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
MING
LAN
学习目标:
1.
了解科举考试主要考核的内容。
2.
熟悉古代学校、古代教师和学生的称谓。
学习重难点:
了解科举考试主要考核的内容,熟悉古代学校、古代教师和学生的称谓。
科举考试的内容
古代学校的称谓
目
壹
贰
叁
录
教师和学生的称谓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
部分历史学家以隋朝有分科举人与进士科为由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朝。 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汉朝,证明汉朝不仅有分科举人、按科举人,汉朝还有考试进用,而且没有可靠证据证明隋朝有进士科。 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的本质是唐朝开始的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以及考试黜落法,所以科举制开始于唐朝。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明清科举简表
金榜题名时得意之诗
孟郊
《
登科后
》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名落孙山时失意之诗
落第东归
唐 罗邺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题崇庆寺壁
唐 温宪(庭筠子)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有关考生、考官与考场的各种规定
(一)对考生的规定
:
填履历表:姓名、年龄、籍贯、婚否、三代(曾祖父、祖父、父亲)、身材(如胖瘦等)、面貌(如白晳、黑红、有无胡须等)
结保:考生五人结保,如有舞弊发生,则五人同罪。
点名与搜检:考生入场前点名与搜查携带的用品。
(二)对考官的规定
乡、会、殿试的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派选。
乡试考官:一正一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会试考官:由1位总裁,3-5位副总裁,
18位同考官,称“十八房”。
殿试考官: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评卷官员称为读卷官。
回避制度:别头试(考官子弟另试)、乡试考官避有籍。
闭锁考院:会试考官上任,不许回家,直接赶到贡院住宿,
断绝与外界一切接触,直至考试结束。
(三)对试卷的规定
出题:保密出题,密印密封,当场开封。
糊名:考生试卷填写履历的部分翻折封盖,加盖
骑缝章,这一过程叫做“糊名”或“弥封”。
誊录:誊录用红笔钞录原卷一份,供阅卷官评阅,称“朱卷”。
对读:将“朱卷”与原卷(墨卷)核对,准确无误,原卷封存。
阅卷: 〇 △ 、
︱
×
(圈、尖、点、直、叉)五等。
文曰:清真雅正 雍容华贵 当行出色 逼真大家等
诗曰:清 新 妍 叶 可等
(乾隆朝兆惠不知如何阅卷,高宗曰看前人如何画圈即可。)
放榜:“朱卷”与“墨卷”相核,书写姓名与名次(乡试)。
(四)对考场的规定
乡试考场:设在各省省城,称为“贡院”。
号 舍:高约
2
米,深约
1.3
米,宽
1
米,无门。
会试考场:太和殿或保和殿(清代)。
科举考试的内容
科举考试的基本方法是
由国家设立科目,通过逐级统一考试,按成绩选录人才
,分别授予相应官职。
考试范围历朝不尽相同:
隋唐以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秀才、一史、三史等为常设科目。
元明两朝起,统一在
“四书”
范围内命题,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阐释经义之作文考试采用
八股文
体。
一、察举制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
《
四书
》
、
《
五经
》
,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
《
四书
》
、
《
五经
》
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古代学校的称谓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
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xiáng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
孟子
·
齐桓晋文之事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
孟子
·
滕文公
》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科举考试的内容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
,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国学:
先秦学校
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一、察举制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
,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
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科举考试的内容
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河南郑州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科举考试的内容
古代教师的称谓
学官: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一、察举制
博士:
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
: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一、察举制
学政:
“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促织》:“又嘱
学使
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一、察举制
助教
: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
: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诸生
: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科举考试的内容
古代学生的称谓
学子:
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
《诗经·郑风·子衿》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宋代林景熙《酬谢皋父见寄》有诗云:“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弟子:
《论语·雍也》中有“ 弟子孰为好学?”
宋代欧阳修 《后汉孔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一、察举制
学童:
年幼的学生。
《汉书·艺文志》:“ 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鲁迅《呐喊·白光》:“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吱的念起书来。”
门人:
门,意为师门,门人即是弟子。
《礼记·擅弓下》:“子思哭于庙,门人至。”郑玄注:“门人,弟子也。”
门生:
东汉时“门生”则指再传弟子,后世也指亲授业的学生。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中说:“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一、察举制
门下:
指门生、弟子。
《淮南子·道应训》:“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门下士、门下生、门下客:
指学生、弟子。
清刘大櫆《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遂以授徒为生,教授宗党及前溪、洵川间。其门下士数十百人”。
明唐顺之《送邹东郭掌南院》诗:“此去谈经门下客,几人相对坐春风。”
门弟子
:及门的弟子,门弟子又省称“门弟”。《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
一、察举制
门徒
:指弟子或徒弟。徒,意为弟子、门徒。所以,学生的一些别称也就冠以“徒”字。诸如徒人、徒弟、徒役、徒侣、徒人。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仲尼既没,徒人分布四方”。
《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论谈,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
一、察举制
生员、生徒、学徒、艺徒:
“生徒”即学生、门徒。郭沫若在《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一文中说:“我自己对于经济的知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
“生员”指古代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
《北史·儒林传序》:“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干有余人。”
“学徒”,指从师受业的人。
“艺徒”指跟随师傅学艺的学生。
√
一、察举制
1
.“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
2
.“举人”在科举时代是指应举之人,是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一类考生,是没有学历的人。
( )
3
.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和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廪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
( )
4
.在中国古代,学校都称为“庠”“序”,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
( )
√
×
×
当堂检测
在唐代“举人”是指没有学历的人。明清以秀才、举人、进士表示三级科举身份。明清时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
俗称孝廉
)
,参加乡试取中的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合称“三元”。
一、察举制
2
.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 )
3
.我国古代藏书、校书、讲学的地方称为“书院”,主要是校勘经典、辨明典章、收罗人才。( )
4
.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 )
5
.优秀的人才称为“秀才”,俗称“相公”,是一般儒生的通称。( )
6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
7
.(2015·全国卷Ⅰ)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
√
√
√
×
×
明清科举考试,凡考试未合格,没被称为秀才以前,无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又称文童、儒童。
“秀才”原为优秀的人才,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唐初有秀才科,后停废;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生为秀才
。
一、察举制
8.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唐以后亦称科举制度为贡举。( )
9.“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
10.明清时期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称为“大比”。乡试是科举考试的开端,所以称为大比。乡试之年称为大比之年。( )
11.明清时期在省城,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考中者为举人。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举行,也叫春试、春闱,因其由礼部主办,又称为礼闱。( )
√
√
√
×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比”是考核的意思。明清以前,大比泛指科举考试。
一、察举制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B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一、察举制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答案】C
【解析】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相关文档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练2021-06-0333页
-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2021-06-033页
-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311页
-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歌鉴赏2021-06-034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二大题古代2021-06-035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2021-06-035页
-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代诗歌鉴赏2021-06-0322页
- 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2021-06-034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咏怀2021-06-0331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古代议2021-06-0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