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单元素材
·
学用示范
【
素材提炼
】
1.
坐看云起时
王维隐居辋川期间
,
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
特殊的情感
,
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
,
同朋友饮酒赋诗
,
与山僧谈经论道。在这些人中
,
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
早在移居辋川之前
,
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
,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
,
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
,
弹琴赋诗
,
啸咏终日”。
《
辋川集
》
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
,
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写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时
,
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
,
王维深感寂寞
,
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文中“深趣”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
,
醉情山水
,
身居其中
,
其乐无穷
;
也可理解为作者厌恶官场
,
意欲归隐之意。
【
运用角度
】
“
热爱自然”“归隐田园”“醉情山水”“友情可贵”等。
2.
患难之中见真情
白居易与元稹交谊深厚。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
,
两人同命相惜
,
以诗文相酬和
,
共同构筑储备心灵给养的精神大厦。
《
与微之书
》
文字典雅
,
多有妙语佳句
,
在平淡的叙事中
,
写尽了两位至交因天各一方而不得相聚的苦闷
,
表达了白居易对挚友深切的惦念之情和人世殊途
,
命运难测的无奈之意。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金石胶漆
,
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
,
歌诗唱和者九百章”
,
二人“始以诗交
,
终以诗诀”
;
其如胶似漆般的情谊
,
并不因政见上的不同而削弱。二人友好相处求同存异
,
这种患难见真情的真挚友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
运用角度
】
“
真情”“友情”“真挚的友谊”
“同病相怜”“患难见真情”等。
3.
非立德无以为文
曾巩的
《
寄欧阳舍人书
》
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
,
它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
,
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
,
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
,
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曾巩在
《
寄欧阳舍人书
》
中写道
:“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这句话是说只有道德高尚并且善于写文章的人才配为他人写墓志铭。纵观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
,
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
,
就是因为他们体现了让世人铭记的高风亮节
,
秉笔直书。
单单有文采还不行
,
更重要的是人品。德是做人的根本
,
是成事的基础。
【
运用角度
】
“
追求”“道德”“美”“友谊”等。
【
应用范例
】
1.
王维凭借着他开阔的胸怀与独具
才情的文字
,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
优美的山水图。他的诗
,
是极其个性又
恣意的表达。即使是靖节先生的“采菊
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都缺少他骨子里那份灵动的隽永。
每一首诗
,
都是一幅画
,
却又蕴藏着言传不尽的哲思。他这类诗歌
,
成就极高
,
无人可及。
“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灿烂
,
好似云蒸霞蔚的辛夷花
,
显示着一派春光。这山中的红萼
,
点缀着寂寞的涧户
,
自开自落。辛夷花是美好的
,
而落寞的景况也是真切的。王维的选择不是不寂寞
,
但他仍然坚守。
他勇敢跳出了名利场的喧嚣
,
内心是有一股个性自我的从容不迫。他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
,
自得其乐地发现着
,
写着
,
画着这极其平凡
,
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
留别王维
》
中
,
孟浩然几近哭丧着吟咏
:“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只有王维
,
能让他感受到共鸣。
(
选自
2016
年江苏卷优秀作文
《
高明摩诘
》)
2.
人们常说“文人相轻”
,
但在唐代文坛上
,
白居
易和元稹却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千古佳话。
二人志同道合
,
感情深厚
,
交往密切
,
诗文唱和
:
得意时
,
以诗相诫
;
失意时
,
以诗相勉
;
同处时
,
以诗相娱
;
索居时
,
以诗相慰。在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
,
两人的友谊愈发迸
溅出绚丽的火花
,
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慰藉
,
终于走出
了他们人生的沼泽之地。二人在宦海沉浮、患难与共中让世人看到了友情的高贵、圣洁和伟大
!
(
选自广东高考模拟优秀作文
《
患难见真情
》)
3.
历史人物浩如烟海
,
时间流逝匆匆
,
可是有个名字却在这渺茫的历史海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曾巩在
《
寄欧阳舍人书
》
中热烈地称颂了欧阳修秉笔直书的品质和“不惑不徇”的道德追求。纵观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
,
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
,
就是因为他们体现了让世人铭记的高风亮节
,
这鲜明地证明了一个观点
,
一个人光有文采还不够
,
更重要的是要有气节。
(
选自高考模拟优秀作文
《
人生要有气节
》)
4.
古来圣贤
,
不乏落寞失意之人
,
只因他们在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
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
,
坚守自己的追求
,
不为他物所
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的那份充实与幸福
;
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
洁情怀
,
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博大胸襟
……
往事如烟话沧桑
,
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
,
他们叩问心灵
,
会振臂齐呼
:“
我愿意
!”
(
选自高考模拟优秀作文
《
叩问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