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单元检测试卷 语文版必修1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人一生要追求些什么?我认为有三点:必要、需要和重要。“必要”就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像生活条件是必要的,非吃饭不可,但是光吃饭不够。‎ 人生的需要是什么呢?人生的需要是发展潜能,即心智上的潜能,包括三方面:知、情、意。“知”就是求知。古人读书,书不多,五本就够了,即《诗》《书》《礼》《乐》《易》。《诗》代表文学,《书》代表历史,《礼》代表社会规范,《乐》代表艺术修养,《易》代表哲学。当时,如果把这五本书都读好的话,就是全方位的学习。所以,“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 ‎“情”就是情感。人的情感要调节,意即“情绪智商”。我们如果处在穷困的境况中,怎么才能快乐呢?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有很多方法,譬如欣赏音乐或通过休闲生活接触大自然等,在这一享受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你就会感觉到人我之间微妙而又美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慢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因为一般人的情绪都是利己的,人与人互动很自然都希望对自己有利。如果你培养好的情绪智商,就会慢慢想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就像《易经》中的“损卦”。很多人听到“损”字,就觉得是损失。但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两卦卦辞是上上大吉,其中一个就是“损卦”,为什么呢?就是“损己利人”这四个字,与我们平常想的“损人利己”倒过来。一般人如果做事损人利己,肯定人缘不好,大家都讨厌。如果是损己利人,做任何事都考虑到别人的要求,自己吃亏无所谓,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我以前读《论语》,常常觉得自卑,打开《论语》一看,里面好像只有两种人:君子和小人。仔细看孔子的描写,发现自己就是小人。因为君子所了解和考虑的是道义,小人则专注于利益。想想看,我们从小一路走来,真的很像小人,没什么长进。是不是这样呢?也不尽然。君子跟小人的区别在于“小人”就是小孩子,身体长大了,但是心态还是小孩的阶段,只顾自己,只替自己着想,所以小人就是没有立志的人。君子就是立志的人。所以孔子所说的君子就是立志者,有志向,让自己每天提升、改善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要把“君子”看成正在进行的状态,君子就是立志成为君子的人,而不是已经做到的君子,真要做到君子的境界很难,没多少人能做到。‎ 13‎ ‎“意”就是意志。何谓意志呢?当你做一个选择的时候,请问你是被动还是主动?通常我们做选择都会有几分被动,几分主动,而被动成分居多,所以要慢慢修炼。如何修炼?慢慢增加主动的成分。本来是我不太愿意做的,被要求做,慢慢变成是“我觉得我也能够做”,到最后变成“我愿意做”。所以我们平常要练习把自己的责任都当作是自己愿意做的,心情就不同了。上班的时候很开心,工作的时候很认真,学习的时候也很快乐。如此一来,作为部属,上司对你很满意;作为学生,老师对你也很满意。‎ 快乐人生的秘诀无它,关键就在“化被动为主动”,古今中外都相同。不能做到这一步,什么快乐都是假的。(摘编自傅佩荣《人生追求无私无欲的快乐层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一生的追求分为必要、需要和重要,例如衣食、住房、私家车等是非有不可的“必要”之物。‎ B.古人读书不提倡多,只需要把《诗》《书》《礼》《乐》《易》五本书全方位地研究透就行了。‎ C.处在穷困境地的人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接触大自然等休闲生活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获得快乐。‎ D.每个人都要好好修炼意志,因为我们每做一个选择,总是被动的成分比主动的成分多。‎ 答案 C 解析 A项就文章内容看,私家车并非作者所说的“必要”之物。B项“古人读书不提倡多”无中生有,“把五本书全方位地研究透”曲解文意。D项“每做一个选择”错,原文的意思是人在学习、工作时,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但相比较而言,选择被动去做的时候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人生的需要出发,分别从“知”“情”“意”三个角度逐层展开,阐述了人应该怎样追求无私无欲的快乐层次。‎ B.人生的追求虽然可以分为必要、需要和重要三类,但本文只是重点阐述了“需要”这一类。‎ C.作者举自己读《论语》的例子,阐明我们做立志成为君子的人就行了,不必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 D.文章通过对人在知、情、意三方面发展潜能的分析,得出人生快乐秘诀的关键是“化被动为主动”。‎ 答案 C 解析 “不必真正达到君子的境界”错。原文第四段说的是“真要做到君子的境界很难”,是指难以达到,并非没有必要。此处曲解文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如果把《诗》《书》《礼》《乐》《易》这五本书读好了,他们就可以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生了。‎ B.一个人如果以“吃亏是福”为人生信条,不计较自己吃不吃亏,多考虑到别人的要求,他定会招人喜欢。‎ C.工作学习时,多一分主动,往往多一分快乐。因为主动,就少了抱怨,多了认真,好了效果,来了赞誉。‎ D.即使是亿万富豪,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能主动担当自己的责任,否则,工作不一定开心,生活也不一定愉快。‎ 13‎ 答案 A 解析  “古人如果……,他们就可以……”判断太绝对了,原文只是说“‘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光①‎ 鲁 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13‎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 ①白光: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现了陈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 B.文中“这回又完了!”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表现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 C.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 D.小说在陈士成死之前对灯火进行了描写,此时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消失,其实是暗示了他的命运。‎ 答案 C 解析 C项“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分析错误,从文章主题来看,主要是揭露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因此没考中的原因应是科举制度的黑暗,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5.小说以“白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13‎ 答: ‎ 答案 ①以“白光”为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描写内容。小说就是围绕陈士成因落榜产生白光的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的。②小说以“白光”隐喻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而陈士成连考16次未中,并最终因追求这种功名利禄而死,以其为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罪恶本质,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6.有人说,陈士成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同一类人,但又有不同。请结合全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探究。(6分)‎ 答: ‎ 答案 陈士成与孔乙己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他们都热衷于封建科举,希望通过中举来进入仕途,获得功名利禄,受科举制度之害而不觉悟。但两人又有不同,陈士成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从未放弃过功名,他总想着通过科考赢得功名,光宗耀祖,渴慕名利;而孔乙己则迂腐不堪、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 ‎(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2017年4月17日台儿庄新闻网)‎ 材料二:‎ 13‎ 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同时,开展和传承好家风系列活动,也能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2016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材料四:‎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摘编自《“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2018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 B.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C.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 答案 D 解析 “已经重归”错误,材料二表述为“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廉洁克制”等大的原则,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 B.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13‎ C.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 D.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气向善向美。‎ 答案 C 解析 A项于文无据,原文论述的“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等讲的是建立优秀家风的一些做法,不能等同于优秀家风的内蕴。B项“超越”错误,“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和“咨询专业人士”都属于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D项扩大了范围,材料一表述的是“好的家风”。‎ ‎9.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 答案  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拒绝单纯的说教。②以编修家谱等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和宝贵家训。③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④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赈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竟不复出其稿。时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祖禹平居恂恂[注]‎ 13‎ ‎,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苏轼称为讲官第一。(选自《宋史·范祖禹传》,有删改)‎ 注 恂恂:小心谨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斛,文中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 D.实录,文中指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一言一行。‎ 答案 D 解析 “纪传体”错,应为“编年体”;“专门记录古代某一皇帝的一言一行”不准确,应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祖禹小时候就被看好。他幼年时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闭门读书;他到京城后结交的都是名人,叔祖父称赞他为贤士。‎ B.范祖禹看淡官职,正直刚毅。他跟从司马光编修书籍,不求官职;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后来他却将别人批评王安石的奏章上报。‎ C.范祖禹文才突出,受到苏轼称赞。宣仁太后去世,人心不稳,他决定上奏,他的奏章被苏轼看到后,苏轼决定放弃自己的奏稿,并称赞范祖禹的文章。‎ D.范祖禹既谨慎又大胆。他平时谨慎小心,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他为皇帝讲书,有一次讲到关键处,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答案 B 解析 “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译文: ‎ 13‎ ‎(2)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译文: ‎ 答案 (1)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 ‎(2)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范祖禹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 参考译文 范祖禹,字淳甫。幼年时父亲去世,叔祖父范镇抚养他如同自己的儿子。但范祖禹还是认为自己已经是孤儿了,每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贺集会,他就悲痛忧伤好像无所容身一样,关门读书,从不参与应酬请托之类的事情。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和他交往的,都是一时知名的人。范镇看重他说:“这个孩子,会成为天下闻名的士人。”考中进士甲科。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去钻营职位的升迁。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在朝廷掌权,特别爱护看重他。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富弼辞官后住在洛阳,一向严肃刚毅,关起门很少与人交往,唯独亲厚对待范祖禹;富弼病情加重,叫来范祖禹交给他秘密奏疏,内容大概是论述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言辞极为愤慨中肯。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他不会将秘密奏疏上报,范祖禹最终上报了秘密奏疏。吴中发大水,皇帝下诏拿出一百万斛米、二十万缗钱赈济救灾。谏官认为报告灾情的人造谣,请求加以验证考实。范祖禹封回其奏章,说:“国家的根本,就依靠东南地区。现在一方的百姓,呼喊诉苦,张口等待救助,来摆脱急迫的问题。上奏灾情即使稍微超过事实,应当忽略不追问。如果稍加惩罚,恐怕以后没有人敢说话了。”宣仁太后去世,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人怀着观望的心态,做官的人害怕恐惧,没人敢说话。范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危害政治,于是上奏。当初,苏轼约好范祖禹一起上奏章论议,进谏的草稿已经写好,看见范祖禹的奏疏,就附名一同上奏,说:“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最终没有再拿出自己的奏稿。当时朝廷有用章惇做宰相的意思。范祖禹极力说章惇不可任用,没被同意,于是请求调任外地。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范祖禹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谏官认为范祖禹编修《神宗实录》时诋毁诬陷朝廷,贬到贺州居住,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范祖禹平时谦恭谨慎,不讲别人的过错。到遇事的时候,就辨别是非,一点不隐瞒。曾经讲《尚书》到“在宫内荒淫于女色,在宫外荒淫于打猎”等六句,拱手诵读两遍,退步站着说:“希望陛下留意听取这些道理。”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每次当要侍讲的前一天晚上,必定端正衣服帽子,严肃恭敬地好像在皇帝的身边一样,命令子弟侍读。陈述古人的解释,联系当时的政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苏轼称他是侍讲官里最好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13‎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①‎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 ①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答案 B 解析 B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理解有误,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词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15.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答案 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高度称赞了滕子京的政绩。‎ ‎(3)陆游《游山西村》中“ , ”‎ 13‎ 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 ‎(3)箫鼓追随春色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梦”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千万亿梦想的凝聚和升华,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的思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历史使命感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加油助力,二者 。‎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强盛的使命。老一代人在建国强国的 中贡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惜________________的大好时机,希望你们 ,为“中国梦”的实现,指点江山,谱写出新时代中国强盛的美好愿景。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 B.“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C.“中国梦”能够激励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国梦”能够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方向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 B 解析 A项“引导”和“奋发进取”、“激励”和“方向目标”不搭配;句子顺序颠倒,轻重关系失调。C项“激励”和“方向目标”、“引导”和“奋发进取”不搭配。D项“激励”前面缺少谓语“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更加坚定 D.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信念 答案 A 解析 补写时要注意前后两句的结构特点是动宾结构,应选“坚定……信念”;从“牢固树立”“不断提高”偏正结构特点来推断应为“更加坚定”。‎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3‎ A.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不期而遇 不负众望 B.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不期而遇 不孚众望 C.息息相关 峥嵘岁月 千载难逢 不负众望 D.休戚与共 蹉跎岁月 千载难逢 不孚众望 答案 C 解析 “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峥嵘岁月”指不寻常的日子。“蹉跎岁月”指虚度岁月。“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千载难逢”指一千年也难得遇到,形容机会难得。“不负众望”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指没有使众人信服的声望。‎ ‎20.下面是一位中年男人为给自己的母亲过80大寿而给亲戚朋友发的邀请短信。其中有四处表达有误,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 各位亲朋:‎ 农历十月二十日,是令堂80寿辰。我特意邀请您在日理万机之中,拨冗来我府上一聚,共表恭贺之意。时间:当天上午10点。地点:向阳花园别墅12号楼。我们全家恭候您的到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令堂”改为“家母” (2)“日理万机”改为“百忙” (3)“府上”改为“家” ‎ ‎(4)“恭贺”改为“祝贺”‎ 解析 (1)谦敬错误。“令堂”,敬辞,称呼对方的母亲。(2)对象误用。“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3)谦敬错误。“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4)谦敬错误。“恭贺”,敬辞,恭敬地祝贺。‎ ‎21.下面是活动策划前期准备阶段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答案 (示例)先根据活动规划,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然后依据时间、地点、规模、参与者和费用预算等对拟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作文引用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当今时代。钱理群教授的观点告诉我们应该要有担当精神;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表明,身为学生,应该从自身与自身、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等方面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对自我以及自身发展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评价、深刻的思考与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要求。‎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