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8.16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基础过关
1.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①
v
=
v
0
+
at
。
(2)位移公式:②
x
=
v
0
t
+
at
2
。
(3)速度位移关系式:③
v
2
-
=2
ax
。
2.两个重要的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
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④
=
=
。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
之差是个恒量,即Δ
x
=
x
2
-
x
1
=
x
3
-
x
2
=
…
=
x
n
-
x
n
-1
=⑤
aT
2
。
3.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分段法: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过程的匀减速阶段和下落过程的自由落
体阶段。
全程法:将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
v
0
、加速度为
a
=-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三种对称性:时间的对称性、速度的对称性、能量的对称
性。
1.
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
)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
✕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
度。
(
√
)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等于9.8 m/s
2
。
(
✕
)
(5)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
)
(6)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速度变化的方向都是向下的。(
√
)
2.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
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
B
点和
C
点。已知它经过
B
点时的
速度为2
v
,经过
C
点时的速度为3
v
。忽略空气阻力,则
AB
段与
BC
段位移之比为
(
C
)
A.2∶3 B.4∶9 C.4∶5 D.2∶1
3.
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
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
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大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基本规律及应用
1.基本思路
画过程
示意图
判断运
动性质
选取正
方向
选用公式
列方程
解方程并
加以讨论
2.方法与技巧
除时间
t
外,
x
、
v
0
、
v
、
a
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
v
0
的方向
为正方向。
3.解题要点
(1)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其运动过程示意图,并在图上标清已知量、未知量和
待求量。
(2)根据题设条件恰当选用公式,能用推论则尽可能使用推论。尽可能选用最
简捷的方法解题。
(3)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推论法、比例法、逆向思
维法及图像法等。
1.
小刘驾驶着小轿车以43.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看到前面十字路口闪烁的
绿灯倒计时只有4 s了,他果断踩刹车,假设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
小为3 m/s
2
,则刹车开始6 s后轿车的位移是
(
B
)
A.18 m B.24 m C.31.1 m D.211.2 m
解析
43.2 km/h=12 m/s,轿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t
0
=
=
s=4 s,则刹车
6 s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
x
=
t
0
=
×
4 m=24 m。
2.
(2019浙江十校联考)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安装了自动刹车系统,当车速
v
≤
8
m/s且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达到安全距离时,该系统立即启动,启动后汽
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范围为4~6 m/s
2
,在该系统控制下汽车刹车的最长时间
为
(
B
)
A.1.33 s B.2 s C.2.5 s D.4 s
解析
刹车加速度大小最小为
a
=4 m/s
2
,车速最大为
v
=8 m/s,由
v
=
at
可得,
汽车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t
=
=2 s,选项B正确。
3.
(2019浙江嘉兴模拟)
t
=0时刻,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2 s末
的速度大小为8 m/s,则
(
D
)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
2
B.物体在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 m/s
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大小为8 m
D.物体在2 s内的位移大小为8 m
解析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则加
速度大小
a
=
m/s
2
=4 m/s
2
,A错误;物体在2 s内的位移大小为
x
2
=
a
=8 m,则
物体在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
=4 m/s,B错误,D正确;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
大小为Δ
x
=
a
-
a
=6 m,C错误。
考点二 重要推论及应用
1.三个推论
(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
T
内的位移差相等,
即
x
2
-
x
1
=
x
3
-
x
2
=
…
=
x
n
-
x
n
-1
=
aT
2
。
此公式可以延伸为
x
m
-
x
n
=(
m
-
n
)
aT
2
,常用于纸带或闪光照片逐差法求加速度。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
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
=
=
。
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
。
(3)位移中点速度
=
。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
T
末、2
T
末、3
T
末、
…
、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
∶
v
2
∶
v
3
∶
…
∶
v
n
=1∶
2∶3∶
…
∶
n
。
(2)前
T
内、前2
T
内、前3
T
内、
…
、前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
1
∶
x
2
∶
x
3
∶
…
∶
x
n
=
1
2
∶2
2
∶3
2
∶
…
∶
n
2
。
(3)第1个
T
内、第2个
T
内、第3个
T
内、
…
、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
Ⅰ
∶
x
Ⅱ
∶
x
Ⅲ
∶
…
∶
x
N
=1∶3∶5∶
…
∶(2
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
1
∶
t
2
∶
t
3
∶
…
∶
t
n
=1∶
(
-1)∶(
-
)∶(2-
)∶
…
∶(
-
)。
例1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
平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
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
比分别为
(
BD
)
A.
v
1
∶
v
2
∶
v
3
=3∶2∶1
B.
v
1
∶
v
2
∶
v
3
=
∶
∶1
C.
t
1
∶
t
2
∶
t
3
=1∶
∶
D.
t
1
∶
t
2
∶
t
3
=(
-
)∶(
-1)∶1
解析
采用逆向思维法求解 。
该运动的逆运动为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个木块厚度为
L
,则
=2
a
·
L
,
=2
a
·2
L
,
=2
a
·3
L
,故
v
1
∶
v
2
∶
v
3
=
∶
∶1,所以选项B正确。由于每个木块厚度相同,故由比例关
系可得
t
1
∶
t
2
∶
t
3
=(
-
)∶(
-1)∶1,所以选项D正确。
易错提醒
(1)确定研究的问题(等分运动时间,等分运动位移);
(2)区分
nT
内和第
n
个
T
的位移比;
nx
内和第几个
x
内的时间比;
(3)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
1.
物体以20 m/s的速度从坡底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返回坡底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已知上坡和下坡两个阶段,物体均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上坡和下坡的加速度不同。则物体上坡和下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
)
A.4∶5 B.5∶4 C.2∶3 D.3∶2
解析
设物体上坡、下坡的位移大小为
x
,上坡所用时间为
t
1
,下坡所用时
间为
t
2
,则有
x
=
v
1
t
1
,
x
=
v
2
t
2
,联立解得
t
1
∶
t
2
=4∶5,所以A正确,B、C、D错误。
2.
(2019浙江舟山中学月考)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
、
B
、
C
三
点,已知
AB
=6 m,
BC
=10 m,小球经过
AB
和
BC
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
过
A
、
B
、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B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解析
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
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
B
点的速度就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v
B
=
=4 m/s,又
因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
x
=
at
2
,则由Δ
x
=
BC
-
AB
=
at
2
,解得
a
=1 m/s
2
,再由速度公式
v
=
v
0
+
at
,解得
v
A
=2 m/s,
v
C
=6 m/s,故选项B正确。
3.
(2019浙江余姚中学月考)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
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
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
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6 s。则
(
A
)
A.动车组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
,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大小为78 m
B.动车组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大小为78 m
C.动车组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
,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大小为96 m
D.动车组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大小为96 m
解析
设通过第一个60 m的平均速度为
v
1
,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所以5 s末的速度
v
1
=
,解得
v
1
=6 m/s;通过第二个60 m的平均速度为
v
2
,可以
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13 s末的速度
v
2
=
,解得
v
2
=10 m/s。由
v
2
=
v
1
+
at
得
a
=0.5 m/s
2
,由再接下来的6 s和前面的6 s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则有Δ
x
=
aT
2
,
即
x
-60 m=
aT
2
,解得
x
=78 m。
考点三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例2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
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
AB
,照片中轨迹的长度为2 cm,照片长度的比例尺为
1∶10。已知曝光时间为0.01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
A
点的距离大约为
(
C
)
A.6.5 m
B.10 m
C.20 m
D.45 m
解析
由图可知
AB
的长度为2 cm,即0.02 m,实际为0.2 m,曝光时间为
s,
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
m/s=20 m/s,由于时间极短,故
A
点
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近似为20 m/s,由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式
v
2
=2
gh
,
可得:
h
=
=
m=20 m,故选C。
规律总结
由于在
AB
段的运动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
AB
段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A
点的瞬时
速度,由此再来计算下降的高度就很容易了,通过本题一定要掌握这种近似的
方法。
1.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对应直尺刻度50 cm处),下方的手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对应直尺刻度20 cm处)。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对应直尺刻度41 c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测人的反应时间约为0.13 s
B.受测人的反应时间约为0.30 s
C.下方的手捏住直尺前瞬间直尺的速度大小约为2.0 m/s
D.下方的手捏住直尺前瞬间直尺的速度大小约为1.3 m/s
答案
C 由题可知,直尺下降的高度
h
=41 cm-20 cm=21 cm=0.21 m,由
h
=
gt
2
可知,受测者的反应时间
t
=
=
s
≈
0.2 s,故A错误,B错误;下方的手捏住直尺前瞬间直尺的速度大小约为
v
=
gt
=10
×
0.2 m/s=2.0 m/s,故C正确,D错误。
2.
气球以1.25 m/s
2
的加速度从地面开始竖直上升,离地30 s后,从气球上掉下一
物体,不计空气阻力,
g
取10 m/s
2
,则物体到达地面所需时间为
(
D
)
A.7 s B.8 s C.12 s D.15 s
解析
先求30 s后气球的速度及高度。
速度
v
=
at
=1.25
×
30 m/s=37.5 m/s
高度
h
1
=
at
2
=
×
1.25
×
30
2
m=562.5 m
解法一(整体法):
物体刚掉下时,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为37.5 m/s,距地面的高度为562.5 m,此
后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则可以直接代入公式
h
=
v
0
t
-
gt
2
,其中
h
=-562.5 m,
v
0
=3
7.5 m/s,解得
t
=15 s。
解法二(分段法):
上升阶段:物体上升的时间
t
1
=
=3.75 s
上升的高度
H
=
=
m
下降阶段:下降过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时间
t
2
=
=11.25 s
物体到达地面所需的总时间为
t
=
t
1
+
t
2
=15 s。
考点四 单体多过程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思路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连接处的速度往往是
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
(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
(3)找:找出连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
2.解题关键
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
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例3
(2019浙江嘉兴外国语期末)如图所示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
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共用时55 s。若电梯先以加速度
a
1
做匀
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 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最后以加速度
a
2
做
匀减速运动恰好达到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高度为549 m。
(1)若电梯经过20 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求加速度
a
1
及此时上升高度
h
。
(2)求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
答案
(1)0.9 m/s
2
180 m (2)6 s
解析
(1)画出电梯的运动图像
a
1
=
解得
a
1
=0.9 m/s
2
根据
h
1
=
a
1
解得
h
1
=180 m
(2)加速时
h
1
=180 m,
t
1
=20 s
匀速时
h
2
=
vt
2
=18
t
2
减速时
h
3
=
t
3
t
3
=
t
-
t
1
-
t
2
=35-
t
2
h
+
h
2
+
h
3
=549 m
解得
t
2
=6 s
思路点拨
处理单个物体多运动过程题目的基本方法:
(1)画出物体运动的
v
-
t
图像;
(2)找关键信息点,如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等;
(3)分段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列方程;
(4)各段运动交接处的速度大小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1.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 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 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1 m/s
2
,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
C
)
A.13 s B.16 s C.21 s D.26 s
解析
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
段,所需时间
t
1
=
=8 s,通过的位移
x
1
=
=32 m,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对应,在
匀速阶段所需时间
t
2
=
=
s=5 s,总时间
t
=2
t
1
+
t
2
=21 s,故C正确,A、
B、D错误。
2.
(2019浙江临海中学期中)公交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很多城市都建设了
公交专线。如图所示,公路上有一辆公共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为了
平稳停靠在站台,在距离站台左侧位置50 m处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公交车刚刹车时,一乘客为了搭车,从距站台右侧24 m处由静止正对着站台跑
去,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4 m/s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接着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最终人和车同时到达站台停下,乘客顺利上车。人加速和减速的
加速度大小相等。求:(不考虑站台大小和公交车的大小)
(1)公交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2)人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1)1 m/s
2
(2)1 m/s
2
解析
(1)设公交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由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有:
=2
a
1
x
1
解得
a
1
=1 m/s
2
(2)
v
1
=
a
1
t
,
公交车刹车时间为
t
=
=
s=10 s
设人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a
2
,则匀加速直线运动和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均为
x
2
=
设匀速运动时间为
t
'
人的总位移为
x
=24 m,总时间也为
t
=10 s
由
t
=2
×
+
t
'
x
=2
x
2
+
v
2
t
',
代入数据解得
a
2
=1 m/s
2
相关文档
-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高中物理《磁感2021-06-0210页
- 2020高中物理 第十三章 光学业质量2021-06-029页
- 2020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二节 电磁2021-06-025页
- 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2021-06-029页
-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2021-06-023页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第三章2021-06-025页
- 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2019-2020学年2021-06-0213页
- 【物理】江苏省丹徒高级中学、句容2021-06-029页
- 2020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2021-06-024页
- 高中物理“4+1”15分钟40分限时训2021-06-0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