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前,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
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巳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 25 -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助,益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已潜修。二日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摘编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蔡元培称北大学子为“诸君”,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体现了对学生的劝勉和厚望。
B. 当时社会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北大没有专职教授而聘请兼职教员是无奈之举。
C. 社会风俗低下,道德沦丧,在蔡元培看来,北京大学尤其恶劣,到处都是败坏德行的事。
D. 蔡元培希望学生敬爱师友,道义相勖,共同提高,待人接物要不拘小节,独善其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简单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
B. 第二段列举多年弊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求学者、求官者的不同和清朝灭亡的原因,引出“正大宗旨”的观点。
C. 第三段指出青年学子应有责任感,在社会不良的背景下,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D. 文章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脉络清楚,逻辑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元培认为大学性质应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生不应为做官、发财而来,应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和生活打下基础,否则会误己误人。
B. 当时部分学生不愿研究学问,只愿求取实惠,对教师不求学问深入,只问官阶大小,使社会上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
C.
- 25 -
蔡元培从求学准则、做人标准等方面对青年学子提出了要求,这些建议,不管是对当时还是对现在都有重要意义。
D. 文章最后,蔡元培围绕“求学”对学校改革提出两项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旨在让学生能够独立钻研、旁征博采。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B项,“北大没有专职教授”是错误的。由原文,“专任教授者甚少”可知,并不是没有。
C项,“在蔡元培看来,北京大学尤其恶劣”是错误的。由原文 “北京社会,尤为恶劣”可知,是北京社会而不是北京大学尤为恶劣。
D项,“待人接物要不拘小节,独善其身”是错误的。文章提到了小节是交际必需,在蔡元培看来,学生应不止于独善其身。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求学者、求官者的不同和清朝灭亡的原因”是错误的。清朝灭亡只是事例,并没有正反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 25 -
B项,“当时部分学生不愿研究学问,只愿求取实惠,对教师不求学问深入,只问官阶大小”是错误的。由原文“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可知,“使社会上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原因表述错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5 -
一看书就头疼、肚子痛,和劝学的父母常常沉默抵抗;经常发脾气,发泄击打硬物竟致多处骨折……这也许不是孩子偶尔的“不乖”和“青春期叛逆”,而是患“病”的他正发出求救信号。
有研究认为,约30%的青春期孩子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现在七成以上的青少年抑郁以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入睡困难等表现为主,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头疼等,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仅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
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而专门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很少,可能不足500人。此外,社会上心理咨询治疔的门槛较低,缺乏规范的考核体系。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由于社会认知、专业医护人员有限、患者躯体症状多于心理症状等特点,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抑郁症少年儿童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摘编自《抑郁症正侵袭我国青少年》,《经济参考报》2019年11月7日)
材料二:
有报道显示,我国儿童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与成年的抑郁症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激惹、自残自伤等行为。
《小欢喜》剧中,品学兼优的英子在压力之下患上抑郁症,妈妈却丝毫没有觉察,可以说是相当现实。“我们遇到有家属带着孩子来看病,用非常不屑的语气或眼神去对待孩子的倾诉,甚至直接就鄙视患者太过懦弱、矫情。”专家表示,家长们首先要清楚,抑郁的发生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对个人的塑造,不能单纯归因为孩子“不够坚强”,而忽略每个人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何红波指出,抑郁症的产生、发展和预后,都和个人以及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治疗也不规律,就很难治愈。他建议,第一,运动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普遍缺乏运动,对于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也难以坚持。“建议性格内向的人可以多参与团队运动,如羽毛球等。”第二,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抑郁发作的良方。
(摘编自《医院精神科,正在变成“儿童病房”》)
材料三:
- 25 -
调查发现,青年对于运动可有效改善情绪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等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这两项题回答正确率超过90%。对于心理辅导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仅有5%的青年认为“完全没有”作用,8%认为“基本没有”作用。青年对情绪、睡眠健康知识等了解不足,如对“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有害无利”这个题目的判断,正确率仅有29.9%。对“晚上容易失眠的人白天应该多补觉”这题的判断,正确率为62.9%。
青年感到自己的减压方式“非常有效”和“比较有效”的超过60%,但也有7%感到“基本无效”。青年认为有效的压力调节方法是向他人倾诉(43.9%),向家人朋友寻求建议(35.4%),参加各种文体活动(31.7%);青年感到无效的减压方式是压制自己、不表达出来(64.4%),休息、暂时把问题抛开(30.1%),通过抽烟喝酒或吃东西缓解(20.8%)。而选择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比例非常低,各青年群体分别从1.7%~6.3%不等。
根据数据,感到自己的减压方式有效的人,更善于使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们的抑郁水平也明显更低。可见,减压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摘编自《青年心理健康拉响警报:近三成有抑郁风险》,《中国青年报》2019年4月11日)
4. 下列关于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看似寻常的症状如头疼易怒等,有可能是患“病”的孩子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而这些经常被家长忽视。
B. 目前,我国专门的儿童精神科医生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社会上心理咨询冶疔又缺乏规范的考核体系。
C.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表现明显不同于成人患者,他们大多有暴躁、易怒甚至自残等行为。
D. 根据调查我国青年对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等知识掌握程度较好,但对情绪、睡眠健康知识等了解不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少年抑郁症就诊易被误诊,这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有关,也与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特征有关。
B. 我国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这一现象受到相关专家的关注,被认为与个人和成长环境有关。
C. 青少年抑郁症一旦发病很难治愈,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以及规范化的治疗等缺一不可。
D.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到自己行之有效减压方式非常重要,能否有效地减压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6. 如果你身边有患抑郁症的同学,你应该怎样帮助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 25 -
①带他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②鼓励他多运动,多带他参加团体性运动。③帮助他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④帮他寻找合适有效的舒压方式。⑤倾听他的诉说,给他温暖和信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明显不同于成人患者”是错误的。由原文“与成年的抑郁症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更易出现脾气暴躁、易激惹、自残自伤等行为”可知,原文只是提到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C项,“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是错误的。由原文“如果没有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治疗也不规律,就很难治愈”可知,如果是在没有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治疗也不规律的情况下,发病后是很难治愈的。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将材料内容进行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由“根据数据,感到自己的减压方式有效的人,更善于使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他们的抑郁水平也明显更低”可知,抑郁症患者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医生进行治疗,所以带他找专业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由“运动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普遍缺乏运动,对于医生开出的运动处方也难以坚持。建议性格内向的人可以多参与团队运动,如羽毛球等”可知,可以鼓励他多运动,多带他参加团体性运动。
由“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抑郁发作的良方”可知,可以帮助他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由“减压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可知,可以帮他寻找合适有效的舒压方式。
- 25 -
由“青年认为有效的压力调节方法是向他人倾诉(43.9%),向家人朋友寻求建议(35.4%),参加各种文体活动(31.7%);青年感到无效的减压方式是压制自己、不表达出来(64.4%),休息、暂时把问题抛开(30.1%),通过抽烟喝酒或吃东西缓解(20.8%)”可知,可以倾听他的诉说,给他温暖和信心。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央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25 -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央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兩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Colden Days。
到了秋天,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 25 -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段写南国之秋的无味,作者不远千里来到北平,只为饱尝一尝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强烈热爱。
B. 作者描写故都秋景时,详细地描写了故都旧院的秋,它有着清、静以及沧桑味儿,秋意浓烈而典型。
C. 文章插入写秋的诗文,点明文化渊源,自然气息之外增添浓重的文化气息,暗合“故都”题旨。
D. 对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来展开,给读者如入其境之感。
8.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9. 该文是作者在一个秋日的早晨挥笔而就的,若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佳作的。
请从文中选出三个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例子,并加以分析。
【答案】7. A 8. ①视听结合,作者笔下“碧绿”的天,驯鸽的“飞”声,形象地再现了北平之秋所独有的澄澈高远之境。②以动衬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衬托出周围之静,凸显了北国秋天“静”的特点。③情景交融,细腻的笔触饱含着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9. ①“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日光”,作者对清秋时节独有的明朗天气的观察细致入微,“一丝一丝”极其形象,“漏”字更体现了作者观察的仔细与表达的传神。②“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对生活观察得仔细,才能看到扫过灰尘之后地上所留下的“一条条……丝纹”。③秋雨后都市闲人“咬着烟管”站在“雨后的斜桥影里”,描写细致而传神,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④“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淡绿微黄的颜色”与“枣树叶落,枣子红完”,作者敏锐地抓住深秋时节枣树叶子和枣子颜色的变化进行描摹,从枣树的变化再现了故都之秋的特点,这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解析】
【7题详解】
- 25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南国之秋的无味”是错误的。文中说“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并不是说“无味”。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把句子放回文本当中,结合上下句来看句子所写的内容。然后还可以从手法和重要词语的把握上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画线句子描写的是北国清晨庭院中的秋景。作者抓住北国之秋特有的“碧绿”的天色和驯鸽的“飞”声,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更能再现了北平之秋所独有的澄澈高远之境。在北国的秋天,能够听得到驯鸽的“飞”声,可见环境之静,才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正是这种动更能衬托出周围之静,凸显了北国秋天“静”的特点。作者笔下的秋景寄寓了作者浓浓的情感,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出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鉴赏分析的能力。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生活的细微小事、人物的细微神态动作、环境中的细小事物进行精雕细刻、具体入微的描写。细节描写对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人物性格、表现景物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往往在细微处见精神。
本文要表现北国之秋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北国之秋时对景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清晨坐在庭院中,看到从槐树叶底穿过的日光,作者用了“一丝一丝”,可见作者对清秋时节独有的明朗天气的观察细致入微,并且在描写日光时还用了一个“漏”字,更体现了作者观察的仔细与表达的传神。描写秋槐落蕊时,写到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可见对生活观察得仔细。在写到秋雨话凉的时候,人们谈话的声调、“咬着烟管”的动作和站在“雨后的斜桥影里”的位置,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最后对枣子的描写,作者敏锐地抓住深秋时节枣树叶子和枣子颜色的变化进行描摹,从枣树的变化再现了故都之秋的特点,这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5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袍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B. 诵明月之诗 助词,的。 耳得之而为 代词,它,它们。
C. 而不知其所止 人称代词,它。 其孰能讥之乎 表反问语气,难道。
D. 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承接。 顺流而东 连词,表修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文中指1082年,属于干支纪年法,照此推算,1083年应该是癸亥年。
B. 望,即农历每月十五。古人根据月的圆缺记月,晦是初一,朔是月终,既望就是农历每月十六。
C. 苏子,此为作者的自称,与“孔子”等古人在某人姓氏之后加“子”字以表示尊重的称呼不同。
- 25 -
D. 孟德,即曹操,字孟德。古人常有名有字,一般先名后字,如“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中假借客的口吻抒怀议论,实则是自己内心的矛盾的体现,一问一答之间可见苏轼旷达的襟怀。
B. 文中通过“客”对曹操被周瑜围困一战的详细遥想,抒写了对生命短促无常的感慨,由此引出后文的一番见解。
C. 苏轼对佛学颇有研究和心得,《赤壁赋》中“造物者”等佛家用语毫无斧凿痕迹,使作品显得飘逸出尘。
D. 文章既有赋文的特质,又兼具散文的笔调与诗歌的情韵,句段大多押韵且多处换韵,堪称经典之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有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相应。(2)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月出于东山之上”翻译为:月亮从东山上升起。“于,介词,从。“于是饮酒乐甚”翻译为:在这时,喝着酒,快乐极了。“于”,介词,在。
B项,“诵明月之诗”翻译为:吟诵《明月》的诗。“之”,助词,的。“耳得之而为”翻译为:耳朵听到了,它们就成为声音。“之”,代词,它,它们。
C项,“而不知其所止”翻译为:却不知它将停留在何处。“其”,人称代词,它。“其孰能讥之乎”翻译为:难道谁还能讥笑你吗。“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D项,“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为: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而”,连词,表并列。“顺流而东”翻译为: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而”,连词,表修饰。
故选D。
- 25 -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晦是初一,朔是月终”是错误的。朔是初一,晦是月终。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文中通过‘客’对曹操被周瑜围困一战的详细遥想”是错误的。“曹操被周瑜围困一战”并没有详细遥想。“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指的是地点而非回忆当时战争,下文回忆遥想的是“破荆州,下江陵”。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倚”,依照;“和”,同声应和。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盈虚”,月圆和月缺;“卒”,最终。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 25 -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5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佘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塑造了一个率直、清高、不迎合世俗的诗人形象,为全诗奠定基调。
B. 诗人以“羁鸟”“池鱼”自比,表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想要回归田园的心志。
C. 七、八句写出了官场的钻营取巧,表明诗人要坚守本心,返璞归真,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由。
D. “无尘杂”“有余闲”等可以看出诗人归隐后生活的愉快、闲适,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5. 本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白描。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下的远村,飘升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构成优美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②由近及远(远近相交)。近写茅舍、榆柳、桃李等,远写隐约可见的村庄、炊烟,传来的狗吠鸡鸣声,写出了淳朴自然的田园景色。③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显出乡间的宁静、平和,流露出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 25 -
项,“七、八句写出了官场的钻营取巧”是错误的。句意为: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这两句写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并没有写官场的钻营取巧。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中写景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明确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正面与侧面的结合,动静结合,声与色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手法。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首先要从诗人写景方式入手,然后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下的远村,飘升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通过罗列田园中特有的意象,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白描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茅舍、榆柳、桃李等这是作者的眼前之景,是近景描写;隐约可见的村庄、炊烟,传来的狗吠鸡鸣声,这是远景描写,通过远近结合的方式写出了淳朴自然的田园景色。作者描写了一幅和谐恬静的乡间田野图,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却是一种动静描写,通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的方式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平和,流露出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点睛】景物手法: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女子经过多年操劳变得年长色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女子思念情人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对魏晋名土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来批判。
- 25 -
(4)《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两句自问自答,使感情陡然转变,由欢乐转为悲哀,写出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来说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妒忌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固知一死生虚诞 (6). 齐彭殇为妄作 (7). 采之欲遗谁 (8). 所思在远道 (9).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10).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陨”“子衿”“诞”“殇”“蛾眉”“谣诼”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①____,因为在这里,有绿叶和我对语。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乌,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县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 25 -
。可是每天早展,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②____。
朋友屡次来信催促我回去,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17. 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排比、比喻、比拟 B. 比拟、对偶、排比 C. 对偶、比喻、排比 D. 排比、借代、夸张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了,依旧伸长、攀缘、舒放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7. A 18. ①原文连用三个“依旧……”,起到了强调作用,凸显青藤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对此的赞叹,这是改动后所无法体现的。②原句内容上有前后的层次,先是青藤被拽到室内之后没有改变的“伸长、攀缘、舒放”,再是青藤进室内之后的变化——“长得更快”,改动之后则显得层次不清。
19. ①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②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
本题中“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把句子放回文本当中,结合上下句来看句子所写的内容。然后还可以从手法和重要词语的把握上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25 -
文中说到常春藤在生长环境被改变后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可见常春藤生命力的旺盛以及作者对此的赞叹,连用三个“依旧……”起到了强调作用。除了从情感的表达上来看,还可以从句子之间的层次上进行比较,原句内容上有前后的层次,先是青藤被拽到室内之后没有改变的“伸长、攀缘、舒放”,再是青藤进室内之后的变化——“长得更快”,改动之后则显得层次不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文中第一处从下文交代出的原因可以看出我并不孤独,而上文说到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所以第一处应是表示一种转折,综合以上,第一处可填“但我并不感到孤独”。上文说到“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但当我看到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我仍然囚系住它,让它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因此,第二处填“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推行的清洁供暖,②天然气在冬季供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③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803亿立方米以上,并且需求量还在继续增长。④中俄东线工程全线投产后,⑤每年向我国计划输气量达380亿立方米,⑥按2018年的数据计算,占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4%。⑦这对于加强东部地区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改善我国大气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⑧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答案】①句应是“随着清洁供暖的推行”;③去掉“以上”;⑤句前加主语“俄罗斯”;⑦“加强”改为“增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的能力,实际上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浏览句子,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第①处,“随着”这一介词的中心词应该是“推行”,所以要调整语序,改为“随着清洁供暖的推行”。第③处“超过”后面应该加确数,所以要把“以上”去掉。“中俄东线工程全线投产后”为时间状语,导致第⑤句中缺少主语,所以要加上主语“俄罗斯”。第⑦句中
- 25 -
“加强”和“供应量”不搭配,所以要将“加强”改为“增加”。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中可出现英文简称)
近日,国际期刊《自然》在线发布了中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超大恒星级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堪称“黑洞之王”。这是继今年4月,黑洞首次展露“真颜”后,又一相关重大发现。这一发现,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也开辟了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巡天优势搜寻黑洞的新路径。
【答案】中国天文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有望推动相关理论革新,并开辟搜寻黑洞的新路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能力。解答本类题型,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首先要通读材料,把握好整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把握好语段的层次。
本语段一共四句话。第一句的关键信息为:中国天文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而第一句的关键信息也是文段的中心。二三句式在围绕这个恒星级黑洞来说。第四句是说这次发现的意义。所以文中的关键信息就是事件再加上事件的意义。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徐霞客翻越千山,写下了《徐霞客游记》;李时珍遍尝百草,留下了《本草纲目》;鲁迅经历了家庭变故,看到了人间的冷暖……
- 25 -
每个人一生都要走过无数的路:捷径,弯路,脚下的,心灵的……那么你呢,上高中以来,你走过怎样的路?又有哪些收获或启发呢?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会、心得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专注脚下的路
星际变换,你无法预测;风来无形,你无法捕捉;山巍峨,你无法仰视。唯有专注脚下那一条印上你无数脚印的路,才是真实的存在,是你毕生所能够追求的。
即使生活的世界充满黑暗,也应该专注脚下的那条路,它是你迈向成功的通道。一年一度的“星光大道”的冠军奖杯属于一位双目失明的小伙——杨光。他没有常人的幸运,却依然得到了上天的垂怜。不是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那一双坚韧的脚,即使在无光的世界里,也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毫不畏缩,终于踏平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杨光很阳光,他用不屈默默诠释着四个大字——“专注脚下”。他用朴实的言语告诫着人们: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专注脚下这条路,不肯努力寻找光明。
即使浩瀚的星空多么神秘,也应该专注脚下的那条路,它是你永不跌倒的法宝。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喜欢研究黑暗的星空,那神秘莫测的天空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他,吸引着他。有一次,他仰望星空,却没有专注脚下,以致一脚踏空,跌入深坑,陷入困境。他看得见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忽视了脚下的路。高贵的哲入啊,低头看看你的脚下,专注脚下,不让跌倒上演,你悟出的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哲理吗?温总理说:“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如果在仰望星空时,也不忘脚踏实地,这样我们就会永不跌倒,我们的生命才会演绎得更加圆满。
即使理想的彼岸消失在天际,也应该专注脚下的那条路,它是你到达理想之岸的帆船。如今,我们已进入了高三后半学期,不少人陷入迷茫与苦痛之中。一次不理想的考试,也能让他们心灵憔悴,失去方向。他们遥望着远方的“高考”一一一个让他们既兴奋又畏惧的山峰。多少人望而生畏,怯懦不敢前进,是那高度让广大学子觉得它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高不可舉。可我想说:“同学们,收回你们那茫然直视前方的眼睛吧,低下头来,专注脚下的那条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远的将来,我们定会攀上“高考”之峰,俯看灿烂的人生。”专注脚下的这条路吧,即使理想是多么的遥不可及。走好这条路,你定会收获别样的人生。
请专注脚下的路!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我们用坚定的步伐,踏平人生的坎坷,踏平理想的坑洼,踏出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解析】
【详解】审题: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有三个例子,徐霞客翻越千山,李时珍遍尝百草,鲁迅经历了家庭变故,这些都是他们走过的路。正是因为走过了这样的路,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提示中“每个人一生都要走过无数的路”“捷径,弯路,脚下的,心灵的……”可知,作文要求写的是学生的某些个人经历,根据“高中”一词可知是写上高中以来经历的成长或挫折,进而写出在这样的经历之后自己的体会、收获等。作为高一的学生,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新环境下与人相处的心得、升学之后个人成长的体会等。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者记叙性散文,若写成议论文,可以以人生之路、经历等为话题。
参考立意:
1、走尽人生弯路,才能柳暗花明
2、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3、走过挫折才能有收获
素材积累:
1、回头想想,名人们谁不是选择弯路,那种曲折的路?达芬奇画的鸡蛋肯定比我一辈子吃的还多,达芬奇选择的路难道不是曲折的路?歌星周杰伦在身患先天僵直性脊椎炎的时候,努力学习钢琴、大提琴和乐理知识,最终拥有了灿烂的今天,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2、人生就如同一条条弯弯的路,每个人都是这条路上的步行者。出生时这条路是直的,每个人可以毫无顾忌地走着,成年后每个人面前会有无数条路,只有两种,要么坐以待毙,要么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大多数人会选择走下去。每一条路都有其曲折的部分,这就要考验每个人的意志了,胆小的人看见弯路就马上往回走,只有一小部分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勇敢走下去。
3、弯路和捷径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方式却不一样,当捷径不通的情况下,选择弯路的成功率是最大的。青年们,我们是否更应该脚踏实地,通过弯路,来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彩虹呢?
层次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各自的朝圣路”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列举尼采、叶芝、季羡林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25 -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5 -
- 25 -
相关文档
-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319页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2021-06-0315页
-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4页
- 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323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上2021-06-0317页
-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323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06-0313页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34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2021-06-0321页
-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06-0315页