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00 KB
  • 2021-06-02 发布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专题:考场作文的结构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考场作文的结构 一、前言 所谓结构,指的是文章段落层次内容的组织形式。文章是一个整体,它有多个部分(段落和 层次),这些部分需要进行一定的安排和组合,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严谨而和谐,显出美来, 这就需要对文章诸多的段落层次进行布局和谋划。而在写作中,很多同学都不太注意文章的 结构对于内容表达的重要性,以致影响了作文的质量,从而大大影响了作文的评分。同学们 的作文在结构上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结构不完整,缺少必要的过渡照应;结构混乱,缺 乏条理性、逻辑性,没有明晰的线索,东扯西拉,颠三倒四;材料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 二、结构训练方法 1、理性选择 复习备考时,注意根据自身的写作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两种模式反复锤炼,以求运用自 如,精到出彩。在此基础上,再兼及一两种另类模式,以求一专多能,从容应对。 2、模仿创新 复习备考时,建议同学们根据不同文体,结合自己喜爱的结构模式,细致分析高考优秀范文 的结构特点,把文章内容用提纲形式抽取出来,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然后根据个人特点加 以变通创新。 3、提纲训练 高三备考时间紧张,写作次数有限,不可能针对每个话题进行完整的作文训练,而结构训练 又需熟能生巧,所以选择不同话题拟写提纲,不失为一种高效训练的办法。20 分钟即可完成 一篇提纲,没有了 800 字作文的压力,作文训练变得轻松快捷。况且,提纲训练也是快速构 思的过程,而快速立意、构思、写提纲是考场作文的前奏,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需在平时 反复锤炼。 三、结构模式推介 1、时评式 方法导引:时事评论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 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其特点是就事说理,有的放矢,激浊扬清,短小 灵活,驰骋自如,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在高考作文评卷中很受阅卷老师欢迎。 时评式写法要求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比较深刻,能透过现象看 本质,要求理性地、深入地、缜密地分析,语言逻辑性强。 基本写作思路: 引:概述社会现象(或所供材料),引出论题; 提:提出观点,表明态度; 析:就事论事,浅层分析; 联:联系社会背景,深层拓展;(析实质、根源、危害、原因、影响、教训、解决办法等) 结:回应论点,再次强调。(“析”“联”可以合二为一) 【例文 1】 回到原点 生活就像一个画在坐标轴上的圆,圆心在原点。我们顺着这个圆的轨迹转啊转,有的人年轻 越走越小,离生活的原点越来越近;有的人却把半径越走越大,离生活的原点越来越远。这 个原点是什么?是情感。我们不断奋斗与拼搏,获取知识、财富、健康等等,不都是为了让 自己在情感上多满足一点,多点幸福感吗?(提观点) 情感是原点,是坐标中心,可生活怎么就离它越来越远呢?学生埋头苦读,眼里充斥着数学 公式,英语单词,对他人与社会却渐渐变得冷漠;父母拼命赚钱,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 2 - 与孩子的交流却少的可怜;白领日夜加工,为事业拼搏,却快要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太 多的欲望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渴求,太多的渴求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沉重的负担让我们 只顾埋头前行,或许我们连回转身看一下原点的勇气都没了。因为我们恐惧于发现我们离它 是多么的远!(摆现象,析原因) 但是,当家变成只供休息的旅馆,当朋友变成只是过节时互相问候的对象,当家人变成同一 屋檐下的“室友”,当关爱只意味着给钱,当成功只意味着升职,当我们把一切的情感都物 化时,我们与机器人何异?或许我们可以暂时用楼房车子暂时掩盖自己的空虚,或许我们可 以用灯红酒绿的生活暂时藏起自己的孤独,可总有一天,远离原点的生活失去了向心力,便 会把我们甩的远远的。所以,还是回到原点吧!还是关注一下自己的情感吧!(析危害) 回到原点,不是放弃一切名利,不是退出所有奋斗,而是让我们谨记拼搏奋斗的目标,当物 质的东西与情感相冲突时,应注意生活得原点是情感而不是物质。学生埋头苦读时应带有社 会责任感,对他人与社会具有人文关怀;人们工作奋斗时应关注亲情、友情、爱情,真正让 自己的心饱满和充实起来;甚至人们在准备犯错时,也应明白之后的愧疚所带来的痛苦,是 多少物质都无法补偿的。这样,我们才能回到原点,回到生活坐标的中心,回到生活的根本, 这样,我们也才不至于生活得那么痛苦。(论怎么办) 迈入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广东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在经历了 GDP 的迅速增长后,广东开 市关注人们的幸福感,关注人们的情感,这样,也正是回到生活的原点啊! 但愿在这样的潮流下,普通大众也能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生活,把自己生活的半径越拉越小, 最终回到生活的原点吧!(结合时下热点,照应开头作结) 【点评】本文由比喻引入,拿生活中的两种人作对比,然后指出生活的“原点”是“情感”, 显得新颖别致。第二段以概括性的事实,摆出种种离开“原点”的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其 原因是“太多的欲望”;第三段分析离开“原点”,“把一切情感都物化”的危害,进而点 题,震撼人心;第四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回到“原点”,亦情亦理,令人信服;第五段联系建 设幸福广东的问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最后一段提出希望,照应全文。通篇围绕文题,处 处紧扣“情感”这一“原点”,紧密联系实际,抒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认识,中心突出, 感情真挚,思想深刻,分析比较透彻,针对性强。全文摆现象,析原因,谈危害,说办法, 步步深入,层次清晰,前呼后应。语言表达比较流畅,文笔比较优美,句式富于变化,尤其 是几处排比句的使用,非常精彩。 【例文 2】 回到原点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车间, 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定时,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生活, 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有些作家以“作家团队”的 形式,打着“名牌作家”的旗号,开个会讨论一下就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能产生 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夫•托尔 斯泰在他几部著作期间漫长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 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没有远离文学创 作要来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像托 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样的文字才 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学创作本肩负着 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类型 - 3 - 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书的 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文学 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带 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理念, 却是绕着这个原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不回到 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确实,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 已经偏离了原点,远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少一些急功近利,不要再闭 门造车,去看看先人们是怎样做的,回归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归原点,还文学一份厚重与深刻…… 【点评】本文取“原点”作为“源头”、“根本”的意义,联想到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把生活作为文学创作的原点,非常中肯。接着,作者指出现实中一些作家或“写手”远离生 活“闭门造车”写“无病呻吟”的东西,写有数量无生活的“作品”的现象是“离开原点” 的作为,显示了作者一种社会批判意识。作者批评了这种现象之后紧扣题目正面立论,阐述 了文学创作必须“回到原点”。文章结尾一句“回归原点,还文学一份厚重和深刻”,再次 强调主题,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例文 3】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 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 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 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 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 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 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 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 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 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 昏暗的华夏大地?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 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 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 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 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 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 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 4 -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 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 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 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 【点评】作者打破了应试的窠臼,以其关注现实,放眼全球的视野,直面惨淡的现实,以默 克尔对拉登之死的态度入题,继而以博士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追问,巧妙切入 主题——理性的声音不会过去。同时又以“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承上 启下,表达对华夏大地的关切和反思。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把这种理性延 伸到自己和有识之士,坚守自己的底线,捍卫到自己的责任。文章重点谈“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一面,但隐含着对某些人以为“一切都会过去”的侥幸心理的批评。写得现实而尖刻,显 得大气而深刻。 【例文 4】 回到原点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 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 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 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 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 一一一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 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 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 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 GDP 增长,暴 力强拆都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 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 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 是有了 GDP 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 100 多名的现象。 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 这一原点的回归。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 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 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 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 - 5 - 【点评】本文联系生活,论述深刻。从“官”到“民”这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无视原点” 的种种现象及其原因。有理有据,材料丰富。由此可知,该考生并非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呆子,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活泼生! 【例文 5】 与你为邻 “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裳,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纪伯伦 《沙与沫》 生活在这钢铁森林中,我们都在无意间设下了心的篱墙。在高楼公寓间,还不够“寂寞”的 年轻人们早早“实现”了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孩子们受到“敌视”陌 生人的教育,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刺猬”。在这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来维系人之 间的关系呢? 你住在学校旁,我住在派出所旁,他住在法院旁。如若“邻”的关系是一张网,我们便是网 上的蜘蛛。现在,网已铺开我们不可改变地生活在既定的网上。那么,我们是应该各自为政, 甚至于以邻为壑呢?还是应该相互关心,共取双赢呢?答案自然是后者。 进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人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地, 杀人犯都是我们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的一员,而且都经过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切。当天 在他们面前塌倒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有,他们或许就是 我们的邻居,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也必然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伸出援手,点燃一根烛, 赶走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怕是再难寻的了。以往一份调查表明,北京、上海 等大城市孩子都排斥、甚至鄙视农民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最近一份调查中,大多数孩子倾 向于断绝一切与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人”。我们究竟向他们传输了什么样 的邻里关系、待人方法,让他们修炼成了“小治安员”? “躲猫猫”、“喝水死”、“激动死”、“蹲厕死”、“赵作海案”、“佘祥林案”……这 些公检法工作程序中的怪象,我们有没有对其负起监督的责任?当我们的邻居受到不公平待 遇时,我们自身的自由、安全的法理性正受到强烈的质疑。 “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不屑地一笑,但有些网友则默默地帮助他 的弟弟与他团聚。没有错,“犀利哥”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 肩膀时,收到的是每一个邻居的微笑。 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 【点评】这是 2010 年标杆卷 1 号卷,是一篇公认的一类卷优秀议论文。文章开篇不同凡响, 援引纪伯伦的名言,巧妙切合了“邻居”的特质,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提出“邻居”的现实 存在,需要“相互关系,共取双赢”,观点鲜明,切合题意。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结合现实 中的“杀童案”以及“相关的调查”,材料新颖,现实的针对性强。在文尾三段,进一步将 “邻居”的范围扩大到弱势群体的其他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与人为善”的中心思想,整篇 文章结构严谨,材料鲜活,观点新颖,只是个别句子存在表意绝对,但瑕不掩瑜,整篇文章 是成功的! 2、层进式 方法导引:层进式结构是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拓展的一种结构 方式。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说理深刻,论点鲜明。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 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另外一种层进式则是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即“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参见时评式) - 6 - 在运用时注意详略要得当,既可以把重点放在论述“为什么”,也可以把重点放在“怎么样” 上面,根据论点的需要选择论述的重点。 【例文 1】 接受苦难的洗礼 雄鹰接受一次次从峭壁上摔下的痛苦,才有飞翔天际的一刻。 河石接受一次次波浪的撞击,才有浑然光滑的形体。 雨燕接受一次次自我锻炼,才有飞翔冲击的本领。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接受苦难的洗礼,人的意志才更加坚定,对未来的路才更有信 心,这样人们才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也许有人会说:“我父母是百万富翁,我这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了。”这纯粹是一种享乐主义。 我试问一句:“你的后代怎么办?”无语。是故,人不能只享受他人为你制造的财富,财富 要靠自己。想劝说一句:“溺爱等于扼杀。”世界巨富比尔•盖茨,将财产全部捐给需要帮助 的人,不留一分钱给孩子,目的就是不助长孩子享乐的思想,激励孩子接受生活的挑战。 可以想一下,倘若下一代的人都去享受他上一代人的恩惠,那么,世界将会没落,人类的进 步即将画上句号,所以苦难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理解了其重要性还不够,还要敢于接受苦难,敢于征服苦难。 从古至今,人类的车轮就是靠那一个个经受住考验的人推动的。八次落榜的明朝人归有光, 在嘉定招生办学,仍然含辛茹苦,发愤攻读,终于写下了《震川文集》四十卷;三次落榜的 李时珍,立志从医,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长江、黄河流域,经过 27 年的精心劳动,写下了医 学巨著《本草纲目》;四次落榜的严文井,落榜不落志,到北京图书馆当小职员,秉烛夜读, 翻译、撰写了大量作品,成为我国著名作家……他们面对困难,勇于直面,敢于征服,因而 他们人生写满了“卓越”,人类历史的进程留下了他们的汗水。 梁启超曾说:“患难困苦,时磨练人格之最高学府。”苦难时成功的催化剂。但苦难不是每 时每刻都有,我们不可等待,而是要去寻找,去征服。君不见,释迦牟尼放弃王位,远赴中 土,寻求佛法,菩提树下坐化驾鹤;君不见,昭君驼铃阵阵,黄沙漫天,入住西藏成就她的 人生。他们敢于放弃安逸的生活,敢于寻求生活的苦难,因而,他们没有随历史的冲刷而逝 去,而是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此时此刻,我想,雄鹰的搏击长空、河石的晶莹圆滑、雨燕的展翅高翔都来自于他们接受了 苦难的洗礼。同样,人类的进步源于面对苦难,征服苦难。 让苦难作为风,送我们去胜利的彼岸; 让苦难作为火,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让苦难作为启明星,引领我们走向新世界。 【例文 2】 亮 剑 古代剑客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等候有多么强大,即使是天下第一,明知不敌,也要 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题记 面对涛天的巨浪,成熟的船长从不会害怕,而是沉着面对,因为他要亮剑;面对残酷的侵略 战争,士兵们绝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因为他们要亮剑;面对艰难的比赛,运动员们即 使倒下了,也会迅速站起来,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要亮剑—— 亮剑,亮出的是一种气质,亮出的是一种性格,亮出的是一种不服输的决心。那只乌鸦想象 鹰一样拥有速度和力量,想象鹰一样抓起小羊,虽然失败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敢于亮剑的 精神。所以,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乌鸦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敢于亮剑。 对于人生,亦是如此。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败与挫折,而是不敢亮剑。海明威说过:“我可 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我们不能被打败。 - 7 -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拥有顽强意志的老渔夫。渔夫在大海中漂泊了 84 天,没有打到一条鱼,但他从没有放弃。在大海上,他与狂风暴雨相伴,与鲨鱼进行搏斗。 虽然回到岸上他没有收获任何东西,然而他却有一种精神。面对大自然的挑战,他敢于亮剑。 只有敢于亮剑的人,才能成为强者。 洪战辉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中。由于贫困,母亲抛弃了他,并且父亲也患上了一种怪病。 他还成了一个小妹妹的哥哥,生活的重担过早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但也让他变得更成熟、更 坚强。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他曾说过:“苦难的经历不是我们博取别人同情 的资本,只有努力奋斗才是关键。”面对生活的艰辛,洪战辉毅然亮出自己的宝剑,使他成 为了一个强者。 亮剑是李清照“恨非男儿身,跃马挥戈,驰骋疆场”的豪情;亮剑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 用,千斤散尽还复来”的信心;亮剑是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尚品质。 面对高考,面对人生,我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下,我也决不后悔,我要高呼: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3、对照式 方法导引:指的是在论证过程中,将两种事物或观点加以比较分析,目的是通过两方面的对 照,突出另一方面的正确性。 【例文 1】 不要轻易说“不”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 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则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 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 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 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 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在一个诸侯争霸、天下 大乱的时刻,他的“勇于不敢”,是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遂利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 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 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幡然知耻,那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 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 败兵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 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 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 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而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 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 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残酷现实,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 真正的勇者。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点评】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轻易说“不”者之懦、之蛮、之怨;而不轻易说“不”者之智、 之勇、之高洁、之顽强等;对比论证出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的深刻道理。以内容项评价, - 8 - 这篇文章准确地把握“不轻易”和“不说‘不’”这两重意思,切合题意,全文中心突出, 材料丰富,论证深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例文 2】 不要轻易说“不” ———生命如此美好 庄子惟愿“曳尾于途”,对高官厚禄说“不”;李白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对笙飞箫舞 的宫庭御苑说“不”;林则徐坚持“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对权势说“不”! 他们说“不”,说得大气,说得自信!然而,有一种“不”不应该说出,那便是对生命说“不”! 轻易对生命说“不”的人,是懦弱的,是自私的。难以理解明明决定“明天做一个幸福的人” 的海子为何能轻易对生命说“不”,安静地迎接呼啸而来的列车,他不记得他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了吗?难以理解把炽热的向日葵开满人们心灵的凡高,为何会轻易地对生命说 “不”,选择在向日葵的阴影里结束生命?难以理解何以把撒哈拉沙漠写得如此生机盎然妙 趣横生的陈平为何要轻易地对生命说“不”,在丝袜的缠绕中停止呼息?我不懂!他们何时 变得如此懦弱?生命如此美好,他们也知道啊!再多的阴霾,也不会让黎明来得晚一些,有 什么非得让自己对生命说“不”的理由?既然不怕死,为何偏偏怕生? 从不轻易对生命说“不”的人,是坚强的,是伟大的,即使他很平凡,敬佩李 X 丽,即使命 运对她不公,可她奋斗自强,不仅接受生命,还创办“丽爱天空”将生命礼赞唱遍大江南北! 敬佩奥斯卡,就算失去双腿,也要挑战生命的极限,在奥运赛场上创下“刀锋奔跑者”的传 奇!敬佩李春松,只要有一限希望,绝不向生命说“不”,即便用纸裹腹,用尿止渴也要活 下去。在 5.12 地震后的第 104 小时给人希望!他们原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对生命的珍惜使 他们变得伟大,他们是英雄! 珍惜生命,不要轻易对生命说“不”!丑小鸭即便遭人排挤,也不轻生,才有那湖中的一片 洁白倒影;微乎其微的种子即便面对孤单黑暗,也充满希望,才有大地上的一片绿荫;高山 上的幼鸟战胜高空的恐惧,珍惜生命的意义,才有了蓝空中翱翔的精灵。万物应该如此,何 况,我们是万物之灵! 生命如此美好,请不要轻易对它说“不”! 【例文 3】 为自己合理定位 是落叶,就应该秋后归根,实践“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和奉献;是浪花,就应该拥抱大 海,追求在惊涛拍岸中的耀眼和辉煌;是小草,就应该依偎大地,实现以自己生命之绿装点 春天的梦想和愿望。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正是因为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方显和谐之景。你看,那雄鹰展翅高 飞,搏击长空,是冷峻与坚韧之美;你看,那山高耸,那水环绕,是相依偎的灵动和深沉的 完美结合。山水互衬,万类竞自由,好一派和谐之景。 物尚且如此,那人呢?人乃万物之灵长,更应该在自然中博采众长,深切体会,为自己的人 生价值作一个恰当的定位。 忘记自己责任的人,是无法在生活中凸现的人,失却了对自己恰当定位的思考,终将一事无 成,惨淡收场人生。 正如“邯郸学步”的寓言,仅是盲目地盲目跟从别人,模仿别人,最终只能丢失自己,被人 嘲笑。 乌鸦虽有好学之心,但它忽视了自己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忘记了自身的能力,成功自是 难求,最后沦为牧羊人的笼中自物也实在可悲。 这让我想起了南唐后主李煜,以他的才华,他的风流潇洒,诗词歌赋可谓样样精通,他笔下 的诗句是那样的妙趣横生,感人至深。可他却忘了,自己是一个国君,统治着南唐的江山, - 9 - 诗词仅能作为爱好和消遣。他沉迷其间,就只能独自哀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苦之 音,难逃亡国的凄惨。 而为自己准确定位的人,就能在生活中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屈原心系百姓,为国为民,投身汨罗,其人格光芒依然闪耀万世;钢铁工人王进喜在国家和 个人利益面前,毅然抉择,舍小我为国家,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劳模; 再沧海横流中,魏青刚三进三出救助失水女青年,那种毅然不正是他那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吗? 以色列总理拉宾,为了国家的和平,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与阿拉法特签下协约,中弹时仍心 系以色列的和平!他们的价值,正是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准确定位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你是蜜蜂,那就辛勤地酿造甜蜜的生活;如果你是小草,不要幻想长成参天大树,装扮 春天的你,也会分外可爱! 4、并列式 方法导引:先总说,提出论点或论题,然后分几方面论述,最后再总起来说(或重申论点, 或总结引申),分述时,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层进式。这种结构适用于各种类 型的议论文。分论点式结构清晰,有比较好的视觉效果。 注意: 1.在使用并列式结构的时候,注意各个分论点之间避免交叉或从属,否则在论证过程中容易 造成思维混乱。各个分论点之和要等于总论点,若小于总论点,文章的论证就不充分,说服 力不强,若超出总论点的范围,又有跑题之嫌。 2.分论点的位置和句式要醒目。一般居于段首或单独成段,这样更显条理清晰。当然也可以 放在段末或段中。 3.要注意分论点最好句式一致,用判断句或陈述句,字数也差不多,这样实际形成了排比句, 既鲜明又美观。分论点的数量以三个为宜。 【例文 1】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阳光。——题记 生活中时常踮起脚尖,我们会过得犹如高贵典雅的芭蕾舞演员一般唯美。因为,这是一种昂 扬向上的姿态,更体现了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踮起脚尖,即可摘得头项上的成功之果,上帝是个可爱的顽童,他总喜欢和他的子民玩些游 戏。他种了一颗成功之树,结满了鲜红水嫩的成功之果——可他的子民却不能触手可及,面 对这种诱惑,沮丧的人会就此放弃,积极的人会踮起脚尖,鲁莽之辈则像个猴子一般上蹿下 跳。于是沮丧之人惟能任凭心中的诱惑琴弦孤寂的撩拨;鲁莽之人上演一出出令人捧腹的闹 剧;唯有积极之人获取成功之果,但同时也舞出雍容美丽的人生。 踮起脚尖,就是这样一种昂扬乐观的心态。 踮起脚尖,且听风吟,台湾著名画家几米有一幅画作,感动我内心最深的一角:《悬崖听风》。 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着碎花裙子的小女孩踮着脚尖站在高耸突兀的悬崖边,一脸从容地任凭悬 崖之下的林涛绿浪,悉心接受风的亲吻与吟唱。这是几米的自由无羁个性的体现,又何尝不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曾听人设喻:人生就是行走在刀刃上,如独木桥般唯一,如刃般凶险,九 死一生。悬崖之上的女孩,却踮起脚尖,以最美的姿态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 踮起脚尖,成了一种审美的人生姿态。 踮起脚尖,展露自己。“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可是当生活中没有高山可以 登,没有基石可以靠时,我们该怎么办?千万人一字排开,我们又不甘于平庸,怎么脱颖而出? 踮起脚尖,于是你增加了自己的高度,于是伯乐才有可能发现你这匹千里马。有句俗语讲得 好:阴天并非没有太阳,只是被头顶的乌云遮住了。踮起脚尖,冲破头顶上那层墨黑的乌云 - 10 - 吧。阴霾即将消失,迎接我们的是霞光万丈,生命于此改变。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他站在 巨人的高大的肩膀上。而我要说,我将成功,因为我为自己铺路! 踮起脚尖,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描写过一群跳起来更接近太阳的幸福的孩子。但起跳的挣扎未免有点 艰难——踮起脚尖,你能够在靠近阳光之时,把自己的姿式定格为芭蕾舞的优美华贵。这是 生活的最高形式,也会是最美的姿态。 【例文 2】 乐在无愧于天地 “至圣先师”孔子曾为我们留下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富贵无法给人 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一个人要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于天地,坦荡一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被孟子视为“三乐”之一。当你的心胸能坦然地向天地敞开 之时,笑看云卷云舒,不亦乐哉。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用不义的手段来牟取物质上浮浅的 快乐,而内心时肘在谴责中度日,是无法快乐的,这样的人生简直是一种煎熬。谨记孔老夫 子的告诫,顶天立地生活,每天坦然地仰天俯地,即使清贫会折磨你的肉体,也无法驱逐你 精神的快乐。因此,乐在无愧于天地。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迎来成功的信念。在斯洛克球坛久负盛名的球员希金斯因被曝“赌球” 丑闻.曾有被终身禁赛的危险。虽然事实已被澄清,但他的形象却在一些球迷心中轰然倒塌, 此次世锦赛上,在被一球迷辱骂时,他安之若素地完成比赛,一举夺魁。他声称他无愧于天 地,他打球时是一种快乐,为他找到了成功的信念。最终,希金斯让我们目睹了王者归来的 风范,也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信念源于无愧于天地的快乐。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人在做,天在看。”中国首善陈光标如是说。高调捐款使 他遭受了一系列劈头而来的“箭镞”,他却依然坚持善行。他表明自己的高调是为了呼吁更 多的爱心。因此,他坚持自我,在无愧天地的快乐之中,依然忍受着诟骂与误解。坚持自我 的勇气,亦源于无愧于天地的快乐。 无愧天地,在快乐中“追名逐利”。党员干部杨善洲坦坦荡荡地“追名逐利”。“名”是“中 国共产党”的好名声,“利”是百姓的利益,他的名利观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高度肯定。 无愧于天地的快乐,让你“追名逐利”也能如此坦荡无畏。 乐在无愧于天地。内心浸浴在坦然的快乐之中,不义之举抛于脑后,构建心中的一方净土。 坦荡一生。仰天,云淡风轻;俯地,生机勃发。乐在无愧于天地! 【点评】本文是满分标杆文,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⒈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文章首先从孔子 名言开篇,明确提出唯有坦荡一生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第二段对“乐在无愧于天地”的 内涵进行具体的诠释,然后分别从“迎来成功的信”“坚持自我”和“追逐名利”三个方面 论证其必要性。事例贴切,论证有力,逐层分析,非常雄辩地论证了“构建心中的一方净土”, “乐在无愧于天地”。⒉层次清晰,结构精致。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 呼应。中间用段首中心句的形式,提纲挈领,不仅使文章层次清晰,又巧妙地突出了“无愧 于天地”与“乐”的关系,使主旨更加鲜明。 5、叙事散文式 方法导引:叙事散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这类散文的 艺术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 “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写好叙事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用心感受生活,“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叙事散文写人叙事,所要表现的是对生活 的主观感受。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这是构思散文的前提。讲真话、抒真情,而真情源于生 活,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 - 11 - 2、善于对材料进行提炼加工,使其典型化。 生活也许是平庸的,生活的事件和情感也许是粗糙的,所以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从“原生态” 的生活转化成文学的语言。文章的选材,不只是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 审美的感觉抚摸你经历的人和事。 3、运用文学手段处理材料、描写人物、写景状物。一篇好的叙事散文往往是一幕感人的生活 片断和细节。选取细节时一定要避免使用那些老生常谈的陈旧的素材。 4、在语言上要求生动形象。平时要可多积累好句好段,采用摘抄的形式积累背诵,用仿写来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例文 1】 这也是一种芬芳 爷爷是个老中医,家中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我总是喜欢端着小凳在一旁静静地看爷 爷磨药、熬药。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小时候常在药铺里玩耍。高大结实的柜台,黑褐色的漆面,发黄陈旧的标签,一副小秤,一 双巧手,在重重的药柜之间穿梭不歇。爷爷时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对哭闹的我拿出几枚甘草片, 含在嘴中,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于是忘记了药铺苦涩的气味,嘴角微扬,畅想着在遥 远的山中,是不是也有人温柔地采摘这些草药,然后晾晒,品尝…… 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还有不断舔拭着 罐底的蓝色火苗,都一一定格在时光碎片里。那时爷爷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带着两块 冰糖,笑眯眯地递送到我面前:“良药苦口利于病,乖囡囡,喝了药身体就好了。”我却时 常任性地将药碗打翻,留下爷爷独自躲在屋内哭泣。 在病榻上只能靠看书画画来消磨时光。于是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名 字:白芷,半夏,紫宛,青黛……爷爷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它们的功效作用。我常常想,她们 前世一定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然后化作这些草药给病人以最大的安抚。《红楼梦》里林 妹妹让人惋怜的身影,也许只有药香的衬托才楚楚动人吧。夏喝香薷解暑,冬喝冰糖燕窝…… 氤氲里的潇湘馆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还曾和爷爷去乡间采药,一路上的阳光明媚或是细雨霏霏,背着背篓的爷爷专注地捻着一棵 草药,细细地嗅着。回来路上,竟看到一家小小的药铺。爷爷熟悉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原来, 这样的草药香,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飘散在天涯海角,散落在城市乡间每一个角落, 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 爷爷又在熬药了,我不再逃避,“乖囡囡,快让药气熏一熏才好呢!”药香如蝶,满室蹁飞, 满室氤氲里,是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我理解的沉思。 这样苦涩的药香,却成为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濡染 浸透我的人生,这缠绕而挥之不去的药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09 高考满分作文) 【简评】作者选取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独特的生活场景,使文章独具特色又洋溢着药香 的浓浓情绪。当然,这样的文章也就不易落入俗套而让人眼睛一亮。文中所叙的景象、细节 中所蕴含的情感无不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知以及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体现出作者丰厚 的语文素养。所叙的几个情节虽然平淡而不具有激动人心的波澜,但却是珍藏于作者情感世 界里“甘草”,让人越咀嚼而越有韵味。此外,语言平实又与文章的内容格调一致而相得益 彰,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例文 2】 回到原点 - 12 -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 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 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 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 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 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 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 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 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 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 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 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 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 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 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 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 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 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 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 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点评】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由在教室争看萤火虫,由“我”讨要萤火虫,再放飞萤火 虫,最后梦入萤火虫等几个主要情节构成,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 望回到原点的集体心理。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作者擅长细节描写。不足的是文章第六段交 代都市人的回归过于直接,显得生硬,与其文含蓄优美的特点相悖。 6、议论性散文 方法导引:议论性散文,由字面组合就可看出,它是“议论”加“散文”的组合,写作上就 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也就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因此,从“议 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确立自己的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只是 没有一般议论文那般注重理性和逻辑,而是侧重形象描绘和抒发情感,明显带有抒情性、形 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注意:1.中心一定要明确,不可天马行空;2.感受要真切,感情要真挚, 写性情文章;3.对材料的提炼加工能力要强,要有比较强的文学性,才会是好文章;4.讲究 语言运用,语言要有意蕴。 【例文 1】 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 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的我一出生便孕育着我的老 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 13 -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 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 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摒弃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 道,这是在喧器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躺在 摇椅上看报纸,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了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年级仿佛只有两 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爷,球球!球球不见了!”老人摘下 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着:“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 啊……在这儿!”只听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儿,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也曾这么抱 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却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 有的温情。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角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 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 周遭之景,周遭年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 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抹去。 眼泪不争气的涌入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 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 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 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的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 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不同的是,这次当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 字竟不见了踪影。 【点评】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第一人称角度,书写“我”回到孕育自己 的“人生第一课”的西关老屋的所见所感,将个人生命的“原点”与岭南文化的“原点”融 为一体,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作者以舒缓柔情的笔墨,细绘了老猫懒睡、祖孙相乐 的两幕场景,突显喧嚣大城市深处老巷的“悠闲与宁静”,倾诉铭刻于心的童年记忆,怀旧 的温情与眼前西关老屋的青石板路、趟栊门、古榕树等相互浸润,构成情意绵长、富于历史 底蕴的美丽景致,与下文笔锋突转地描写老屋即将被拆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继而 指出,拆掉老屋,“就是毁掉我的根,就是毁掉了许多广州老街坊的根”,表达了强烈的“回 到原点”的观点,深化了文章主题。文章从两个层面描写“回到原点”:实写“回到”老巷, 虚写“梦回”老巷;实写个人出生和童年的“原点”,虚写岭南文化的“根”,构思巧妙, 寓意深刻。虽然文章作者还难于就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回到原点的“寻根”问题作更辩证 的分析,但总体上看,这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一篇考场作文。 【例文 2】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 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 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 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 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 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 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 14 -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 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 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 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 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 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 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 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 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 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 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 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点评】作者以丰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以散文的笔墨,形象而透彻地解读了“一切都会 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的辩证观点,看似矛盾的话题,在作者笔下显得清新而自然; 以“风中的余香”为喻做题,给人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那“余香”既是唐诗的余韵,又是自 由民主的星火;既是敦煌飞天的真和美,又是画展上一幅画的温暖。全文厚重而深沉,给人 以思考和启迪。 【例文 3】 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 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 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的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 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 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 磐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自汶川大 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 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 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 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如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 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在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 兰多》。 - 15 -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 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 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 的味道,咽一口,自己体会。 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 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 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例文 4】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曾经听过那首《隐形的翅膀》,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 的翅膀,正是有了它,我们才能充满希望,飞向远方。而对于我,那双翅膀就是那看似厚重 的书籍,正是有了它,我才能充满梦想,飞向远方。 清人涨潮在《幽梦影》中曾写道:“卷中有山水。”不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前人的话犹在耳畔。读书是一种感悟的过程。那一本本书就仿佛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 飞跃历史的长河,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于是我看见苏东坡在明月下起舞,高歌“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看见梭罗独自坐在瓦尔登湖垂钓一天星河,脸上是不尽的悠然;我 看见千年的帝王将相,看见千年的兴亡成败。是的,书如翅膀,它带我的心灵飞出狭小的窗 口,让我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大千世界,开阔眼界,丰富思想。 天意从来高难定,人生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遭遇挫折痛苦时,正是书,那双隐形的 翅膀,带我冲出重重阻碍,飞翔在湛蓝的天空。譬如说当我因考试成绩失落无助时,我会去 读《东坡乐府》,让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冲走我的低迷情绪;又譬如说当我与 朋友争吵时,伯牙子期那高山流水的曲子就会在我心中奏响,提醒我友谊的珍贵;而当我迷 茫无助失去目标时,霍金那撰写《时间简史》的坚定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面前,让我重新找 回目标。是的,书如翅膀,它让我摆脱泥沼的纠缠,找到人生目标,直冲向美丽的天空。 因为痴迷于书籍,也就痴迷于写作,痴迷于信笔涂鸦。于是当一名作家就成了小小的我的一 个大大的梦想。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错,倘若没有丰富的文化积淀, 又怎能写出像样的作品?于是,书就更加成为了我一双不可或缺的隐形翅膀,它承载了我的 梦想,穿过障目的乌云,带我飞向梦想的彼岸。 耳畔似乎又想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 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是的,书就是我那双隐形的翅膀,它丰富了我的眼界,指引了 我的人生方向,带我飞向成功的彼岸。 书,我隐形的翅膀! 【例文 5】 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 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 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 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 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 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16 - 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 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 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 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举的 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 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 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 亮。 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 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 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满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 意志,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 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 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简析】欣赏文学里别样的乾坤,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去观看,去收获;徜徉在文学 的海洋,体味艺术的灵魂与生命,领略作品飘散出的生活哲思,让“我”在生命旅途中走得 坚强且诗意,淡定且从容。作者将思绪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信手拈来,纵 情挥洒,感悟真切,议论生辉。文章积淀深厚,思路清晰,语言典雅,书写美观。从作者对 文学的热爱和语文素养看来,走进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7、抒情散文式 方法导引:抒情性散文,是指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对现实生活的感 受,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文章。较其它散文(记叙性散文、哲理性散文)感情更加强烈,想 象更丰富,语言更富有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按照抒情所借助的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直抒胸臆,借人、事抒情,借景抒 情。 抒情散文的写法: 1、要有真挚的感情。 抒情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抒情性,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捕捉到生活中印象最深 的人、事、物、景,是它先感动了你自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要向外倾诉之愿望,然后,才 能成文去感动别人。 真实感情是此类文章的灵魂,若无真情,一味堆砌漂亮辞藻,只能是无生命的塑料花。 2、散文要求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来组织材料,思想感情就是这根线索,是“形散而神聚”中的 “神”。 3、语言要优美、形象、富有个性化。散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优 美。只有语言的优美,形象而富于个性化,才能呈现出抒情散文如诗如画的美感。 【例文 1】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作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 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人生。 - 17 - 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 年学习的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 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 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 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 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 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 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 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 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 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驶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 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 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 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 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 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 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 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 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点评】本文亮点颇多。如扣题紧:回顾既往,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抒情散文表达形式的 选择,给了作者展现才气的平台,让我们在“十八岁的门口”,见到了他的青春风采,才情 理想。如感情充沛:由生活到学习到思考到觉悟,由少年到青年到成年,由个人到时代到家 国,都情寄其间,感奋动人。如形象:情理寓于叙事,哲思寄寓意象,如“风铃”,如“大 海”,如“帆”、“风”、“桨”与“浪”,如“船长”。能在那种考试氛围中写出这样的 文章,难能可贵。 【例文 2】 旧书 你送给我的红木箱子被我深锁进阁楼,不敢触碰。只要想到关于你的一切,我都不会勇敢。 有五年了吧,你我之间横亘的距离。直到上个月我满十八岁,才悄悄地走进阁楼,拂拂红木 箱子上厚厚的灰尘,想念开始扩散到屋子的每个角落。 儿时的我对于家庭的纷争无能为力不敢作声,大人们用尖酸的语气指责你,而你只是静静地 看着我想要拥抱我。我却拼命往爸爸的身后躲藏,低头不语。你转身走之前留下那个木箱和 那一句“等你长大后,你会明白,我的决定是对的。” 红木箱子散发着让人鼻酸的气味,忍不住想要流出眼泪来。二十五张你和我的老照片,和一 本旧旧的书——《孩子,你慢慢来》,书的扉页上有你隽(娟)秀的笔迹:我亲爱的孩子, 我愿意等你慢慢明白,虽然我给了你一个破碎的家庭,但你永远是我的孩子,我愿意等你慢 慢明白我的爱。 我懂,是性格温和的你不善于表达,你荣辱不惊,你暗窥浮华,你甚至将喜悦与伤痛埋进一 个深不见底的坑。 五年来我躲着不见你,我才发现与那个名叫“妈妈”的人分别,会有如此庞大的苦涩。 - 18 - 可是当我看到这本旧书的书名时,我已经都原谅你了啊! 书里的华安与华飞迈着细碎的小步伐跌跌撞撞地走进未来的人生,母亲一直用饱含爱意的目 光默默注视着,我又何尝不是呢?你看那二十五张夹在书里的泛黄照片,你抱着我笑得多么 灿烂,你亲吻我,你拥抱我,我突然觉得原来我和华安、华飞一样幸福! 会不会太晚了一点?我“慢慢来”的速度是不是错过了太多本该属于我的幸福?岁月里浅浅 藏着泪滴,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感觉我拥有了你。 可如今,棉絮却爬上了你的头发,换算出你与日俱增的年龄,你的眼角开始布满细碎的纹路。 我呢,从额头到手掌,每一寸皮肤都刻画出与你相似的纹路,眉宇间逐渐有了你曾经的模样。 我想,是时候换我来欣赏你的白发;我想,是时候换我来心疼你了。我还想再叫你一声“妈 妈”,甜蜜的尾音拖得很长很长…… 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作最后一滴泪。 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我还想再叫你一声“妈 妈”,甜蜜的尾音拖得很长很长…… 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作最后一滴泪。 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 【点评】这是一篇很优秀的抒情散文。一方面,文章以《孩子,你慢慢来》这本“旧书”为 明线在结构上贯穿全文;另一方面《孩子,你慢慢来》在结构上又有暗合题旨的作用,表现 了我与母亲心灵沟通与交融的过程。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切合题意。文章结构严谨大气, 语言流畅且富有意蕴,卷面工整。构思新颖,文句有表现力。结尾一咏三叹,采用重叠句式, 情感渐强,文章如深流静水,汇聚成海,充沛的感情一呼而出。 8、书信式 方法导引: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合书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 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 题。此外,还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和常规思维,与历史人物、文学人物、新闻人物交流,表达 自己对政治、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书信体作文内容不拘、结构自由、表达灵活,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作文时文体不太规范 的同学也能写好。从高考写作的实际看,借助这种形式,运用文学手法,能写出感情真挚令 阅卷老师欢喜的好文章。 【例文 1】 给市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市长: 您好! 我是您管辖下的一个小市民。五峰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举头更可见青翠高 山,俯首可见潺潺流水。在宜昌,再也找不到这么美丽、悠然自得的地方了。作为这里的主 人,我深感自豪和幸运。 前年,我邀请几个同学到五峰作客!几天里,客人徜徉于五峰层层绿涛,流连于五峰雄奇的 群峰,探究神秘幽长的洞穴,泛舟在碧波荡漾的小溪……十分开心。 在五峰,客人嗅到的是“三峡后花园”的气息,是淡淡的茶香,浓郁的酒香,还有那云深处 的独有的醇木香,沉浸在从悠远的山峰飘出的缕缕的炊烟,还有土家楼阁中飘出的五峰民歌, 一路陶醉。 今年五月长假,我又带了一些朋友到五峰作客。一路游山玩水,虽然朋友们一路开心之极, 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有一个前年来的朋友不是很开心。我问及原因,他反问到,你没有感觉 到纯净的五峰渐渐离你远去!我一惊,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五峰人,我怎么会没有感觉家乡 细微的变化呢! - 19 - 细心的朋友发现有些青山有了“秃顶”的痕迹,碧波荡漾的小溪有些浑浊,溪水上漂浮着白 色黑色的垃圾。有些风景区内高楼耸立,不土不洋,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有些风景区虽 有不少具有土家特色的阁楼掩映在绿树深处,但上空却飘荡着流行歌曲。身穿土家布衣的导 游虽给人一份亮丽,但过分热情的语言或肢体动作让外地人惧怕三分,这使土家人、土家阁 楼失去了她独特的风韵和魅力,也让不少外地客人望而却步,严重的影响了五峰淳朴清丽的 形象。 五峰县是一个走绿色产业的农业县。主打产业应该是茶叶、高山蔬菜和绿色旅游。绿色是基 础,是发展强大之源,离开了绿色,五峰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绿色旅游是 新型产业,也是强县的产业,五峰要发展,就必须要在绿色和特色上做足文章。五峰经济要 发展,要腾飞,除了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宜昌知道五峰,让湖北知道五峰,让中国知道五峰, 让世界知道五峰。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好五峰的绿色和特色——绿色的森林, 绿色的生态——包括纯味的土家阁楼,五峰民歌,淳朴的民风民俗。 遥祝 五峰越来越好!县长万事如意! 五峰学子 2006 年 6 月 【例文 2】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 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 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 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 但爸爸能给我的。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 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 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 赶蜻蜒,任落日的余晖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 我会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 得吗?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您有您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 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 西下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 我常想我的前生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 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里;也许我是明时的 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弄;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 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您。原谅我做出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 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我 永远爱你! 祝,一切都好! 此致 - 20 - 敬礼 您的爱女 2005.7.7 【简评】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一个司空见惯的选择。本文却亲切感人、令人信服。它虽然 与作者的语言功底紧密相关,但作者选择书信的形式来写,更便于作者充分发现自己的见解, 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可选择恰当的文体,常会有想不到的 收获。 9、日记式 方法导引:日记式写法,一般是由几则日记连缀而成。凡是时空跨度大,变化频繁的写作内 容,都可以用这种写法写作。 用日记连缀式结构,几则日记之间,应该在内容相互关联,中间无需叙述的语言连接,情节 的发展暗含于日记的内容之中。但有时前几则日记表面上没有关系,直到后面几则或者是最 后一则,才使前面几则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日记发生了联系。再者日记的时间、天气,也可 利用来做文章(例如可以使表示天气的词语既表示天气,也表人物心情),从而达到一语双 关的效果),使之为表现主旨服务。 提示: 1.几则日记连缀成文,在内容上要显示出清晰的脉络。 2.表示时间和天气的词语必须精心设计,为表现主旨服务。 3.叙述角度上,必须采用第一人称,注意自我的心理剖析。 【例文 1】 单 飞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不能总依靠在妈妈温暖的翅膀下。总有一天,它得单飞……—— 题记 9 月 1 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我终于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名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平第一次离开老爸和老妈, 兴奋之余,更多的是紧张,不安…… 这一天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胆怯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觉得哪儿都不是我可以躲避的港 湾。中午,我甚至害怕去食堂排队买饭,便恍恍惚惚出了校门,毫无目的地“漫游”。看见 前面有家书店,不由心中一阵窃喜。毕竟,这里还让我有一丝安全感。书店油墨飘香,我把 心埋入书籍中,肚子唱起了“空城计”也全然不顾。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 音。是妈妈!我扔下书,急忙奔过去,靠在妈妈的身边。接着,我去食堂打来了饭,狼吞虎 咽,第一次感到这里的饭菜很香。可是,妈妈很快便对我说她要走了,让我慢慢吃。顿时,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可为了不让妈妈看见,我只得埋下头,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把泪水往 肚里咽。 晚上,我失眠了,想老爸老妈,想爷爷奶奶,也想家中舒适的小床。 …… 望着窗外满天的星星,我的心沉沉的,眼泪又来了。我只盼望着天快亮起来…… 10 月 8 日 星期二 多云 一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使我渐渐丢掉了依靠父母的坏毛病,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了。同时,我也 发现,没有人再把我当做一个孩子,很多事情得自己做,做不下来也得做。想起以前在家靠 父母,做事从来不考虑结果。现在每做一件事都得考虑后果,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从前的小小 鸟……班上工作干不好,学习不见效果……天哪,真想痛哭一场。然而,我没有时间去舔自 己的伤口,只有顶着压力靠自己飞…… 12 月 28 日 星期二 晴 - 21 - 老师说,每个人来到新环境,总会有一段“磨合期”,只不过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我想, 我终于过了这段“磨合期”了。今天,老师为我戴上了“学习标兵”的桂冠。我觉得自己真 正长大了。突然间,我意识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后记:朋友,如果你还是一只小小鸟,那么,就请你告别依靠,单飞吧! 【简评】这是一篇日记体作文,感受细腻,体验深刻。离开父母第一次去“单飞”,天是阴 的,“心是沉的”,“单飞”了一程路,也“渐渐丢掉了依靠父母的坏毛病,与同学们和睦 相处了”。但“压力太大”,“学习也不见效果”,又飞了一程,靠自己的信念和毅力,终 于戴上了“学习标兵”的桂冠。文末直抒胸臆:“告别依靠,单飞”。作者于开篇处表露的 孤独感随父母的远去而远去,这正是用心灵写出来的人生诗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应试佳作。 10、 片段组接式(蒙太奇式) 方法导引: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选择一个个意蕴深刻、意境优美的画面,将其组接起来,使 其成为一篇优美的文章,这种构思的方法叫做“片段组接”法。它是电影“蒙太奇”手法在 作文中的运用。 这种方法的优点:文章的散文味浓,因为是用诸多的片段组接而成文章,因此文章从形式上 看比较散;文章每一个片段都可以写得很精美,因为每一个片段要求的字数不多,可以把自 己对某方面的深刻体悟用恰当的字句浓缩于 200—300 字的片段中。这种结构形式的文章会因 容量大而变得丰富,简洁而灵动。文学功底比较好,擅长描写的同学可用。 写作时应该注意如下方面: 1、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组接片段,也就是文章的“神”。一定要能统摄各个片段,选择的每 一个片段都是为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服务。 2、片段描写要生动形象,否则失去优势。 3、文章结尾部分最好写一段能焊接各个组成部分的表现主题的片段,也就是提炼出各个片段 共同反映的主题。 4、写作片段最好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因为两个片段总觉文章仍在一个平面上,三个或三个以 上的片段,文章就成为一个“立体”了。 【例文 1】 带着感动出发 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那一轮明月,如明镜一般,照亮了我阴霾的心灵天空;忘不了,忘不 了,故乡的那一泓清泉,如母汁(生造词语,应为“母乳”)一般,滋润了我干渴荒芜(“荒 芜”多余)的心田;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那一承(生造词语)血脉,如脐带一般,记录(“记 录”改为“牵动”似更好)着我作为华夏子孙的深情;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树,忘 不了故乡的乡音乡情,忘不了……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一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 见……”1948 年,余光中 21 岁,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寻找失散的父亲,这一去竟有半个世 纪与祖国分离。43 年后,余老重回故里。听着南京紫荆山下钟声作响,看着成都锦江水滚滚 向东流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南京大学,与千名师生席地而坐,高唱着他的诗篇“纵使 全身焚烧,那唐魂汉魄仍萦绕在我的心间……”全场学生激昂奋起(已经“激昂”,就不必 再写“奋起”),与这位来自台湾的游子激情吟唱,眼泪在天空中挥洒…… 余老回来了,带着他对故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带着他那汉魄唐魂,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二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75 岁,52 岁。2005 年连战回家了。剥夺政 治的污衣(改为“剥去政治的外衣”如何?),让我们感受到了游子重回故里的赤子之情。 - 22 - 从台湾出发,连战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默不作声,回福建拜祖,跪在祖先的坟前,只见那泪 水在他的眼中打转,不知有多少在滴落,寻根问祖,其实在寻找真正的家啊! “两岸血浓于 水,和平是最终的趋势。”连战的话掷地有声。 连战也回家了,带着他对故乡先人的爱,带着他那赤子之心,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9 年 5 月 16 日,林毅夫这位年轻的台湾军官,纵身跃入海 中,向厦门方向游去,这是多么漫长的泅渡啊!可是他完成了这一奇迹,从北大毕业到学者 再到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爱台湾,更爱大陆,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时刻挂在他的嘴边。 林毅夫也回家了,带着他那不尽的梦想和对大陆深沉的爱,还有那不尽的泪水……月是故乡 明,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美……出发吧,让我带着感动,带着那一脉相承的根,带着那血 浓于水的亲情……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简评】这篇文章写了三个片断,或曰三个“镜头”——余光中重回故里,连战回福建祭祖, 林毅夫眷念大陆,三个片断以一句话“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贯 串,并且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文 2】 总有一种期待 六岁时,期待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安然意境;十二岁时,期待是“小荷才露尖 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轻快活力;十八岁时,期待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的坚定信念。 从小到大,我总有一种期待,我期待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期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期 待走进诗人无尽的喜怒哀乐。 怀着这种期待,我漫游在诗词的海洋。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我的期待也逐渐成为 了见证我成长的一卷卷书页,一圈圈期待雕刻着成长的年龄。 六岁•期待 当对这大千世界牵手六年,小小的我的心中仍存万千好奇,当母亲为我念出人生中学会的第 一首诗,我便对诗词有了一丝丝颤动的情愫。 我纯真的眸期待着诗人们带给我的美好想象,嫦娥玉盘,清水绿山,碧空晴川,梦幻奇景, 无不成为我期待的对象。怀着这期待,我步向人生更远的路途。 十二岁•期待 当独自离开父母,当脱开父母坚强的臂膀,到外地读书,生活;当一个人怀着思念的心浸渍 在迷茫的黑夜,当抬头望见那一轮与我同样孤独的明月,十二岁的我开始懂得“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我亦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了一些心灵的触动。 于是我期待走进诗人们写作的背景,期待在诗人们的足迹中寻找些许,哪怕是一丝,与我相 似的足迹。轻抚书卷,闻着书香,我尽情遨游。 十八岁•期待 时光在指缝中悄然离去,关上《兰亭集》的书页,我已逐渐成长,逐渐懂得更多。我发现, 我仍对诗词有一种期待,永恒的坚定。 但是,我不仅仅期待那“水面清圆,一风荷举”的一幅图画,不仅仅期待那“花谢花飞花满 天”的如梦般的忧愁,不仅仅期待那“蓦然回首”的人生第三境界。我开始在诗词当中关注 民族的衰亡与复兴,历史的沉淀,还有社会的发展。我期待着屈原笔下“哀民生之多艰”的 - 23 - 爱国热忱,这是一代文人对祖国的爱;我期待着李白笔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态度, 我期待着华夏五千年蕴藏在诗词中的精髓。 从小到大,我总有一种期待。便是这种对诗词的期待,伴我一路成长;便是这一路的成长, 使我对诗词又有了新的期待。 11、名人演绎式 方法导引:整篇文章围绕一个名人来写,通过对名人的解读构思文章,表达主旨和思想感情, 这种写法在高考中时常出现。 写好这种形式的文章要求对名人了解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重点在人物的的精神品格。可 选择对自己有较大影响的名人,最好是文化名人。高三时间紧,但读几本人物传记还是行的。 这也是解决作文材料缺乏的办法之一。 【例文 1】 不朽的昭君 你的人生本是宽阔的直道,不甘平庸的你更是拐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弯道。从此,你的人 生焕发异样光彩。———题记 或许是上天的无意安排,或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你,将你出生在群山万壑之中。那,又何妨? 你天生丽质、智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学,样样通,为的就是要不同凡人,为的就是拐好 人生的每一弯道。于是,我们看到绝世才貌的你,小小年龄就美名远扬。 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口:登上雕花龙凤船,入长江, 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口: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 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当和 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你的人生已达到了 新的境界。 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不知不觉,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已驶过了塞外,思念故 乡,思念亲人的情怀抒发心中澎湃。凛冽的寒风吹乱了你的秀发,更吹乱了你绵长的思绪。 抱起心爱的琵琶,一曲思念,离别之歌悠远响起。大雁低飞,聆听你的心语;明月高照,欢 送你的离去。诗人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来写你。我想你不会是这样的, 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更多的则是会心一笑,因为你看到了“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 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场景。 塞外的风不再凛冽,征夫不再抱怨,怨妇不再流泪,他们破涕而笑,无数的家庭结束了不眠 之夜。塞外的草长得更茂盛,塞外的羊群长得更加肥壮,塞外的天更高,大雁飞得更高,叫 的更响…… 昭君,你用智慧拐好了自己人生,更拐好了大汉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 美哉,那绝世的容貌;惊哉,那柔弱的双肩竟能扛住一个王朝的兴旺。 不朽的昭君。 【简评】读过 2002 年优秀高考作文《昭君的选择》,差点抹煞了今年的这篇好作文。同样以 “昭君出塞”为底子,但所不同的是这篇作文是通过第二人称形式,围绕作文材料中的“弯 道超越”,仿佛在和“昭君”探讨人生,赞美昭君的超人智慧和抓住的历史机遇的超凡能力, 走好了人生中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文章不仅仅是扣题准确巧妙,联想丰富自然,内容别开生面,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一道道绚 丽的风景,在凄美的意境中任我们去体验,去感悟。更不必说语言生动优美,结构完整,细 - 24 - 节生动的渲染,仿佛作者对着这千古美人的面仰慕、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又仿佛是自己最亲 密的家人一般,带着无比的骄傲在向别人夸耀。尤其是作者行文的张弛有度的驾驭能力,牵 引着读者和他一样仰慕赞美的心。 文章化用典故及古诗文名句,信手拈来而又巧妙融会,充分展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 化积淀的厚实,堪称一篇美文。当然,稍显不足的是结尾的文字似乎有点匆忙了些。 【例文 2】 品味时尚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一首《千里之外》唱遍大江南北,把周杰伦这 个演艺界的大众宠儿又一次推向了时尚的最高潮。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眼前总会闪过一 张充满活力的年轻脸庞。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个与此形象大相径庭却又家喻户晓的人物, 也曾演绎过这首流行音乐——著名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罗京。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七点整,那亲切的面容总是准时出 现在荧屏上,那熟悉的嗓音总是回响在亿万观众的耳边。他的庄重、大方、不苟言笑的播音 风格,牢牢地抓住了无数人们的心。 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罗京、一个与往日荧屏上截然不同的罗京、一个同样充满活力的时尚 的罗京。 但是,他的工作不允许他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批评潮水般涌 来。是啊,他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华夏之音的传达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允许他做出哪 怕一丝的改变。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又变回从前的那个庄重严肃的罗京了。直到 08 年 8 月 31 日,从那天之后,他就彻底从电视上消失了。一道不幸的消息传来:因为身患淋 巴癌,罗京不得不离开《新闻联播》的播音室,入院治疗。 10 个月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播音事业的优秀播音员罗京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他所钟 爱的播音事业,离开了亿万喜爱他的广大观众。 罗京就像一首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严谨得几近刻板。是真的缺少贝多芬的狂放、肖邦的 写意、爵士乐的自由、拉丁音乐的奔放吗?一曲《千里之外》,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因为工作和公众形象的原因,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着浩如 烟海的悼念和祝福,我突然意识到:罗京那般的沉稳、严谨、勇于牺牲和隐忍,其实一点也 不逊于周董之流。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永远成为激励我们积极向上的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