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10 诗歌鉴赏之语言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
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琵琶行》“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5.《琵琶行》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易错成语勤温习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
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
坝。(“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这里是非常紧急
的事情,步行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3.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
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
矛盾。)
4.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不以为然”意思
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既然不认为孩子的毛病是对的,下面就应讲他对病的相应的反应和
措施,或批评教育,或纠正其非;但是该句中的“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这是一种相反的态度。因此,
该成语与语意发生了抵牾,如改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就可消除逻辑事理上
的矛盾。)
5.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不
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后矛盾。)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路与桥
经典素材:
为生命找一条出路(史铁生——瘫痪——写作——出路)
史铁生(1951 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因为疾病,21 岁时双腿瘫痪,从 1979 年起开始陆续发表
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均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还入选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高中语文教材。他对于写作的宁静和执著,对于生命的冷静和超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回忆,对于每一个
关心他的人的友善和热情,都让人感动。
有人访问他,让他谈谈自己的写作动机,“是什么给予您如此大的写作动力,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
献出来?”
他说:“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
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
到充分的理由。 ”他又引用《病隙碎笔》中的话:“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了谋生。但分出几个层面,先为
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和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荒唐就够了么?所以被送上这条
不见终点的路。”“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
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
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时新素材:
1965 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有
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
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他发现,国内一些成功人士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
大了,欺骗了很多人。
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 年,他把毕业论文《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
难》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读后,大为惊喜,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
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
——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
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
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
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
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技能再提高
一、炼字题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收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
果。答题时不要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来历为人陈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2.答题步骤
(1)关注意义,首先解释该词的本义,然后解释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2)辨析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果有),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
为动;
(3)挖掘感情,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二、赏析诗眼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
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最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词进行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三、语言特色
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个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
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语言特色
1.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
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2.工整绮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
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
面。
3.清新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
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写出了
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
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纯真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6.质朴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
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语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
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
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
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7.高超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
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豪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
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壮慷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
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
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清静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
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11.朴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
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
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基础巩固练
一、【2017 届贵州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
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
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
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8.对于词中的 “怪”“长为客”“头先白”,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8.“怪”,奇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长为客”,长期客
居他乡,不但写出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头先白”头发先白
了,战争还未胜利自己的头发却先白了,写出了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每
点 2 分,全对 5 分)
9.①大半生不如愿的失意与无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
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表达了作者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忙忙碌碌却终究是自己无法
左右的“常为客”的失意与无奈。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因未如愿反先老而遗憾。下阙通过对往昔英雄
人物曹操、刘备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 抒发了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因
“旌旗未卷头先白”而遗憾。③对人事多乖的感叹。“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可叹人世间的
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每个
2 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时光匆匆,人生如梦 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首先解释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这些词语的深刻含义。
9.
试题分析:重点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笑”“长为客”“吹尽”“人已去”“头先白”“叹哀”。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
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
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
诗句。此题注意重点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笑”“长为客”“吹尽”“人已去”“头先白”“叹哀”。
二、【2017 届海南海口一中高三上 10 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1 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
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
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8.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诗的首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答案】
8.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暗讽了唐王
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
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
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
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飞鸟不
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
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
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5 分。概括思想感情 2 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 3 分,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1 分)首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1 分)
首句从空间上着笔(1 分),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1 分);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
其“古” (1 分),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1 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
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
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
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的题材是借古讽今类的诗歌,从古城的衰微感叹唐王朝的衰微。抒情方式注
意直接和简介的抒情,还要注意一些手法的运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9.
试题分析:首联是景物描写的诗句,注意景物的内容和意境的特征,再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铺垫和奠定情
感基调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
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
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三、【2017 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自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8.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 分)
9.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 分)
【答案】
8.①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
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②“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
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③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
了“急雨”的特点(或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9.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
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
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
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
【解析】
8.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技巧点拨】诗歌的语言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
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本题“争”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江水因急雨到来而水势奔
涌,争相奔流的形态。“乱”字写出了风狂雨暴的动态。
9.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
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
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
语朱离”,难免思乡。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
去路,怎不生愁?
四、【2017 届黑龙江哈九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
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分)
9.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 分)
【答案】
8.作者乍喜还愁。(1 分)乍喜是因为有得来信,得知弟弟将要在初春时来江州与自己相会;(2 分)但
转念想到弟弟途中要经过潇湘瘴疠之地和三峡惊波,因而又不禁为弟弟沿途要经历的环境过于恶劣而
担心和忧愁;想要托江水寄去自己的两行泪水而不得,更是平添一丝愁绪。(2 分)
9.尾联作者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拟人、想象的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 2 分)作者以江水之无情衬
托自己之有情,将江水拟人化,写自己欲托江水寄去自己思念弟弟的眼泪,想象江水不肯为自己而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头西流(具体分析,2 分);新颖而又奇特,突出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分析效果,2 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
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
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
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
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
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
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题中的“暂喜”“想还愁”。了解典故的关联
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
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
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
“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
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
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
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
这些诗句。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答题关键词“艺术
手法”“ 尾联”考生答题时,要以手法为主,结合诗句,从意象、情感方面赏析。先分析尾联中“不
肯向西”的江水,明显将物做人来写,拟人手法。属于主观臆想,想象手法,也属于虚写。另外尾联
前半句写诗人有情,后半句写长江无情,以无情衬有情,反衬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
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
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
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
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
用了拟人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五、【2017 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经被贬
为柳州刺史。
8.简要分析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5 分)
9.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6 分)
【答案】
8.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桂岭瘴来云似墨”中,
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2 分)“洞庭春尽水如天”,
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2 分)
9.①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2 分)②诗人被贬、政治上历尽磨难,屡屡失意愁苦之情。(2 分)③
诗人“万死投荒”,长期流放在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与孤独。(2 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
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
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
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
用了比喻表现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9.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统摄全诗的字或词(诗眼)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
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
突出情感方面考虑。本题要抓住诗歌内容和情感方面来分析。
☞提升突围测
1.【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 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
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 分)
【答案】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
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
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
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
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
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
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
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这两种修辞手法
的一般表达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的题型并不
常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2)试题分析:“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
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是孤独寂
寞充满羁旅之思的。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
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
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
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
老梅花片”的联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
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以
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
一扫而光。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属于山东卷常考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
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可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如本曲中的“孤”“豪”“争先”“笑”等;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
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曲开头两句交代孤舟夜泊的背景的句子;③了解作者的
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本题中没有加注,则说明考生不必考虑作者的身世经历;④注意积累古诗中
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 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 分)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
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
虑。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诗词的对仗知识。首先要明白对仗,就是将两个相关的意思用相同之字数和笔法
构成一对华美语句。对仗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同,词意相关,结构一致,平仄相对,
没有重字等。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数词、颜色词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2)试题解析:本题选 D 项。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
起,A 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 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
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 项中的“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
内容。D 项中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 D 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中切题的知识。诗人都非常重视切题,诗歌切题的手法主要有点题和扣题
二大类。诗歌点题,从性质上分,还可分为: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暗点
——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诗歌扣题也有明扣和暗扣之
分。本题题目是“野望”,解答时可以根据选项的内容,结合题目进行比对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拨】本题明确考查学生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标题、作
者及注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表示情感的词语等方面考虑。。解答本题是首先分析标题“野望”,
可以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推断,诗人抒发的情感应该是“望”景抒情,联系作者的《登高》就更能很
好地理解。然后从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表示情感的词语入手,
联系作者杜甫的诗歌特点,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忧国之情,思家之情以及孤身飘零悲苦之情。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021-06-035页
-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2021-06-0373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文学类2021-06-0354页
-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上帝的花园2021-06-032页
- 高考语文——各专题知识摘要2021-06-038页
-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练2021-06-0333页
- 高考语文作文精选话题社会热点人物2021-06-0311页
-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2021-06-035页
- 专题12 散文 分析综合(文学类文本阅2021-06-0315页
- 2020年湖北省黄冈八模高考语文模拟2021-06-0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