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三练案二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含解析 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案二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题。(16分)‎ 蛇 ‎ 冯 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年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笔下“蛇”的形象,一改传统中的厌恶和恐惧,使人感到亲切、可爱。这是由于诗人喜欢蛇。‎ B.将“寂寞”比喻为“蛇”,一是抽象的情感,一是具体的动物,这个隐喻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 C.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影般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境。‎ - 8 -‎ D.因为蛇会咬人、缠人,所以“我”告诉心爱的姑娘,万一梦到它时,不要悚惧。新奇的比喻,显露了诗人的匠心。‎ ‎2.诗人在诗中借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一项是(  )(3分)‎ 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 ‎3.这首诗由一条情节线索贯穿全诗,每一节诗都有一个情节,简要概括其内容。(4分)‎ ‎4.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16分)‎ 错  误 ‎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 8 -‎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54年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 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颜漂亮,让人惊艳。‎ C.诗歌首尾呼应,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 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7.如何理解“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中的“错误”一词的含义?(4分)‎ ‎8.这首诗被广为传诵,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9分)‎ 雪白的墙 ‎ 梁小斌 - 8 -‎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 8 -‎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1980年5月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以儿童的视角、语言写成的诗,景淡笔也淡,但诗情诗趣诗意从这轻松的情绪中流露出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期望和追求,一字一行,都打动人心。‎ B.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 C.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面对此情此景,让人们对过往生活产生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D.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清晰,用晓畅自然的语言控制了诗歌的速度。表现了诗人对“文革”的反思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0.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3题。(12分)‎ 流亡者的悲哀 ‎ 穆木天 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 母亲在望儿子,弟弟在望哥哥;‎ 可是,没有人晓得,在这个大都市中,‎ - 8 -‎ 我一人在拖着我的流亡者的悲哀。‎ ‎“可怜的落侣雁”般地悲凄,‎ 故园的烽火,更显得我的空虚,‎ 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 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 在阴凄的巷中,度着虚伪的生活,‎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 憎恨,如烈火潜在黑煤块里,‎ 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到海的那边,到山的那边,‎ 流亡者的悲哀和憧憬交集着;‎ 我也不想母亲,我也记不起弟弟,‎ 故园的屠杀和烽火,在心中交映着。‎ ‎1936年7月21日晚 注“九一八”之后,作者因战乱流落他乡。‎ ‎1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写母亲、弟弟在家乡思念“我”这个因战乱流浪远方的人,可是“我”内心的悲哀谁又能理解。‎ B.“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在消沉中,透出一个敏感灵魂自责的痛苦。‎ C.“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说明诗人不安于这种“虚伪的生活”,自觉地意识到,无论如何的境遇,必须肩负起民族受难的十字架。‎ D.“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表现了诗人在国难时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对前途感到渺茫,内心十分绝望。‎ - 8 -‎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民族的苦难、故园的烽火连在一起,为这首诗带来了个性的色彩,增加了抒情的深度。‎ B.本诗句式整齐,读来铿锵有力,体现了诗人勇赴国难的可贵品质,这种精神与不理解哥哥的“弟弟”,不理解儿子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本诗是一种写实性的抒情,但读来含蓄隽永,如诗的开头与结尾都用了“海的那边”“山的那边”,只是一处用“在”字,一处用“到”字,没说明自己怎样投身赴敌的决心,心灵变化的历程却得到暗示。‎ D.诗人的心先是“悲哀”,后来是“悲哀与憧憬交集着”,形象地写出了战胜自我的历程,呈现于诗中的是诗人心灵警醒和不断反思的可贵精神。‎ ‎13.这首诗的最后一个诗节与第一个诗节相比,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的理解。(6分)‎ 练案二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A A项,“这是由于诗人喜欢蛇”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诗人喜欢蛇,而是由于诗人选取蛇的某些特点加以描写。‎ ‎2.C 冯至在《蛇》里表白的,正是“一己暗恋之情思”——“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通俗一点,就是“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 ‎3.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为抒写了“我”的意愿。‎ ‎4.①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式,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柔情、爱、美。②在艺术上,《蛇》既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优美的意境,又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象征派诗歌的一些手法,使这首爱情诗饱含着象征性。③《蛇》还有感受深挚和比喻新颖贴切的特点。‎ ‎5.A “莲花的开落”应比喻“闺中女子”的容颜憔悴。‎ ‎6.B 说“错误”是“美丽”的,是因为这瞬间的误会传达出一种带悲的美。‎ - 8 -‎ ‎7.“错误”二字,实际上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以至歉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主人公的“打江南走过”究竟是真实的行动还是一种幻想?诗人并不作答,而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的余地。‎ ‎8.鲜明的韵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9.C C项,“让人们对过往生活产生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理解错误,是诗中的“我”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10.诗人选取的多为日常的、细微的、更具有私人性的意象,如“蜡笔”“墙”“牛奶”等,从微小的个体出发去看待历史与社会的“个人性”,以此来表现复杂的个人意绪和重大的社会历史主题。‎ ‎11.D D项,“对前途感到渺茫,内心十分绝望”不符合诗歌的原意,从“流亡者的悲哀和憧憬交集着”一句中,可以看出“流亡者”还存在“憧憬”,并没有“十分绝望”。‎ ‎12.B B项,“句式整齐”“铿锵有力”等词表述不当,这是一首自由诗,没有整齐的句式,也没有明显的押韵。‎ ‎13.①这首诗的第一节,写自己作为一个流亡者的悲哀与孤独。②最后一节,一种胜利的憧憬和献身的精神,征服了悲哀的心理。心中唱的已是“到海的那边去,到山的那边去”的奋起抗争之歌了。心中升起了希望的光亮,“悲哀”与“憧憬”织成了心中复仇的亮色。‎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