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1-06-02 发布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中学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 ■ 王斌武 高考语文作文历来是考生、家长、教师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 态势。但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变化中有其不变的规律性,万变不离其宗。透过现 象看本质,揭示偶然性背后蕴含的必然性,以不变应万变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 法宝。由于考生对高考作文形式相对熟悉,本文将重点研究湖北省及全国各省市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内容与备考指导。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是:构思注重 哲理性与思辨性;审题重视开放性和限定性;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立意张 扬时代性与社会性;语言尊崇审美性和创新性。 一、构思注重哲理性与思辨性 高考语文作文构思注重哲理性和思辨性,是指高考作文命题蕴含丰富的哲理, 注重考察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考察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 判性。 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突显哲理性和思辨性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 面。 其一,感性与理性并重,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如果命题缺乏感性,就 会脱离考生的生活实际;如果命题缺乏理性,则难以触发考生的理性思维,就不 能显出命题人和考生的聪明才智,也不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2013 年湖北 省高考语文作文是话题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考生下笔时必须弄清“方圆” 的哲理含义。方,是规矩,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是处世之道。方圆相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社会才会和谐;要了解“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 利万物而不争。”必须弄清上善若水与方圆的辩证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 人生的巧妙就在于方圆合一的道理。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人生 自在方圆中。这样的考题难度和区分度极大,考生需具备知识的积累和一定的思 辨能力。 其二,二元关系作文命题是考察考生哲理性和思辨性的重要形式。如:2010 年全国旧大纲的材料作文“浅阅读和深阅读”;2010 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 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1 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忧与爱”。二元关系高考作 文命题的构思必须重点论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三,多元关系命题是考察考生哲理性和思辨性的最好形式。如 1986 年全国 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森林由树木组成;形成森林以后,就会影响气候; 气候改善了,产生反馈效应,保护了森林,也会使树木生长更快。再联系社会实 际,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隐含信息:个人、集体、社会。个人组成集体,集体 组成社会。社会风气好,产生反馈效应,会出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先进集体又促 使个人的健康成长。 高考作文构思注重哲理性与思辨性备考指导:要学会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 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 跃,文如泉涌。要注重思维的新度、深度、广度和高度。重视二元和多元关系作 文训练。多读点哲学,学点思维逻辑,背诵点名言警句,对提高作文的哲理性和 思辨性,大有裨益。 二、审题重视开放性和限定性 高考作文审题重视开放性,是指在主题、文体、表达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具有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放性。考生可以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考生可以选定自己擅长的文体,找准一个 新颖的角度。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 自拟。高考作文的限定性,主要指命题者进行的内隐规定,为考生设置了一个不 可逾越的主观软环境。开放性与限制性是高考作文命题技术中的一对矛盾,不开 放,难以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写作,考生无法表达独立的思考;不限制,什么内容 都写,宿构抄袭泛滥,有失选拔人才的公正。限制必然影响开放,开放必然要有 限制,所以协调限制与开放的关系,把握一个恰当的度是命题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流行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就 是高考作文命题开放性与限制性的体现。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是文 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为区别 原来的材料作文,我们称为新材料作文。除 2011 年全国旧大纲卷“最诚信的业 主”等极少数高考作文属于含义较为单一的材料作文外,其余考题均属于含义较 为丰富的材料作文。例如:2014 年广东卷的“黑白照片·数码照片·现代科技·情 感体验·生活方式”,也是一道含义颇丰的材料作文。评卷教师判断作文是否在 题意范围之内,要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照片·科技”, 这是核心概念;“两个基本点”是指“人的记忆情感和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 度”。例如 2006 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 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 三省吾身’,‘ 举一反三’等。请根 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可以围绕“三”联想到几百个带有“三”字的词语,显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 值取向。半命题作文,例如 2013 年天津卷的“ 而知之”就是一道颇为开放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无主题限制的半命题作文。 高考作文审题重视开放性和限定性备考指导: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开 放是有形的,限制是无形的;开放是表层的,限制是深层的。高考命题也有一些 有形的显性限制,主要体现在立意限制、文体限制、字数限制及书写规范四个方 面。高考作文命题理应取消强制性主题限制,坚持内容高度开放的原则。面对高 考作文开放性和限制性命题趋势,广大考生应选准角度,选好角度,扩宽思维空 间,树立亮点意识,探索个性化的开放性的写作路径。 三、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 高考作文选材彰显生活性和实践性,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 程。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生活才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 泉。对高中生来说,写自己的生活、学习,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感悟,才 是作文之本。从作文教与学的根本之道讲,惟有以语文为本,以人为本,以生为 本的“语本”与“生本”理念的作文,才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好作文。 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关注人的健康成长与发 展;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关注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和培养。 2007 年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是关于母语的话题作文。能引导学生回归语文学 习本源,明确语文学习目的,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母语学习,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背景下来谈论母语,强势外语 的冲击,网络文化的泛滥,都会使我们对母语的前途深感担忧,文章必须涉及母 语的这些现状以及人们对母语的态度,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了。2013 年全 国新课标乙卷的“同学关系”、2013 年全国旧大纲卷的“归还手机”、2010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年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2011 年浙江卷的“我的时间”、2011 年山东 卷的“这世界需要你”、2013 年江西卷的“中学生有三怕”、2014 年江西卷 的“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等,彰显的都是以人为本命题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 和实践。 高考作文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备考指导:要求写作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丰富生活积累。平时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 社会人生。注重理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四个关系。人 与人的关系: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学会尊重与宽容,感悟亲情、友情,构建和 谐的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遵守社会法则,承担社会 责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 和处世态度,推崇砺志自强的品质,关注健康问题,促进自我发展;人与自然的 关系:包括热爱自然,关注自然,树立环保意识,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作文选材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 四、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 高考作文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是指命题本身虽然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 热点,但作文命题肯定要体现出生活时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 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时代烙印重大事件的看法,考查 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 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要求考生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弘扬时 代精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最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呈现时代性与社会性强的特点。2010 年 18 道作文题中至少有 10 道:全国旧大纲的材料作文“浅阅读和深阅读”,暗合 2010 年 4 月 23 日第 15 个“世界读书日”事件;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 踏实地”,明扣 2010 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与一名北大学子互书“仰望星 空”与“脚踏实地”事件等。2011 年 17 道作文题中至少有 7 道:如全国新课 标卷材料作文“中国的崛起”、北京卷材料作文“中国队包揽世乒赛全部冠军” 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等。2012 年 17 道作文题中至少有 6 道:山东卷的材料作文 “孙中山谈以担当改革发展为己任”,明扣 2012 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后的第 一年;湖北卷的材料作文“书信变化的讨论”,暗合 2012 年是诗圣杜甫诞辰 1300 年事件等。2013 年 18 道作文题中至少有 12 道:安徽卷的材料作文“为 什么会这样与为什么不能这样”,暗合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梦事件,全国新课标 的材料作文“切割钻石”,暗合李克强谈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新闻事件等。2014 年 18 道作文题中至少有 13 道:如全国旧大纲卷材料作文“农 民工老王·医院·老板”、北京卷的材料作文“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均明扣党的十 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高考作文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备考指导:广大考生必须积极关注社会新闻 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社会热点人物。奏响时代最强音,把握社会 现实性。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关注当年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关注年度重大新闻事件。培养自己 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与当下社会真诚对话的能力。作 文从社会热点中找到了立意,将重大时事信手拈来,又能紧扣题目巧妙为文,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作文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 五、语言尊崇审美性和创新性 高考作文命题是科学和审美的完美结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审美性,就是追求试 题的审美价值,唤起考生的美感体验,进而动心动情,神思飞扬。通俗地说,就 是使人不仅觉得“这个题真好”,而且觉得“这个题真美”。意蕴美、哲理美、 情趣美、语言美,是高考作文命题永远的追求。高考作文试题万紫千红,美不胜 收,成为语文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 的审美教育功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地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 2014 年湖北卷高考作文命题可谓具有审美性。“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 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 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这是一个美的 命题。山顶、山腰、山脚,哪里的风景更美?高考作文命题者让考生去发掘美、 发现美、欣赏美,写出具有审美性高考作文。201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 活”、2002 年上海卷作文题“面对大海”、2006 年广东卷作文题“雕琢心中 的天使”、2004 年江苏卷的作文试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 年浙江 卷作文题“一枝一叶一世界”等都是具有审美性的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是创新性与稳定性有机结合。高考作文命题创新性,就是鼓励考 生打破陈规陋习,开拓创新,求新求异,追求创造性和新颖性。倡导考生从质疑和 否定的角度逆向立意的创意作文。人云亦云的大众作文,让评卷人恹恹欲睡;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目一新的创意作文,让评卷人赏心悦目。 2014 年湖北卷高考作文命题,给考生留下反向立意的空间,无论写山顶美、 山腰美还是山脚美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013 年辽宁卷,考生可以从赞同 材料中老者观点的角度谈“沙子只有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又可从 质疑材料中老者的观点谈”沙子不用变成珍珠,也能被人承认和尊重”;还可以 从辩证看待沙子和珍珠二者价值的角度谈“沙子和珍珠均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这样创新性的高考作文,犹如吹来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 高考作文语言尊崇审美性和创新性备考指导:高考作文无论是形式、内容,还 是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表达各方面,都要尊崇审美性和创新性。文 如其人,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文贵创新,文如看山不喜平。高考作文忌讳 写错别字和病句,这是语言文字审美性的天敌。在求稳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性和创 造性,“求美”和“求新”,是高考作文永远不变的追求。 总之,审题准确、构思新颖、立意高远、选材精当、语言精美,高分和满分就 会不期而至。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 2014 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