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92 KB
  • 2021-06-03 发布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文元横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考试结束前 仙居县文元横溪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 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23 分,除第 3 小题 2 分,其余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是红铜赋于延展性。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 砧.(zhān)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wā)了下去。 B.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的说教以及拙.(zhuō)劣浮浅的哲学所束 缚.(fù)而失去平衡。我想这就是为何要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 C.树篱高近 3 米,与当时普通职工宿舍房子相仿。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绿茵.(yīn), 为一对对寻求私秘空间的人们提供了不被人看到的场.(cháng)所。 D.如果忽视时间的迫切.(qiè)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 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yīng)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 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 用草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 糟粕。【乙】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 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 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 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 求人们“应该做什么”;【丙】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 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纷至沓来 B.草率 C.又 D.包含 3.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 某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功的关键。 B.个性化阅读是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学生要想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体验,必须先 学会批判地学习课文。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 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我国博物馆、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各地要结合实际,既要真检真查,又要查实查细,切实做好文 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和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他激动地说。 B.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特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6.下列对课内诗词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蜀道难》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 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 B.《登高》颈联直抒胸臆,“悲秋”二字是诗眼,流露出作者沉痛的感情。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 景,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 C.《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描写了琵琶曲终的寂静场面,正 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D.《虞美人》和《雨霖铃》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虞美人》描写的实景有“春花秋月何 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虚景是“往事知多少”“雕阑玉砌应犹在”。《雨霖铃》上阕实写,下 阕虚写。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 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礼治”主张。 B.《陈情表》选自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文选》又名《昭明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君 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C.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 30 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D.《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第一部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巴黎圣母 院》,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二 维 码 已 经 很 常 见 , 扫 码 给 人 们 的 工 作 生 活 带 来 了 很 多 方 便 的 同 时 , ① 。二维码提供者可能会借此收集您的个人信息从事不法活动,比如 把信息卖给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另一个更大的风险则是,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 只要扫了,② ,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 您的资金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 ③ 。 二、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1 分) 材料一:戏剧的最初踪影,远不是戏剧本身。探求戏剧的渊源,实际上,就是寻觅古代生活中..................... 开始隐隐显现的戏剧美的因素。..............一切向着文明进发的原始民族都不会与戏剧美的因素决然无缘。但 是,使戏剧美的因素凝聚、提纯的条件却出现得有多有寡,有早有迟,因此各民族戏剧形成的时间 也有先有后。有的民族,戏剧美由发端到凝聚成体,竟会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也有某些 民族,戏剧美始终没有真正凝聚起来。 芬兰美学家希尔恩认为:戏剧,在这个词的现代意义上它必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甚至是最晚才 出现的。它是艺术发展的一种结果,这可能是文化高度进步的产物,因此它被许多美学家看作是所 有艺术形式中最后的形式。然而,当我们面对原始部落时,应该采取一种比较低的标准。最简单的 滑稽戏、哑剧和哑剧似的舞蹈常常可以在原始部族那里发现,而这些部族往往还不能创造出一首抒 情诗。由此可见,从戏剧这个词最广泛意义上而言,它是所有摹仿艺术中最早出现的。它在书写发 明之前就有了,甚至比语言本身还要古老。因为作为思想的一种外在符号,原始的戏剧行为远比词 语更直接。 (摘编自余秋雨《中国戏剧史•最初的踪影》) 材料二:中国古典戏曲的源头说法不一,一说源于俳优,但这仅包含了戏剧的一些表演因素; 另一说是源于具有宗教祭祀性质的巫祭祀仪式,但它对中国戏曲的形成起到多大的决定性作用还未 达成共识。中国戏曲正式形成较晚。北宋时,为了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要,各种民间技 艺便纷纷从各地汇集到城市里来了。其中,对戏曲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主要有说唱性质的艺术——诸 宫调,歌舞性质的艺术——大曲,扮演性质的艺术——傀儡戏、参军戏等,这三种性质的艺术样式 相互吸收,才形成了戏曲的雏形阶段——宋杂剧、金院本。这些都是多种民间(或已经走向民间) 的娱乐样式的杂合。北宋末南宋初,宋杂剧的一支演变为南戏,中国戏曲才发展成熟。 (摘编自张宜昂《俯视与仰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材料三:从中西戏剧形成可以看出,西方戏剧产生于祭祀,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 带有宗教色彩。宗教仪式是庄严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 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 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后来的戏剧虽然脱离了祭祀的宗教气氛,但 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祀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 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 娱乐性加强的过程。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 的戏曲。此后,戏曲走向富贵人家宴请宾朋的堂会,走向农村集市庙会的庙台,走向农村庆丰收的 草台,它的观众都是怀着喜洋洋的轻松心情去俯视它。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 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庄严神圣。 (材料来源同上) 材料四: 注:以上数据出自 2018 年国人观看戏剧的相关调查 (摘编自“搜狐 网”) 9.下列对材料中“戏剧”形成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各民族戏剧形成的时间有先有后,有的民族甚至始终都没形成属于自己的真正戏剧。中华民族形 成了自己的戏剧,即戏曲,尽管正式形成较晚。 B.戏剧是所有摹仿艺术中最早出现的,它甚至比语言本身还要古老,就原始戏剧而言,作为表现思 想的一种符号,戏剧行为比词语更直接。 C.中国戏曲正式形成较晚,一直到宋朝出现了宋杂剧、金院本,算是中国戏曲初具雏形,到后来, 宋杂剧的一支演变为南戏,中国戏曲才算发展成熟。 D.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 娱乐手段,所以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没有影响。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戏剧是艺术发展的一种结果,它是文化高度进步的产物,要探求它的渊源,需追溯到古代生活中 去。 B.原始民族都与戏剧美的因素有关,比如在那些往往还不能创造出一首抒情诗的原始部族那里,我 们也可以发现戏剧的雏形。 C.因为戏剧的形成渊源不同,观看戏剧时,西方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而中国观众则是处在心 理上高位置去俯视戏曲的。 D.今天国人观看戏剧,关注的是它的题材和口碑,半数以上的人平均每两个月看一次以上的戏,看 戏人群较多的为 26—40 岁的女性。 1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一加点句中所说的“戏剧美的因素”。(5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22 分)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福克纳(美) 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送丧的人们大多出于好奇,想看看她屋子 的内部。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 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艾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 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 这幢房子传说是他父亲死后留给她的财产。 记得她父亲死后的第二天,妇女们到她家吊唁的时候,艾米丽小姐在家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 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坚称她的父亲并没有死,并一直拒绝将他的父亲下葬。正当人们 要诉诸法律和武力时,她垮下来了,于是他们很快地埋葬了她的父亲。 我们相信她这样做是控制不了自己。我们还记得她父亲赶走了所有来求婚的青年男子,她现在 已经一无所有,只好死死拖住抢走了她一切的那个人。 行政当局要铺设人行道,就在她父亲去世的那年夏天开始动工。建筑公司带着一批黑人、骡子 和机器来了,工头是个北方佬,名叫荷默·伯隆,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精明强干,声音宏亮,双 眼比脸色浅淡。很快,他就成了全镇的名人。不久,逢到礼拜天的下午我们就看到他和艾米丽小姐 一齐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 起初我们都高兴地看到艾米丽小姐多少有了一点寄托,但是妇女们都说:“格里尔生家的人绝对 不会真的看中一个北方佬,一个拿日工资的人。”一次伯隆同男人们喝酒,说现在只是想玩玩,还无 意成家,于是一些年纪大的人就说:“可怜的艾米丽……” 她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 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这个贵族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 她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 …… “我要买点毒药,”艾米丽跟药剂师说。她当时已三十出头,依然是个削肩细腰的女人,只是比 往常更加清瘦了,一双黑眼冷酷高傲,脸上的肉在两边的太阳穴和眼窝处绷得很紧。 “我要你们店里最有效的毒药,我要砒霜。” 药剂师朝下望了她一眼。她回看他一眼,身子挺直,面孔像一面拉紧了的旗子。药剂师说,“如 果你要的是这种毒药。我们有,不过,法律规定你得说明做什么用途。” 艾米丽小姐只是瞪着他,头向后仰了仰,以便双眼好正视他的双眼,一直看到他把目光移开了, 走进去拿砒霜包好。黑人送货员把那包药送出来给她,药剂师却没有再露面。她回家打开药包,盒 子上骷髅骨标记下注明:“毒鼠用药”。 铺路工程竣工,伯隆离开了本城。一天黄昏,有人看见伯隆去而复返,他走进了艾米丽的那所 房子,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 至于艾米丽小姐呢,等我们再见到她时,她已经发胖了,头发也已灰白了。以后数年中,头发 越变越灰,变得像胡椒盐似的铁灰色,颜色就不再变了。直到她七十四岁去世之日为止,还是保持 着那旺盛的铁灰色。 不时我们在楼底下的一个窗口——她显然是把楼上封闭起来了——见到她的身影。她就这样度 过了一年又一年——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 她就这样与世长辞了。死在楼下的一间屋子里。 我们已经知道,楼上那块地方有一个房间,四十年来从没有人见到过,要进去得把门撬开。他 们等到艾米丽小姐安葬之后,才设法去开门。 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 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梳妆台,一排精细的水晶制品和白银做底的男人盥洗用具,但白银已毫无 光泽,连刻制的姓名字母图案都已无法辨认了。杂物中有一条硬领和领带,仿佛刚从身上取下来似 的,把它们拿起来时,在台面上堆积的尘埃中留下淡淡的月牙痕。椅子上放着一套衣服,折叠得好 好的,椅子底下有两只寂寞无声的鞋和一双扔了不要的袜子。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俯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那尸体躺在那里, 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 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粘在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 他身旁的枕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长年累月积下来的灰尘。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 东西,大家凑近一看,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有删改) 12.联系全文,概括艾米丽的形象特点。(4 分) 13.故事主体部分以“我们”的口吻叙事,有什么效果?(6 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5.文章题目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可文中并没有出现玫瑰花。对此,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20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 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 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 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 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 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 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 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 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磨勘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刑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母程氏亲授以.书 焉用亡郑以.陪邻 B.泛于.梁山泊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臣乃.敢上璧 D.而.卒不得大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 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 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程 氏 读 东 汉 范 滂 传 慨 然 太 息 轼 请 曰 轼 若 为 滂 母 许 之 否 乎 程 氏 曰 汝 能 为 滂 吾 顾 不 能 为 滂 母 邪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 分)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5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1-22 题。(共 8 分) 蜀中春暮 (唐)郑谷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 21.第三联中的“杜宇”这一意象常蕴含着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的“ ” 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2 分) 2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春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古代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只选 3 小题)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 卫风》)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 道难》) (3)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 琶行》) (4)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5)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作文,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材料 1:1300 年前,唐玄奘跋山涉水,历经千辛,只身前往天竺求法,带回 657 部经书。2017 年,中国 108 位僧众从中国西安出发,徒步护送《大藏经》至印度,让佛学重新在印度发扬。 材料 2:在 2019 亚洲电影展上,记录亚洲跨文化交流的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引发热议。尺 八,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是源自中国的古老乐器,已近绝迹,但自南宋传入日本后广泛流传, 成为日本宫廷代表乐器之一。当下,尺八重新走入流行文化视野,传回中国,走向世界。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见解。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绝密★考试结束前 仙居县文元横溪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D 【解析】A 项,“赋于”改为“富于”;“铁砧”中的“砧”应读作“zhēn”;B 项,“浮 浅”改为“肤浅”;C 项,“场所”中的“场”应读作“chǎng”; 2、B (B“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此处应用“轻率”.) 3、B (属于部分引用,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4、B 【解析】A 项,“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错误,一面对两面,“人心向背”表示两 面,对应失当。 C 项,“……受到各界一致好评”错误,成分残缺,“受到”前面没有主语,在 “受到”前加“这档节目”。 D 项,“切实做好文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和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 错误,搭配不当,“做好”和“责任”不搭配,改为“切实做好文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承担保护 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 5.A(B 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C 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D 项“忝列”表自谦) 6、B 【解析】A 项,“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分析有误。“哀怨”应为“雄浑”。C 项,“正 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分析有误。“正面”应为侧面。D 项,“《雨霖铃》上阕实写”分析有误。 《雨霖铃》上阕的“念去去、千里烟波”一句是虚写。 7、D 【解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 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D 项,“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错误,应该是“大型浪漫 主义长篇小说”。 8. 【答案】①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②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③切莫轻易(胡乱)去扫 9.D D 项,“所以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没有影响”错误,材料三中“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 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可知“没有影响”绝对化。 10.C A 项,“戏剧是艺术发展的一种结果,它是文化高度进步的产物”错误,表述不准确,原 文只是“可能”。 B 项,“原始民族都与戏剧美的因素有关”错误,表述不准确,原文“一切向 着文明进发的原始民族都不会与戏剧美的因素决然无缘”,有限制条件“一切向着文明进发的原始 民族”。D 项,“关注的是它的题材和口碑”错误,于文无据材料四图表看不出来“关注的是它的 题材和口碑”。 11.(1)原始部族所有的摹仿艺术,比如最简单的滑稽戏、哑剧和哑剧似的舞蹈;(2)中国的俳优 和具有宗教祭祀性质的巫祭祀仪式;(3)西方的始终带有宗教色彩祭祀。(1 点 2 分,2 点 4 分,3 点 5 分) 12. ①孤僻神秘(离群索居,与世隔绝), ②高傲固执(买药时的表现等), ③冷酷疯狂(父亲死后和杀 死伯隆后的表现)(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 3 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13.(1)①“我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便于以“有限视角”增强故事的悬念,并以我们的参与推进故事的发展,从而达到释疑的 效果。③通过“我们”对艾米丽小姐的态度,烘托了艾米丽的形象特点。④从“我们”的口 吻中,可以发现我们见证了格里尔生家族由盛转衰的变化,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可得 6 分) 14.①环境描写。写出了房子古朴的外形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写出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 社会背景,暗示了这个家族辉煌的过去,起到了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②拟人。“侵犯”“涂抹”等词语用写出了这个家族由盛转衰的历史沿革,为人物活动创设 背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隐喻了人物的顽固守旧 ③对比。房子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写出了房子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暗示了人物与时代变 化的格格不入(答“象征”“村托”亦可) (答出 1 点给 2 分,三点 6 分) 15.①设疑激趣,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文中只出现了两次“玫瑰色”,与文题“玫瑰花”距 离甚大,这样看似题不对文的矛盾,起到了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的作用。 ②表达了作者对艾米丽小姐的同情,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玫瑰是爱 情的象征,艾米丽小姐用生命追寻爱情却始终未果,献给她玫瑰,希望以此弥补他渴望得到 而没能得到的爱情。 ③玫瑰有花也有刺,艾米丽小姐在得到鲜花的时候也被它的刺上的遍体鳞伤,有一个淑女变 成了一个“恶魔式”的人物,深化了作品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16.B【解析】诣:到。 17.C【解析】两个“乃”均作“才”解 18.C【解析】“很让王安石生气”错,王安石没生气,他们二人谈得很融洽。 19.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 邪(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20.①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②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 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 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 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 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泊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 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 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 ,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 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 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 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 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说:“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 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 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 ”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 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 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 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 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 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2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啼血猿哀鸣 23.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明珠暗投的悲伤;第二联借景抒情,心塞云漫不见长安,花落 空山,脚踏阆州。表达了仕途阻塞、怀才不遇的愁苦;尾联写常年漂泊,仿佛偏爱浪游在外,反语 自嘲,表达了羁旅无归的无奈之情。 2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啼血猿哀鸣 22.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明珠暗投的悲伤;第二联借景抒情,心塞云漫不见长安,花落 空山,脚踏阆州。表达了仕途阻塞、怀才不遇的愁苦;尾联写常年漂泊,仿佛偏爱浪游在外,反语 自嘲,表达了羁旅无归的无奈之情。 23、(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4、例文 文化在交流中繁荣 源自中国的古老乐器尺八,已近绝迹,但自南宋传入日本后广泛流传,成为日本宫廷代表乐器 之一。当下,尺八重新走入流行文化视野,传回中国,走向世界。2017 年,中国 108 位僧众从中国 西安出发,徒步护送《大藏经》至印度,让佛学重新在印度发扬。这再一次印证了只有保持充分交 流才能让文化永远繁荣。 交流才能繁荣是历史和现实共同验证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征战,也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 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唐朝盛世时期高度对外开放,与南亚、东亚、欧洲都有密切交往,文 化交流频繁,异域风情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兼容并蓄,繁华空前;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复苏也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中外交流,我们体会到文化霸权的国际环境,体会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所 以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可见,历史和现实都验证了文化在交流中繁荣 的正确结论,给我国未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交流才能繁荣是国际文化大国发展的足迹。美国能够在二百多年间崛起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重要的原因是其人口组成的多民族、多地域性。最初的印第安土著与英国殖民者和从非洲掠夺过去 的奴隶构成了三大人口成分,混合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二战中,各国人口为躲避战乱,流入美国, 特别是一些高端知识分子,给美国的文化发展融入了新的优秀元素,美国的文化体现出兼容并蓄而 开放的宏大特点。法国则一直注重以文化实力征服世界,有着最浪漫的名片、最开放的交流盛会, 在各国驻法使馆也都有文化机构,成为世界盛名的文化大国。国际文化大国的文化发展成功经验也 证实了交流的重要性。 我国应该利用地缘优势和特色优势充分扩大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我国文化交流具有很大 的地缘优势,例如,福建在古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把我国的各种文化物品和精神输送到国 外,当地也成为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交流地之一。另外,我国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像福建 本地就有很多闽地特色的文化,如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等,对内地和海外都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充分发挥这些地缘和特色的优势,更容易打开交流的突破口,推进文化的繁荣。 交流是文化生命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文化繁荣的关键。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时 代发展的必然,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所以推进文化繁荣是我国目前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促进 交流与融合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在活泼的交流中才能让文化走向永不覆灭的繁荣盛况。 【解析】(一)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所谓抓住主旨(即 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 否定两个角度审视。本题由两则材料,而且属于同性质的,第一则是讲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再由 中国传回印度发扬光大。第二则材料是讲乐器尺八由中国传入日本,现在又传回中国发扬光大。两 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文化在传入国发扬光大,在本国发展逐渐式微,后又传回本国。如果没有文 化的传播,可能这两种文化就会面临衰亡的危险。由此可以从文化传播的意义进行思考,如文化在 交流中繁荣。这两则材料都是文化交流的主题,考生围绕文化交流的思考和立意 (二)立意:1.文化交流,也是文明对话。2.世界是圆的。3.文化在交流中繁荣。4.看世界的方式 从未如此有趣。5.增进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6.中华信奉“和”文化。 (三)写作思路:本文先引用材料作为论据,接着表明观点:只有保持充分交流才能让文化永远繁荣。 接着从为什么的层面进行论述:交流才能繁荣是历史和现实共同验证的结果、交流才能繁荣是国际 文化大国发展的足迹。接着又从怎么做的层面提出了建议:我国应该利用地缘优势和特色优势充分 扩大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本文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语言洗练, 是一篇优秀的论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