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 25 -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实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 “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合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 “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 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实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这是本文论证的立足点。
B. 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C. 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肯定了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 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这一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固执地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 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 25 -
C. 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又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 “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作出判断。
A项,“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错,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王国维写出了《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将对德国古典美学各家思想的借鉴和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反思加以融会贯通。
C项,“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错,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D项,“但他们还没实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错,原文倒数第二段的表述是“这种……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第二步,比对选项提及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论证方法的分析是否到位。
B项,“超越”错,原文只介绍了中西方美学的“互鉴互融”,并未提到二者有高下之别。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需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
D项 ,“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错,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是由“学西”到“化西”,是中西方美学互鉴互融的特殊形态,文章并未就中西方美学的“包容性”进行比较说明。
- 25 -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宗旨。文物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要承认其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和真实的历史文物,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因此,我们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就要认真分析其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深刻总结古建筑修复和维护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修复,核心就是坚持原状修缮,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才能显示出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摘编自祁伟成《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修缮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古建筑。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文物保护和维修工程的性质与难度。如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安全措施;一般性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重点维修工程,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操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受材料来源和筑造、维修技艺传承等因素制约,这些技术规范难以贯彻,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摘编自王可《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
材料三
- 25 -
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损失严重难以估算,其重建势必是个漫长且耗资巨大的艰巨任务。据悉,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乐观估计需要10年,总经费预计需1.5亿欧元,仅中间塔尖部分就高达600万欧元。
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因《罗马假日》而广为人知的罗马许愿池,修复金额就达到218万欧元。这笔钱是由著名奢侈名牌芬迪提供的。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如天守阁姬路城修缮工程(2009—2015),花费28亿日元;东本愿寺本堂修缮(04—08年)花费约98亿日元;著名的大阪城天守是30年代全大阪人捐钱复建的混凝土建筑,其造价大概折合今天的700亿日元。
(摘编自新浪网《古建修复,“钱路”漫漫》)
材料四
颜料配方,只是古建彩绘修复中的一个难题。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古建彩画讲究手法。尽管吴书瑞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但在纸上画和在建筑上画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何况古建彩画还要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刚入行的吴书瑞一点也找不到感觉。为了练习好基本功,吴书瑞这一刷就是3年。沥粉是中国彩画特有的技术,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用矿物质勾勒出凸起的线条,再将金粉等矿物质粉末撒到上面,将平面的图案变得立体,使得图案更加生动。在这一行,要练习五六年才能掌握基础操作的要领,才算入了门,要想独立操作,至少得10年之后。“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这种耐心了。”吴书瑞不无感慨地说。
(摘编自《新京报》《恢复古韵就是最好的文保》)
4. 下列做法中符合古建修复原则的一项是
A. 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为缩短工期、节约资金,不使用自然干燥的木材,使用湿木材。
B. 需要勘察古建筑柱子等部件是否糟朽时,遇到砖石包砌,都拆开检查,保证维修效果。
C. 在建筑破损处,采用嵌玻璃纤维杆和环氧树脂等高科技材料原位补强,确保修复强度。
D. 在古建建彩绘修复过程中,尽可能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使图案立体、生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建筑是祖先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加强对其保护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B. 古建筑最宝贵的是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因此保护古建筑要尽可能保存其历史信息,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
C. 相较于欧洲,日本人在修复古建筑方面投入了更多资金,这说明日本人更加重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D.
- 25 -
修复古建筑,要靠巧手,更要像吴书瑞一样具有追求卓越的匠心,这是中国古建筑能够传承不断的重要前提。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古建修复和保护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案】4. D 5. C
6. (1)我国是历史悠久古建筑数量众多;(2)古建筑修复耗资巨大;(3)我国古建筑多是木建筑,易于损坏,不易维修;(4)古建筑材料需要特殊工艺制成,获得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二和四);(5)古建筑建造中有特殊技术,这些技术难度过高、难以传承;(6)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学习和磨练古建修复技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根据材料一“‘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宗旨”“从实际出发,按照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修复,核心就是坚持原状修缮,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才能显示出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的修复原则来进行判断。
题中A项,“为缩短工期、节约资金,不使用自然干燥的木材,使用湿木材”错,这种修复方法无法使古建筑延年益寿,不符合“‘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宗旨”的修复原则;
B项,“遇到砖石包砌,都拆开检查”错,这种修复方法破坏了古建筑的原有结构,不符合“从实际出发,按照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修复,核心就是坚持原状修缮,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的修复原则;
C项,“采用嵌玻璃纤维杆和环氧树脂等高科技材料原位补强”错,这种修复方法采用了高新技术不能使古建筑保持原状,不符合“‘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宗旨”“从实际出发,按照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修复,核心就是坚持原状修缮,尽最大能力让它保持原状,才能显示出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的修复原则。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C
- 25 -
项,“这说明日本人更加重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根据材料三“据悉,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乐观估计需要10年,总经费预计需1.5亿欧元,仅中间塔尖部分就高达600万欧元。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因《罗马假日》而广为人知的罗马许愿池,修复金额就达到218万欧元。这笔钱是由著名奢侈名牌芬迪提供的。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可知,原文只是强调日本投入更大,并不能推断出日本比欧洲更重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这是逻辑错误,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我国在古建修复和保护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遇到困难的句子,从材料中“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古建筑”可概括出“我国是历史悠久古建筑数量众多”;从“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可概括出“古建筑修复耗资巨大”;从“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文物保护和维修工程的性质与难度”可概括出“我国古建筑多是木建筑,易于损坏,不易维修”;从“操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受材料来源和筑造、维修技艺传承等因素制约,这些技术规范难以贯彻”“颜料配方,只是古建彩绘修复中的一个难题。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古建彩画讲究手法。尽管吴书瑞有良好的绘画功底,但在纸上画和在建筑上画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何况古建彩画还要遵循传统的绘画规制和手法,”可概括出“古建筑材料需要特殊工艺制成,获得有一定难度”;从“在这一行,要练习五六年才能掌握基础操作的要领,才算入了门,要想独立操作,至少得10年之后”可概括出“古建筑建造中有特殊技术,这些技术难度过高、难以传承”;从“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这种耐心了”可概括出“年轻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学习和磨练古建修复技术”。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喀布尔人
- 25 -
[印度]泰戈尔
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
女儿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编者注)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有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
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
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
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闹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她照样喊着:“呵,喀布尔人!”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夹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象的问题。她立刻问:“你到公公家去么?”拉曼笑了:“我正要到那去。”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又举起手说:“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不然我就揍那老公公了!”
拉曼被判了刑,再无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敏妮也长大了,总和朋友们一起,不像往常那样到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又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
- 25 -
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
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婚礼的嘈杂和忙乱。我在书房查帐,有个人进来恭敬地行礼。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布尔人。起先我不认识他——他没有了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问。
“昨晚,”他说,“我从监狱里出来了。”
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刺耳。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预兆。
“这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能不能过几天再来?”
他迟疑地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他相信敏妮还像从前那样,会像往常那样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为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好好用纸包着。
我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你谁也见不到。”
这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走近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帶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 。”
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
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他只微笑着:“小人儿,你要到公公家去么?”
但敏妮现在懂得“公公”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
她走后,拉曼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照的阳光倾泻在周围。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 25 -
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
(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戈尔长于细节描写。拉曼背的大口袋、那个小小的手印等细节,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作品情节的展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 小说的详略取舍得当。泰戈尔对拉曼与“我”一家交往的言行用笔细致,面对拉曼的日常工作、狱中岁月、未来动向则留白甚多。
C. 小说对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所写特点鲜明、作用突出。如写敏妮婚礼时的秋阳,使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
D. 小说通过对喀布尔人与小女儿交往的叙述,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喀布尔小贩形象,反映了泰戈尔的平民文学思想。
8. 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你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
9. 季羡林认为:梵我合一、和谐协调,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从本文的情节与情感来看,泰戈尔一方面强调和谐与温暖,一方面淡化了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只留下淡淡的感伤。请在上述两方面中选择一种,结合小说加以解释分析。
【答案】7. C 8. ①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讲述者串起整个故事,使读者跟着“我”旁观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情节自然流畅。②第一人称叙事,“我”所知有限,使小说叙事集中到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上,省略其它次要部分,情节详略分明。③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情(或进行心理描写),使得“我”对拉曼的欣赏、反感、同情态度变化细致具体,情感真挚动人(或读来具有代入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④第一人称叙事,“我”的身份与作者相同,恰好也是一名作家,使小说故事读来仿佛真实发生,十分可信(或仿佛是泰戈尔借“我”之口叙事言情)。⑤第一人称叙事,能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主题。通过“我”对拉曼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拉曼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
9. (一)强调和谐与温暖:①拉曼之前与敏妮之间温馨快乐的相处与玩笑;②拉曼对敏妮不变的温柔与关爱(或拉曼之后遇见、提及敏妮总面带微笑);③拉曼对自己女儿的思念(或拉曼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温馨一幕);④“我”欣赏拉曼与敏妮的玩笑与友情(或“我”信任拉曼,让其与敏妮交往);⑤“我”与拉曼皆为人父,对其产生共情、同情,终于让拉曼和女儿见面;⑥“我”资助拉曼,使其归家与女儿重逢,并为之欣慰。
- 25 -
(二)淡化了原本激烈的冲突矛盾:①略写“我”与妻子关于拉曼危险性的分歧;②略写拉曼与街坊的流血冲突,以及牢狱之灾(只提牢狱之灾不得分),留下了淡淡的感伤;③仅保留敏妮长大、物是人非的感伤;④与拉曼有家难回、不知女儿消息的淡淡感伤。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婚礼时的秋阳,和它前面喜庆热闹的“婚礼的喇叭”一道,是以明媚温暖的温馨环境,反衬喀布尔人物是人非的恍惚、感伤情绪,情景相反,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不可说是“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选项对小说情景关系的理解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此类考题考察的角度较多,此题考察的是情节叙述手法中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回答本题,可以从情感表达、突出人物形象及主题表达上进行分析。“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以“我”的观察贯穿全文,突出主要人物的故事情节。让叙事情节集中到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上。在主题上更突出了拉曼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做此题要注意审清题意,针对要求答题。然后要从阅读材料中去筛选有关信息。第9小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择一种”。在考试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审清题意。找准内容,理清思绪,考虑周到,确定答案
如果有的考生从“强调和谐与温暖”来答题。我们在作品中只要从前到后找到“强调和谐与温暖”的情节与情感就行了。例如,文中说“他们常说些玩笑”,相处温馨快乐;“我”信任拉曼,让喀布尔人和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拉曼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一幕;喀布尔人后来遇见敏妮面带微笑;“我”资助喀布尔人拉曼,让他回家与女儿重逢等等。
- 25 -
如果有的考生从另一方面“淡化了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只留下淡淡的感伤”来答题。可参考下面的要点:略写我与妻子关于拉曼危险性的分歧;略写拉曼与街坊的流血冲突以及牢狱之灾;仅保留敏妮长大、物是人非的感伤;拉曼有家难回,不知女儿消息的淡淡感伤。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每个概括的内容,要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来分析,这样才符合答题的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耶律俨,字若思,析津人。本姓李氏。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坐误奏事,出为榆州刺史。俄诏复旧职,迁汉人行宫都部署。六年,赐国姓,封韩国公,改南院枢密使。时枢臣乙辛等诬陷皇太子,诏仲禧偕乙辛鞫之,蔓引无辜,未尝雪正。乙辛荐仲禧可任,拜广德军节度使,复为南院枢密使,卒,谥钦惠。俨仪观秀整,好学,有诗名,登咸雍进士第。守着作佐郎,补中书省令史,以勤敏称。大康初,历都部署判官、将作少监。后两府奏事,论群臣优劣,唯称俨才俊。改少府少监,知大理正,赐紫。六年,迁大理少卿,奏谳详平。明年,升大理卿。丁父忧,夺服,同签部署司事。大安初,为景州刺史。绳胥徒,禁豪猾,抚老恤贫,未数月,善政流播,郡人刻石颂德。二年,改御史中丞,诏按上京滞狱,多所平反。同知宣徽院事,提点大理寺。六年冬,改山西路都转运使。刮剔垢弊,奏定课额,益州县俸给,事皆施行。寿隆初,授枢密直学士。以母忧去官,寻召复旧职。宋攻夏,李乾顺遣使求和解,帝命俨如宋平之,拜叁知政事。六年,驾幸鸳鸯泺,召至内殿,访以政事。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俨尝得胜采,上曰:“上相之征也!”迁知枢密院事,赐经邦佐运功臣,封越国公。修《皇朝实录》七十卷。帝大渐,俨与北院枢密使阿思同受顾命。乾统三年,徙封秦国。六年,封漆水郡王。天庆中,以疾,命乘小车入朝。疾甚,遣太医视之。薨,赠尚父,谥曰忠懿。
节选自《辽史·耶律俨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齿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微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B. 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C. 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D. 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紫,唐宋三品以上官,公服为紫色,官位不及而有大功,也可赐紫,以示尊宠。
B. 夺服,是中国古代礼俗,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也叫夺情。
C. 顾命,是顾惜生命之意,耶律俨能被皇帝选为顾命大臣,说明他是才德俱佳之臣。
D. 徙封,是指有爵位者,从原封地改封其他地区。从西汉初年到清末此类情况很多。
- 25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耶律俨勤敏有才,清明公正。两府在评判官员优劣时,唯独称赞他才能出众;后来升任大理少卿,上报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十分公平。
B. 耶律俨善治有方,宽严有别。他任景州刺史时,约束官府衙役,拘禁强横狡猾之人;抚恤老人和穷人,没过几月,美名传播开来。
C. 耶律俨处事有能,办案有效。他在御史中丞任上,审查了上京的积压案件,平反了很多冤案,后担任同知宣徵院事,提点大理寺。
D. 耶律俨深受器重,担当重任。他曾守孝未满就被朝廷召回,官复原职;又因为有文采而被皇帝称有上相的征兆,并被赐予要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仲禧偕乙辛鞫之,蔓引无辜,未尝雪正。
(2)刮剔垢弊,奏定课额,益州县俸给,事皆施行。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皇帝诏令耶律仲禧偕同乙辛审讯,牵连许多无罪之人,未能昭雪。(2)铲除积习弊政,上奏确定课税的定额,增加州县长官的俸禄,全部事情都得以施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要断的句子是: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其中,“清宁初”是年号,前边后边都应断开,排除AC;“南院宣徽使事”为官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顾命,是顾惜生命之意,耶律俨能被皇帝选为顾命大臣,说明他是才德俱佳之臣。其中,“顾命,是顾惜生命之意”错,应是“临终遗命之意”。故选C。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耶律俨深受器重,担当重任。他曾守孝未满就被朝廷召回,官复原职;又因为有文采而被皇帝称有上相的征兆,并被赐予要职。其中,“又因为有文采而被皇帝称有上相的征兆,并被赐予要职”不合文意,根据原文意思:皇上晚年厌倦于政事之辛劳,在用人上自己无法择定时,便下令各人分别掷骰子,对点力占优者授予重职。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中,“鞫”,审讯;“蔓引”,牵连;“未尝”,未能。第二句中,“刮剔”,铲除;“益”,增加;“皆”,都。
【点睛】参考译文:
- 25 -
耶律俨,字若思,析津府人。本姓李。父仲禧,重熙年间开始任官。清宁初,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1035),在鸭子、混同二水之间筑城,拜为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因误奏事情获罪,出贬为榆州刺史。不久诏令官复原职,迁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六年(1037),赐给国姓,封韩国公,改任南院枢密使。当时枢密大臣耶律乙辛等人诬陷皇太子,诏令仲禧偕同乙辛审讯,牵连许多无辜之人,未能昭雪。乙辛荐举仲禧可委以重任,拜为广德军节度使,再度担任南院枢密使,去世,谥曰钦惠。耶律俨仪容俊秀严整,好学,有名,咸雍年间中进士。任守著作郎,补为中书省令史,以勤勉机敏著称。大康初,历任都部署判官、将作少监。后来两府奏事,论列群臣之优劣,唯独称赞耶律俨才能出众。改任少府少监,知大理正,赐给紫色公服。六年(1080),迁大理少卿,上报对狱案的处理意见十分公平。次年,升任大理卿。遭逢父丧去职服丧,道宗强夺其服,任为同签部署司事。大安初,任景州刺史。约束官府衙役,拘禁那些强横狡猾不守法之人,抚恤老人和穷人,不上数月,清明的政声已开始传播开来,郡中人为他刻石颂扬德政。二年(1086),改任御史中丞,诏令查究上京的积压案件,平反了很多冤案,任同知宣徽院事,提点大理寺。六年(1090)冬,改任山西路都转运使。铲除积习弊政,上奏确定课税之定额,增加州县长官的俸禄,一应事情都办理了下来。寿隆初,授任枢密直学士。遭逢丁丧辞官,不久征召官复原职。宋人攻夏,李乾顺派使者请我国从中和解,皇上命耶律俨到宋国为他们讲和,拜为参知政事。六年(1100),皇上临幸鸳鸯泊,征召他到内殿,询问政事。皇上晚年厌倦于政事之辛劳,在用人上自己无法择定时,便下令各人分别掷骰子,对点力占优者授给官职。耶律俨曾经掷得胜采(大点力),皇上说:“这是首相的征兆!”迁任知枢密院事,赐号经邦佐运功臣,封越国公。修纂《皇朝实录》七十卷。皇上病危,耶律俨与北院枢密使阿思一同接受遗诏。乾统三年(1103),徙封为秦国公。六年(1106),封漆水郡王。天庆年间,因为生病,天祚帝命他乘小车入宫朝见。病重,皇上派太医前往诊视。逝世,追赠尚父,谥曰忠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林景思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①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注:①眇,同“渺”。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诗人说自己为官一任没有什么政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林景思。
B. 颔联先写林的穷困再写其胸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C. 颈联诗人感慨与林景思相见恨晚,充分表达了对林景思人格和才学的赞美。
D. “尺书”—句诗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林景思的留恋与不舍。
15. “后夜相思眇空阔”一句在表达惜别深情时,与柳永的《雨霖铃》中某些诗句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用天地的阔大反衬自己离开对方后的渺小孤独,借此表达不舍之情;(2)“后夜相思”与“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都用虚写的方式,还没有和对方分开就开始思念,借此表达了不舍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 25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B项,“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之情”错误,写林的穷困并不是对它的贬抑,而是用他的眼前的穷困与远大的抱负进行对比,表达对其人格的赞美。选项手法理解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与感悟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语句,结合相关手法分析相同之处即可。
“眇空阔”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同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运用反衬的手法,使得词人的黯淡心情与天容水色的境界辽阔形成了对比,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后夜相思”、“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运用虚写,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嘲笑大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我决起而飞 (6). 抢榆枋而止
【解析】
- 25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御、辩、晦、朔、蟪、蛄、决。
【点睛】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捷”“陨”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要注意同音异义词;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要留意具体环境;要留心语句顺序;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段时间以来,词曲都带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古风音乐”渐渐走红。当雅致的文字被谱成唯美的歌曲,诗词歌赋的意象,文人墨客的掌故,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人们发现:( )。从十几年前贴吧的古风填词、游戏论坛的配乐翻唱,古风音乐在产生初期就有着网络的色彩。自发创作的歌曲层出不穷,专职、兼职的“古风圈大神”不断涌现。而“95后”甚至“00后”的“新人”,也________地变为古风音乐的主要受众。事实上,除了古风音乐,宽衣博带的古风服饰,裙袂飘飘的古风舞蹈,都获得了不少拥趸。或是对快节奏生活感到疲惫厌倦,或是被古典之美深深折服,选择古风,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归属与认同。
但“古风”作为一个________的集合,内涵也需要甄别。先秦诸子是古,魏晋风骨是古,宣德红釉成化斗彩是古,八大山人桐城古文也是古,到底哪一阶段应该蔚然成“风”?其实,古风不同于古史。后者讲究准确,前者但求神似。古风音乐的文辞,无论是小人物的悲欢,还是宏阔的大历史,往往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的建构与想象。所以,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夹杂了神怪小说、玄幻游戏,甚至________的爱情故事、堆砌辞藻的“大杂烩”时有出现。换句话说,“古风”走红,________的作品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尤需受众提高鉴别力。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说是古风,却处处有新意,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B. 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一种新的“打开方式”,虽说是古风,却处处有新意
C. 处处有新意的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 25 -
D. 古风音乐处处有新意,给传统带来一种新“打开方式”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包罗万象 矫揉造作 鱼龙混杂
B. 水到渠成 一应俱全 无病呻吟 鱼龙混杂
C. 顺理成章 包罗万象 无病呻吟 鱼目混珠
D. 顺理成章 一应俱全 矫揉造作 鱼目混珠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风音乐的文辞,无论是大历史的宏阔,还是小人物的悲欢,往往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的想象与建构。
B. 古风音乐的文辞,无论是大历史的宏阔,还是小人物的悲欢,往往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的建构与想象。
C. 古风音乐的文辞,无论是小人物的悲欢,还是大历史的宏阔,往往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的想象与建构。
D. 古风音乐的文辞,无论是大历史的宏阔,还是小人物的悲欢,往往出于现代人对古代的想象与建设。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从文意来看,根据上文“当雅致的文字被谱成唯美的歌曲,诗词歌赋的意象,文人墨客的掌故,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可知,下文应衔接的是古风音乐给传统带来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题中A项,第一个分句强调的是古风的新意,与上文的“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耳边”衔接不紧密,可排除;
C项,“处处有新意的古风”中定语“处处有新意”,与上文的“新的方式”衔接不紧密,可排除;
D项,第一个分句“古风处处有新意”强调的是新意,与上文“全新的方式”衔接不紧密,可排除。
故选B。
- 25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题中水到渠成:水流到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成语强一方面可的是“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文中 “95后”甚至“00后”的“新人”,变为古风音乐的主要受众不是成功的事情,只是产生的结果,故错。
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成语强调的是产生某种结果。上文说古风音乐产生的原因,“95后”甚至“00后”的“新人”,变为古风音乐的主要受众,是自然产生的结果,应选“顺理成章”。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成语强调的是丰富。根据下文“夹杂了神怪小说、玄幻游戏,甚爱情故事”可知,该处强调的是古风的内容丰富,应用“包罗万象”
一应俱全:应该具备的,统统都有。成语强调的是应该有的都有。根据下文“夹杂了神怪小说、玄幻游戏,甚爱情故事”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内容的丰富,并非是古风应该都具有这些内容,故错。
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成语强调的是做作不自然。上文“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强调的是作品缺乏真情实感,且与“爱情故事”搭配不当,故错。
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上文“有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强调的是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符合语境。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成语形容的对象是人,原文中形容的对象是作品,故错。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成语强调的是以假充真,可以形容作品,符合语境。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B项语序不当,应先“想象”,再“建构”;
- 25 -
C项语序不当,应先说“大历史”,再说“小人物”;
D项搭配不当,“建设”应改为“建构”。
故选A。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补句的命题规律:“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0.下面是一则关于“名著推介”的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蘑菇圈》(中篇小说)近日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者阿来系我国著名作家,尤以小说创作见长。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与写作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访谈节目《大家作品欣赏》,届时由吴明老师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敬请关注!
【答案】①“《蘑菇圈》(中篇小说)”改为“中篇小说《蘑菇圈》”。②“系”改为“是”。③“尤以……见长”改为“尤其擅长”。④“大家作品”改为“名家作品”。⑤“届时”改为“到时”。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文段是广播稿,而括号中的内容是不能读出来的,故应去掉括号,将“《蘑菇圈》(中篇小说)”改为“中篇小说《蘑菇圈》”;广播稿要求口语化,通俗易懂,“系”是局面语,且文言特点,不得体,应改为“是”;同样道理,“尤以……见长”应改为“尤其擅长”;广播稿是给听众听的,因此还应避免在听的过程中会产生歧义的内容,“大家作品欣赏”可以理解成是欣赏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可理解成很多人一起欣赏作品等,故应将“大家作品”改为“名家作品”;“届时”是局面语,不符合广播稿的语体要求,应改为“到时”。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
- 25 -
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21.阅读下面文字,列出法国抑制房价的三条措施。每条措施不超过六个字。
法国法律规定,本人居住房屋(一家只能有一处)以外的房产,如果拥有期限低于30年,出售时的升值部分要缴34.5%的升值税。其他升值部分纳入出售者当年的收入总额里,纳收入所得税。如果购入住房不出租而等待升值出售,法律规定第二住宅的房产税比第一住宅要高一倍。购入房产用于出租,虽然一般而言是自由定租金,但在巴黎等大城市涨租往往就只能按照每季度公布的建筑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指数来上调,不允许超出这些指数。同时规定任何新建房产必须建比例为30%的低租金社会福利住房,由此保障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权。
【答案】示例:运用税收杠杆,限制房产租金,建设福利住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压缩语段类题目,首先要仔细研读文段提供的信息,理清文段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整合概括即可。本文段共由五句话组成,围绕抑制房价的问题主要谈了三个方面。前三句讲出售房屋需缴纳各种税如升值税、收入所得税、房产税等,第四句讲出租的房屋在巴黎等大城市涨租须按规定来调整,第五句讲新建房产必须建一定比例的社会福利住房。因此,法国抑制房价的三条措施分别从税收、租金、建福利房三个方面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荚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荚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5 -
【答案】【例文】
学海无涯,青春不止
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非常感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这次座谈会,让我们可以相聚一起畅谈青春,致敬大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海无涯,青春不止》。
什么是青春?塞涅卡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杂交水稻大师袁隆平已届耋耄之年,仍在科研之余,锲而不舍地学习外语,发展业余爱好,学习能力之强一点都不比在场各位的逊色。青春当如是。
现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大师”遍地开花,“国学大师”,“流浪大师”等等,未知其真,而在我看来,值得我致敬的是那些既专且博的大师。
且看那位数次无缘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他不仅是一位文字战士,也是一名跑步健将。33岁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更好地写作,村上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这一跑就是30多年,成功戒掉烟瘾和多余的体重,还一不小心跑成了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写作和长跑互为比喻,互相借鉴,都需要专注,忍耐,心无杂念。这就是大师之风,山高水长,痴迷于某项事业,但又能从其他领域中找到自我,找到相似点。真正的大师,持续奋斗,持续学习,永葆青春。在此,请允许我给他们致以深切的敬意!
《平凡的世界》里有那么一句让我难以忘怀的话:“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单一选择已然成为过去,信息社会创造的各种大理想、小目标令人眼花缭乱。不断向前的时代,给了青年持续向上的空间,“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压迫着我们青年人一路向前。近几年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让我们看到了“80后”“90后”的奋斗身影与青春力量;但在高校课堂上也有不少银发的“旁听生”“考研族”在奋笔疾书,舞台上还有很多老艺术家在挥洒激情,他们又何尝不是“青春”的代言人?奋斗者永远是年轻的。
反观当下,在我们中学生中不乏“少年老成”的现象,没有目标大学,也没有其他兴趣,爱好单调到仅剩下玩游戏这一项,遇到一点困难就轻言放弃,整天干着七八十岁老人也能干的事情,不亦悲乎!
- 25 -
岁月可以让人白头,但精神永远朝气蓬勃。我们唯有“舍弃贪图享受,选择艰苦奋斗;舍弃心浮气躁,选择不懈坚持;舍弃因循守旧,选择与时俱进”,才能找到人生价值的支点,绽放青春的光芒。
李某某
2019年9月8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袁隆平并思考人生与学习的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是有关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材料中展现了袁隆平先生知性、儒雅、博学、多才、勤奋、远志、力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可以说,袁隆平先生应是当代青年学子学习、借鉴的楷模。本题具有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立意空间开阔,可写性强。
参考立意:人生因科研而充实,生命因艺术而润泽;锲而不舍,业精于勤,让青春焕彩;热爱学习,既博且专,持之以恒,成就辉煌;学海无涯,青春不止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要热爱学习,学会融会贯通”。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学习需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博学而后会合疏通,然后不断创新,提升自己;处理好广博与专攻的关系,可以结合袁隆平的广泛的兴趣爱好分析论述。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专一而博,融会贯通,扬起创新之帆;学习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登上智慧的最高峰等。
【素材】学习,能够让我们对抗“平凡”,学习,能够让我们变得精彩,活得漂亮。
当我们咿呀学步时,不断摔倒,不断爬起,我们在坚持;当我们学习写字时,不断擦掉,不断重写,我们在坚持;当我们一遍遍演算数学题时,我们在坚持;当我们记忆英语单词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与默写,我们在坚持。
胡适曾经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的方面,是它的旁搜博览;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几乎要无所不知,精深的几乎要唯他独尊、无人能及”,“这样的人,对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
- 25 -
“朱颜辞镜花辞树”,人生的岁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有限时间里,我们需用心专一地去做任何一件事,使自己的人生繁华净水,流香溢梦。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多少事悄然而逝,多少物流传百代,多少人浮沉史海,这一切铸成了灿烂的文明。在这条文明长河中,有多少人因学习而改变了自己的历史,改写了时代的历史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任何学习和知识都需要努力和理解,人每走一步,都应该认真思考,有所选择,不能随波逐流,游戏人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25 -
- 25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湖北名师联盟高二上2021-06-0321页
- 语文卷·2019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二上2021-06-0322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2021-06-038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二2021-06-0315页
- 语文卷·2019届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二2021-06-0318页
-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6-0310页
- 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2021-06-0326页
-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315页
-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317页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2021-06-0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