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00 KB
  • 2021-06-02 发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练测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单元练测 建 议 用 时 实 际 用 时 设 定 分 值 实 际 得 分 ‎150分钟 ‎ 150分 ‎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迤逦(lì) 仓廒(áo) 芒刺在背(cì)‎ B.傩送(nuó) 雾霭(ǎi) 无边无垠(yín)‎ ‎ C.鞶鼓(pán) 着落(zhuó) 彤云密布(dān)[来源:学科网ZXXK]‎ ‎ D.央浼(miǎn) 荣膺(yīng) 箪食壶浆(d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广博 残酷 逻缉 目瞪口呆 B.弊病 掩饰 信赖 毋庸置疑 C.大慨 罗盘 钦佩 聚精会神 D.俘现 深邃 谎言 凝视深思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迁居北京西郊后,曹雪芹在艰难境遇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 B.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把最绚烂的舞台交给了一个“西单女孩”,把最动人的时段交给了一个下里巴人——来自涿州市的任月丽。‎ ‎ C.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因而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 D.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凌寒傲霜的菊花简洁得只有精神。桃花却是大俗大雅,它既以艳红的色彩、妩媚的体态给人以视觉上 的享受,又以优雅的诗意、淡远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B.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 C.对PX项目建设,厦门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认真细致的论证工作,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既以考虑厦门的发展大计为念,也以考虑外来投资企业的切身利益为念。‎ D.近几年,形形色色的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春节过后农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大肆编造虚假信息,骗取农民工钱财之时。‎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来源:学|科|网]‎ 二、本大题6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椎埋为奸。已而试补县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因其事夷之,亦灭宗。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令郡具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安,部吏如居广平时方略,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仿河内,徙诸名祸猾吏与从事,河内则杨皆、麻戊,关中杨赣、成信等。义纵为内史,惮未敢恣治。及纵死,张汤败后,徙为廷尉,而尹齐为中尉。‎ 而温舒复为中尉。为人少文,居廷惛惛不辩,至于中尉则心开。督盗贼,素习关中俗,知豪恶吏,豪恶吏尽复为用,为方略。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舞文巧诋下户之猾,以焄大豪。其治中尉如此。奸猾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其爪牙吏虎而冠。于是中尉部中中猾以下皆伏,有势者为游声誉,称治。治数岁,其吏多以权富。温舒死,家直累千金。‎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3分)‎ A.少时椎埋为奸 奸:坏事 B.迁为河内太守 迁:提升 C.家尽没入偿臧 臧:同“赃”,赃物 D.奸猾穷治 穷:窘困[来源:学科网ZXXK]‎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治狱至廷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因其事夷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大者至族,小者乃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即无势者,视之如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温舒为官前不务正业,后被试用为亭长,多次被免职,但因善理刑狱屡获升迁。‎ B.温舒为了牵制下属,掌握了他们的隐私,如果他们办事不力,将被处死或被灭族。‎ C.皇上听说温舒在河内政绩显著,就提升他为中尉。他仍采用在河内时的那套办法。‎ D.温舒复任中尉时,其辖区内中等以下恶棍都被处死,有权势者为保声誉都奉承他。‎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4分)‎ ‎ ‎ ‎ ‎ ‎ (2)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其治复仿河内,徙诸名祸猾吏与从事。(4分)‎ ‎ ‎ ‎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秋夜怀吴中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 ‎ ‎ ‎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 ‎ ‎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答对一空给1分。)(10分)‎ ‎(1)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3)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 田 松 许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与远方的亲人有密切的联系,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话。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技术异化了我们的生活,常常不是我们在使用技术,而是我们被技术所控制;很多需求根本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被技术刺激出来的,所以不是技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是技术刺激了我们不必要的需求。‎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我顺着“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的问题再往前推导两步之后,我忽然发现,一旦把“资本”引入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中,前面的争论一下子就获得了新的解释。自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而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 在工业文明的大框架中,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被发明出来;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得到应用。而那些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即使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使能够为人造福,也不容易被发明出来,也不容易得到应用。曾经看过《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却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 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食物链,一切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释放垃圾。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资本的增殖,归根结底要整体地球的生态为之付出代价。在资本食物链下游生活的人群,则首当其冲承担生态破坏的后果。 ‎ 高新技术如同一个马达,逐日加速资本链条的运转。然而,在有限地球时代,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无穷的“财富”,所以在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因为在资本链条最下游的,是底层的民众,是大自然本身。当底层民众与自然的关系被彻底剥离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 ‎ 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 ‎ (选自2008年7月7日《博览群书》,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实例,比如说科学家发明了电话,就满足了人们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快捷沟通的需求。‎ B.科学及其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确实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更多的需求,也必定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C.在科学技术和人的需求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联是间接的,是通过资本这个中介完成的。‎ D.在工业文明时代,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给资本增殖的科学技术被发明的速度相对来说要快得多,应用也要快得多。‎ E.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是因为其科学技术的含量高。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太低,许多小公司就能生产。[来源:学科网ZXXK]‎ ‎13.下列事例与作者对“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这一问题所持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近视了,看东西不太清楚,生活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矫正视力的眼镜。‎ B.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但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C.手机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更新,精明的商家通过广告不断刺激消费者,激起消费欲望。‎ D.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为了销售生产出的超过自己所需的布匹,就凭武力开拓海外市场。‎ ‎14.从科学技术与人的需求关系方面,试概括文本第一段所列的两种看法。结合全文,概括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满足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危害。(6分)‎ 两种看法: ‎ 作者观点: ‎ 危害: ‎ 四、本大题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郭木匠 斧子是个能人,从小就是。‎ 斧子是家中老大,下面一溜弟弟妹妹八个,他只能在十岁那年退学。斧子看看家中里里外外没件像样的家什,就想跟着绝户五爷学打草鞋。五爷不想把吃饭的手艺让出去,冷个脸不说话。斧子去清水河的冰上撬开一个洞,蹲在那里等。等来两条鲤鱼,每条一斤多重,晚上提到五爷家。五爷尿盆还没拿进来,斧子将鱼放进水缸里,返回身去茅厕里拿尿盆,放到五爷炕脚。五爷说,小子,明晚来,跟我学打草鞋!‎ 两个月后,斧子草鞋打的像模像样。拿到集市去卖,都来买。小孩子的草鞋上都染几线红,呈燕子状或小狗小猫样,讨人稀罕。五爷说,这斧子,人精!‎ 斧子用草鞋钱给娘买针头线脑,给爹买烟叶。每次买烟叶,也都有五爷一份。‎ 斧子十五岁,清水镇回来了外出十年靠手艺挣钱的杨木匠,嫁姑娘娶媳妇的人家请了去,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斧子要拜杨木匠做师傅,顶着大雪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杨木匠怕招人骂,只得应下。‎ 杨木匠多了徒弟,日子更滋润。饭有人做,衣有人洗,尿盆有人倒,烟叶有人买。他爱吃小鲫鱼,小徒弟也能去清水河里捉,不让他断顿。只一件,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斧子总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背着主家看不见,杨木匠骂过打过,不管用,只好随他。‎ 斧子十八岁,三年师满,不愿走,瞅着杨木匠手边的画笔。杨木匠说:“咋了,这个也学?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我还指望这手艺吃饭呢。”杨木匠送走这个倔头倔脑的徒弟,虽然没人侍候了,却也好像松了一口气。谁知一年以后,竟少有人来请自己做家具。一晚,杨木匠坐在院子里喝闷茶,听街上人跟斧子打招呼:‎ ‎“郭木匠,打的家具真结实,姑娘婆家都说好!”‎ ‎“郭木匠,明年我外甥结婚,让我先告诉一声,到时候请你。别忘了啊!”‎ 斧子就答:“结婚的家具我可不敢打,我不会描金花,还是让你外甥请我师父吧。”‎ 那人说:“‎ 金花好看是好看,咱怕用不起。小家小户,省着过呀。”‎ 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杨木匠骂一声“白眼狼”,恨恨一跺脚,喝个酩酊大醉。第二天醒来,刚在院里梧桐树下泡壶茶,院门吱呀一声,斧子提着两盒精致的月饼进来。见杨木匠坐木凳上慢条斯理地喝茶不理他,也不难为情,将月饼轻轻放在石桌上,双膝跪地,磕两个头:“给师傅请安了。”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秋了,怕老寒腿整治师父,给您买了条狗皮护膝,裹着膝盖少受罪。”见杨木匠不说话,放下东西,走人。‎ 那日杨木匠去姑娘家,见姑娘家新做了时兴的衣柜,还没有上漆。正要开口骂,姑娘看出了颜色,赶紧说:“爹,我本来要请您打衣柜,师兄怕累着您,抽空给我打了。这不,您说的木料,他除了给我打个衣柜,还多打出一个饭桌。就是差您的金花,师兄说这活儿他做不来,等您给描上呢。”‎ 杨木匠左瞅瞅,右看看,心里叹一声,这小子,比自己打得精致结实,还省木料。那心里的火气,不觉慢慢消了。‎ 后来,乡里乡亲拿着木料都来杨木匠家。杨木匠和斧子已将西厢房腾出,成了专门加工家具的地儿。斧子做大头,杨木匠只打墨线,量尺寸,再将打好的家具描几枝淡雅的金花。工钱呢,五五开。有人替斧子不平,做的活儿多,凭啥拿钱一样多?斧子笑笑说,我师父那笔金花,让家具有了精气神儿,我描不来。‎ 杨木匠六十大寿那天,喝醉了。到底是老了,这一醉竟得了偏瘫,半年后才歪歪斜斜拄着拐杖站起来。走到西厢,斧子正在棺材上描金花,还剩最后一笔。斧子见师父进来,吃一惊,讷讷地站一边不说话。‎ ‎“斧子,啥时候学会的?”‎ ‎“……跟着您老学徒的时候会的。”‎ ‎“咋一直没描呢?”‎ ‎“怕您老生气呢。”‎ ‎“咋这就不怕我生气了呢?”‎ ‎“五爷要咽气了,想要描金花的棺材。”‎ 杨木匠脸色就缓和下来,从斧子手中接过笔,把最后一笔填上。‎ 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 ‎(选自《百花园》2009年第11期上,作者郭凯冰,略有删改)‎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斧子因生活所迫,打鲤鱼端尿盆,终于拜五爷为师,学到打草鞋的手艺。艺成之后,又因为草鞋生意不好而转投杨木匠学艺。‎ B.斧子学艺时,总是把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花番心思用上,最终练就了一手比师傅用料更省,家具却精致结实的好手艺。‎ C.对于斧子抢了自己的生意的事,杨木匠一开始很不高兴,后来看在斧子白给自己女儿打了一套家具的份上,终于原谅了他。‎ D.斧子是一位普通的木匠,他身上有着许多农民式的纯朴品性,如孝顺师长、心地善良、勇担责任、精明能干等。‎ E.本篇小说小巧精致、情节紧凑。具有叙事干净利落,写人形神俱佳,语言长短有致的突出特点。‎ ‎16.小说开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斧子拜五爷为师的故事,有何作用?(5分)‎ ‎ ‎ ‎ ‎ ‎17.请结合小说情节、主题,探究一下作者以“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为结局的用意。(7分)‎ ‎ ‎ ‎ ‎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一下,使之成为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原句: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 改句: ‎ ‎19.仿照下面的句式,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1)承诺不是 ‎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2)承诺如同 ‎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1.B(A.迤逦lǐ。C.彤云密布tóng。D.央浼měi。)‎ ‎2.B(A.“逻缉”应为“逻辑”,C.“大慨”应为“大概”,D.“俘现”应为“浮现”。)‎ ‎3.A(B.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C.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由邪路走上正路。D.“大方”是指具有某种专长的人。“贻笑大方”的意思是让内行笑话,前面不能再加上“让人”。)‎ ‎4.A(B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或“以……为主干”。C项句式杂糅,去掉“考虑”或“以……为念”。D项搭配不当,“农民工大量进城”与“之时”不搭配。)‎ ‎5.C(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句首;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特征”指代第④句的“丰富的单纯”,故句①紧随句④;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④①之后;⑤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 句“丰富的复杂”。)‎ ‎6.D(穷:“……到尽头”,引申为“到底”。全句的意思是奸邪狡猾的人被追究到底。)‎ ‎7.B(A.因/依靠,凭借。C.就/竟,却。D.代词,代无势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D(“于是中尉部中……称治”一句理解错误。应为中等以下的奸猾之人都隐伏不敢出,有权势的都替他宣扬名声,称赞他的政绩。)‎ ‎9.(1)掌握他们所有人暗中犯下的重罪,而操纵驱使他们督捕盗贼。(2)天子听到这件事,认为他能干,提升他为中尉。他治理政事仍然效仿在河内郡的做法,调来那些有名的为祸奸猾的官吏和他共事。‎ ‎10.(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效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效力的愿望。‎ ‎11.(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4)今宵酒醒何处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12.B E(B.与原文“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不一致。E.原因并非是科技含量高低,而是资本的增殖问题。)‎ ‎13.A(B、C、D三项所述实际上都是揭示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与作者的观点“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是一致的。)‎ ‎14.(1)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一是科学技术刺激人的需求。(2)作者认为是满足了资本的需求。(3)(危害:)这种需求使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为垃圾。‎ ‎15.AC(A项,“因为草鞋生意不好”在原文中缺少依据;C项,杨木匠不是因为斧子白给自己女儿打家具才原谅他的,而是因为斧子的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6.①内容上,表现了斧子的坚韧、精明能干、孝顺师长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斧子拜杨木匠为师做了必要的铺垫并呼应了后文“斧子为五爷棺材描金花”的描写。‎ ‎17.①这一结局呼应了前文关于斧子“不会描金花”的描写,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②这一结局更能突出地表现斧子心胸宽广的性格,斧子学徒时就已学会描金花,却担心抢了杨木匠的生意而迟迟不愿在他人面前展现。③这一结局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想见师徒和谐、社会和谐的那一幕。(答题时,可从其中某一角度着眼,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8.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让你欢乐,令你忧愁,促你深思,这难道不是诗吗?(连用四个“使”也可以)(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出适宜于改写的部分。认真审视原句,不难发现。)‎ ‎19.示例:(1)(承诺不是)水面上的浮萍,轻盈、自在。 (2)(承诺如同)烛光,它的光彩是烛燃烧的结果,也是烛的骄傲。‎ ‎20.思路点拨:“位置”的含义有三:一是所在或所占据的地方,二是地位,三是职位。第一种含义的位置是具体的,后面两种含义的位置则是抽象的。‎ 座位有前后左右之分,职位则无高低贵贱之别。‎ 同一个人的位置可以是不变的,也可以是变化的。不同的人可以处在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处在同一个位置。‎ 座无虚席,场面热闹;虚位以待,悬念撩人。‎ 十年磨一剑,地位不可撼;一朝须解甲,淡泊而从容。‎ 既可以定位描述,也可以换位思考。既可以写人民公仆在某一职位上任劳任怨呕心沥血造福百姓而流芳百世,万人颂扬;也可以写奸佞小人挖空心思谋取一官半职以致祸国殃民而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可以是纵向的,如今人与古人换位;也可以是横向的,如不同物种、不同角色、不同职位、不同国家之间的换位,人类与自然,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医生与病人,警察与罪囚,丑女与靓妹,将军与士兵,公仆与百姓,帝王与将相,强国与弱国,等等。‎ 例文:‎ 美丽的季节 生命赋予万物以“位置”。当婴儿啼哭着降临人世时,他的哭声便宣告天地间从此有了他的一个位置;当花儿开放、小草萌芽时,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自己拥有了位置;当旭日初升光芒万丈时,万物都有其位置。‎ 位置不可须臾或缺。当老人无声无息地走向天堂时,当残花凋零、枯草飘摇时,当夕阳收尽苍凉残照悄悄走下山岗时……它们的位置仍在。‎ 我读过一句话:“悄悄地让出多余的位置,为心灵轻松而宁愿远离。”我当时不解其意,为什么要“远离”呢?又为什么要让出“多余的位置”?难道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什么不妥吗?‎ 一天我去散步。正是秋风萧瑟的季节,路边的草木毫无生气,只是一片衰败与凄凉。憔悴的枯叶在风中颤抖着,摇晃着,似乎要用残力去对抗寒风,对抗季节,却不知,冬天已在眼前。我不禁闭上眼睛,因为我不忍看这番毫无意义的对抗。‎ 往前走,似有蝴蝶起舞——原来是银杏树叶。它们在风中轻扬着,悠悠地坠落,那么坦然,那么平静,没有丝毫矫饰与做作。它们把“秋”的内涵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它们把生命的真实演绎得如此精彩生动。‎ 是它们没有留恋吗?不,它们也深知枝头的辉煌。是它们没有依眷吗?不,它们也沉醉于母亲的庇护。但它们选择了离开,选择了飘落——坦坦荡荡地飘落。因为,它们知道“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举动。于是,它们把位置让给了明年的点点新绿。‎ 我恍然大悟。“宁愿远离”,不是逃避现实、放弃自我,而是顺其自然、追求怡然自得的逍遥。朱敦儒有言曰“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大概就是说要“让出多余的位置”罢。史铁生说“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这难道不是更为从容、更为安然、更为平静的“让出”与“远离”吗?‎ 银杏树叶飘落的季节,真的好美。‎ 点评:这篇话题作文与其他话题作文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立意不同凡响,可谓独辟蹊径,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小作者由银杏树叶的飘落感悟出一番人生哲理:让出多余的位置“不是逃避现实、放弃自我,而是顺其自然、追求怡然自得的逍遥”。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事的新陈代谢、新老更迭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面对新生事物、新生力量,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让出多余的位置”吗?全文思路清晰,语言自然流畅,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内在的节奏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与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颇具文采,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