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00 KB
  • 2021-06-03 发布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届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2020.6‎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汉班固所著长达100卷的《汉书》,系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诚然,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均为中国史学史上的高峰,但二者又确有不同之处。有学者大家更毫不掩饰,如梁启超便有“《汉书》,内容比较《史记》还好”的评价。柴德也认为:“《汉书》的‘志’比之《史记》八书’,有极大进步。刘节甚至还认为:“《汉书》十志,远远超过司马迁。”等。其实这未必是司马迁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后者借鉴前者的发展进步。‎ 从外在形式看,《汉书》基本沿用了《史记》体裁。“《汉书》虽然变《史记》的通史格局为专记西汉一代的断代史体制,但却沿用了《史记》的纪、表、书、列传互相配合的体裁。”而且历史上早已有人“注意到《汉书》十志与《史记》八书间的因袭关系”如赵翼云:“八书乃史迁所创,以纪朝章国典。《汉书》因之作十志”从方志发展史看,尽管后世方志内容、体例等与古代史书相比变化较大,然而“表”“传”等一些基本的体裁形式却一直得以传承沿用。其实,与传承相比,更重要的是在于创新,特别是《汉书》将“书”改为“志”,使“书志体”在中国史学史上得以创立。当然取此之名也有避免与《汉书》之名重复之意,但一字之改意义非凡,客观上对后世方志的编纂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从涉及内容看,《汉书》内容为博赡。“就内容来说,《汉书》的‘志’比《史记》的‘书’更为系统而外,还有所发展。如食货、刑法、地理等志皆班氏所创。”白寿彝则更为直接:“司马迁开创了书志体并写出光辉篇章,却很不完整,相对来说完整的是《汉书》十志包含了自然和社会的学问,包含了理论,也包含了技术。自古以来的典章、制度,都写进十志了,从而为法律史、经济史、水利工程史、历史地理学、学术史等五支学科,提供了开创性的著作。”鉴于《汉书》本身的地位,这种内容框架对后世史志编纂自然会产生重大影响。方志与史书等其他形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就记述内容看方志比其他形式涉及面广,内容更为丰富。事实上也正是由此开始后世志书的记述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并得以传承延续。‎ 从编纂方式看,“《史记》的巨大成功又造成一种普遍的思想定势:只有《史记》这种上下贯通的写法,才是著史的唯一格局。这样,造成撰史工作始终笼罩在司马迁巨大身影之下,无法走出”,这种情况在《汉书》得到改观。与《史记》的“通史”形式不同《汉书》另辟蹊径,以“断代史”的“横列门类”而见长同时正因其为断代史,所以更注重横截面相应门类内容也更丰富,如除帝纪论述西汉一代政治史之外,其他的表、志均以横述方式,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水利、食货、刑制、兵制学术等方面。而且《汉书》形式上虽为断代史,但著者意识并未“中断”,相应著作中也体现了鲜明的“通史”意识。“如果说《汉书》十志沿袭了《史记》八书,那么所沿袭的是《史记》的通史精神如果说它还有所创新,那么其所创新也在其通史精神。”这样,班固“断汉为史在内容上提供了时代所需要的历史教材,在构史体系上则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史学从司马迁巨大身影的笼罩下走出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摘编自潘捷军《从“史志”到“方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两者同大于异。‎ B. 《汉书》将“书”改为“志”不仅避免了与书名重复,也推动了后世方志的发展。‎ C. 白寿彝认为《汉书》开创了书志体,且为学术史等五支学科提供了开创性著作。‎ D. 《汉书》更注重横截面,如帝纪、表、志等均以横述方式,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提及梁启超、柴德赓、刘节等,目的在于引出文章论证的中心观点。‎ B. 文章既论述了《汉书》与《史记》的传承关系,又强调了《汉书》的发展创新。‎ C. 文章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汉书》对《史记》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D. 文章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既有对比论证,又有举例论证及引用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汉书》在许多方面要优于《史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史记》借鉴后的进步。‎ B. 《汉书》的“十志”相较于《史记》之“书”,不仅涉及自然和社会,也包含理论与技术内容较为完整博赡。‎ C. 从《汉书》开始,后世志书涉及面更广,内容更为丰富,这与《汉书》地位以及其改书为志有很大关系。‎ D. 《汉书》之所以能使史学从司马迁的身影笼罩下走出来,并向前跨进,源于其编纂方式沿袭了通史精神。‎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两者同大于异”错误,原文为“均为中国史学史上的高峰,但二者又确有不同之处”,只是强调了有同有异,但未说明“同”“异”两者之间的大小问题。‎ C项,“白寿彝认为《汉书》开创了书志体”张冠李戴,白寿彝认为“司马迁开创了书志体”而并非《汉书》。‎ D项,“帝纪、表、志等均以横述方式”错误,原文为“除帝纪论述西汉一代政治史之外,其他的表志均以横述方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C项,文章的三个方面从论证结构上看属于并列关系,而非“逐层深入”。‎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源于其编纂方式沿袭了通史精神”以偏概全,原文为“断汉为史在内容上提供了时代所需要的历史教材,在构史体系上则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史学从司马迁巨大身影的笼罩下走出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故选D。‎ ‎【点睛】信息筛选题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在主要发达国家约有20多万人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其中15岁以下、具有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约6.7万人;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约1.5万人。这些留学人员虽然长期在海外工作、生活,但其中许多人始终心系祖国,有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愿望。‎ 中央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摘编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2008年12月)‎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逐步屹立于世界之林,更让中国变成了一块吸纳和聚拢人才的“磁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种引智引才政策的鼓励下,各类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归故土”。以高学历、高产出、大规模等为特征的海归群体在中国人才引进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中国“局部突破,全面追赶”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传统的单一化引才政策不同,近年来的海归人才引进工作更注重“用”的理念。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打造多样化的特色发展平台,关注海归的特殊发展需求。如深圳成立“留学报国深圳基地”和“海归创业学院”,为海归服务祖国、创新创业搭建载体。留学生创业园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建立,融合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各类资源,在为留学人员实现创业目标提供宝贵机遇和大好平台的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海归人才红利。‎ ‎(摘编自张振江《十八大以来海外人才引进有哪些新变化》)‎ 材料三:‎ 博士毕业后,李欣在英国从事精密仪器研发。“舍弃稳定工作回国创业,抉择确实不易。”在李欣看来,“去西安创业同样是绝好机会,西安引才配有实施细则,可行而具体这让人踏实,也更有安全感。”回到西安后,李欣与好友一起创立企业“博锐轶科技”,主攻信息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 西安相关主管部门也提供了贴心服务,保障人才“引得进来,留得舒心”。‎ ‎“最让人钦佩的,是这里的‘一对一’机制。”李欣告诉记者,为方便新进人才办事,西安市指派专人进行服务,以“首问负责制”杜绝各部门“踢皮球”。‎ ‎“我们公司有20人,一半是从外地来到西安打拼。如今大伙儿都打算扎根下来。”李欣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准备将5岁的儿子从英国接到西安上学。“我作为西安引进的C类人才,通过‘城市绿卡通’制度,可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实现一卡在手、处处绿灯”。‎ 类似的故事,在西安并不少见。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搭好平台,让引进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摘编自《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人民日报》2019年6月19日)‎ ‎4. 下列对“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有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许多人有回国服务的愿望,这是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的前提。‎ B.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基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提出的,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C.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就是要不同地区和部门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防止中低端海归人员的流入。‎ D.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人才,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高学历、高产出、大规模等为特征的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回归故土,是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繁荣进步结合起来的双赢选择。‎ B.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给所有外籍以及留学归来的人以最优厚的待遇,同时还应充分保护本土人才的积极性。‎ C. 李欣作为海归人员代表,对西安的政策、政务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等高度认可,并准备将5岁的儿子从英国接到西安上学。‎ D. 政府各部门只有树立服务意识,为留学人员实现创业目标提供宝贵机遇和平台,才能保障人才既“引得进来”又“留得舒心”。‎ ‎6. 我国做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 ‎6. ①选才引才的问题。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战略科学家、技术领军人才、行业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②爱才留才的问题:要切实了解海归人才在生活和事业方面的所需所想,其回国落户、薪资奖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③任才用才的问题:政府要积极打造多样化的特色发展平台,为海归创新创业搭建载体,使其有更大更广的平台发挥优势,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防止中低端海归人员的流入”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内容。‎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给所有外籍以及留学归来的人以最优厚的待遇”错误,是给“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而不是“所有外籍以及留学归来的人”。‎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做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由材料一“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概括出选才引才的问题;由材料二“海归人才引进工作更注重‘用’的理念”“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打造多样化的特色发展平台,关注海归的特殊发展需求”概括出任才用才的问题;由材料三以西安引进李欣为例“西安相关主管部门也提供了贴心服务,保障人才‘引得进来,留得舒心’”“我作为西安引进的C类人才,通过‘城市绿卡通’制度,可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实现一卡在手、处处绿灯”“让引进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概括出爱才、留才问题。‎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取景框(节选)‎ ‎【美】雷蒙德·卡佛 一个没有手的男人上门来卖我家房子的照片。除了镀铬的铁钩子外,他和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普通男人没什么差别。‎ ‎“你是怎么失去双手的?”在他说完他想说的后,我问道。‎ ‎“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他说,“你到底要不要这张照片?”‎ ‎“进来吧。”我说,“我刚做了咖啡。”我还做了点果冻,但我没有告诉这个男人,我想看他怎样端住一个杯子。‎ ‎“也许我要用一下洗手间。”没手的男人说。‎ 我想知道他怎样拿住相机的。那是一架旧的拍立得,很大,黑色的。他把它绑在皮带子上,把皮带从肩膀上绕到背后再绕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相机固定在胸前。他会站在你房前的人行道上,从取景框里找到你的房子,用他的一只钩子按一下按钮,照片就会蹦出来。‎ 我一直站在窗户后面观察,明白了吧。‎ ‎“请问洗手间在哪儿?”‎ ‎“往前,向右转。”‎ 弯腰,弓背,他把身子从皮带里脱出来,把相机放在沙发上,又把外套扯平 ‎“我去卫生间的时候你可以看看这个。”‎ 我从他那儿接过照片。‎ 照片里有草坪的一个角、车道、停车棚、前门的台阶、飘窗和我每次从厨房往外看的窗户。‎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我怎么会想要这样一张照片?‎ 我凑近看了看,发现了我的头,我的头就在照片中厨房的窗户里。‎ 这让我想开了,以这种方式看见自己。我可以告诉你,这会让一个男人思考很多事。我听见冲厕所的声音。他沿过道走来,一边微笑一边拉拉链,一只钩子拉住皮带,一只钩子往里面塞衬衫。‎ ‎“你觉得怎样?”他说,“可以吗?我个人认为照得不错。我很有一套吧?说实话,这真是专业的才照得出来。”‎ ‎“咖啡在这里。”我说。‎ 他说:“就你一个人,是吧?”‎ 他看着客厅,摇了摇头,说:“太难了,太难了。”‎ 他在相机旁边坐了下来,往后靠时叹了口气,笑起来的样子像是知道了什么但又想告诉我。‎ ‎“喝咖啡吧。”我说。我思索着该说些什么。‎ ‎“有三个孩子来过这里,想帮我把门牌号漆在路缘上【注】。他们要一块钱。你大概不做这样的事情吧,做吗?”‎ 这话有点儿不着谱。但我仍然注视着他。‎ 他慎重地把身体往前倾,杯子平衡在他的钩子之间。他把杯子放在桌子上。‎ ‎“我一人做事。”他说,“从来都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你想说什么?‎ ‎“我是想看看这些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我说。‎ 我头疼。我知道咖啡对头疼没什么用,但果冻有时会有点儿帮助。我拿起了照片,“我当时在厨房,”我说,“通常我在屋后待着。”‎ ‎“常遇到这种事么?”他说,“然后他们就这么站起身来走掉了,是吧?你听我说,我一个人工作。怎么样?你要这张照片吗?”‎ ‎“我要。”我说。我站起身并端起杯子。‎ ‎“你当然会要的,”他说,“我在市中心租了个房间。没什么,我坐公车出来,把周围的活都做完后,就去下一个城市,你明白我说的了吗?我曾经有过孩子,和你一样。”我端着怀子等着,看着他从沙发上艰难地站起身来。‎ 他说:“是他们让我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仔细看了看这副钩子。‎ ‎“告诉我,”我说,“告诉我价钱。再给我和我的房子照几张他的钩子。”‎ ‎“谢谢你的咖啡和让我用洗手间,我很同情你。”他举起又放下他的钩子。‎ ‎“没用,”这个男人说,“他们不会回来了。”‎ 我帮着他把皮带绑上。‎ ‎“我可以给你个好价钱。”他说,“一块钱三张,再低的话,我就要赔本了。”‎ 我们来到外面。他调整了一下快门,告诉我该站在哪里。我们就开始了。‎ 我们绕着房子走,有板有眼的。有时我向侧面看,有时我看着正前方。他会说:“很好,非常好!”‎ 直到我们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又回到房子的前面,他说:“二十张了,够了。”‎ ‎“不够!”我说,“上房顶。”‎ ‎“天啦!”他前后看了看,“可以,你现在来劲了!”‎ 我说:“全部的家当,他们搬了个精光。”‎ ‎“看这!”男人说,又举起他的钩子。‎ 我进屋里搬了一把椅子。我把它放在停车棚下面,但够不着。我又拿来一个木板箱,把它放在椅子上面。‎ 在屋顶上待着,感觉还不错。我站起身来四处看了看。我挥挥手,没手的男人挥了挥他的钩子。‎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那些石头,它们让盖住切口的铁丝网看上去像是一个石头的鸟巢。你知道,那些孩子,他们把石头往上扔,希望把石头丢进烟囱里。‎ ‎“准备好了吗?”我喊道,我捡起一块石头,等着他在取景框里找到我。‎ ‎“好了!”他喊道。‎ 我让手臂向后伸,大叫一声:“开始!”我尽全力把这些扔得远远的。‎ ‎“我不知道。”我听见他在喊,“我不搞动态摄影。”‎ ‎“再来!”我尖叫道,捡起另一块石头。‎ ‎【注】美国很多州的居民将房子的门牌号漆在门前的路缘上,这有利于消防和护人员快速找到要找的地址。‎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四肢健全,有房子的人和一个没有双手,居无定所的人之间卖相片、买相片、拍相片的故事。‎ B. 小说中的“我”和“没有手的男人”理解彼此的难处,有一种同病相惜的情感,细细读来小说饱含“温情”的味道。‎ C. 这篇小说着重写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矛盾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更有利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D. 小说对二人做了多方面的比较,他们虽有相同的经济条件、家庭情况、不幸遭遇,但对生活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8. 结合文本内容,梳理小说中“我”的感情变化。‎ ‎9. 小说只选取了一个生活横截面,而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沮丧、消沉。文章写“这简直是一场灾难”表现了“我”心情的沮丧。②好奇、同情。“你是怎么失去双手的”“我想看他怎样端住一个杯子”等表现了“我”对“没有手的男人”的好奇,接着“我要”说明“我”接受照片,“告诉我价钱”都表现出“我”对他一个人生活的同情。③乐观、兴奋。“不够”“上房顶”“再来”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受到了启示和鼓舞,重新建立起乐观的心态。 ‎ ‎9. ①结构紧凑。小说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通过一个片断来表现人物,情节集中。②节省了笔墨,留下空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小说中两个男人以前的遭遇、家庭变故,都没有具体交代。③集中表现了人物,突出主题。充分展示了“我”内心的变化和“没有手的男人”的乐观态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D项,“相同的经济条件、家庭情况、不幸遭遇”说法错误,从二人的对话看,没有手的男人遭遇更不幸,他不但失去了双手,还居无定所。‎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①沮丧、消沉。当“我”从男人手里接过照片,看到照片里有草坪的一个角、车道、停车棚、前门的台阶、飘窗和自己每次从厨房往外看的窗户时,文章写到“我”的感受,“这简直是一场灾难”,表现了“我”心情的极度沮丧。②好奇、同情。“你是怎么失去双手的”“我想看他怎样端住一个杯子”等,表现了“我”对“没有手的男人”的好奇;“我”让男人进屋,让男人喝咖啡,并且当男人问要不要照片时,“我”回答“我要”,这些都说明“我”对男人一个人生活的同情。③乐观、兴奋。在与男人的对话中,“我”了解了男人的不幸,也被男人乐观的精神感染,“我”也试着改变自己,所以“我”爬到了房顶,把那些孩子留下来的石头,那些让“我”伤心的“记忆”一块块地扔掉。当男人拍完二十张照片,“我”却说“不够”“上房顶”“再来”,以及小说结尾的“我尖叫道,捡起另一块石头”,这些都表现了“我”已经受到了启示和鼓舞,并重新建立起乐观的心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构思技巧及作用的能力。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作品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也可只选取一个生活横截面,而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这些都是构思的技巧。作答构思的作用题,往往要从情节结构、小说人物、主题、艺术效果几个方面回答。‎ ‎《取景框》说的是一个家里刚刚遭受过某种变故的男人正在家呆着,一个没有双手的残疾人上门给他推销房子照片时发生的故事。小说只选取了一个生活横截面,而没有按部就班交代变故的缘由等,这样写对小说情节结构、艺术效果、人物和主题都有一定作用。①从情节结构看,这样构思使结构紧凑。小说发生在男人的家中,时间也集中在一两个小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来表现人物,情节相对集中。②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中两个男人以前的遭遇、家庭变故,都没有具体交代,这样写节省了笔墨,留下空白。小说结尾部分,作者没有刻意交代结局,只写男人爬到了房顶,把那些孩子留下来的石头,那些让他伤心的“记忆”一块块地扔掉,也许他想发泄情绪,或者是试图摆脱什么,这样写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③从表现人物和主题上看,这样构思更能集中表现人物,突出主题。小说中的男人,由沮丧、消沉,到好奇、同情,再到乐观、兴奋,表现了男人受到了启示和鼓舞,重新建立起乐观的心态,人物形象饱满,同时也表现出“没有手的男人”的乐观形象。作者只选取一个生活横截面,塑造了两个有着悲催经历的男人形象,这样写更能反映出小说的主题:哪怕在最卑微最糟糕的生活里,乐观会是一种有影响力的态度。‎ ‎【点睛】小说阅读需要注意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晋末,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会夜幕,遂退。迨晓复斗,又杀数人,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里中赖之。汉初,折从阮帅府州,召置门下,委以军务。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显德中,从阮遗表称处耘可用,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继勋初不为礼,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稍委郡务,俾掌河津。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遽白太宗,与王彦升谋,召马仁等定议,始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而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奏减城中居民屋税,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拜宣徽南院使,赐甲第一区。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为督监。处耘至襄州,先遣阁门使丁德裕假道荆南,请具薪水给军,荆人辞以民庶恐惧,愿供刍饩于百里外。处耘又遣德裕谕之,乃听命。师次荆门,高继冲遣军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师,且来觇也。处耘待之有加。延嗣大喜,令报继冲以无虞。荆门距江陵百余里,是夕,召保寅等饮宴延钊之帐。处耘密遣轻骑数千倍道前进。继冲但俟保寅、延嗣之还,遽闻大军奄至,即惶怖出迎,遇处耘于江陵北十五里。处耘揖继冲,令待延钊,遂率亲兵先入登北门。比继冲还,则兵已分据城中,荆人束手听命。即调发江陵卒万余人,并其师,星夜趋朗州。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四》,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 B. 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 C. 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 D. 在新平日/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周祖信之/黜为宜禄镇/将从阮表雪其冤/诏复隶麾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右职,表示次要的、低级职位的官员。古人以左为尊位,有“虚左以待”的说法。‎ B.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后人追授。‎ C. 甲第,既指“豪门贵族的宅第”,也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文中意思为前者。‎ D. 废朝,指皇室重要成员或荣立功勋的名臣猛将死后,朝廷停止朝会三日,表示哀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处耘生性勇武,不畏强敌。他年轻时,遇到张彦泽的士卒飘劫抢掠,凭借一己之力,射杀十几人,几经恶战,独自保护了乡亲免受兵祸,人们都很依赖他。‎ B. 李处耘处事果决,谋划得当。军队驻扎陈桥,李处耘看到军中士兵欲推戴太祖,立即告诉了太宗,又与众人议定后汇报太祖;他的精心谋划,深得太祖赏识。‎ C. 李处耘安抚百姓,深受拥戴。李处耘平定李重进之乱后,担任扬州知州。大战之后,扬州境内凋弊不堪,他上奏降低城中居民房屋税,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 D. 李处耘谋略过人,智取江陵。李处耘请高保寅等人在延钊帐中宴饮,同时密派数千精兵向江陵快进;遇到高继冲后,命令他等待延钊,自己则率兵登上江陵城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稍委郡务,俾掌河津。‎ ‎(2)师次荆门,高继冲遣军校梁延嗣奉牛酒搞师,且来觇也。‎ ‎【答案】10. C 11. A 12. A ‎ ‎13. ‎ ‎(1)李处耘接连四发击中靶心,李继勋认为很奇异,渐渐地委任他处理一些郡务,让他掌管黄河渡口。‎ ‎(2)军队驻扎在荆门,高继冲派军校梁延嗣带着牛肉和酒前去犒劳军队,并且察看形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句意:在新平时,折从阮的外甥到朝廷诬告处耘有罪,周祖听信了,把他贬为宜禄镇将。从阮上表为他雪冤,诏令让他重新隶属从阮军中。“宜禄镇将”为官职名,不可断开,排除AD项;“折氏甥诣阙诬告处耘之罪”为完整的句子,意思是“折从阮的外甥到朝廷诬告处耘有罪”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表示次要的、低级职位的官员”错误,右职,指郡府中的高级官吏,重要的职位。官职上是以“右”为尊。‎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A项,“独自”错误,原文说“斗未解。有所亲握兵,闻难来赴,遂得释”,意思是“战斗难解难分。有些亲兵手握兵器,听说他有难前来解救”,不是“独自”。‎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的,靶心;奇,认为……奇异;稍,渐渐地;俾,让。‎ ‎(2)次,驻扎;搞师,犒劳军队;觇,窥视、察看。‎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后晋末年,张彦泽破关而入放纵士卒剽劫抢掠。处耘还未成年,一个人保卫里门,射杀十几个士卒,众人中没有敢阻挡的人。赶上天黑,于是士卒们撤退了。到天明后又来进攻,处耘又杀数人,战斗难解难分。有些亲兵手握兵器,听说他有难前来解救,于是得以解除危难,里中人都依赖他。后汉初期,折从阮任府州地方长官,把处耘召至门下,委任他处理军务。在新平时,折从阮的外甥到朝廷诬告处耘有罪,周祖听信了,把他贬为宜禄镇将。从阮上表为他雪冤,诏令让他重新隶属从阮军中。显德年间,折从阮临终上表称赞李处耘是可用之才,恰遇李继勋镇守河阳,诏令任命李处耘重要官职。李继勋开始时对他不礼遇,因为聚集众将举行宴射时,李处耘接连四发击中靶心,李勋认为很奇异,渐渐地委任他处理一些郡务,让他掌管黄河渡口。适逢太祖出征时,军队驻扎在陈桥,处耘看到军中图谋打算拥护举荐太祖,于是告诉太宗,与王彦升谋划,召来马仁等人议定后,才进去告诉太祖,太祖拒绝此议。不久诸军喧哗起来,到达驿门,太祖不能拒绝。李处耘临机决事,谋划无不合宜,得到太祖的嘉奖,授任他为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讨伐李重进时,任行营兵马都监。平定李重进之乱后,任命处耘扬州知州。大战之后,扬州境内凋敝,处耘上奏减免城中居民房屋税,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建隆三年,诏令他回到京城,老人和小孩遮阻道路哭泣,几天不能出发。任命为宣徽南院使,赐给他住宅一栋。朗州军队作乱,皇帝下诏命令慕容延钊率领军队前去讨伐,任命李处耘为督监。李处耘率军至襄州,先派遣阁门使丁德裕向荆南借道,请求荆人备办柴禾及水供给军队,荆人以百姓恐惧为由拒绝只愿在百里外供给粮草。李处耘又派丁德裕劝谕荆人,于是听从命令。军队驻扎在荆门,高继冲派军校梁延嗣带着牛肉和酒前去犒劳军队,并且察看形势。李处耘厚礼接待他们。梁延嗣非常高兴,派人向高继冲报告说没有危险。荆门距江陵一百多里,这天晚上,李处耘召高保寅等人在延钊帐中宴饮,秘密派遣数千精锐骑兵快速前进。高继冲只等着高保寅、梁延嗣回来,听见大军突然到达,立刻仓皇出迎,在江陵北边十五里处遇到李处耘。李处耘接待高继冲,命令他等待延钊,于是自己率领亲兵先进城登上城北门。等到高继冲回来,军队已经占据了城中,人们束手无策,只好听从命令李处耘随即调动江陵的上万名士卒,并入自己的部队,连夜奔赴朗州。乾德四年辞世,时年四十七岁。朝廷停朝会表示哀悼,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暑风凉月 辛弃疾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笑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①,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注】①灵均:屈原的字。‎ ‎14.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上片首句点明时令,“爱”字引出下面对芙蓉的描写,又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B. “掩冉如羞”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芙蓉花绽放的图景。‎ C. “添白鹭”三句,写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伴,还有公子佳人并肩赏花。‎ D. 结尾句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紧扣咏荷题目,又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15. 词的上片吟咏芙蓉,下片为什么写到“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答案】14. C 15. ①屈原有与芙蓉花一样的高洁节操,《离骚》中有“集芙蓉以为裳”等之类的句子,引发作者产生联想。②借屈原的遭遇、感受,以及《离骚》中的高尚情怀,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还有公子佳人并肩赏花”错误,应该是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回答某句在诗中的作用的问题,往往需要从全诗的主题出发,指出该句所用手法及其在“表达情感”和“表达意思”两方面的作用。‎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句意:当年屈原恨与君王离别。“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意思:《离骚》千古流芳,至今未歇。诗词上片写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似无数绿衣侍者持节而立。与屈原不随波逐流、情操高洁有相似之处;且屈原写过“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作者由花及诗及人,产生联想。“千古”两句化用《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犹未沫”诗意,谓屈原之世虽已去远,但其《离骚》却流传千古,犹自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词人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赞美他精神不朽,流芳百世。同情他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和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尤其令人愤慨不已的是,这一切居然自古而然。因此,诗人又由屈原想到自己,借屈原的遭遇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吴越春秋·阖闾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2)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论说和韩愈《马说》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一句渲染气候寒冷,形势严峻,但是将士们却用战国时燕昭王的典故“______”,表达了一片赤诚之心。‎ ‎【答案】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千里马常有 (4). 而伯乐不常有 (5). 霜重鼓寒声不起 (6). 报君黄金台上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涯,沦落,逢,霜,报。‎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一些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今天的中医被要求用西医的标准来 ‎ ‎,中药有效性需要按西药的方法来评价。中药西管,逼退了下少灵丹妙药;中医西化,难倒了不少能看好病的民间中医。中医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中医的“脚”一旦被用西医的“鞋子”来测量,便会导致“削足适履”。( );用西医的方法管中医,结果只会是中西医无法“并重”甚至无法“并存”。坚持中西医事业并重,就要真正实现“一碗水端平”,激发中医从业者的热情, 中医发展的沃土,努力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面向未来,中医药需要传承精华,更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让国粹传承不走样。试想,如果中医不会把脉,不会开方,不再坚持中医思维,那么中医的传统将无以为继。另一方面,如果道地药材不地道,治病救人的中药都“病”了,中医如何能 ?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纠正离宗的传承,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减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能 ,生生不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验证 培护 妙手回春 薪火相传 B. 验查 保护 起死回生 一脉相承 C. 验证 保护 起死回生 薪火相传 D. 验查 培护 妙手回春 一脉相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医的“鞋子”如果用来测量中医的“脚”,便会导致“削足适履”。‎ B. 如果用西医的“鞋子”来测量中医的“脚”,便会导致“削足适履”。‎ C. 西医的“鞋子”如果用来衡量中医的“脚”,便会导致“削足适履”。‎ D. 如果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便会导致“削足适履”。‎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用西医来解释中医的理论,中医永远说不清、道不明 B. 用西医的理论解释中医,中医永远说不清、道不明 C. 中医的理论如果用西医来解释,永远说不清、道不明 D. 中医如果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永远说不清、道不明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①验证:通过实验得到证实。验查:检验核查。文段中强调的是证实而不是核查,所以用“验证”。‎ ‎②培护:培育保护。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根据语境,后面搭配的是“沃土”,所以用“培护”更合适。‎ ‎③妙手回春: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回来。依据语境,因为“药材不地道”,医生很难将病人治愈,所以用“妙手回春”更好。‎ ‎④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依据语境,文段中并没有强调“同一血统、派别”传承,所以选用“薪火相传”,来强调中医药事业代代相传。‎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线句子借“鞋子”和“脚”的比喻,来说明中医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因此,“衡量”比“测量”更合适一些,排除AB。关联词“如果”应该放在“西医的‘鞋子’”前面,因为后面的“便会导致削足适履”的主语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前面的“西医的‘鞋子’”,排除C。 ‎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的能力。句子的衔接要求语句连贯,顺序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互相照应。一般遵从以下几点:陈述对象要一致;前后句式,句子结构要一致;看语句顺序,要符合思维逻辑;看词语照应,考虑词脉的相承性;看画面色调,看画面的相融性;看上下文押韵,看音韵的和谐性;看标点符号,考虑结构的层次性。‎ 前文说“如果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依据句式照应的原则,后面“西医”应在“中医”前面,排除CD;依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前面的陈述对象“西医的‘鞋子’”指的是西医的理论,这样即可排除A。‎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华传统文明①______,但能够创造性转化为工业文明。中国在短短百多年间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再跨入②______,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中国已经具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现代化建设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并发展生产力,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中国已经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最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基础;中华传统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充满了生态智慧,③______。‎ ‎【答案】①虽然是农业文明②生态文明③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①句,说的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特点,依据下句“但能够创造性转化为工业文明”形成转折,此处应填“虽然是农业文明”;②句语境说的是中国文明的进程,依据上下文“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可知再跨入的应该是“生态文明”;③句,结构上与前面“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基础”形成并列,依据“中华传统”“充满了生态智慧”推知应填“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中比尔·盖茨的观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当地时间3月18日,比尔·盖茨在Reddit论坛上针对新冠疫情的防范和治疗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互动。有人提问:首波疫情过后会不会出现多波疫情“反弹”?盖茨表示,这取决于你如何处置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流,以及病毒测试的力度。“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疫情反弹幅度非常低,他们正在进行非常严格的边检隔离控制。如果我们做得好,反弹的数量也应该相当少……看起来,病毒测试和社交隔离可以将病例数降到较低水平。大多数发达国家应该能够实现低水平的感染,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 ‎【答案】‎ 关键信息:控制外国流入人口,加大病毒测试和社交隔离的力度能有效降低疫情反弹幅度,实现低水平感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首先通读这段新闻报道,明确新闻的主体人物是盖茨,事件是盖茨回答网友关于首波疫情过后会不会出现多波疫情“反弹”的问题,盖茨回答的结果是“可以将病例数降到较低水平”“大多数发达国家应该能够实现低水平的感染”。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盖茨认为能有效降低疫情反弹幅度,实现低水平感染。初步掌握这些信息后,考生还要在文段中勾画出盖茨说这种结果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如何处置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流,以及病毒测试的力度”,以及后文盖茨提到的中国防疫经验“非常严格的边检隔离控制”。然后,考生对结果和前提条件进行整合,即为报道中比尔·盖茨的观点:控制外国流入人口,加大病毒测试和社交隔离的力度能有效降低疫情反弹幅度,实现低水平感染。‎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初,防御“新冠”居家隔离催生了很多“云活动”。千万人网络在线“云监工”,观看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进程;刚出生就与父母隔离的“小石榴”宝宝被千万“云爸云妈”在线照看成长;武汉大学在樱花盛花期免费开放10天网络“云赏樱”通道。此外还有“云签约”“云法庭”“云面试”“云复工”等。‎ ‎ 作为一名体验了“云授课”的高三学生,你对“云活动”有什么感触和看法?‎ ‎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观点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点赞云活动,助力国家发展 以网络飞速发展为前提,以防御“新冠”为背景,居家隔离催生了很多“云活动”,‎ ‎ 千万人网络在线“云监工”;“小石榴”宝宝被千万“云爸云妈”在线照看成长;武汉大学在樱花盛花期免费开放10天网络“云赏樱”通道……多样云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居家隔离,防御新冠肺炎,另一方面还可以随时参与各类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国家和社会,而不是佛性地“宅”。因此,我要说:点赞云活动,因为其可以保障有效居家隔离,且助力国家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各类文化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市民的宅家生活。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从“线下”转到“线上”,纷纷推出慕课、线上展览、云讲座、宣传防疫等一系列线上活动,实现闭门“不谢客”,服务“不打烊”,既助力疫情防控,更展现了成都人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 慕课资源任你学 慕课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学、艺术、国学、科学、哲学、心理学、影视、音乐、非遗、生活百科等类别的百余个免费视频培训课程,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学习、赏析文化艺术知识,送去心灵上的慰藉。‎ 云上活动任你享 ‎“线上元宵游园会”共吸引近万人点击参与;“为心赋能,共抗疫情”全家总动员系列心理活动,致力于群众心理健康;基础家庭操等宅家秘籍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宅”生活;儿童亲子公益课堂,为和谐家庭送来宝典;线上猜灯谜、诗意颂元宵、家庭才艺秀等闹元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引人眼球……‎ 才艺比拼任你展 形式多样的才艺比拼大大增加了宅家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新都区文化馆开展了“心系疫情,我们在行动”——快乐周末百姓舞台“宅家唱”线上活动;蒲江县文化馆开展了线上“全民居家活动大比拼”视频才艺秀,市民录制唱歌、朗诵、室内运动、手工、美术等活动,在当地群众的朋友圈集了一大波的赞。‎ 防疫知识线上传 健康宅家,科学防控少不了。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各区(市)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法知识线上普及培训;以漫画、视频等浅显易懂的艺术形式,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防疫知识等,这些活动向市民群众宣传正确的防疫知识和举措,为科学防疫奠定了基础。‎ 当然,作为高中生的我,同样受益匪浅——“空中课堂”有条不紊;直播授课,精讲精练;线上练习,重难点突出,且精准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指出高效学习途径……‎ 点赞云活动,知识文化传万家;‎ 点赞云活动,抗疫信念铸心间;‎ 点赞云活动,国家社会大发展。‎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作文材料用一段引导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作文必须围绕话题“云活动”。题目中列举了多种“云活动”,考生可以就“云活动”的整体现象进行讨论,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云活动”进行分析思考。作文要阐述对“云活动”的感触和看法。考生可以就“云活动”的背景原因特点、目的、优势、不足等展开论述,表达感想和观点。注意引导语的价值判断。题目中列出的“云活动”,都是在防御“新冠”居家隔离的背景下展开的,“云监工”“云爸云妈”“云赏樱”等已经隐含了命题人对“云活动”的价值推崇。在选择文体时,长于思辨的考生,可以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现实,谈自己对“云活动”的理解,既可凭观点新颖深刻取胜,又可扬理性思辨之长。而长于故事叙述的考生也可寓思维于形象,借助故事情节抒发情感,以委婉含蓄、巧妙的构思在考场中胜出。当然还可写成散文,但都必须围绕话题展开。‎ ‎【立意】“云活动”助力群众居家“战疫”;文化“云活动” 服务“不打烊”;点赞云活动,助力国家发展;开展多样“云活动”,抗疫与发展并行。‎ ‎【结构】开篇引用材料,点明观点——点赞云活动,因为其可以保障有效居家隔离,且助力国家发展。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运用小标题形式,从“慕课资源任你学”“云上活动任你享”“才艺比拼任你展”“防疫知识线上传”几个角度分析云活动的作用。最后回扣标题,以排比句式结尾。‎ ‎【素材】1. 多样“云活动” 倡导清明新风尚 又是一年清明时,为缅怀先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月1日——4月4日,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街道扬帆社区联合芙蓉区依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大局举办了“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祭扫我先行”文明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H5等网络传播形式,上线民俗问答、文明祭祀倡议等传播页面,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进入答题赛场,趣味竞答题目广受居民朋友喜爱,整个阅读和答题过程生动有趣,赋予了节日浓厚的人文气息,幸运中奖的居民朋友领取了一份来自主席故里的“韶山红色文化福寿面”。‎ 在线下设立的文明祭祀宣传点,志愿者发放倡议书引导居民践行文明祭祀新风尚,并提醒居民在疫情期间不要到人员密集场所祭祀,让文明祭扫与疫情防控理念深入人心。‎ ‎2. 青羊区文化馆与青羊区音乐家协会联合推出了原创战疫情主题音乐作品《用爱减灾》,馆内干部创作组诗三首《战武汉疫情》《武汉封城记》《为钟南山作》;双流区文化馆馆办团队创作快板《一起行动抗病毒》,主动用作品记录、表达,体现了群文创作者的文化自觉和坚定信念。‎ ‎3. “邀上三五好友,和春天来个约会。在‘云端’认领树苗,在‘云上’种下希望,相约一起成长,等到疫情退去,春光无恙,共赏煦日和风。”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云植树只是秀洲团员“云”系列活动之一,还有云集市和云服务。‎ 为青农创客们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秀洲区首期云上“青禾集市”开市,为青农创客们提供云上销售平台。油车港胜丰农场是首批“入驻”集市的农场,该农场以蓝莓和草莓鲜果的观光采摘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其创始人“85后”农村青年吴斌,是秀洲区青联委员,也是区青春党建实践联盟下属“青创团”成员之一。“我的草莓一上平台,就不断接到订购电话,其中有不少是社区和单位的团购,滞销的草莓终于卖出去了。”吴斌告诉记者。‎ 如果说解决农产品滞销,是解民之所需,那么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就是急民之所急。于是,云服务应运而生。青年律师崔杨菁变身“法律主播”,以朋友圈在线直播方式为顾问企业和HR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直播课;天鸿律所开设了疫情防控特辑,连载了疫情期间企业最为关心的合同、新政、人事薪资等系列文章,同时开通线上法律咨询渠道……团员青年们积极采取电话、微信直播、钉钉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推动“不见面”也能“办成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云”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