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24 KB
- 2021-06-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史记》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句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赏析文中的成语故事;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分析鉴赏文中对刘邦、项羽语言、动作的描写,辩证地评论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适当了解史评,提高古文素养。
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语文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的心血之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文言文应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现象(实词,虚词,句式等),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鸿门宴》一文文言现象较多,且学生较易理解与掌握,历来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颇受重视的文章之一,同时本文人物众多,形态迥异,栩栩如生,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内涵丰富,耐人咀嚼,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具有典范性的文章之一。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1、诵读感知法2、讲解法3、自主合作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简介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
①沛公欲王关中(wàng)
②道芷欲间行(jiàn)
③数目项王:shuò数次用目示意项王。目,用目示意,动词
通假异读:
①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②要项伯(通“邀”)
③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④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⑥杯杓(sháo)酒杯和勺子。
4、师:“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6、布置作业
①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
②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事
2.古今异义词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而听细说
明确: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名句积累
明确: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①因
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
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②如
万事如意 随,顺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 到、去
③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起、抬起
举贤任能 推举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
举世无双 全部 整个
举所佩玉珏者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④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 告辞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5)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翻译。
第三课时:
一、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3)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第五件事“樊哙救主”。“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其中“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4)朗读第四段,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5)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二、学生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刘邦:狡诈多谋、遇事果断、临危不惧、能屈能伸、善于用人。
三、作业: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 2019-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2021-06-0211页
- 第04课+柳永词两首-2018年高三语文2021-06-0212页
- 高中语文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2021-06-0212页
- 2020高中语文第五课言之有“理”42021-06-0217页
-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作业7含2021-06-024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单2021-06-02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2021-06-029页
- 人教版语文单元测试3:必修1第2单元2021-06-026页
-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3-8《兰亭2021-06-026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2021-06-0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