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1-06-02 发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9文言文翻译要领1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文言文翻译要领 一、“一原则”,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信、达、雅”。简单地说,“信”就是要准确;“达”就是 要通顺;“雅”就要有文采。文言文翻译应该准确而流畅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即必须做到 “信”和“达”(“雅”是较高要求)。而要做到 “信”和“达”,就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的原则。 检验生对古文阅读是否到位,最基本的是看他们能否做到字字落实,能否“对号入座”,所 以翻译古文要求“直译为主”。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情况下,才可以采 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例如: ①径将我入青云间。译文: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 ②阴资装,百里要之。译文:暗中准备盘缠,在百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上面例句①就完全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例句②则含有一定的意译的成分。这里的“要”字, 愿意是“中途拦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译文根据帐下都督的心理将它翻译成了“迎候”。 二、“二联系”,一是联系语境,一是联系知识积累。 文言文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 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这样的句子的考查,能够看出学生对整篇文章理解、掌握的 程度,看出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所以,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 推敲、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把文言句子放在整个语段或整篇中进行揣摩,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 消化,而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主观臆测。例如: ③启听淮北取籴。 ④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例句③很多考生翻译成:“向上级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这显然是错误 的。在原文中,“启听淮北取籴”,是指由于“淮南岁俭”,遇上了灾荒,苏琼向上级报告说应当 听任淮南百姓往淮北地区去购买粮食。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把握原意。翻译例句④时,如果 联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就可推断出“向”字表“先前,从前” 的意思;如果联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和王羲之的《兰亭集 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就可推断出“咸”字表“都”的意思;如果联系到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就可推断出“假”字表“借”的意思。所以,解答文言文 翻译题,还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才能保证翻译正确,不失分。 三、“三重点”,指的是准确翻译出句中的重点词语。 一般说来,命题者在设计文言文译题时,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对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主要包括代词、有特殊用法的实词,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以及起重要作用 的虚词,等等。能否准确翻译出这些词语,是整个句子能否准确翻译出来的关键。同时,这些词语 的翻译也是评卷时的采分点,翻译准确了,才能保证整个句子的翻译不被扣分。例如: ⑤隶莫敢至乡落。 ⑥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⑦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⑧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 例句⑤的正确译文是:“衙役中没有谁敢到乡村中去。”这里的“莫”是一个表示非特指的 代词,意思是“没有谁”,不能翻译成“没有”或“不”。 例句⑥中的“降”字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尽降齐城”的意思是:“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 降。” 例句⑦中的“所以”是“用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所以”意思完全 不同。 例句⑧中的“因”是“于是,就”的意思,“向”是“先前”的意思,“而”是表示递进关 系的连词,相当于“并,并且”。在选择时,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几个虚词,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 判断。如果改成主观性的笔译题时,对这几个虚词则必须作出明确的交代,否则就会被扣分。 四、“四注意”,即注意避免错译、漏译、赘译和硬译。 错译是译文的“硬伤”,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例如:将“奈为医者戒 余勿食何?”译为:“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这是为什么?”固定句式“奈……何”(这里的意 思是“对……怎么办”)错译。 漏译是考生译文思维不够谨严或文字落实不到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原文省略的成分未作 补充,应翻译的词语未译或被删除。例如将《左传》中“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翻译成:“蹇 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哭着去送他。”译文未将“哭而送之”的主语补上,这样会产生歧义,表意 就不够明确。 赘译是考生译文时游离原文、胡乱添加的表现。例如翻译“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 译文为“裴矩能够遵守朝廷的决定,但对朝廷的错误,他当面不会服从,给以指出”。其中“能够 遵守朝廷的决定”“给以指出”等内容都是随意添加的,属赘译。 硬译是考生译文时缺乏灵活性、变通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该调整的倒装句式而未调整、该 意译的特殊词语而不意译、该删除的无实在意义的词语而未删除等方面,这样未经处理的译文显 得很生硬,呆板不顺。 五、“五口诀”,也就是古文翻译的五种技巧,即“留”“换”“补”“删”“调”。 “留”――保留。古文中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与现代汉语 意义相同的词、成语和习惯用语等,都按原文保留在译文里不作翻译。 “换”――替换。指的是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的词。 例如 “君子 久淹 于敝 邑 ”一句 , 译文 时可 用“先生 们 ”替换 “ 君子 ”,“ 停留” 替换 “淹”,“我们国家”替换“敝邑”。 “补”――补充。就是将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含介词后面的宾语)等内容补充 上。例如翻译《左传》中“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筮”时,“奔”前要补上主 语“楚人”,“食而从之”前要补上主语“吴人”,“败”字前后要分别补上“吴人”、“楚 人”,这样译文才合乎“达”的要求。 “删”――删略。指的是将那些在文句中只起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 词等删去,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发语词“夫”,“窃以为大王不取也”中的谦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窃”,“怅恨久之”中补充音节的助词“之”,翻译时均应略去。 “调”――调整。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古文中倒装(如主谓倒装、动宾倒装、 介宾结构后置、定语后置等)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例如“忌不自信”,译文应为“邹忌不相信 自己(比徐公美)”,前置的宾语“自”应调到动词“信”之后。 以上的归纳,能帮助考生们在考试中尽量踩准文言文翻译题的得分点,确保该题少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