放
277
112
253
100
的核能
9.“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
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并且放出
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
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下面关于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
“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新核并放出中微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
B.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C.新核动量的大小等于中微子动量的大小
D.新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
10.如图所示,(a)图表示光滑平台上,物体 A 以初速度 v0 滑到上表面粗糙的水平
小车上,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b)图为物体 A 与小车 B 的 v-t 图
象,由此可知( )
A.小车上表面长度
B.物体 A 与小车 B 的质量之比
C.A 与小车 B 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
D.小车 B 获得的动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本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
11.(8 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
轨装置如图(a)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
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
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
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
时器与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 1 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
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 1 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 2 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
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b)所示;
⑧测得滑块 1 的质量 310g,滑块 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 205g.试完善
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
总动量为__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
____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月
0n
n
0 4 8 102 6
0.2
0.4
0.6
0.8
1.0
( 3 ) 试 说 明 ( 2 ) 中 两 结 果 不 完 全 相 等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 分)
如图表示某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化规律(纵坐标 表示的是任
意时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与 t=0 时的原子数之比),该放射性
元素的半衰期是____________天(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在从某
古迹中发掘出来的木材中,所含 的比例是正在生长的植物中
的 80%,放射性 的半衰期是 5700 年,根据图象可以推算,该
古迹距今约_____________年.
13.(改编,8 分)一个静止的氡核 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 Po,已知放出的α
粒子的动能为 E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
的光速为 c,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14.(8 分)太阳的能量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
应可以看作是 4 个氢核结合成 1 个氦核同时放出 2 个正电子。该核反应方程为
______________;由下表中有关数据计算出该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_________ J(取 1u = kg)。
粒子名称 质子 p α粒子 电子 e 中子 n
质量/ u 1.0073 4.0015 0.00055 1.0087
三.本题共 4 小题,3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与单
位。
15.(8 分)
(1)历史中在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 0.5MeV 的质子 H 轰击
静止的 X,生成两个动能均为 8.9MeV 的 He.(1MeV=1.6×-13J)
0n
n
C14
6
C14
6
222
86
218
84
26106
1 −×
0v
m1
m2
①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质量亏损为_______________kg。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
C,质量分别为 mA=mc=2m,mB=m,A、B 用细绳
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 (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 A、B 以共同速
度 v0 运动,C 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 被弹开,然后 B 又与 C 发
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 B 与 C 碰撞前 B 的速度。
16.(8 分)如图所示是一个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中自由下落的物
体 A 和 B 经反弹后,B 能上升到比初始位置高得多的地方。A 是某种材
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 m1=0.28 kg,在其顶部的凹坑中插着质量
m2=0.10 kg 的木棍 B。 B 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
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 A 下端离地板的高度 H=1.25 m 处由静止释放。
实验中,A 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
B 脱离球 A 开始上升,而球 A 恰好停留在地板上不再运动。求木棍
B 上升的高度。重力加速度 g=10 m/s2。
17.(8 分)据悉,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山东海阳核电站两台机组,
已于世界引起了轰动。核能与在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能量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
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
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 U+n→ Ba+ Kr+a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
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 X 的个数,则 X 为________,a=________。
以 mu、mBa、mKr 分别表示 U、 Ba、 Kr 核的质量,mn、mp 分别表示中子、
质子的质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
E=__________________。
235
92
141
56
92
36
235
92
141
56
92
36
(2)已知 U 有一种同位素,比 U 核多 3 个中子。某时刻,有一个这样的同位素
核由静止状态发生 衰变时放出的 粒子的速度大小为 v0,试求衰变后的
残核初速度多大?
18.(12 分,(I)(5 分)已知:功率为 100W 的灯泡消耗的电能的 5%转化为所发出
的可见光的能量,光速 ,普朗克常量 ,假
定所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都是 560nm,计算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
(II)(7 分)钚的放射性同位素 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 和 粒子,而
铀核激发态 立即衰变为铀核 ,并放出能量为 的 光子。
已 知 : 、 和 粒 子 的 质 量 分 别 为 、
和 。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球 粒子的动能。
参考答案
1.D【解析】 氢原子从 m 能级跃迁到 n 能级辐射能量,即 Em-En=hν1,氢原子
从 n 能级跃迁到 k 能级吸收能量,即 Ek-En=hν2,氢原子从 k 能级跃迁到 m
能级,Ek-Em=hν2+En-hν1-En=hν2-hν1,因紫光的频率ν2 大于红光的
频率ν1,所以 Ek>Em,即辐射光子的能量为 hν2-hν1,D 正确.
2.C 脚尖先触地且着地时弯曲双腿,可以增加人对地面的冲击时间,根据动量定
理 可知,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减小,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故 C 项正确。
3.D 解: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
体,将静电泄出。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
种子发生的 DNA 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
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本题选
D。
4.C 解析:原子质量单位 u 是在原子物理中常用的一个特殊的质量单位,规定一个
235
92
235
92
α α
83.0 10 /c m s= × 346.63 10 J sh −= × ⋅
239
94 Pu 235
92 U ∗ α
235
92 U ∗ 235
92 U 0.097MeV γ
239
94 Pu 235
92 U α 239.0521uPum =
235.0439uum = 4.0026umα = 21 931.5MeV/cu =
α
t
pF ∆
∆=
碳 12 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 1u,1u=1.6606 kg,在计算核能时,1u
的质量跟 931.5MeV 的能量相对应,但不能认为 1u 就是 931.5MeV 的能量。正确
答案是 C。
5.B 解析:聚变反应必须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太阳内部进行的是热核反
应。
6.C 解析:每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 4,电荷数减少 2,因此该超重元素成为 Y,经
过了 6 次α衰变,选 C。
7.A 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M+m)v′,最终共同速度 v′
=2m/s,方向向左;当薄板速度为 v1=2.4m/s 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m)
v=Mv1+mv2,解得 v2=0.8m/s,方向向左,可见木块已经向左匀加速运动。选项
A 正确。
8.C 解析:核反应类型是人工核转变,AB 两项均错误,反应前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锂
原子共有 8 个核外电子,反应后两个氦原子也是共有 8 个核外电子,因此只要
将一个氢原子和一个锂原子的总质量减去两个氦原子的质量,得到的恰好是反
应前后核的质量亏损,电子质量自然消掉。由质能方程ΔE=Δmc2 可以计算释放
的核能,C 选项正确。
9.ABC 解析:核反应方程式为 A+ e→ B+ (中微子),因此根据核反应中质量
数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 A、B 正确。在俘获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故 C 正确。
根据 EK= , 中微子质量小, 因此中微子的动能大, D 错误。)
10.BC 由图象可知,AB 最终以共同速度 v1 匀速运动,不能确定小车上表面长度,
A 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故可以确定物体 A 与小车 B 的质
量之比,B 对;由图象,A 相对小车 B 的位移 可知,根据能量守恒可以确定 A
与小车 B 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C 对;由于小车 B 的质量不可知,故不能确定
小车 B 获得的动能,D 错。故正确答案为:BC。
11.(8 分) (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1 分) 放开滑块 1 (1 分)
2710−×
253
100
m
n
0
1−
m
n 1− v
m
p
2
2
110 )( vmvvm BA =−
s∆
(2)0.620 (2 分) 0.618 (2 分)
(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2 分)
解析:作用前系统的总动量为滑块 1 的动量 p0=m1v0.
v0=0.2/0.1=2m/s,p0=0.31×2=0.620kg·m/s.作用后系统的总动量为滑块 1 和
滑块 2 的动量和,且此时两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 v,v=0.168/0.14=1.2m/s,
p=(m1+m2)v=(0.310+0.205)×1.2=0.618 kg·m/s.
12.(8 分)180,1900
13.(8 分) Rn Po+He (3 分),(3 分) (5 分)
解析:由动能 ,动量 得,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 。由
于核反应过程中动量守恒,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得 。所以,
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比为 4∶218,因此衰变释放的总能量是 , 由
质能方程 得,质量亏损是 。
14.(8 分) (3 分);4.0×10-12 J(5 分)
解析:核反应方程为 。
4 个氢核结合成 1 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为
Δm = (1.0073×4―4.0015―2×0.00055)u = 0.0266 u = 4.43×10-29kg ,
由爱因斯坦质能联系方程得,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
ΔE = Δmc2 =4.43×10-29×(3×108) 2 J = 4.0×10-12 J 。
15.(8 分)解析:
(1) 或 ,
kg(3 分)
(2)设共同速度为 v,球 A 和 B 分开后,B 的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22
86
→ 218
84 αE⋅
218
222
2
2
1 mvEK = mvp =
m
pEK 2
2
=
mEK
1∝
αE⋅
218
222
2mcE ∆=∆ =∆m 2218
222
c
Ea⋅
e2HeH4 0
1
4
2
1
1 +→
e2HeH4 0
1
4
2
1
1 +→
1 7 4 4
1 3 2 2H X He He+ → + 1 7 4 4
1 3 2 2H Li He He+ → +
29
2 101.3 −×==∆
c
Em
Bv
, ,(4 分)
联立这两式得 B 和 C 碰撞前 B 的速度为 。(1 分)
16.(8 分)根据题意,A 碰地板后,反弹速度的大小 v1 等于它下落到地面时速度的
大小,
即 v1= =5 m/s,(2 分)
A 刚反弹后,速度向上,立刻与下落的 B 碰撞,碰前 B 的速度:
v2= =5 m/s。(2 分)
由题意,碰后 A 速度为零,以 v2′表示 B 上升的初速度,
根据动量守恒,(以向上为正方向)
m1v1-m2v2=m2v2′,(2 分)
得 v2′=9 m/s。(1 分)
令 h 表示 B 上升的高度,
有 h= =4.05 m (1 分)
17.(8 分)解析:
(1)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确定,X 为中子,a=3。由爱
因斯坦的质能联系方程可得,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mu-mBa-mKr-2mn)c2
(4 分)
(2)比 U 核多 3 个中子的同位素核是 U。 U 核发生 衰变,残核的质量数为
234。设 粒子质量为 4m,则残核质量为 234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 分)
解得残核的速度为: (2 分)
18.(12 分)解析:
(I)一波长为 的光子能量为 (2 分)
设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为 ,灯泡电功率为 ,
0( )A B A B Bm m v m v m v+ = + ( )B B B Cm v m m v= +
0
9
5Bv v=
gH2
gH2
g
v
2
2
2
′
235
92
238
92
238
92
α
α
mvmv 2344 0 =
0117
2 vv =
λ λ
hcE =
n P
则 (2 分)
式中, 是灯泡的发光效率。
联立①②式得
代入题给数据得 (1 分,没写 的,同样给这 1 分)
(Ⅱ)(1)衰变方程为
U U
或合起来有
(2 分)
(2)上述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为 (1 分)
放出的能量为 (1 分)
此能量是轴核 的动能 、 粒子的动能 和 光子的能量 之和
(1 分)
得
设衰变后的轴核和 粒子的速度分别为 和 ,
则由动量守恒有 (1 分)
又由动能的定义知
解得
所以
代入题给数据得 (1 分)
kPn E
=
5%k =
kPn hc
λ=
19 11.4 10 sn −= × 1s−
239 235 *
94 92Pu U α→ +
235
92 →+ 235
92
γ+
239 235
94 92Pu U α γ→ + +
Pu Um m m mα∆ = − −
2E c m∆ = ⋅∆
235
92 U UE α aE γ γE
γα EEEE U −+=∆
γαα EcmmmEE UPuU −−−=+ 2)(
α Uv vα
U Um v m vα α=
2 21 1,2 2U U U aE m v E m vα α= =
U
U
m
m
E
E α
α
=
γα
α
α Ecmmmmm
mE UPu
U
U −−−+= 2)(
5.034MeVE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